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弓兵的历史事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求一个历史事例

齐桓公被管仲用箭射,然而在登基之后赦免了管仲,让他辅佐国家事务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多智慧多,只要善于合作,去发挥合作和整体的力量,就能想出办法,取得成功。成功的人善于合作,因为谁都不可能是一座孤鸟。日本人流行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干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却干不过三个日本人。这话虽然是说中国人有个人竞争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于集体协作。就拿国家男排、男篮、男足等队来说:论高度,我们比日韩队员高得多;论集训时间,我们也在他们之上。为什么在一些关键的比赛上,我们却往往输给日韩呢?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发挥了合作精神,至少合作得比我们好。可见,无论做什么事,对于善于合作的人来说,都可以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取得成功。
而竞争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恶化,使人变得更自私、更狭隘。也使许多人感受到巨大压力,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失常。因此我方认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更能使文明进步。谢谢!

说了这么多,长弓到底有多厉害?让我们来看一场著名的典范战例——发生在1346年8月26日的克雷西战役。在这次战斗中,以弓箭兵为主力的英国人击败了—当时最难对付的法国骑兵。
克雷西战役
1346年7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部从朴次茅斯出发,渡海抵法,支援处境危急的盟军。一个月后,他来到了欧洲低地国家的背后,而法王菲利普六世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紧紧追赶。渡过塞纳河后,爱德华决定与法军决战。他在克雷西——茵彭特尤村庄附近选了一块平缓的斜坡,摆下阵势,控制了法军的必经之路。
英军共约2万人,均分为三队,左队位于瓦迪库尔特村的前方,有树林和战壕做掩护;右队靠近克雷西,有一条河做屏障;后队位于两队之后,由爱德华国王亲自率领。
每个分队中央由约1500名不骑马的重骑兵组成方阵,纵深为6排,每排长250码(228.6m)。英国骑兵不骑马,倒不是因为他们没钱买马,更不是马也得疯牛病了,而是因为:
一、出于心理上的需要,要是弓箭兵坚信他们不会被自己的骑兵丢弃,一定能顶住法国骑兵的冲锋(欧洲的骑士一贯是只讲风度不讲义气的)。
二、出于作战的需要,要为弓箭兵以及从事反击的小股骑兵预备队提供一个坚强的后盾。
弓箭兵按梯队以V字队型部署在分队的外层,这样可得到一个互不影响的集中的火力区域。骑在马上的重骑兵预备队在分队中央的后方。如果法军突破正面防线,就由他们发起反击。英格兰和威尔士步兵则在阵地前挖下陷阱,防止法国骑兵的进攻。
这时的法军兵力接近6万,其中:12000名重骑兵(包括骑士),6000名热那亚雇佣十字弓步兵,17000名轻骑兵和25000名公社征募兵(一群缺乏纪律的步兵)。
下午6点,法军在没有任何侦察的情况下,踏入英军的阵地。法王菲利普竭力想让部队停下,并把十字弓步兵拉到前面。但目空一切的骑士们却不听指挥,跟在热那亚十字弓步兵后面一窝蜂地冲了过去。
热那亚十字弓步兵排得整整齐齐地穿过谷地开始爬坡,他们向英军放箭但距离太远,而英军的长箭却铺天盖地而来。顿时,他们溃不成军,想退下去。这时那些早已不耐烦的法国骑兵们立即策马前冲。他们排着乱七八糟的队型以排山倒海之势踩着热那亚人发起冲锋。他们把可怜的热那亚人踩倒在地,而英军的箭又雨点般落到他们身上。少数骑兵凭着一股狠劲冲入英军的队伍。英军的骑兵分队经过几分钟的殊死搏斗,将他们赶了回去。
这时,其他的法国部队却依然毫无道理地一批又一批冲入混战中,然后被英国人的乱箭射倒。厮杀一直持续到深夜。法军经过约15或16次冲锋后,自己的部队已七零八落,只好认输。
战斗结束后,在这片小谷里,躺着一堆堆法国人的尸体,其中有1542名勋爵和骑士,约15000多名重骑兵、十字弓步兵和普通步兵,以及成千上万的马尸。而英军的死伤仅200多人。阵亡人员中,只有2名骑兵,40名重骑兵和弓箭兵,还有100名威尔士步兵(这太不成比例了!!几乎使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第二场战争---阿金库尔战役发生在在1415年10月25日,法国的阿金库尔。
兵力:英国5,900人,包括900位徒步骑士和5,000位长弓手。
法国36,000人,7,000位弓弩手,剩余绝大多数为贵族和骑士。
伤亡:英国50-250人,其中包括13位骑士
法国12,000-18,000人,其中包括5,000位贵族
战役参加人数在双方不同资料中有所冲突,也不缺夸张之辞,现代研究观点认为,英国人大约有5,900人,其中900人为装备较好的骑士(均徒步),剩余5,000人皆为长弓手,法军人数在36,000左右,其中11,000人为骑兵,18,000为徒步参战的徒步骑士,剩余7,000人为热那亚雇佣十字弩手(其中包括少数使用弓箭)。
英军于1415年8月开始围攻哈福娄港,(即哈福娄围攻战),但守军的顽强抵抗令围攻过程大大延缓,直到9月围攻战结束,英国人由于疾病而损失可达4,000人。亨利五世不得不率领剩下的部队(大约尚有9,000人)前往英国在法国北部唯一的根据地加莱港,沿途因痢疾而不断有掉队及减员,而此时法军正在从容不迫地集结和调动自己的军队。10月24日夜晚,当双方军队最终接触而扎营时,英国军队已经4天未有正规的伙食供应,士气相当低下,并因缺少遮掩而不得不淋受大雨。
战况:
英王亨利五世的求和被拒绝,于是双方不可避免将决战。当地地形是一条向北的通路穿过两侧的树林,由于暴雨的影响,土地尚未彻底恢复,英国军队利用树林掩护,向北排开自己的士兵,骑士分为3个部分布置在前方(全部下马参战),弓箭手则按照锲形分布。法国人将军队分配为中央、侧翼和后卫四个部分,其中两个侧翼各有1,100位血统高贵的骑士准备冲锋(其中包括12位有王室血统的王子),后卫另有9,000骑兵,剩余所有徒步的力量均集结在中央,由于拥挤,中央实际上缺乏有效的队形。大致分为3线,中间一线为弩手。
两军从早上7:00起对峙大约4小时后,亨利命令英军主动向前推进,此时弓箭手改为前锋,其余步兵留在背后,直到大约400码停止。弓箭手们使用自己事先准备的木桩就地组成了一道简易屏障。此时法国人也开始失去耐心而进攻,两侧骑兵首先发动冲击,但是在狭窄的战场中未真正接触对手即被英军的射击打散,即使少数来到英国人面前的士兵都不能突破木桩屏障。随后正面军队也开始接近,但土地由于战前的大雨,以及刚被骑兵们践踏而异常泥泞,法国人缺乏纪律和队形而在对方的密集射击中损失惨重。由于带状的战场,他们在前进中不自觉就向中央聚集,这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当法军终于到达英军面前时,他们遭遇了英军负责掩护弓箭手的步兵们的反击,虽然法军依靠人数优势一度压迫对手后退,但是恶劣而混乱的战场令其精疲力尽,身上的重盔甲完全成了活动的累赘,手里的长戟又相当不适合在这拥挤的环境中使用。当英国轻装的长弓手们停止射击而使用各种短武器加入战斗后,战斗迅速向英军倾斜,很多法国人被屠杀或者被俘。法国弩手们无法射击,很多人实际上整场战役一箭未发即退出了战斗,第三线的步兵们早已和第一线拥挤在一起而一同接受了命运。更多的人包括后卫的骑兵都纷纷逃离了战场,最后只剩余有600骑兵发动了次冲锋,但也同样完全无法改变战局。  法军在全场战役中唯一的胜利是有人袭击了英军的后卫军营,夺得了相当一些战利品,但这也可能令亨利五世怀疑自己的军队尚受到包围威胁,为避免意外,他下令处死了几乎所有法国战俘,包括公爵等人。
此战法军损失过万,仅大大小小的贵族就战死了5,000多,其中包括3位公爵,5位伯爵和90位男爵,皇室总管在战斗中死亡,法军大元帅则被俘(虽然未被作为俘虏屠杀但后也终死监狱),而英军最大的损失是战死的约克公爵,其他损失不过是十余名骑士和100余长弓手。这场战斗的结局转变了英国人之前被动的形势,此后英军节节胜利,直到圣女贞德出现再次扭转战局。此战被法国人认为是奇耻大辱。
于是14世纪的其他各国纷纷效仿英国,开始使用长弓。十字弓被正式淘汰了。



  • 长弓手的著名战例
    答:2.6 苏格兰人两次失败的尝试——长弓兵的威力 1332年,一小股英格兰军队入侵了苏格兰,在杜普林山上取防御态势。全部由重步兵组成的苏格兰军队向山上推进,主力集中在中间,两侧各有一个小方阵。英格兰人明智地让骑兵下马,转而对付重步兵,并将他们众多的长弓兵分散在骑兵的侧翼。苏格兰人未能重视英军弓...
  • 长弓兵的历史事例
    答:让我们来看一场著名的典范战例——发生在1346年8月26日的克雷西战役。在这次战斗中,以弓箭兵为主力的英国人击败了—当时最难对付的法国骑兵。克雷西战役1346年7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部从朴次茅斯出发,渡海抵法,支援处境危急的盟军。一个月后,他来到了欧洲低地国家的背后,而法王菲利普六世率领一支强...
  • 阿金库尔战役,英军是如何以1:3的人数劣势击溃法军的?
    答:另外,阿金库尔战役被称为是长弓兵在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当时法国军队大部分是精锐的重铠骑兵,而英国军队大部分是弓箭手,正如前边说的,地形的原因使法国骑兵寸步难行,一个个都成了活靶子,长弓兵的优势立马体现了出来,英军在阵地内靠弓箭手的远程攻击将法国军队的主要力量基本上全部歼灭。后来的不...
  • 英格兰长弓兵的发展历程
    答:而在克雷西战役中,长弓兵击败了法军的十字弓弩兵似乎是成功的关键。然而,即使是在这次会战中,如果他们没有厉害的轻步兵(长弓兵),而以少量的重骑兵实施骑马冲击,也能冲散射速较漫的十字弓弩兵。亨利五世向阿金库尔那次冒险性的行军,表明了英军的战略和战术都是利用法兰西人那支无组织的封建军队和他们头脑中的中世纪...
  • 威震欧陆的英军长弓兵是怎样炼成的
    答: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会战中,尽管英军凭借长弓兵再度取得胜利,但在实战中长弓箭矢已经很难击穿对手的板甲。 1453年,在百年战争的谢幕演出——卡斯蒂永之战中,在让·布赫的指挥下,法军使用火器彻底压制住了英军长弓兵,并最终获胜,长弓兵由此开始黯然失色。 此后,英军阵中长弓兵的比例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长弓手也放下长...
  • 百年战争中英格兰长弓兵是怎么击败重骑兵的
    答: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可谓中世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历史事件,百年战争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尽管通常认为百年战争始于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国和英国早已累积多年恩怨。在这场战争的初期,来自英格兰的长弓兵曾经吊打作为中世纪武力代表的法兰西重骑兵。那么,...
  • 百年战争中的传奇兵器:英格兰长弓
    答:聪慧且精力旺盛的年轻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在一个险峻的山上占领阵地,采用新的战术,即让骑兵下马作战,将弓箭兵分散部署在下马骑兵的两侧及队形间隙。当苏格兰军队向前推进时,弓箭手从山上往下射击,长弓兵在没有重骑兵协助的情况下转向攻击重步兵,来到停止不前的长矛兵跟前。苏格兰军队不久就后撤...
  • 历史上与弓箭相关的十大惊艳表现
    答:历史资料显示,英格兰长弓拉重(即拉紧弓弦所需气力)超过150磅力(译者注:约合667.2n),是我们现在所用普通弓拉重的三倍。这不仅表明那时的英格兰长弓能从超远距离射中目标,还说明长弓兵的精壮非常人可比。长弓兵由于长年累月拉长弓,右臂肌肉紧密度要比左臂强50%,因此他们的右臂明显比左臂粗壮,骨骼非常容易辨识。
  • 黑斯廷斯战役为什么长弓兵没有发挥作用
    答:直到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和他的孙子爱德华三世时期,长弓才在作战中真正得到有效的使用。他们选用大量长弓兵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火力基地,并由弓箭兵、轻重步兵及小股带盔甲的精锐骑兵紧密有序地配合作战,从而实施一种能攻能防的战术。而爱德华一世是200多年以后的人物了。
  • 英国的长弓兵真的有那么强吗,中国的弩
    答:您好,我的想法是,英国长弓兵闻名于世是因为英其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 并且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Battle of Agincourt)中一举奠定了英格兰的胜利。没有长弓兵的英格兰军队是不太可能以少胜多打败当时的法国军队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总是令人热血沸腾并且容易载入史册,就像中国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