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蒙古族:礼仪及禁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一 婚嫁
察哈尔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婚嫁礼俗。蒙古族男子到了成婚年龄,家长要向物色好的姑娘提亲时,一般邀请一位与女方家深有交情、明事理的人来做媒。媒人带上男方的哈达等礼物向女方父母说明来意,将带来的哈达敬献在供奉的神佛前,表示庄重,然后告辞。如女方确实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在7~8天之内退回提亲哈达。倘若同意就不退哈达,而等待媒人的再次到来。联姻的这个最初步骤称“献提亲哈达”。
献过提亲哈达,根据女方不退哈达的意向,男方托媒人再次登门向女方父母等长辈们一一敬献哈达,表示订婚。这时女方家长则根据女儿的叔、伯、姑、舅等亲属人数提出还需要各类哈达数目。这个过程叫“下订亲哈达”。女方把议定的哈达如数接收之后,便邀请一人到女儿的姑舅等亲友家奉送哈达,以示女儿已经订亲。
订婚后,男方家请先生根据两个孩子的生辰日期,择定举行婚礼的良辰吉日和迎亲者到达的时辰。然后将写好婚礼日期和迎亲者到达时辰的红纸,托媒人带上哈达和礼物,交给姑娘的父亲。女方父母如没有意见,就开始商定迎亲者人数等事宜。迎亲者人数必须为偶数。
婚礼的日期要在完婚前几个月内确定,男女双方父母按照婚礼日期,发送请柬、筹办酒席、准备新婚礼仪所需的物品。特别是女方家准备嫁妆的针线活更多,因为有媳妇过门后3年内 *** 婆家衣服、鞋袜的习俗。
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设宴(卯宴席)招待应聘来的迎亲者代表和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并举行祝福新房仪式。女方在这一天要举行由女方父母主持的姑娘宴,邀请同乡亲朋的姑娘们来与即将出嫁的女儿一同坐席(卯宴席)。席间,亲友献上陪嫁物品,女方的母亲端一碗鲜奶让众姑娘尝过,便向大家正式宣布姑娘即将出嫁。这时,姑娘们唱着“姑娘宴歌”,用歌词嘱咐将要出嫁的姑娘,倾诉离别之情。
新郎在迎亲前要举行起行宴。请率领迎亲队伍的正副亲家代表和随行人员入席。由新郎父母和新郎本人向大家一一敬酒款待。迎亲队伍出发时,将新郎按礼俗打扮一新。当给新郎佩带弓箭撒袋时,祝颂人高声祝福。乘马的迎亲队伍向女方家进发时,还要牵一匹毛色与新娘的生辰天干相符的鞍辔齐全的骏马,作为新娘的骑乘。迎亲的人们必须在日出前赶到女方驻地去迎娶新娘。
当迎亲人马到女方居所的附近时,众迎亲者便翻身下马围坐在一起,并派2名有经验的人去向女方报讯请安。请安人一到,女方立即设宴,做好迎接迎亲者的准备。双方进行一番礼俗对答后,便邀请迎亲的人们进屋。双方嫂子上前解下新郎的弓箭撒带,双方的亲家代表互相请安,行过对举哈达、交换鼻烟壶的礼节后才一一入座。此时,新郎要向女方的灶神和其他供神叩头、敬献哈达、供品,并向新娘的长辈亲属行磕头礼,依次给席上的人们敬酒。敬酒完毕,新郎入整羊席就坐。司酒者从整羊的羊背两侧各切下一条肉,左右交换位置后请客人食用,以示尊敬。这时新郎的随从人员便趁机抢走羊胫骨,迅速剥下羊踝骨,包在哈达里塞入自己的右靴腰里。羊踝骨是万不可被姑娘们抢走的,倘若不慎被抢走,就得向抢去羊踝骨的姑娘敬酒、献哈达,甚至磕头行礼才能要回。接着让新郎卸羊寰椎,当新郎在众目睽睽下为卸开寰椎而作难时,众姑娘还要借机奚落新郎。整羊宴结束时,女方家要给新郎穿衣,众嫂子在为新郎系腰带时不免也开个小玩笑,将腰带系得铁桶一般,使新郎喘不过气来才肯罢休。然后给新郎穿靴子。整羊宴一结束,众嫂子为新郎佩带弓箭,并报请新娘上马。过时,迎新者牵着新郎、新娘的乘马让新娘上马后在院内绕3圈方可起行。
娶亲的队伍要赶在送亲者前面回到新郎家里。待送亲的人们到达后,男方的男女亲家代表以及众亲友们都要热情做好进新房前的一切准备。这时,新娘临近新郎院落时立即下马,然后,有人将新娘扶上原来的骑乘进入院中。新娘下马时连人带鞍一起抱下。接着由请来的喇嘛,为站立着的新娘行净手洁面的洗礼仪式。婆婆为新娘尝奶后,让新娘暂时到专门准备的账蓬或房间里等候新婚礼仪。
拜天地的时辰一到,由新郎新娘的梳头母亲或梳头父亲在供桌前主持拜天地仪式。拜天地时,主持人让新郎新娘跪在自己的左右两侧,将新郎的双手和自己的一只手伸进专门制作的白布袋里,面对喜神方向磕头行礼。然后由梳头父亲或母亲把新娘的头发披在新郎的肩上,为其梳头结发。此时,女方来的嫂子端着盛有食物的盘子见新娘的婆婆,示意向婆婆来取新娘的头戴,婆婆将为新娘准备好的全部头戴首饰放入盘中,让新娘嫂子送去。这项礼仪结束后,新娘方可进入新房。新娘入新房时,要由梳头母亲或父亲带其迈过门口横放着拴哈达的有杈树枝,踏着门槛上铺好的羊皮进门。
新娘进入新房后,由梳头母亲或父亲扶着蒙脸的新娘先给新郎家的灶神磕头。然后,婆婆给儿媳妇尝奶。这时,新郎用系哈达的神箭,掀起新娘的蒙面纱。众嫂子给新娘重新梳理头发,戴好全部头戴首饰。新娘梳妆完毕,在众嫂子的带领下,向公、婆、叔、伯、姥爷、舅舅等长辈们一一敬酒、献哈达和礼物,并施磕头礼。磕头时,要从长辈往下依次排列,一直到哥嫂,姐姐,姐夫等。接受新媳妇磕头的人,都要回赠礼物。
磕头仪式结束后,婚礼宴会正式开始,男女双方的亲属和来宾们入席后,新郎新娘依次向亲属、来宾敬酒施礼。敬酒间,由专门请来的年轻人和歌手献宴酒歌。唱宴酒歌时,在每段的间歇,客人们都要举杯饮酒。当婚宴的主管人宣布可以唱情歌时才能唱上一些情歌。隆重热烈的婚宴结束后,送亲的人中除了探望女儿的几个人留下外,其余人都应该当即回去。即使路远而当日不能返家者,也得上马绕一圈后,再借宿于左邻右舍。
送亲的人走后,留下来探望姑娘的人,以娘家来探望姑娘者的身份,到新房里做客。探望人向女儿、女婿及女儿的公、婆都要一一赠送礼物。傍晚时分,婆家把探望姑娘的客人和新郎、新娘的梳头父母请到新房入座,设宴招待。探望姑娘宴(也称回礼宴)一般人家都要在婚宴结束的当晚进行,只有官宦贵人家才在第二天举行。其隆重热烈的程度不比婚礼大宴逊色。宴后,即入洞房。
入洞房时,嫂子们为新郎、新娘铺垫被褥。从娘家来的嫂子检查整理好新郎、新娘的床铺后,为新郎、新娘的献茶和做新婚共枕的准备(摘卸新娘的头戴等)。在新郎、新娘喝茶时,新郎的弟妹、姐夫等一边以要糖,让其戴花,猜谜等耍笑新娘,一边趁喧嚷热闹之际,把新郎带出去藏起来。新郎一旦被抢出去,就会被藏到使人很难找的地方。有时折腾到深夜,但不得闹到通宵。
婚后3~5天,新娘和新郎在婆婆(母亲)的带领下回娘家施亲家之礼。回门时,要带整羊等礼物。娘家为亲家母和女儿、女婿设宴招待时,要请自己的亲属和女儿先前要好的非亲属姊妹们一同坐席。新郎和新娘向岳父(父亲)岳母(母亲)和其它长辈们献哈达施礼后,他们便作为最尊贵的客人被安排在正座。席间敬酒时,要先给女儿、女婿敬酒。女儿恭谨地接过酒杯转敬给婆婆,婆婆尝过德吉后,媳妇才把自己的酒杯放在前面。然后,女儿、女婿向入席的人们按照辈份顺序一一敬酒回礼,席间仍然要唱歌,奏曲助兴。
蒙古族对梳头父母的尊重和婚后的交往均不亚于近亲,作为梳头父母对待儿子女儿的深切关心,频繁探望亦如亲生父母。所以婚礼完毕后,新郎、新娘回门前带整羊肉,果盒,酒等礼品到梳头父母家探望,梳头父母设宴盛况如婚宴。新婚夫妇在梳头父母家小住1日,及时返回进行回门礼节。所以这些礼仪依次进行完毕,婚礼才告结束。
新中国建立后,境内蒙古族婚嫁礼俗逐渐从简,近年来与汉族渐同。
二 丧葬
蒙古民族在丧葬方面也有其独特的礼俗。蒙古民族因以游牧为主,早先,对死者主要采用野葬(也称天葬,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吉祥的葬地)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他民族习俗的影响,丧葬习俗也有所改变,由野葬逐步改为土葬或火葬。
人死之后,蒙古族的习俗不急于更衣入殓,而是要请一位喇嘛念经引魂指路。入殓时不一定在当天,几天都可以,但要按时辰入殓。人死之后不在外边设灵棚祭奠,而是入殓后仍停在原来的家里,用帘幕遮着遗体,待埋葬时才移动送葬。送葬前,白天喇嘛整天念经,晚上俗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通宵轮流念“玛呢经”以超度死者。并在供桌上点燃佛灯和柱香,木碗里盘放一串念珠,还将死者生前使用的衣服、鞋帽、烟具、首饰等物陈放在遗体前祭祀。这几天的茶饭要格外丰盛。夜间还有夜餐,茶点连续不断。
新中国建立之后,那种把尸体抛在野外的野葬方式已经绝迹,多数同汉族一样采取了装棺入殓埋葬的方式。出殡时死者的子女及其他后裔列队跪着从棺材下钻过去,才走向葬地。下葬返回后,设宴招待大家。
居丧期间,喝酒、请安、设宴、赴会均为禁忌,男的不修胡须,不理发;女的不戴首饰, *** 红挂绿。居丧的那年春节,门窗不贴红绿纸,春节拜年也不用哈达,只用鼻烟壶回礼。
三 奉茶敬酒
客来敬茶是蒙古族一种传统礼仪,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它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首先主人要为宴客斟上一碗奶茶,然后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
斟酒敬客,也是蒙古族一种传统礼仪,蒙古民族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传统的敬酒歌,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宾客应随即接住酒,用无名指醮酒向天、地、眉头各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祖先,不会喝酒也不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友谊。
四 献哈达
此礼节也是蒙古族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的特有习俗。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对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五 禁忌
蒙古族家中有人上山挑柴时,家里人无论家事多忙,都要去途中接。家中的神位,外人不得随意触摸,更不能在神台上摆放东西。某家有产妇,要在大门悬挂一顶篾帽,生男孩篾帽挂在左边,生女孩挂在右边。一个月内,谢绝外人到家中。



  • 蒙古族人招待客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答:2、敬奶茶 当有人来主人家里做客时,主人会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3、献哈达 蒙古族人招待贵宾会献哈达,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
  • 蒙古人有什么禁忌?
    答:禁忌: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
  • 中国风俗:蒙古族:礼仪及禁忌
    答:居丧期间,喝酒、请安、设宴、赴会均为禁忌,男的不修胡须,不理发;女的不戴首饰, *** 红挂绿。居丧的那年春节,门窗不贴红绿纸,春节拜年也不用哈达,只用鼻烟壶回礼。 三 奉茶敬酒 客来敬茶是蒙古族一种传统礼仪,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它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答:1、祝寿习俗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2、婚宴礼节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而女方要举行“姑娘宴”。男方在婚礼前一天举行的宴席,主要是设宴招待聘来的迎亲这代表...
  • 内蒙古的习俗
    答:1、民俗风情之饮食——烤全羊 整羊整牛,也称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 自古以来,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马奶酒和给远征人携带绵羔羊熟肉条的习惯。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来客和祭礼神祗。2、民俗风情之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 蒙古族的居住地区、风土人情、民俗习惯都有什么?
    答:3、蒙古国饮食文化受俄罗斯的影响,进餐厅前需在门前脱去外套以示礼貌,吃饭中不得大声喧哗,男士需为女士拉椅子先行入席,菜品多西化。4、蒙古人忌讳别人触摸自己的头部和帽子;向别人递交东西要用右手,以示尊敬;与客人正式会面或共同进餐要衣着整洁,男士应着西装打领带,女士应化妆并佩戴首饰;送客人...
  •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答: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
  • 蒙古族习俗的简介少一点的
    答:1、牧马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子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以头为尊贵,蒙古人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不准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长膘期不准骑马狂奔使马出汗。马倌、骑手要...
  • 蒙古族人民招待客人特有哪些习俗
    答:蒙古族人民的待客礼包括问候、互递鼻烟壶(解放后此礼已逐渐消失)、饮食招待等。1、无论是专程来访的贵客还是路过歇脚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问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并摆上各种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间敬酒是必不可少的。2、奶茶用银质的碗盛着,与哈达一起献上...
  • 草原上的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答:草原人民在我国主要以蒙古族为主,下面就蒙古族的习俗谈草原人民的风俗。一,以茶待客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