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平等要从哪些细节着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原则和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是对传统语文教育反思的结果,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如何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而影响新课标理念的贯彻。为此,本文就其内涵、原则和怎样对话作一探讨。
一、 语文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内涵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以对话理论来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语文教学行为也意味着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语文教学的流动过程,就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即体现着互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共同营造出一种对话教学氛围。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学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整个教学体现的是语文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它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权。
可以说,新课标提出的平等对话是对过去教师权威的一种反叛,是与独白相对的一种言语形式。其对话的关键词是“平等”,而“平等”强调的是人格意义的平等,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同等意义上的“人”,平等的“人”。因为从“知”的角度讲,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不存在地位的高低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看,学生与教师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有个体体验,有独特的内心世界、有自主的选择权利,有自己情感倾向。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是平等的。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在平等交往中的对话。这种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还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探讨、沟通、评价、欣赏、分享,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每个人都有所“听”,有所“思”,有所“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在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中,围绕有关内容,进行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通过多向沟通,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这样就将过去“教师为中心”的师生之间的“我-它”关系,变成了师生之间的“我-你”关系。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所说,“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可见,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仅在于去构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更在于在对话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协作、团结的精神和民主行为的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 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原则
1、民主、平等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方式的如何体现,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体现的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学生的人格不平等,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很难被尊重。而新课标提倡教学平等对话就是要改变这一不足,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与传统的师生不平等教学状态相比,对话状态的语文教学,则是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前提下开展的。民主、平等就是语文教学对话的首要原则。教学中必须建立这样一种师生关系,给学生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使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下有主动参与、对话体验的机会和愿望,产生师生和谐的对话场面。
2、沟通性原则。
沟通,是对话的基础。教学中能不能对起“话”来,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能不能进行心灵的沟通。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去体会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从而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看成年幼无知、问题众多的人而强迫其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知识。新课标强调教学中的对话,突出的是师生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仅是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进行一般的交流和争鸣,更应体现的是师生之间在民主基础上进行的平等的心灵沟通,教师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这样,师生之间真诚地倾听,相互的包容,真正敞开自己的心灵,彼此在对话与理解中接纳对方。在此愉悦的心灵的沟通中,使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走向心灵的深处,获得最佳效果。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就教学中师生对话的话题而言的。教学中对话氛围营造起来后,要使对话能够延续下去,对话的内容就应体现科学、适当,并有探讨的兴趣和价值。如果对话内容超越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即难度过大、过高,学生难以展开对话,就会挫伤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如果对话的内容太低而缺少价值,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也不能吸引学生对话的兴趣。因此,要展开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师在话题的设置时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找准师生能够相互沟通、深入对话的切入点,体现科学性,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乐于对话。
4、开放性原则。
要走进新课标提倡的语文教学的对话之中,就应该体现教学对话的开放性。教学中,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体现以下几个开放。一是对话形式的开放,形式自由。二是对话内容的开放,在把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话话题不能仅来自于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允许有自己的个体体验和理解。三是对话场景的开放,即教学对话不局限于课堂,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课堂结合,使对话在多元的开放性中体现其价值。
5、过程生成性原则。
语文教学的师生对话,虽然也关注结果,但关注的重点却在于对话的过程,关注的是这个对话过程中的学生的对话实践、对话体验,是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对话的情景,提供对话的实践,提高对话过程的质量,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对话中不断地生成与发展,从而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怎样进行教学对话
(一)营造一个多元而真诚的对话空间
1、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唤醒学生的对话意识。
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是师生进行对话的基础。前面已说过,教师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真诚、信任、互动的对话氛围。没有民主、平等、真诚就没有对话。要做到此,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放下架子,避免语言的霸权,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平等的姿态和亲和的语言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到亲切;以热情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看法,让学生乐于对话,真正唤醒学生的对话意识。
2、具有悦纳宽容的态度。
教学对话是通过交谈和倾听而进行的相互沟通。对话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将对学生的对话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对话中的悦纳宽容态度,可以使对话走向深入。“悦纳”体现的是一种愉快地接纳,在倾听学生的话语时不能漫不经心,不耐烦,而应认真倾听;而“宽容”则能在对话中容纳下学生不同的观点(即使是相反的观点),对极端的观点能加以巧妙地引导。同时,配之以认可的态势语言,让学生感到老师乐意与我对话,体会到对话的一种和谐感、兴奋感、愉悦感。在悦纳宽容的态度下,促进师生对话的和谐、持续地发展。
3、目中有全体学生。
教学对话中,教师目中应有全体学生,不能重视一部分,放弃一部分,不能关注一批,忽略一批,而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提供公平的对话机会。同时,要乐于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话,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乐于参与到对话中来。因此,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应该让学生感到在关注自己,没有忽略自己。这样才能使新课标中提倡的教学对话落到实处,健康发展。
(二)实施语文教学对话的途径
语文教学内容是多元的,教学对话也是多元的,自然教学对话的途径也是丰富的。
1、课堂教学对话是主渠道。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更是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师生“对话”的主渠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语文教学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师生在教学中对话达到完满的效果,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各自与文本的阅读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而后师生之间要善于借助文本这一中介,开放课堂,进行教学对话,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造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场所。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要高质量的完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巧设话题。
找准有价值的对话话题,才能搭建好对话的舞台,才能提高阅读质量。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话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预设式对话话题,即教师根据学生对象和教学内容设计好对话内容。一种是生成性对话。即课前没能预想到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师生新的感悟和思维的碰撞临时形成新的话题,由此而开展对话。
王尚文教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学不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让碰撞去产生它本身内必然产生的效应。”为了使教学的对话更有质量,不论哪一种对话都应该设置好对话主题。如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疑点问题,尤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和学生在理解感受上的困惑问题。教师要善于设计“碰撞”点,激发对话期待,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去深入地理解,必将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教学中设置的对话话题应突出趣味性、适度性、开放性、启发性的特点。话题的有效设置和特点的把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兴奋状态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话题的设置尤其要注意动态的变化,在交互对话的碰撞中不断地生成新的话题。这样,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构,在建构中不断发展,才带来对话的真正价值。
(2)换位思考。
要想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跳动的脉搏,就应该在对话中进行换位思维,即让双方各自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说话、做事。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处在这样的年龄特点、能力层次会怎样看待问题?处在这样学段的学生有怎样的心理特点?会有怎样的承受能力?常常这样思考,就会在对话中心存宽容之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体验。设置话题时也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交流性和实效性。同时,让学生也多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甚至根据情况让学生来设计课、上课,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话题,选择教学方式,借助这一过程让学生来体验教师角色。
通过换位思考,可以促成师生双方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使新课标中语文教学对话得以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因为对话实现了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变得兴奋、活跃,主动参与程度就会大幅度提高,思维就会被激活,就能达到语文对话教学的目的。
2、借助写作进行心灵对话是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强调的是过程,而这个过程不要仅仅局限在狭窄的范围里。写作是学生心灵和情感的倾诉与释放,是师生沟通的书面形式,这正为师生心灵对话搭建了一个大舞台。教学中要把握好这一对话的“园地”,去共同耕耘,获得丰收。
要做到这一点,要提倡学生自由作文,鼓励个性化,形式不拘,如周记、随笔、读书札记等。让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对生活的认识得以倾诉,对读书的体会得以抒发。学生一旦释放、宣泄和自我展示,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喜爱,并得到积极的回应。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一平台,以平等的交流者、欣赏者和热心读者的身份出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学生的心灵,以自己的真诚去感受真诚,用欣赏的意识去捕捉学生作文中可贵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精神上的满足,以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以实现人格对等上的灵魂交融以及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心灵对话。同时,教师应是学生心理疏导的知心朋友,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和认识误区,或抚慰、或点拨、或疏导、或交流,给以真心的关爱。这样的对话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写作时,心目中就有了一个朋友,一个可以倾诉、宣泄、交流的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学生就会喜爱写作,就会乐于敞开心灵,抒写真情,与老师交流。学生在这样的写作教学对话过程中,就会逐步提高他们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3、生活教学对话是有效途径。
新课标强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学习与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对话的过程,不能忽略学生的课外生活。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话”教学的生活舞台。教学对话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既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还要善于把学得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观察、调查、影评、文学沙龙等),注入时代的活水,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这样,师生之间就能以文本和生活为中介,进行生动而丰富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碰撞,并通过这些又将对话者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从课内到课外,又从课外到课内,形成一个不断循环而又始终开放的语文教学对话过程。真正在平等对话中增长知识,共同发展。
语文教学师生对话的途径是多样的,只要有语文现象的存在,就可进行对话。
当然,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并不是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者,在交往中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引导性,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教育资料的选择加工以及对所选择的教育内容进行‘激活’,使它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诱导学生参与其中”(瞿葆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有一位大师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这话很值得品味。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对话,就是一种思想的交换。只要我们认真体会新课标相关精神,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互动对话,畅所欲言,师生就能共享知识,共同发展。这样,语文教学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新课标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新理念就会显现出最大的价值。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现代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由我们去发现、呵护、开发、点燃的火把。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过程,不再是按照教师单方思维设计并运作的“流水线”和“圈套”,而是变成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并不断完善的富有师生个性的创作过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我们听不进学生的话,那么我们了解的信息必然是不全面的。如此,教育还能有效吗 ?因此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需要我们能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有一颗真诚而宽容的心。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因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那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
第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我所任教的六年级班中有一位学生是早产儿,记忆力很差,一次只能记住几个单词,而且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记住,但第二天又忘记了,每次默写只能对1到2个。为此他很苦恼的对家长说:“我明明早上都记住了,可到了学校又全忘记了。”家长为此和我沟通了几次,我要求家长配合我帮他默写,每天晚上帮他默5个第二天我要默写的,早上让他再背,课前我再提醒他看一遍,这样他可以保证对5个了。我还和他约定只要满10次对5个就可以和别人一样在光荣榜上粘一颗星,对他放低要求,却提高了他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班中的杨嘉诚英语基础很差,而且反应迟钝,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为了让他对英语学习提高兴趣,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不断表扬、鼓励,哪怕一次默写多对了几个单词,课上让他回答一些基础题,慢慢地每节课他都举着手要求回答问题了,每天早上会到我的办公室找我,问我今天要背诵什么内容,抢着成为“快速背诵王”。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只是上面所探讨的几个方面。今后还应不断实践和总结,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

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同时,也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总之,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线。

4、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5、发展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

6、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然而双方由于地位、身份、阅历、经验等不同方面的因素影响往往“平等对话”被老师们不经意的忽略。与学生平等对话,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在论文里,也不在口头上,更不是偶尔上心。需要我们主动地去思考,思考每一个教学和教育细节,从每一句话的改变做起,从每一个教学细节做起。

  • 师生平等要从哪些细节着手
    答:4、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5、发展教学过程的...
  • 如何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一、主动亲近学生要想学生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必须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敬,亲其师而信其道。首先,老师应该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因为它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师生的平等与尊重。平时相互问候一声,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快乐了学生的心情,愉悦了老师的情感,何乐...
  • 浅谈如何在细节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一、教师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二、师爱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 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一、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对建立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起始课是教师和学生相处的开始,也是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开始,这是一个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契机。教师都会在起始课上进行自我介绍。但有些教师对此不够重视,仅向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学科,几句话说完了...
  •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其次,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同学生交流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学生,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如果老师师能以亲切的语气随口叫出一位学生的名字时,他会感到愉悦,尤其是在师生接触交往的最初阶段,教师能很早记住他的名字,更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出乎意外的惊喜。学生会觉得...
  •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二、音乐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并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当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和学的互动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往往缺乏沟通和交流。有的音乐教师只与个别班干部和“优等生”交流,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或不敢...
  • 学生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答:主要是以请教者的心态去交流。 第四,就是老师说你,你也要继续尊重老师。 如果一段时间后,老师还这样,就是老师不是了。就没必要尊重他了,不要理他就行了。, 问题二: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
  •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其次,老师要想办法消除自己与学生之间的阻碍。学生总是习惯把老师当成父母辈的人来看待,难免就会有些不愿意去亲近,也不知道怎么去亲近。老师如果想要跟学生之间保持比较亲近的关系的话,可以在课间参与学生的活动,也可以平常跟学生聊聊天、开开玩笑什么的,对促进师生关系的平和有很大好处,也会让学生对...
  • 师生之间相处要注意哪些?
    答:在构建和谐校园这个系统工程中,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大方向,是宏观思路。具体来说,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沿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思考,现阶段的紧迫的任务是: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办学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