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中华之物博,结与国之欢”出自我国历史哪位人物之口?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1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什么意思?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意思:考虑、考量中华现有的国力,在能承受的前提下,尽量让外国人满意。
在1900年,慈禧向列强宣战,战败。下“诏书”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字面意思就是: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能给就给,只要能讨得各国的欢心。可见其内心惶恐,表示愿满足侵略军的一切要求,但求保清廷平安,保她尊位无损。
从此之后,满清政府一路跟列强妥协,成为列强侵略中国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因为此时的清政府只“希望用中国的财力物力去迎合洋人,尽量达到洋人的喜好要求”。

拓展资料:
传统的观点与理解
1900年中国北方各省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第二天,慈禧太后挟光绪帝等向太原、西安方向逃去。
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这一上谕充分表现出义和团运动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屈辱媚外、妥协乞怜的可耻嘴脸,人们斥之为投降卖国,决非仅是出于民族的义愤,资产阶级革命派陈天华称清政府为“洋人的朝廷”,也决非仅是出于反清革命的宣传需要。清政府确为无耻的卖国者。
人们对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词的理解,却似乎存在着某些误解与歧义。无论是专业治史者,还是一般国民,每当读及此,无不痛感民族之巨耻,皆以为清廷此语是表示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列强的要求,出卖国家与民族的利益。
“量中华之物力”的本意
清廷上谕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量中华之物力”,就其本意而言,并非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出卖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而是在确保其政治统治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尽可能少的“中华之物力”,去“结与国之欢心”。
我们可以打个比喻。清政府好比一个怯懦之人,身上带有白银百两,这是其一家的全部家业与生存保障。一日突遇数名手持利器的强盗,强盗以死相威胁,迫其交出所带银两。
此人当时固然首先考虑的是生存。然而其一旦发现这几名强盗只想图财,而不想害命,那么,一般而言他不会主动地将自己的上下口袋,里里外外地全部搜罗一遍,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全部钱财交给强盗,而是在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寻找各种理由(诸如,家有高堂老母,又多幼稚子女,时逢天灾等),尽可能多地为自己保留下日后的生活保障。清廷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即是如此。
袁世凯所谓“和议将成,赔款甚巨,此后愈贫愈弱,势难自立……和未定,弱可忧;和既定,贫可忧”,大概正是清廷处境与心态的生动表述。
当然,就总体对外态度或本质而言,清政府的确是为了“结与国之欢心”,而出卖了国家和民族的巨大利益,《辛丑条约》内容之苛刻,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危害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

没有断章取义,是慈禧的“罪己诏”中的一句话,字面意思就是: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能给就给,只要能讨得各国的欢心。可见其内心惶恐,表示愿满足侵略军的一切要求,但求保清廷平安,保她尊位无损。
罪已诏:“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扩展资料: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罪己诏一般是皇帝做错事后写的检讨书,是对本国的人民或官员做检讨。而慈禧的这封罪己诏却是开历史之先河写给洋大人的检讨书,通篇文字充满谄媚与无耻。“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仿佛一边抱着洋大人的大腿痛哭悔改,一边把锅甩给所谓的”愚暴无知“的平民。
”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白纸黑字,何来断章取义之说?又何来谣言之说?整句话的意思是:让该大臣将条约的内容仔细斟酌核算,衡量中华的物力,去巴结洋人的欢心,让洋人高兴。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的重点在后一句而不是前一句,重点不在于花多少钱,而是花钱的目的,目的就是“结与国之欢心” 一幅谄媚的哈巴狗摇尾乞怜的形象跃然纸上,自居正统的清廷统治阶级简直无耻之尤,国格人格丧失殆尽。
最后,我们再来看有争议的前一句“量中华之物力”,所谓“量”者,或为“尽量”或为“衡量”,我们姑且用遗老们觉得正确的“衡量”这个词吧,那么我们看清廷是如何衡量中华的物力的,赔款白银4亿5000万两,相当于当时十几年的财政收入,如果算上分期利息,金额更是高达9亿有零,呜呼哀哉,这已不仅仅是尽中华物力了,分明是在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啦。还有更加可笑的,这赔款数额居然是洋大人定的,你们国家有多少人呀?四亿五千万人。四亿五千万人一人赔一两,这是一个充满侮辱性的数字。清廷“悉心酌核”“衡量”了一番,大笔一挥,签了。

李鸿章 与 八国联军 议和成功,赔银 四亿五千万两。慈禧在西安得知不割地,不需光绪归政,只赔钱后,高兴的说出这句名句。尽中华之物博,与各国之欢心。

清朝大臣李鸿章之口。

辛丑年议和的诏书,慈禧太后说的。

慈禧太后的名言.

  • 结与国之欢心上一句是什么?
    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向列强宣战,被八国联军赶走了。 她转而向列强投降,出卖中国的利益,以取悦外国人。因此,下的“诏书”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表示,满洲清国从已经跟列强妥协,称...
  • 当时慈禧为讨好八国联军,说了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为欢心,这句话...
    答:真相是,一个早就入主中土华夏的侵略者,在当地殖民了三百年之久,然后再与其他八个国家的殖民者商量用自己殖民的土地上的物资和财富来让大家都满意。因为慈禧自己也无奈,他们民族的殖民后那样愚民政策导致华夏族彻底丧失了...
  • 慈禧太后曾经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答:慈禧太后虽然误国误民,但是她并不愚蠢,也不呆痴,她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结合谕旨的上下文理解,就是“充分考虑中国的财力(以前赔了不少,国库十分空虚了...
  • 量中华之物力结什么之欢心?
    答:尽中华(清朝)的所有财力物力,来满足各国(指列强)的欢心;慈禧本意是想说我们中国已经很穷,没有什么钱了,但我们还是尽力满足你。我们既然都这么这么满足你,你(列强)也不要再要这么多了;《辛丑条约》中有一条规定:...
  •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答: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5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慈禧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外洋之欢心’,而不是(结与国之欢心)一字之差却是对内与外的说话。其实这也是对清朝的腐败见证。不想多说…… ...
  •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什么意思?
    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意思:考虑、考量中华现有的国力,在能承受的前提下,尽量让外国人满意。在1900年,慈禧向列强宣战,战败。下“诏书”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字面意思就是:衡量中国的物...
  • 慈喜在位时写的一幅对联,说中国地大物博什么的,是怎么写的?_百度知 ...
    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 慈禧太后为什么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什么意思?_百 ...
    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这一句话当中,很容易让我们觉得清朝政府是多么的腐败无能,一味的退让!清政府要求参与议和、交涉人员在与列强讨论议和细节条款时,尽量设法减少赔款损失的背景下而产生。量中华之物力,结...
  •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意思是什么?
    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表示满洲清国从已经跟列强妥协,称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也表示中国人,从原来当满洲清国回一国的奴隶,变为当列强的奴隶,是双重答亡国奴的地位。“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莫高窟大量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让我想到一句名...
    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