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诲字献可文言文翻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吕诲字献可文言文翻译
1."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古文翻译我与四位同僚一起来这个郡国暂代官事,如今却仅仅只有两位被征召回朝,请将唐介、吕海等人一起征兆回去。
王陶,字乐道,京兆万年人。第进士,至太常丞而丁父忧。陶以登朝在郊祀
后,恩不及亲,乞还所迁官,丐追赠。诏特听之,仍俟服阕,除太子中允。
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卫卒入延福宫为盗,有司引疏决恩降其罪。陶曰:
“禁省之严,不应用外间会降为比。”于是流诸海岛,主者皆论罚。中贵人导炼
丹者入禁廷,陶言:“汉、唐方士,名为化黄金、益年寿以惑人主者,后皆就戮。
请出之。”陈升之为枢密副使,论其不当,升之去,陶亦知卫州,改蔡州。明年,
复以右正言召。陶言:“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英宗知宗正寺,逾年不就职。陶上疏曰:“自至和中圣躬违豫之后,天下颙
颙,无所寄命,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语,动天感人。
夫为是议者,岂皆怀不忠孝、为奸利附托之人哉?发于至诚,念宗庙社稷无穷大
计而已。陛下顺民欲而安人心,故亲发德音,锐为此举,中外摇摇之心,一旦定
矣。厥后浸润稽缓,岂免忧疑?流言或云事由嫔御、宦侍姑息之语,圣意因而惑
焉。妇人近幸,讵识远图?臣恐海内民庶,谓陛下始者顺天意民心命之,今者听
左右姑息之言而疑之,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伺隙,可不惜哉!”因请对,仁宗曰:
“今当别与一名目。”既而韩琦决策,遂立为皇子。英宗即位,加直史馆、修起
居注、皇子位伴读、淮阳颍王府诩善、知制诰,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召为
太子詹事。
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郭逵以签书枢密宣抚陕西,诏令还都。
陶言:“韩琦置逵二府,至用太祖故事,出师劫制人主,琦必有奸言惑乱圣德。
愿罢逵为渭州。”帝曰:“逵先帝所用,今无罪黜之,是章先帝用人之失也,不
可。”陶既不得逞,遂以琦不押文德常朝班奏劾之。陶始受知于琦,骤加奖拔。
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
之,琦闭门待罪。帝徙陶为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入权三司使。吕公著言其反
覆不可近,又以侍读学士知蔡州,历河南府、许、汝、陈三州,以东宫旧臣加观
文殿学士。帝终薄其为人,不复用。元丰三年,卒,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谥
曰文恪。
陶微时苦贫,寓京师教小学。其友姜愚气豪乐施,一日大雪,念陶奉母寒馁,
荷一锸刬雪,行二十里访之。陶母子冻坐,日高无炊烟。愚亟出解所衣锦裘,质
钱买酒肉、薪炭,与附火饮食,又捐数百千为之娶。陶既贵,尹洛,愚老而丧明,
自卫州新乡往谒之,意陶必念旧哀己。陶对之邈然,但出尊酒而已。愚大失望,
归而病死。闻者益薄陶之为人。
2.求解:北宋的吕晦、吕诲、吕晦叔是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不同的人。
“吕晦”与“吕诲”宋史两见,当为一人,据本传,则写作吕诲,字献可,就是英宗时在“濮议”中大肆攻击欧阳修,又在王安石初任参知政事时罗列十大罪状的那位,时任御史中丞,后以此被贬知邓州,熙宁四年卒。吕晦叔即吕公著,字晦叔。
初与王安石友好,两人并与司马光,韩维并称“嘉佑四友”。后不赞同王安石新法,出知颖州。
元丰中任翰林学士,知枢密院。元佑初,与司马光同为宰相,并在司马光死后继续主持更化,元佑四年卒。
二人宋史均有传,见下:列传第八十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
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
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
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
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
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御药供奉官四人遥领团练使,御前忠佐当汰复留,诲劾枢密使宋庠阴求援助,徇私紊法。
诏罢庠而用陈升之为副使,诲又论之。升之既去,诲亦出知江州,时嘉佑六年也。
上疏请蚤建皇嗣,曰:“窃闻中外臣僚,以圣嗣未立,屡有密疏请择宗人。唯陛下思忠言,奋独断,以遏未然之乱。
又闻太史奏,彗躔心宿,请备西北。按《天文志》,心为天王正位,前星为太子,直则失势,明则见祥。
今既直且暗,而妖彗乘之,臣恐咎证不独在西北也。自夏及秋,雨淫地震,阴盛之沴,固有冥符。
近者宗室之中,讹言事露,流传四方,人心骇惑,窥觎之志,可不防其渐哉!愿为社稷宗庙计,审择亲贤,稽合天意,宸谋已定,当使天下共知。万一有奸臣附会其间,阳为忠实,以缓上心,此为患最大,不可不察也。”
仁宗以诲章付中书韩琦,由此定议。召为侍御史,改同知谏院。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
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
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内臣王昭明等为陕西四路钤辖,专主蕃部。
诲言:“自唐以来,举兵不利,未有不自监军者。今走马承受官品至卑,一路已不胜其害,况钤辖乎?”卒罢之。
治平二年,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台谏者,人主之耳目,期补益聪明,以防壅蔽。
旧三院御史,常有二十员,而后益衰减,盖执政者不欲主上闻中外之阙失。今台阙中丞,御吏五员,惟三人在职,封章十上,报闻者八九。
谏官二人,一他迁,一出使,言路壅塞,未有如今日之甚者。窃为陛下羞之。”
帝览奏,即命邵必知谏院。于是濮议起,侍从请称王为皇伯,中书不以为然,诲引义固争。
会秋大水,诲言:“陛下有过举而灾沴遽作,惟濮王一事失中,此简宗庙之罚也。”郊庙礼毕,复申前议,七上章,不听;乞解台职,亦不听。
遂劾宰相韩琦不忠五罪,曰:“昭陵之土未干,遽欲追崇濮王,使陛下厚所生而薄所继,隆小宗而绝大宗。言者论辨累月,琦犹遂非,不为改正,中外愤郁,万口一词。
愿黜居外藩,以慰士论。”又与御史范纯仁、吕大防共劾欧阳修“首开邪议,以枉道说人主,以近利负先帝,陷陛下于过举”。
皆不报。已而诏濮王称亲,诲等知言不用,即上还告敕,居家待罪,且言与辅臣势难两立。
帝以问执政,修曰:“御史以为理难并立,若臣等有罪,当留御史。”帝犹豫久之,命出御史,既而曰:“不宜责之太重。”
乃下迁诲工部员外郎、知蕲州。神宗立,徙晋州,加集贤殿修撰、知河中府。
召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复知谏院,拜御史中丞。初,中旨下京东买金数万两,又令广东市真珠,传云将备宫中十阁用度。
诲言:“陛下春秋富盛,然聪明睿知,以天下为心,必不留神于此,愿亟罢之。”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
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著作佐郎章辟光上言,岐王颢宜迁居外邸。
皇太后怒,帝令治其离间之罪。安石谓无罪。
诲请下辟光吏,不从,遂上疏劾安石曰:“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辟光之谋,本安石及吕惠卿所导。
辟光扬言:‘朝廷若深罪我,我终不置此二人。’故力加营救。
愿察于隐伏,质之士论,然后知臣言之当否。”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
诲求去,帝谓曾公亮曰:“若出诲,恐安石不自安。”安石曰:“臣以身许国,陛下处之有义,臣何敢以形迹自嫌,苟为去就。”
乃出诲知邓州。苏颂当制,公亮谓之曰:“辟光治平四年上书时,安石在金陵,惠卿监杭州酒税,安得而教之?”故制词云:“党小人交谮之言,肆罔上无根之语。”
制出,帝以咎颂,以公亮之言告,。
3.文言文一狐之腋的翻译从前,周舍去侍奉赵简子,站在赵简子的门口三天三夜。
简子派人出去问周舍:“先生将用什么来指教我?”周舍回答说:“希望作为直言诤谏的臣子,带着笔墨纸砚,跟在你的后面,待你有错的地方就把它记下来,每天有记录,一个月就有效果了,一年以后就有收益了。”简子听了这话很高兴,就让他和自己在一起。
住了没多长时间周舍就死了,赵简子厚葬了他。三年之后,赵简子与大夫们饮酒,酒酣之时,简子哭了,大夫们起来准备离开时说:“臣等有死罪自己却不知道啊。”
赵简子说:“大夫们回来入席,你们没罪。从前,我的朋友周舍曾经说过:‘一百张羊皮,还不如一块狐狸腋下的皮。
’大家百依百顺,不如周舍的直言诤谏。过去纣王昏庸拒谏导致灭亡,武王善于纳谏得以兴旺。
从周舍死后,我不曾听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啊,所以人君听不到(有人说)自己的过错,等到听到(有人说)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就要灭亡了,我们国家大概快要灭亡了吧,我是为此而流泪啊。”。
4.一字师文言文翻译翻译
唐朝时期,有一个诗人叫齐已,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齐己听说郑谷住在袁州,于是带着自己的诗前去拜见郑谷。郑谷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5.文言文《朋党论》的翻译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一般说来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团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末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得到大治。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但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做为借鉴了。
6.文言文涸辙之鲋全文翻译庄周家里很穷,去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说:“好!我就要收租税了,等我收到以后,借给您三百斤,好吗?”庄周气得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里,半路上听到有人喊救命,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辙里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您为什么这样喊呢?’它答道:‘我是东海神的臣子,今天不幸陷落在这干车辙里,您可有一斗半升的水救救我吗?’我说:‘好,我正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上来营救你,好吗?’鲫鱼气愤地变了脸色说:‘我失掉了赖以生活的水,已经没法生存,我只求你给我一斗半升的水就能活命,你却说这么多废话。如果等你把西江水引来,我早就没命了,你还不如到干鱼摊上找我呢?
望采纳谢谢
7.大伪似真是什么意思“大伪似真,大奸似忠”一个人如果坏到家了,那么他从表面看就像一个好人。所以,从表面是很难看出一个人好坏的。日久见人心才是最好的选择。
出自《宋史·吕诲传》。御史中丞(相当于部长级国家监察部副部长)吕诲上疏弹劾王安石,说他"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
意思为虽然是假的,但是表面看就像真的。一般形容掩饰的很好,不容易被人发现。
吕诲(1014年-1071年)北宋官吏。字献可,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西)人,寓居开封,吕端孙。登进士第,历旌德、扶风主簿,迁云阳令,历知翼城、交城二县。召为殿中侍御史。以言事罢,出知江州。上疏仁宗请早建皇嗣。英宗即位,召为侍御史,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扩展资料:
吕诲为官三居谏职,皆以弹奏执政大臣而罢,时人推服其耿直,为北宋著名的敢谏之臣。
现存文章以奏议、议论文为多,奏议往往关切时政,议论有先几之见,清康熙皇帝谓其《选部论》“综名实以立言,足资经济”(《御制文第三集》卷40)。著有《吕献可章奏》20卷,凡289篇,司马光为作序(《郡斋读书志》卷19);又有《吕诲集》15卷(《宋史·艺文志》七)。今已佚。
《全宋诗》卷399录其诗四首。《全宋文》卷1034至1040收其文七卷。事迹见司马光《右谏议大夫吕府君墓志铭》(《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77)、《宋史》卷321本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吕诲
8.歧路亡羊文言文翻译80字左右译文
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麽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麽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心都子就说:"大路因为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读书人则因为不能专心一致而葬送了一生。"
注释
竖:未成年的童仆
反:通“返”,返回
戚然:悲伤的样子
怪:以。。为怪
多方:不能专心致志
杨子之竖追:之:的。
杨子:杨朱,战国时卫国人,思想家。
党:家族亲属。
损:减少。
党:亲戚朋友▲
9.强项令文言文翻译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就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刘秀让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当即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京城称之为“卧虎”。歌颂他说:“没有人找董宣击鼓鸣冤。”
强项令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经做过年俸二千石的官员,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 吕诲字献可文言文翻译
    答:1."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古文翻译我与四位同僚一起来这个郡国暂代官事,如今却仅仅只有两位被征召回朝,请将唐介、吕海等人一起征兆回去。王陶,字乐道,京兆万年人。第进士,至太常丞而丁父忧。陶以登朝在郊祀后,恩不及亲,乞还所迁官,丐追赠。诏特听之,仍俟服阕,除太子中允。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