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是晋国楚国成为中原霸主的国君分别是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齐晋楚先后成为中原霸主,分别是那几位国君在位时

  1、齐桓公称霸没有标志性的战争 多是零零碎碎的一些战争 称霸的标志性事件是葵丘会盟。  2、晋楚城濮之战(公元前 634年) ,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对楚优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然后,避楚锋芒,退避三合,诱敌深入,合兵突击,取得决战胜利。此战的“退避三舍”方针,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标志性事件是践土会盟。  3、秦穆公未称霸中原,但称霸西戎了。没有,但称霸西戎了。秦穆公(?—前621)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4、宋楚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 ,但其实宋襄公称霸未遂。春秋中期,齐桓公死后,中原失去霸主,弱小的宋国不自量力欲代齐称霸。周襄王十四年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联合卫、许、滕三国出兵进攻臣服于楚的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援,楚成王发兵攻宋以救郑。宋襄公闻讯急忙从郑撤军回国迎战楚军。十一月初一,两军到达泓水 (今河南拓城北) 两岸。宋军在北岸已布成阵势,且有天然水障。楚军恃强进攻,当其正在渡河时,协助宋襄公指挥的大司马公孙固(一说子鱼)建议对楚军发起进攻。宋襄公却认为: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拒绝了公孙固半渡而击的建议。在楚军渡过河之后,尚未列成阵,正处于混乱之际,公孙固又建议宋襄公下令攻击。襄公认为:“不鼓不成列”,即不攻击没有列好阵势的敌人,是古代打仗的成法,这一古训是绝对不可违背的,又拒绝了公孙固的建议。直到楚军列好阵势,襄公才下令攻击。结果宋军大败,襄公亦受重伤,不久死去。  5、晋楚邲之战(公元前 597) ,楚庄王称霸。春秋中期,楚庄王继位后,国势日强,欲霸中原,与晋斗争日益激烈。地处中原要冲的郑国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周定王十年(公元前 597中)六月,楚庄王率军攻破郑都新郑(今属河南),郑降楚。当楚围郑时,晋景公派中军元帅荀林父率上、中、下三军救郑。行至黄河边。本不想与楚决战的荀林父闻郑已降楚,即欲回师,但中军副将先彀(湖)怕晋失霸业,反对避战回师,拒不从命,自率中军一部渡河。荀林父怕受“失属亡师”之罪,被迫命令全军尽渡。进至邮地 (令河南荣阳东北)扎营。楚军进至逯(盐,今郑州北) ,得知晋军渡河来攻,庄王及孙叔敖考虑到此行目的已经达到,无意与晋决战,遂率军南撤。后来伍参又向庄王进言:荀林父新上任,号令不行,将帅矛盾,晋军必败。我们是大国之君,避战于晋臣,是国家的耻辱。庄王听后,下令停止撤退,决心击败晋军,以坚定郑国附楚之心。

是齐桓公姜小白。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会盟,在诸侯中确定了自己的首领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为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扩展资料:
齐桓公姜小白的历史评价:
宰孔:“齐桓公益骄,不务德而务远略,诸侯弗平。”
司马子鱼:“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德。”
晏子:“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立,能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诸侯不怨。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国。”
叔向:“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
椒举:“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
左史倚相:“齐桓、晋文,皆非嗣也,还轸诸侯,不敢淫逸,心类德音,以德有国。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诰也。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而至于有畿田,以属诸侯,至于今为令君。桓、文皆然,君不度忧于二令君,而欲自逸也,无乃不可乎。
司马侯:“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桓公

春秋时期,使晋国、楚国成为中原霸主的国君分别是:晋文公、楚庄王。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楚庄王,芈姓,熊氏,名侣,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晋文公和楚庄王,这两人都属于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称霸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晋楚“城濮之战”。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郑、陈、蔡、许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进行战前准备,将晋国原有的左右二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命令郤榖、郤溱,狐毛、狐偃、栾枝,先轸为将领。文公首先派兵攻打楚国的盟国卫国和曹国,想以此吸引楚军前来救援,以解除楚军对宋国的围攻。晋国军队渡过黄河,活捉了曹共公。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省鄄城西南)交兵,晋文公对楚军退避三舍,以避其锋芒。楚军统帅,令尹子玉求战心切,派人请战。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四月四日,晋、楚两军决战,晋军大胜。这次战争,由于晋文公在外交上争取了秦,齐两国参战,在军事上采取了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方针,化劣势为优势,被动转变为主动,终于取得了对楚国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晋国称霸中原的基础。
“城濮之战”把北上争霸的楚国打败后,晋文公为周襄王在践上(今河南省荥泽县西北)建起一座行宫,举行向周襄王献俘的盛大仪式。周襄王命大臣王子虎等册命晋文公为齐桓公以后的又一位侯伯,从此晋文公便成为春秋时代的又一位霸主。周襄王赐给文公象征霸主权威的礼器,及黄河以南大量土地。晋文公从此可以直接祭祀天神,自由征伐。他随即在践土与各国诸侯举行了盟会,史称“践土之盟”。

前607年春,郑受楚命攻宋,以打击晋国。郑、宋战于大棘,宋军大败,郑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华元逃归,为宋筑城。秦为报复去年晋侵崇之役,出兵攻晋,围焦。秦、晋关系一度紧张。同年夏,晋赵盾解焦围,接着联合卫、陈攻郑,以报大棘之役。楚庄王立即命子越椒领兵救郑,赵盾以斗椒属若敖氏“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为由,悄然退去。郑攻宋、秦攻晋,以及赵盾不敢与斗椒正面交锋,虽有晋灵公不君之故,也侧面说明其时楚国实力日益上升,连一生不服软的赵盾都不敢接战。
前607年,赵盾弑灵公,拥立晋成公,驱除灵公近臣。晋成公畏惧赵氏,小心侍奉,请赵盾继续担任执政。赵盾又以晋无公族为由,命其异母弟赵括为首席公族大夫,统帅赵氏旧部,并监视朝中诸臣举动,赵氏势力再度膨胀。
前606年,赵盾陪同晋成公发兵南下,攻打郑国,攻势极猛。为争夺郑国,楚庄王也率领楚军北上。
前606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抵达郔(郑州北),郑被迫与晋和,订立了盟约。同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攻打陆浑(河南嵩县北)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 “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楚庄王现兵周疆、问鼎轻重,标志着楚国已进入空前强盛时代。

晋国:晋文公 晋襄公 晋厉公 晋悼公
楚国:楚庄王

晋文公打赢城濮之战,一战而霸。晋襄公对秦打赢了肴之战和彭衙之战,对楚打赢了汦水之战,继续尊王攘夷。晋厉公对秦打赢了麻隧之战,对楚打赢了春秋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三战鄢陵之战,复霸天下。晋厉公八年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罕逢敌手。楚庄王对晋打赢了邲之战,称霸中原。

晋文公,楚庄王

  • 我国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为何会有两个版本的呢?
    答:楼上的把吴王说错了。齐桓公在春秋时期首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九合诸侯,扶危济困,是比较公认的五霸之首。当时正赶上各国都不强,让他见了一个便宜。晋文公的功绩是抵抗了楚国对中原的进攻,在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那时候楚国可是第一强国,晋文公有再造华夏之功,所以成为霸主是众望所归。而且...
  • 春秋战国的那段历史~!
    答: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界线:春秋(前770-476) 战国(前475-前221)。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齐代姜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西土为秦国...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众多,称霸的是哪几个?
    答:战国时期曾经称霸过的诸侯国分别是早期的魏国、中期的赵国、楚国以及齐国,后期的秦国。相比起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量已经大量缩减。后来随着智氏被瓜分,战国时期就此进入到“战国七雄”局面。这“七雄”分别是魏、齐、赵、韩、燕、秦、楚。除了这七个诸侯国之外其余诸侯国...
  •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建国时间与灭亡时间
    答: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
  • 春秋五霸各是谁及他们称霸的原因(齐桓公不用说了)
    答: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案国也强大起来。秦穆...
  • 急求:春秋五霸简介。
    答: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吴王阖闾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师大败楚军,仅10天即进入楚国国都郢(...
  • 春秋五霸?
    答: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
  • 春秋五霸是那五个人?
    答:既然“五霸”的活动年代,在齐桓公始霸以后,和晋景时宾媚人提出“五霸”一词之前, “五霸”只能叫“春秋五霸”,“三代五霸”说已无法成立。 现在唯一余下的一种“五霸”说是“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说,余下的曾被传统“五霸”说称为“五霸”的六个人是“齐桓、宋襄、晋文、晋襄、秦穆、楚庄”,...
  • 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中原霸主是指哪里的霸主?统一的是哪里?是跟秦一样...
    答:不服者讨伐之,比如齐桓公晋文公就是五霸的典型。无论春秋还是战国都没有过中原霸主,不知你从哪听来的这个概念 战国时期国家也很多,这当中有七个最强的国家,称为战国七雄,其中赵国,齐国,秦国,楚国,魏国都有过一段时期非常强,称为霸主也比较恰当,不过也只有秦国最后做到统一 ...
  • 春秋与战国时期战争各有什么特点
    答:齐国衰落后晋楚争霸:晋文公即位后,晋国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之后百年晋楚争霸不断,楚庄王时,楚国大败晋军,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春秋时期的战争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新的经济,社会制度的产生。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速了各区域的民族融合,为全国统一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