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6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原话为:“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各类古代书籍中也提到类似的观念,然后一直流传至今。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其中的慈母是说对孩子过于溺爱,棍棒并不是打的意思,是说父亲在孩子犯错时要对孩子进行一个教导。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管教孩子,让孩子明白父亲的严厉,并不是“棍棒式教育”。



慈母底下多败儿古时候,有一对老夫妇,老来得子。小小子长得聪明伶俐,老两口子疼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下。冷处不敢搁,热处不敢放。特别是母亲,简直到了溺爱的地步。



一日,孩子在邻居家玩,回来时拿了邻居一根针,交给了妈妈。这个妈妈不问来由,直接夸儿子聪明,能从外面带东西给父母。渐渐地,孩子常常从外拿些小东西回来,撒谎说捡的,讨得妈妈的欢心,妈妈觉得还挺美。
老俗话说: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就能偷牛。
果然,成年后,有一次,孩子从外面牵回来一头牛。父母也竟然不问原因,以为是儿子有本事挣钱买回来的。后来失牛者发现后要告官,谁成想这孩子一听要告官,竟失手将人打死了。事情闹大后,这孩子被县官判了处斩。



临上刑场时,县官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提出要见他妈妈一面。可怜的妈妈提上饭来给儿子送行,孩子跪在妈妈的面前,哭道:“儿受妈妈的养育之恩,临死前想再吸一次母乳,以慰儿在天之灵。”妈妈便解怀,儿子竟然一口咬下乳头。恨恨地道:“吾今日之行,皆因妈妈幼年的过分溺爱,不教之过。”莫不令人叹息。
其实,慈爱,不等于溺爱,所谓“养子溺爱不教,父母之过”就是这个道理。后人便有了“慈母多败儿”一说。
棍棒之下出孝子这里的棍棒之下并不是打击,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给予指导,让他不要走上歪路。一旦出现了决定性的错误,就可以旁敲侧击的帮助孩子协助孩子快速改正。
电视剧《情满四合院》大家都看过吧,剧中的二大爷刘海中就是典范。对自己的三个儿子一直是“棍棒”教育,结果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些棍棒,将他带向好的一面,反而因为这些棍棒,让他越来越叛逆,最后三个儿子成家立业都离他而去,一点不念养育之恩,就是因为他理解错了“棍棒之下出孝子”。相反,一大爷对傻柱的时不时的敲打反而是最好的运用了这句话的精髓。



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前的一些老办法不一定适合现在的情况,而且我个人也觉得因人而异最好。因为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他们的性格来引导教育为好。


听说过农村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也听说过农村俗语:“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还真没有听说过题主所说的俗语,不过大致意思相同。就是说传统的棍棒教育,要比娇生惯养的教育要好!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不过孩子的教育,应跟着时代的变迁,调整适合当下孩子的教育模式,才比较稳妥。


古代乃至封建社会孩子的教育,跟随父母时间比较长,读书也比较晚,父母与孩子感情深厚。有些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辈子都没有读书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自然分工下,母亲长时间给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如果说小孩子淘气不听话了,母亲严厉教育孩子,一般孩子长大后能够明白父母的苦心,进而更加孝敬老人。所以才有棒下出孝子一说!如果母亲娇生惯养孩子,不舍得打骂,不舍得修理调皮的孩子,就容易养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种种恶习,等于害了孩子。才有慈母多败儿一说。


现在孩子的教育,和以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不同。如今孩子上学比较早,出去闯荡早,一生中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短,可以说一位30岁人,从出生开始算起,几乎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其余的时间,不是读书,就是工作,几乎是和家人分开的状态存在。好比说小孩送去上学,一天除了睡觉吃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几乎没有多少。这种短时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培养,说实话没有古代社会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深厚。就从古代人给父母守孝期就能明白,抛开封建迷信,古代人对父母感情深厚的程度,不是现代人能够比拟的。那么,在现代家庭教育上,父母通常由于亏欠孩子的陪伴,不会去“修理”孩子,娇生惯养孩子成风,使得孩子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和感恩。看看近几年,出来多少熊孩子事件,就明白,她/他们家庭教育缺位的严重程度。


事实上,以前的家庭型棍棒教育,和现在孩子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教育孩子相同理念的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放任性教育,由着孩子的天性来,不成;只进行家庭棍棒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也不成,毕竟现在的父母,和孩子接触的时间真的不多。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棍棒教育和慈母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仅仅靠一方面,教育的缺位,不易教育出来德、智、美全面的孩子。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



有道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让孩子对父母过于依赖,日后在社会上也终将会被淘汰。

  • 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败儿”,这句话有道理吗?_百度知 ...
    答:听说过农村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也听说过农村俗语:“棒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还真没有听说过题主所说的俗语,不过大致意思相同。就是说传统的棍棒教育,要比娇生惯养的教育要好!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不过孩子的教育,应跟着时代的变迁,调整适合当下孩子的教育模式,才...
  • 棍棒出孝子下一句是啥?
    答:农村俗语:“棍棒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从表面意思上来看说的是,教育孩子的时候的两种方法。
  • 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真的有道理吗?
    答:有句老话说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在严厉的教育下孩子才会比较懂事,就像“不打不成才”一个道理,那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呢?其实对于部分的孩子来说,父母相对于严厉一点的做法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像一些比较顽皮的孩子,可能确实需要家长严厉的教育,他才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才...
  • 棍棒底下出孝子下一句是什么?
    答: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是我国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严格管教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孝子,娇生惯养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不肖子孙。这句话原话应该是“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厉的家教,和规矩形成人对家族权威的尊重,也就是孝顺。母亲的...
  • 都说棍棒出孝子,有道理吗?
    答:我觉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打骂孩子是万万不可的,这样会造成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果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
  • 也谈谈“棍棒底下出孝子”
    答:现在学校和家庭、社会都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认为这是对孩子人性的摧残,这是对的,应该支持,这就对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式全盘否定。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性理论下分析,是不对的,不可取的,可是既然有这么一句话,并且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话,说明他在以往家庭教育中所...
  • 为什么农村俗语说“戒尺之下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
    答:戒尺之下出高徒,棍捧底下出孝子。这是旧时最常用的教人之法,突出了一个“严”字,学知求艺练技不严是不行的。严管出人才,松教误一生。无论教子还是收徒传艺,都要严为首。有人以为今不适用了,以说理为主,不打不严了,结果很不如人愿,感觉还是严一点好,有奖也要有惩,只奖不惩,只赞...
  • 以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是打不得骂不得,如何看待这种转变?
    答:以前的教育方式都是简单粗暴,因为家长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只能动武。现在家长都更讲道理,能用多种方法教育孩子。其中反作用最大的就是动武,所以大家都更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