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词西江月(苏轼)的解释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苏轼《西江月》全文、赏析、意思3个要求。

《西江月.平山堂》原文: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时,前半生已在弹指声中过去。十来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我在堂前“欧公柳”下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纵然是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赏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
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道出缅怀之情。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扩展资料:
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是对苏轼影响一生至巨的人。欧阳修于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建平山堂。苏轼在作此词之前,已经两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
这是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恩师欧阳修早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因作此词。
关于苏轼第三次到平山堂的时间,亦即此词的创作时间,学界尚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经过扬州;另一说是元丰七年(1084)十月,苏轼由黄州赴汝州时经过扬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江月.平山堂

回文诗词,必须正读倒读都通顺可读,故而难度较高。以苏轼的《西江月》为例:
马趁香微路远,纱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寒枝风挂。 挂风枝寒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纱,远路微香趁马。
我不是天才,真的写不出来.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 回文词西江月苏轼的解释
    答:骏马奔驰,香味微弱,路途遥远;薄纱遮掩,晓月浅淡,青烟斜上。渡口鳞波清澈,映衬娇美的花;低垂绿叶,枝头料峭,凤鸟挂立其上。挂立凤鸟的寒枝绿叶低垂;花儿的倩影映透在清波之中。津渡横斜江上,烟霞微淡其间,月光笼罩帘纱。远处的路上,微香追赶着马儿。
  • 回文词西江月(苏轼)的解释
    答: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 西江月 咏梅 的象征意义
    答:西江月(咏梅)苏轼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这是一首回文诗,上阙读完后,倒过来就是下阙——象征意义,是梅花的清高,但是,其价值更多体现于回文诗的诗体巧妙。文字游戏而已。
  • 以梅为题的回文诗
    答:苏轼《西江月》:马趁香微路远,纱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寒枝风挂。挂风枝寒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纱,远路微香趁马。=== 香梅弄雪笼寒霜 雪笼寒霜狂梳妆 妆梳狂霜寒笼雪 霜寒笼雪弄梅香 === 梅香苦忍耐风吹,忍耐风吹大雪飞。飞雪大吹风耐忍,吹风耐忍苦香梅。=...
  • 回文词的词例
    答:《西江月》回文是上下片互回,因为第三句是七言,所以倒读时出现句式变化。下引苏轼回文词《西江月》题为《咏梅》:马趁香微路远,纱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纱。远路微香趁马。黄庭坚的《西江月》回文题为《用僧惠洪韵》,词云...
  • 初夏的七言绝句
    答: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释义: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3、《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 ...
  • 苏轼的回文诗你读过吗?哪一首最好?
    答:而苏轼的回文诗词中,我还是最喜欢《西江月·咏梅》,我认为这首词才是苏轼回文诗的巅峰之作。这首词其实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思念他死去的小妾王朝云所作。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西江月·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
  • 谁能给我提供一些关于回文诗的知识?
    答:(一)回文词/西江月/季春感怀 红日娇花嫩柳,厚德地大天高;道精智广谋安民,定国人惊计妙。 锦衣绣冠才奇,青山哪知明朝?今辰良友益居所,帘卷风雅气傲。 回文:傲气雅风卷帘,所居益友良辰;今朝明知哪山青,奇才冠绣衣锦。 妙计惊人国定,民安谋广智精;道高天大地德厚,柳嫩花娇日红。 (二)节节高·宗儒(回文曲...
  • 梨雪的诗词梨雪的诗词是什么
    答:梨花。梨花色白_片小,犹如雪花,故称。二、引证解释⒈梨花。梨花色白、片小,犹如雪花,故称。引前蜀韦庄《浣溪沙》词:“此夜有情谁不极,隔墙梨雪又玲_。玉容憔悴惹微红。”宋苏轼《菩萨蛮·回文春闺怨》词:“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元柳贯《寒食日出访客始见杏花归而有赋》诗:...
  • 昨夜诗有回文的翻译是什么
    答:(栏角一作:阑)解释:上一次来信中,你用了许多隐语,意思倒浅显,我却愁难以作答;昨夜惠赠的诗中,又有回文,韵押得太险了,我还是懒得费神去步你的韵。等到笙歌散尽后,请你记住来时那一瞬间,不需要持红烛照明,闲云归去后,月儿自然就会照在庭院花丛边原来那个栅栏角落里的。诗词名称:《六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