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的悠久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许昌有什么文化历史

许昌,夏都夏邑,今许昌禹州。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华夏族群生活之根,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和国都:

东汉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汉朝末代都城。魏国魏黄初二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许昌是中国最大的花木基地,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北方花都”,有一千多年的种花历史,曾是宋朝皇宫的后花园,自古就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盛誉。

小西湖 在许昌市。东汉末年因挖土筑城,形成坑洼,后导入水,汇聚成湖。北宋韩持国修展江亭,欧阳修建欧阁。文人学士如眉山苏氏、洛阳二程、朱熹、范仲淹等慕名云集。苏氏昆仲卜居于此,书酒自娱。文彦博治许时又建曲水园。屡经扩建,浚湖引水,亭台楼阁,石桥曲径,为历代诗人墨客咸集胜地。苏轼为官杭州时,致书州官赵德邻,建议许州西湖更名为小西湖。

文明寺塔 在许昌市东南隅。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相继修葺塔顶。平面八角形,为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约52米。由基台、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砖砌塔身巍峨挺拔,高耸入云。塔身各壁皆有门窗,由底层南塔门入内为八角形塔心室。塔内有盘旋梯道,可登塔顶。此塔造型优美,为河南省明代砖塔之冠。

春秋楼 在许昌市关帝庙内。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式,殿顶覆绿琉璃瓦。楼上楼下均带回廊。建筑雄伟,金碧辉煌。相传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俘关羽,拜关羽为偏将军,并以厚礼相待,赐关羽一府。关羽把一宅分两院,皇嫂住内院,自已住外院。春秋楼就是关羽秉烛夜读《春秋》的地方。

灞陵桥 在许昌市西郊的石梁河上,距城4公里。传为关羽辞曹挑袍处。东汉末,关羽被曹操所获,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不忘旧主,思兄心切,欲往谷城寻找利备,曹操追羽至此,赠其锦袍,关羽恐有诈,立马以刀挑之而去。桥系青石栏杆,盘龙相交,镶有碑碣两方,一曰挑袍图,线刻图案,栩栩如生,传为唐呈道子所画;一曰辞曹书,清代书法家滕之湖楷书。桥西有关帝庙,古柏参天。桥旁立一碑刻,大书“汉寿亭侯挑袍处”,系明将左良玉手笔。

天宝宫 在许昌市区西北25公里。北有石梁河,河上有古石桥,“石梁皓月”号称“许昌十景”之一。面积约2万平方米。宫内,前有宋秦桧跪拜岳飞亭,后有吕祖大殿,中轴线上殿宇7座,和廊庑桥坊等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相传北宋太祖死后,长子赵德元未继位而生厌世之心,到此出家。宋苏轼游此,在吕祖殿书写对联云:“庙貌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真乃蓬莱仙景。”吕祖殿高10米许,面阔11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建筑,绿琉璃瓦覆盖殿顶,檐下施七彩重昂斗拱。殿正面有11根浮雕滚龙石柱。宫内现存“大元宣谕圣旨碑”二通。

“许昌人”古人类遗址  “许昌人”古人类遗址,位于许昌县灵井镇。“许昌人”的发现,是继北京猿人之后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关键考古发现,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并有望打破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 [编辑本段]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发展定位  许昌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家中部崛起的部署,并且必须从这个战略部署的高度去观察、分析、实践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中部崛起是国家区域总体协调发展的四大构成板块之一,而实现中部崛起必然要走城市群带动的路子。
 许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曹公曾在此“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以蓄军资”、“扬鞭驰骋长江水,挥戈饮马黄河边,政基许昌定中原”成就了一番霸业。
    神垕古镇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垕古镇”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悠久的历史给神垕镇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神垕镇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大多数分布于以老街为核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 [编辑本段]文化四乡  中国三国文化之乡
  中国大禹文化之乡
  中国钧瓷文化之乡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1461平方公里,人口116.92万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禹州市钧瓷文化丰富多彩,古朴典雅,产生这些钧瓷文化之源自然来自钧瓷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繁荣。该市古瓷窑、古钧窑遗址有260多处,为全国古瓷窑遗址县级之最,而且出土的钧瓷、钧瓷器皿及残片,残片上的装饰图案、文字都在证明该市为钧瓷文化的发源地。时代相传的民谣都在传递着钧瓷文化产于该市。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黄金有价钧无价”。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欢”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云天”。
  “客商走天下,日进斗金钱”。
  “要要穷,烧钧红,十窑九不成”。
  这些民谣流传至今,妇孺皆知,从钧瓷文化的地域特点上看,从故事开始,繁衍出许多门类,诗歌、散文、对联、歌谣、戏剧等,因文化特色浓厚,神垕也因此成为全国历史名镇,位于城区古钧台附近的钧官窑遗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该市申报钧瓷全国原产地保护获得成功。
  从民俗上讲,以神后为中心涉及禹州全境。每月的十五敬火神爷,凡有窑的人家这一天都要烧香,祈求火神爷保护窑炉安全,窑工安全,能烧制出传说故事中的精品钧瓷。而禹州人猜枚行令时是不许喊“五”的,因为“五”与“捂”谐音,为窑家的不详语,外地到禹作客的人,如果喊五,便罚酒,不受罚就过不了关。这一民俗在神垕犹为认真。
  上世纪的1999年全国钧瓷邮票首发式在禹州举行,一次仪式盛会,咫尺方寸之间,进一步佐证了千古绝唱,世界瑰宝,优秀文化源于该市。2003年以来该市每年举办一次钧瓷文化艺术节,多次举办全国性的高品位,高规格的钧瓷文化艺术研讨会。一座上万平方米的陶瓷文化博物馆将于今年九月份破土动工,禹州为独一无二的钧瓷艺术文化之乡,该市的古钧官窑遗址成为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中国腊梅文化之乡
  河南省鄢陵县腊梅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品种繁多,是我国重要的腊梅栽培中心。
  鄢陵腊梅种植遍及全县的12个乡镇,350余个行政村都有腊梅种植。现全县腊梅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共有腊梅苗圃20余个,品种多达50余种。以柏梁镇姚家村为中心,方圆五公里为腊梅栽培集散地也是鄢陵腊梅落户的原生地。现有以生产腊梅为主的“鄢陵腊梅园”、“鄢陵花木盆景园”、“鄢陵六和花木生产基地”、“陈化店刘庄生产基地”等,全县年产120万株。
  鄢陵腊梅民俗特色有腊梅避邪之说,腊梅喜庆之说,腊梅友情之说,腊梅风骨之说。
  20世纪80年代初,编纂出有关腊梅生产,栽培技术性书籍20余部,整理腊梅文化故事传说30余篇,创作出《花魂》、《花乡清韵》、《花乡宴》、《金梅争艳 》 等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并分别获得 “五个一”工程奖和省戏曲大赛奖;鄢陵腊梅文化已成为中原文化宝库中最显著、最抢眼的文化。 [编辑本段]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发源地  启,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许地成为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并建都于夏邑,为华夏第一都,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发源地。 [编辑本段]古钧台和“钧台之飨”  古钧台又名夏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是夏启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又因“夏桀囚商汤于钧台”,所以古钧台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座监狱”。古钧台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飨”的发生地,古钧台成为夏代诸帝践位、中央施政、与诸侯商议国事的地方,成为夏“皇宫帝苑”的重要组成部分。

帝尧时期

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元明清时期

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扩展资料: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2017年,许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8年3月,许昌成为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许昌同时还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昌



你可以报名,现在是春天和秋天,现在是秋天

广东开放大学



中国许昌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又名“莲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莲花被尊为市花。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两市三县一区。共有82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45万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截至2008年10月22日,许昌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18个街道、35个镇、43个乡。
许昌市 面积4977平方千米,人口446万(2003年)。
魏都区 面积 67平方千米,人口 38万人。邮政编码461000。
东城区 面积 19.6平方千米,邮政编码461000。
禹州市 面积1472平方千米,人口119万人。邮政编码461670。
长葛市 面积 650平方千米,人口 69万人。邮政编码461500。
许昌县 面积1002平方千米,人口 80万人。邮政编码461100。县人民政府驻许昌市魏都区。
鄢陵县 面积 866平方千米,人口 62万人。邮政编码461200。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
襄城县 面积 920平方千米,人口 78万人。邮政编码461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编辑本段民族人口
许昌市有34个少数民族,7607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5%。其中回族73045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以上,满族831人,蒙古族326人,其它31个少数民族共计1870人。在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0367人,非农业人口25705人。全市96个乡(镇、办)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60个,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乡(镇、办)28个,民族乡(镇)3个(禹州市山货回族乡、许昌县艾庄回族乡、襄城县颍桥回族镇),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市、区)3个(禹州市19165人、襄城县18451人、魏都区15300人)。96个乡(镇、办)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许昌起源】
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
【殷商时期】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三国时期及以后】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临颍、郾城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许昌市升为地级市,原许昌地区所属的禹县、长葛、许昌、鄢陵4县划归许昌市管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许昌市总人口4124086人; 魏都区 373387 许昌县 737384 鄢陵县 564477 襄城县 679863 禹州市 1122669 长葛市 646306
编辑本段许昌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许昌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是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辖市之一。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2.8亿元,居全省第5位。财政收入达到26亿元;出口总额达到1.88亿美元,居全省前列,已成为世界发制品产供销集散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43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拓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许昌正在崛起。
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远古时期,炎帝后裔部落酋长许由率众耕于此,故称许地。西周初期,被封为许国。秦朝改称许县。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为魏五都之一。许昌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许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的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练兵台、屯田处、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因三国文化丰富,许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此外,大禹锁蛟井、周定王陵、后汉皇帝刘知远墓、古钧台、天宝宫、乾明寺、百陵岗等各个时期的古迹都别具特色。以“三曹”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建安文学,使许昌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许昌曾是秦代丞相吕不韦、西汉御史大夫晁错、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出生地,又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清代诗人沈德潜流寓览胜吟鸿篇的地方。许昌也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许昌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许昌位于中原中心,市区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仅5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京广铁路纵贯南北,禹郸铁路横穿东西。京珠高速公路与将要建成的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兰考到日照、许昌至登封到洛阳、许昌至扶沟到亳州的高速公路在许昌形成“米”字型的高速公路构架。国家实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都经过许昌境内,且为受益地区,区位优势更加巩固。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许昌历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现在是商家投资的热土!

  许昌之名始于三国曹魏政权,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今许昌县张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隋时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州市)、长葛、许昌、氵〖KG-�2〗隐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北宋初,许州,隶京西路。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1948年初至1949年,先后成立许昌县、许西县、沙北县、长洧县、鄢陵县临时人民政府与许昌市(今魏都区)人民民主政府。许昌、鄢陵、长洧属豫苏皖区五专署;许西、沙北、禹县属豫西行署五专区。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53年1月,淮阳专区所属周口市及扶沟、商水、西华三县划入许昌专区。

  1954年9月,临汝县划入洛阳专区。

  1958年4月,撤销周口市,设镇,划入商水县。同年12月,平顶山市划入许昌专区。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1961年10月,恢复许昌县建制。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辖禹县、长葛县、许昌县、鄢陵县、临颍县、郾城县、舞阳县、襄城县、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12县和许昌市(今魏都区)、漯河市。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临颍、郾城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 许昌是哪个省那个市的城市
    答:许昌,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许昌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素有“中原腹地,豫南门户”之称。许昌市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许昌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临安徽省阜阳市,南接周口市,西邻平顶山市,北濒新乡市。
  • 三国许昌在哪里
    答:三国许昌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市,河南省辖地级市,古称许州,别称莲城、许都、魏都、汉魏故都,位于河南省中部,东邻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交平顶山市,北接郑州市,东北与开封市毗邻,总面积4979平方千米。许昌市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
  • 许昌有什么历史典故
    答:许昌成语典故 许昌地处中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西周时为许国。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著名的“建安文化”即源于此。三国时,曹丕建魏,许昌是五都之一。许昌长期为郡或州治所,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作出了应有贡献。许昌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事,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为世人...
  • 许昌县的历史沿革
    答:唐尧 许昌县历史悠久,相传唐尧时许由牧耕于此,故被称为“许”。夏、商 昆吾族居许地,属豫州域。西周 武王封太岳后裔姜文叔于许,男爵,称许国,都邑在今张潘镇古城村一带。春秋 春秋末,许国小,力弱,屡遭大国侵伐,70余年间五迁其都(公元前576年迁叶,今叶县南15公里;公元前533年迁夷...
  • 许昌三国文化
    答:许昌,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汉魏时期的辉煌历史早已成为许昌独特的人文资源。曹操“挟天子以令大臣”,迎汉献帝都25年,“修耕植以蓄军资”,使许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弘扬许昌的三国文化,许昌建立了曹丞相府,曹丞相府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在原来...
  • 谁知道许昌的历史?
    答:概 况 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北靠经济繁荣的省会郑州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西靠煤城平顶山市,南接新发展的漯河市,东连农业资源丰富的周口地区。面积5002平方公里,人口425万,辖1区2市3县,83个乡镇,2326个行政村。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远古时期以许由为首的游牧部落曾在此活动...
  • 许昌古代史?
    答:[编辑本段]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发展定位许昌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家中部崛起的部署,并且必须从这个战略部署的高度去观察、分析、实践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中部崛起是国家区域总体协调发展的四大构成板块之一,而实现中部崛起必然要走城市群带动的路子。许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曹公曾在此“奉天子...
  • 三国时代的许昌和邺城是哪里?
    答: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又名“莲城”。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两市三县一区。共有82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45万人。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
  • 许昌是曹操的什么地方
    答:许昌是魏武帝曹操的“京都”。东汉时期,建安元年八月(196年),魏武帝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为汉朝末代都城。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许昌古文化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
  • 许昌历史交通怎么样?经济又怎么样?
    答: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许昌地处要冲,历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候“,修耕植以蓄军资,终成霸业,遂使许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几千年来,许昌风云际会,英杰辈出。许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