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片评价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3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片评价

影片以回忆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战争带给一代人的灾难故事。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 、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极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娅的奥·奥斯特洛乌莫娃已是著名演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是一部不朽之作 对我们中国读者和观众来说,瓦西里耶夫其人远远不如他的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有名。1969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在苏联读者中产生极大的轰动。1972年,这部“遭遇街谈巷议”的中篇小说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搬上银幕,并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影片获得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提名和全苏电影节大奖。瓦西里耶夫的名气随着这部小说的成功而大增,小说原作更加受到追捧,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瓦西里耶夫本人在1975年也因这部作品荣获苏联国家奖金。这部小说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几个苏联女兵在二战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故事。1942年初夏,在俄罗斯白海运河地区,一组企图破坏苏军铁路线的德国伞兵与守卫在那里的女兵班相遇。女兵丽达、冉妮娅、丽扎、索妮娅和嘉丽娅相继牺牲,而德军也无法摆脱被歼灭的命运。女兵们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运输线的安全和俄罗斯村落里静悄悄的黎明……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知名度都远不如其同名电影。翻译家高莽先生在其《作家的幸福》一文里讲过这样一件事情:1987年夏,瓦西里耶夫在访华期间亲身感受到了中国观众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喜爱之情。在游览长城的路上,瓦西里耶夫遇到的每一个游人都知道这部电影。在饭店吃饭时,瓦西里耶夫询问一位女服务员是否看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服务员激情满怀地说:“我看过两遍!我感动得哭了!”随后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对影片的感受。瓦西里耶夫被女服务员生动的表情和声音所吸引,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对高莽先生说:“你不用翻译了,我都明白了!”面对如此动人的场景,在场的苏联诗人库古里丁诺夫感慨万分:“世上有一些作家,颇有名气,人们知其人,却很少读其作品,这样的作家是可怜的!世上有一些作品相当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作者是谁,这样的作家是幸福的!你,瓦西里耶夫,就是这样的作家!你值得骄傲!” 可以断定,我国不少读者和观众至今不记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叫瓦西里耶夫,但是,很少有人没看过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等影视作品。2005年,中俄两国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合作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两国观众中大受欢迎。1979年记者第一次观赏这部苏联影片时,中苏关系尚未解冻。但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老师们已经敢于在课堂上赞颂这部尚未解禁的“内部电影”。据说,影片在政治上已获得了通行证,但一些男女亲热的画面还难以让中国观众适应,因此只能内部放映。一位文学课教授观后在课堂上大发议论:片子里不就是有一些“爱情基本动作”吗,完全应该公开上映。事实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陪着很多中国人长大的、最重要的“百部电影”中的一部,是不少中国人心目中的情感经历和人生场景。人们正是从这部作品中认知和感受到了俄罗斯式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反战题材的影片,但又并不局限于此。它没有特技,不制造视觉冲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不错,影片深刻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但与此同时又写出了人的不屈和英勇,颂扬了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它写出了人性中最深刻和本质的东西——美好的、娇嫩的、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女性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理想主义和抗争激情。影片谴责了战争,展示了战争给人类文明和个人幸福所造成的不幸。然而,影片又恰恰通过战争的苦难和悲惨,表达了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爱国精神。战争不仅仅摧毁了美丽,它也使美丽更加动人。有人说,瓦西里耶夫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用“诗情的悲壮之美”呼唤现代人高尚的情怀和超越自我的冲动。也许这样的评论恰好说表达了人性中的善良和诗情。不管怎么说,瓦西里耶夫是值得一读的,不仅仅是他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或《不要射击白天鹅》。瓦西里耶夫的《未列入名册》和《后来发生了战争……》等作品也都不乏思想上的深刻和人性中的温情。

虽然是俄罗斯的电影 但感动一定不分国界
热尼娅弹吉他唱歌的那一刻 我很触动
在庞大的压力下 她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乐观
参与小分队的五个人是不同的五种人生 但战争将她们联系到一起
战争是残酷的毫无人性的 但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可以让我们在今天说出一句
山河犹在 国泰民安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相较于原版什么改变都没有,连剧本似乎都是一样的,甚至借鉴了1972版人物回忆时有个浪漫小屋的设置。整部电影只是更新了跟技术有关的东西,画面变得漂亮和鲜艳了,虽然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却似乎并没有新意,但是影片忠实于原著,忠于战争年代的真实,对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说也是不错的。 (网易新闻评)
影片舍弃了旧版的那种诗意,转而用悬念感、节奏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去浪漫化”也使得影片更具有战争年代的质感。为了更忠实于原著,此片还设置了一个画外音的朗读者,像小说中那样为每一个普通女兵树碑立传。可以说整部影片干净、利落,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视觉上也没有像大多数商业片那样,刻意去表现血腥的画面,整体算是表现合格。最重要的是,和去年那部过度好莱坞化的《斯大林格勒》不同,这部电影是能让你明显感到有别于好莱坞的。不足之处当然有,例如,人物形象不是都立得住:瓦斯科夫应当是一个特别乡土的、有庄稼汉气息的形象,这一点旧版更为接近,新版的这个瓦斯科夫太像一个英俊的演员了;女神级别的战士冉卡在原著中是一个波罗的海大美人,将军的女儿,典型的北欧系高大金发女郎就像一条美人鱼,而新版影片中的女演员显得没有说服力,冉卡牺牲时,那种高傲的、不容侵犯的美带来的震慑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凤凰文化评)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片评价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相较于原版什么改变都没有,连剧本似乎都是一样的,甚至借鉴了1972版人物回忆时有个浪漫小屋的设置。整部电影只是更新了跟技术有关的东西,画面变得漂亮和鲜艳了,虽然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却似乎并没有新意,但是影片忠实于原著,忠于战争年代的真实,对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片看点
    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独特的回忆对比手法,描绘了战争对个人命运的残酷刻画。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群女狙击手坚守火车站,她们在战争的边缘与德军进行殊死搏斗,用生命掩护大部队。影片中,女战士们在沼泽、荒原与野草丛中的生死较量,充满了惊心动魄的瞬间。尽管她们在战争中憧憬着和平和爱情...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品评价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在中国和俄罗斯都享有盛誉的不朽之作。1969年,这部小说在《青春》杂志上发表后,迅速引起了苏联读者的广泛关注。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将其搬上银幕,电影的成功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包括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提名和全苏电影节大奖。这使得...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片评价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
  • 这里黎明静悄悄的专业影评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代表了前苏联文学与电影的最高成就,一想起“苏联”,首先想到的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者充满保尔·柯察金的阳刚,后者充满年轻姑娘的阴柔,尽管她们的青春置于战火中。42年夏天,准尉瓦斯科夫迎来了一班高射机枪女兵。虽然是战士,却和普通少女没...
  • 电影艺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答:【答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斯塔尼斯拉夫导演的一部苏联彩色故事片,1972年由高尔基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根据同名经典中篇小说改编。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影片采用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表现手法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以艺术的手法揭示主题。导演通过精心设计,将女机枪手们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鲜明的对照。一方面,用一组梦幻的彩色画面,勾勒出她们曾怀揣的浪漫爱情和憧憬的幸福生活,画面中洋溢着温馨与希望。另一方面,导演切换到冷峻的黑白画面,展现了她们在战争中的...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的一场激烈战斗的故事。五名年轻的女兵,在准尉瓦斯科夫的率领下,勇敢地与数倍于己的德军展开激战,最后消灭了敌人,但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电影表达了战争的残酷、英勇牺牲、战友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等主题和情感。电影通过女兵们...
  • 如何评价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答: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运用的电影表现手段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反映卫国战争的军事题材的影片。影片中没有耗费大量画面去表现战场的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断枝残垣,弹坑累累,而是围绕着“静悄悄”来描写这场黎明前的、微小的连国家电台也不报导的战争,描写这场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和人在战争中复杂的心理状态。那么,影片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