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是什么地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三国时期的汉中是什么地方??

还叫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汉中,仍设汉中郡。

扩展资料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
东周前期(约周平王二十至三十年间),褒国亡于庸,汉中地归庸国(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周匡王二年(前611),秦、楚、巴联合灭庸。《华阳国志·汉中志》:“(汉中郡治西城县)本附庸国,属蜀。”也就是说,汉中原本是庸国北部汉水南岸属地。
今汉中春秋战国时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巴蜀、秦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汉中

汉中地区指的是陕西省西南部。
汉中地区,历史行政区划名,存在于1968年至1996年,位于陕西省西南部。1968年由汉中专区改称为汉中地区;1996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此外,亦使用汉中地区指代汉中市所在地区。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简称“汉”,北有秦岭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汉水,西接甘肃,南通四川,东北与安康、西安、宝鸡地、市相邻。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区内著名文物古迹有:汉中古汉台、拜将坛、褒斜道摩崖石刻;南郑南湖国家3A风景区、山河堰;勉县的武侯祠、墓;留坝的张良庙;城固的张骞墓:洋县蔡伦墓;略阳的灵岩寺。
著名的自然风光名胜有佛坪自然保护区,南郑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城固南沙湖水库,勉县温泉,疗养院等。汉中地区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李先念、徐向前在此战斗过。

扩展资料:
汉中地区在陕西南部西端,区域处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是块小盆地。汉中,得名于汉水。汉水,得名于天汉,也就是银河。古代的祭司、神官、天文学家认为祝融和共工天地大战,天倾西北,地降东南,形成了黄天厚土的世界。
所以汉中的别名也叫天汉。汉中的历史就如同汉水一般,从云雾缭绕的远方,从高山之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流过汉中的山川,也流过数千年的漫长岁月。 早在烽火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汉中就是秦、楚两国相争之地。
秦惠文王时,秦国战胜楚国,楚国不得不划地媾和,于是秦“取地六百余里,置汉中郡”。“汉中”这个名字被首次载入史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中地区

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留坝县、勉县、佛坪县、略阳县、宁强县、西乡县、镇巴县、洋县2区9县。

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而地理自然环境属于西南地区。汉中市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

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最大直线长度东西为258.6公里,南北为192.9公里。

扩展资料

地形

汉中市境北部秦岭势如屏障,最高峰在洋县昏人坪梁顶,海拔3071米,其它较高的山峰有佛坪县光头山2838米、洋县摩天岭2603米、留坝紫柏山2610米、勉县光头山2606米,一般山体海拔为1000~2000米。

南部米仓山(又称巴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镇巴县箭杆山,海拔2534米,较高山峰还有南郑县铁船山2468米、红山2367米、光头山2389米,一般山体海拔在1000~1500米;

汉中市最低处在西乡县茶镇南沟口,海拔371.2米。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汉中盆地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约5~30公里,汉台区附近最宽为25~30公里;汉江支流牧马河与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形成冲积性宽谷坝子,名为西乡盆地。

汉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体高出汉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类型多样,但以山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75.2%(其中低山占18.2%,高中山占57.0%),丘陵占14.6%,平坝占10.2%。

气候

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年均气温14℃。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

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

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参考资料:汉中市人民政府-气候气象

参考资料:汉中市人民政府-解读汉中

参考资料:汉中市人民政府-自然环境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是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 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现辖汉台区、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十一县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380万。 汉中境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公认为是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汉中的“两个传说”与四川民间有关
陕西省汉中市和四川省广元市同属蜀道重镇,互为近邻。在广元市流传着两个有关汉中的传说,虽为里巷琐谈,但表现出人民大众的智慧。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一、汉中的由来据传古蜀州(今四川省崇州市)城内有一座古寺叫天目寺(旧址在今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寺内有一口古钟。一敲,钟声如雷,清脆洪亮,周围七八百里隔山隔水,都听得清楚,大家都叫它“神钟”。从此“天目晓钟声八百”便成了“蜀州八景”之一。
这件事不知咋的传到皇帝那里去了。万岁爷如获至宝,马上下一道圣旨,要州官立即派人把古钟送到京城,作为紫阳钟。
州官接到圣旨,不敢怠慢,从民间挑选64个彪形大汉,分班抬运。并派官员押送。限期半月内抬到京城,误期要问斩。到京城路隔千里,交通又不方便,抬工们自知这苦差事凶多吉少,有去无回。但又不敢违命,只好咬紧牙关,风餐露宿,起早摸黑,日夜兼程,过剑门关,走栈道。越巴山,一路辛苦不说,还未出川,就被看押官打死、饿死或因摔倒而被砸死,少了一半多人。剩下的人,天天抬运,磨破了肩,压弯了腰,个个筋疲力尽,直喘粗气,有的还累得吐血。他们请押官大高抬贵手,歇一阵再走。押官大声吆喝:“少说废话,误了期老子吃罪不起。”抬工们忍气吞声,继续赶路。出川,进入陕西南郑,大家累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互相挤挤眼……,突然,绳断杠折,“哐”的一声,大钟落在地上。押官怒气冲冲,挥舞皮鞭,催逼抬工们绑好行头抬杠,火速赶路。谁知大钟坠地陷入土中,越陷越深,越挖越往下沉。抬工们明白已经误期,反正迟早是死,就索性把押官打死,纷纷逃走。
后来,当地百姓把古钟沉陷的地方取名“陷钟”,因为口口相传,字音相近,就变成了“汉中”,一直沿用至今。
二、汉中换广元相传,四川有个昏庸郡守不理政事,一年到头在锦城(今成都市)花街柳巷寻欢作乐,全省有多少州县。哪州哪县在东在南,哪等县该交多少赋税,他一概不知。
有一年,物产丰富的汉中因暴雨成灾,庄稼欠收,未交赋税,因此影响四川向朝廷交纳赋税。这下惊动了皇帝,降旨追查原因。郡守慌了手脚,当即派人去汉中调查。
派去调查的张差官是个怕苦怕累的人,更不情愿跋山涉水去汉中。他出成都北门不远,见新都桂湖丹桂飘香,便策马进去,饱览风 光,游荡多日后回锦城,谎报说:“下官查访汉中,出门见大山,遍地是石块,地上草不长......”。
“原来是块不毛之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民情的郡守信以为真。
张差官见骗得郡守,又乘机胡编乱造说:“当地还有四句民谣,‘好个汉中县,走拢才看见。大堂打板子,四门都听见’。这个汉中又小又穷,还没开口催交赋税,县令便伸手要粮食救济。”
郡守听到这里,双眉紧皱,唉声叹气:“不知皇上会怎么处置?”张差官又出歪点子:“依下官之见,这汉中不毛之地,不如送给邻省陕西,以免每年催交赋税之烦。”郡守眼睛一亮:“这到是个好办法。”转眼一想:这样一来,我管的地盘缩小,不就比人家矮一截吗?张差官看出郡守的心思,说道:“用汉中去换一个县,县换县,不亏本。”
后来,四川郡守派王差官到长安交涉四川汉中换陕西广元事宜。陕西郡守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好官,当王差官说明来意后,他十分乐意用广元换汉中。
换县翌年,四川在对新换的广元县计算赋税时大出意料,因为广元土地贫瘠,人口少,加上常年干旱,百姓收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根本没余粮交赋税。四川郡守自知吃亏,三番五次想要回汉中,陕西郡守最后答应补个嘉陵镇,才算了结。后来,四川郡守算田亩,始知嘉陵镇本是广元县所辖。所谓一县加一镇,实际上还是一个县。从此,美丽富饶的汉中就归陕西管辖了。

汉中,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汉中是陕西的南部地区,被称为西北小江南,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是朱鹮的栖息地。

  • 汉中的简介。
    答:汉中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也承载著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这里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 “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 汉中是哪里
    答:1、在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2、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汉中是什么地方?
    答: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留坝县、勉县、佛坪县、略阳县、宁强县、西乡县、镇巴县、洋县2区9县。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而地理自然环境属于西南地区。汉中市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
  • 汉中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答:汉中在陕西省汉中市,属于陕西省。汉中市,简称“汉”,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与宝鸡市、西安市毗连,东与安康市接壤,南与四川省的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相连,西与甘肃省陇南市相邻,区域面积27246平方千米,地处内陆东亚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约14.5℃。汉中市,...
  • 汉中在中国的哪里
    答:在陕西省,当地称之为陕南地区,在秦岭以南,处于汉江的上游地区,汉江的发源地就在汉中市的宁强县,汉中离四川省的广元市很近,现在的京昆高速公路就已经通过汉中全境了,交通还是很方便的。地图上的位置:东经106°51—107°10、北纬33°2—33°22之间。
  • 汉中、三秦分别指现在的哪里?
    答:汉中即现在陕西南部 三秦指山西.缘由: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陕西还称“三秦”.
  • 汉中是哪个省的
    答:1、汉中仙毫:汉中仙毫,是汉中市的地方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起源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因种植茶园“纬度高、海拔高、云雾概率高、远离污染”的自然生态优势,使得汉中仙毫远近闻名。2、汉中银杏:汉中银杏,是汉中市的地方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汉中银杏叶片肥厚,呈扇形、...
  • 汉中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答:根据查询汉中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南倚米仓山,中为汉江上游谷地平坝;北与宝鸡市的凤县、太白县及西安市的周至县毗连,东与安康的宁陕县、石泉县、汉阴县和紫阳县接壤,南与四川省广元市的青川县、旺苍县、朝天区以及巴中市的南江县、通江县和...
  • 汉中是哪里
    答:汉中市是陕西省的城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简称汉,陕西省辖地级市,北与宝鸡市、西安市毗连,东与安康市接壤,南与四川省的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相连,西与甘肃省陇南市相邻,区域面积27246平方千米。汉中市地处内陆东亚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约14.5℃。截至2022年10月,...
  • 汉中在哪里啊?
    答:汉中也就是汉中市在陕西省的西南部西边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西南面与四川省广元市接壤,东南边和四川省巴中市接壤东边与陕西省安康市接壤东北边和西安市接壤,北边和陕西省宝鸡市接壤。区域在秦岭山脉以南,大巴山脉以北汉江上游汉江发源地也在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市包括以下区县,汉台区,南郑区,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