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望二三里作者是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古诗一望二三里作者是谁

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原名叫做《山村咏怀》。
作品原文:
《山村咏怀》
北宋-----邵雍
正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
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这首诗是元代的,不是唐诗。
《无题》
徐再思(元代)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原名叫做《山村咏怀》。

作品原文:

《山村咏怀》   北宋-----邵雍

正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

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应该是“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是由北宋哲学家邵雍写的,名字叫《山村咏怀》,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山村咏怀



我查了资料了.
无题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 体裁:【五绝】 类别:【】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小传】:
徐再思,元散曲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其小令多写江南风物和闺情,风格清新秀丽。与贯云石(号酸斋)齐名,后人合辑其作品,称为《酸甜乐府》。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
体裁:【五绝】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
北宋理学家邵雍(1011~1077),对易经极有研究。字尧夫,又自称安乐先生,北宋五子之一,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 1077年),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百泉(今河南辉县)。邵雍青年时期即有好学之名,宋史记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邵雍后居洛阳,与司马光、二程、吕公著等交游甚密。邵雍与二程、周敦颐、张载,合称为“北宋五子”,所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

  • 一望二三里古诗原文
    答:诗中写道:“一望二三里,黄河远上白云飞。 突兀如霞起,清晨袅袅升天翳。”诗句描绘了作者站在高处,远眺黄河,看到河流在远方蜿蜒流淌,上面白云飘荡,景象壮观。而突兀如霞起的句子,则形容了山峰耸立,犹如霞云般美丽,让人感到它的高耸和美丽。最后一句“清晨袅袅升天翳”,则是描绘了清晨的气息,...
  • “一望二三里”的古诗原文
    答:【原文】山村咏怀 作者: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作者】邵雍,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
  • 一望两三里 烟春四五家 是谁的诗
    答:2014-03-01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784 2014-10-05 一去二三里烟春四五家诗名是什么 2 2014-04-28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是谁的诗 5 2013-04-28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这诗... 17 2016-08-08 字花题目,一去二三里,烟春四五家...
  •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是谁写的?
    答:这首诗名为《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
  • 古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的意思
    答:直译:一眼望去,二三里外有一座小村庄,小村庄里坐落着四五户人家,袅袅炊烟正从烟囱里飘出。慢慢走进,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树枝上都已经开满鲜花了。实际上,这首诗里的数字只是泛指,并非具体数字。因此也可以翻译为:远远望去,二三里外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
  • 一去二三里的全诗是什么?
    答:我记得小时候是一去二三里,乡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现在的改了,和以前不同了。现在的是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吗?
    答:是的。"一去二三里"是《山村咏怀》中的诗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邵雍,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乡村中漫步的情景,其中“一去二三里”是指他离开村子二三里。而"一望二三里"是另一首诗《望夫山》中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一望二三里”是指她站...
  • 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诗人邵雍;山村咏怀全诗原文如下作者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解释一眼望去,可以看到二三里开外的景色,那里有着四五户人家烟囱里正冒着袅袅炊烟村庄旁边还有六七座凉亭矗立在那里,旁边有;一去二三...
  • 一望二三里古诗原文
    答:1、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译文: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3、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
  • 一去二三里古诗赏析
    答:一去二三里这一首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著作,词从古一直流传至今,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