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为何会有两个版本的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为何中国历史上对于春秋五霸的定义有很多个版本?

春秋五霸有两个版本,比较被认可的版本包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个版本里面少了宋襄公和秦穆公,多了一个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这两个版本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秦穆公。因为秦国靠西,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东方诸国,也没有能力号令诸侯,所以有人不认可秦王的地位。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公认的霸主,宋襄公其实并没有称霸成功,今天重点说说这个秦穆公。在晋国称霸的时候,和他挨着的秦国也开始强大起来。秦国的强大靠的就是秦穆公,他先是重用了百里奚,后来又把蹇叔请了过来,有了这两个人的辅助,秦国的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后来,秦国在韩原之战中大败晋国,震惊了东方的诸侯们。

其实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是秦穆公扶持起来的,但再大的恩义也比不过国家的利益。秦国在诸侯之中有了名望之后,也参加过中原的一些战事,但后来秦国在肴山一战中惨败,秦穆公只得把战略方向调整到了西边。秦军生擒了西戎王,吞并了西边的很多土地,正是这个功绩,让秦穆公得以位列五霸之一。

楚庄王的霸主地位没有争议,吴国和越国是到了春秋末年才强大起来的。吴国先是打败了越国,后来又打败了齐国军队,然后吴王在黄池和诸侯们会盟,成为霸主。越王在被吴国打败后,修整了十年的时间,最终由弱变强,灭了吴国。越王在王徐这个地方会盟了诸侯,成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很多版本,甚至于在《白虎通。号篇》中就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 秦穆公、楚庄王和吴王阖闾。而《史记》认同的则是第一种说法。

而除了你说的这两种外,还有一个比较符合的说法是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于《辞通》。

事实上,春秋时期可称的上霸主的绝对不止五个,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都有资格,不过有证据表明,春秋五霸说法出现时还没有晋悼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而郑庄公虽有霸主风范,却由于挑战了皇族威严,因此被后世的儒家学者给排除在外,仅仅称其为“春秋小霸”,反倒是只讲仁义,而没有一丝霸主气概的宋襄公成了五霸之一,于是第一种说法也就成了最为人所知的了。

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这种说法比较勉强,是以会盟成为盟主而定的五霸,但宋襄公其实没能会成盟,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而已,没几天就被抢走了。秦穆公霸的是西戎,中原没他什么事儿,所以也不能算是霸主。这种说法是后来儒家的说法,因为吴越两国基本上算是夷狄,不是正统,被儒家看不起,而且是靠暴力夺得盟主,与儒家仁义的思想不合,所以被抹杀了。但真正的五霸应是第二种,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楼上的把吴王说错了。
齐桓公在春秋时期首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九合诸侯,扶危济困,是比较公认的五霸之首。当时正赶上各国都不强,让他见了一个便宜。
晋文公的功绩是抵抗了楚国对中原的进攻,在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那时候楚国可是第一强国,晋文公有再造华夏之功,所以成为霸主是众望所归。而且晋国由此强盛了近200年,而且后来三家分晋后,赵魏韩三国仍然很强大,都是由晋文公开了个好头。
楚庄王当政时是楚国最强盛的时期,当然在他以前楚国也很强大,但始终受中原势力压迫,楚庄王打败了中原的超级大国晋国,得以问鼎中原,影响范围极广,当上霸主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因为这个时候的楚国太强大了,所以中原各个国家联合起来,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无形中增强了晋国的力量。而且中原各国开始出损招,秘密培养起吴国来在楚国后院点起了一把火,楚国由此而衰,从此难以再入中原了。
吴王阖闾任用了孙武和伍子胥等优秀人才,奋发图强,在晋国的支持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一下子把楚国给灭了,让所有中原国家长出了一口气,尤其是晋国,终于消了心头大患。然而晋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吴王阖闾又来和他争霸,晋国争不过,只好让出霸主的地位。但吴国后院起火,被越国抄了后路,吴王阖闾死掉了。夫差的本事也很大,曾打败齐国,并会诸侯於黄池,成为盟主,但立马就被越国灭了。夫差的功劳显然没有阖闾大,毕竟阖闾灭掉的是个超级大国,虽然后来复国了,但也不容易,夫差一个大国也没有灭,而且作了亡国之君,所以不能记入五霸之内。
越王勾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卧薪尝胆,使美人计,消灭了吴国,在徐州与中原各国会盟,成为盟主,正式得到周朝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他基本上是靠暴力,没有什么威望、恩德、仁义之类的东西,成为五霸之一有些勉强,凑个数而已。

说是两个版本,不过这个版本更多人信,中学教材也是如此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七七○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在讨论春秋五霸之前,大家必须先搞清楚一个前提:在历史上是孟子最先提出“五霸”这个概念。而当时他的原话是“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五霸的强权政治是不符合儒家的“仁义”主张的。故有儒者论“春秋五霸,一霸不如一霸”之说。和后世不同,孟子当时提出这五霸来,是准备给他们来个大批判而不是为了给他们表功。所以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宋襄公会在五霸之列——如果要在春秋的众多盟主中选出5个来批判,这个将迟到的鄫国国君烹了去祭次睢之神的宋大脑袋绝对是首选。

有人编改编版的故事好耍塞!~~`

  • 导致春秋霸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答:导致春秋霸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失去权威,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3)各国国君任用贤才,改革内政、生产、军事。介绍: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
  •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答:诸侯争霸使得整个国家兵连祸接,没有宁日,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奴隶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是谁的不同说法,至少有七种,而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也都有自己的不能服众之处。这七种说法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
  • 春秋时诸侯争霸的原因
    答:二、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等局面
    答:经济: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政治:由于周王朝的后期的动荡不安,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周天子权威衰落 文化: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各国间的政治观点不同 这是大的方面 从利益方面来看,国家利益是一切。所以各国都...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答:因为出现的这些国家地理上有崛起的潜力 其次这些国家都经历过政治或者是军事改革。春秋和战国是一个不一样的时代,很多人等同了春秋就是战国,可以去看春秋赵氏发展史,有相关的历史资料的,就会发现强国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一个或者多个人才撑起来的,而这些人才很多不是本国人,他们是流动的,例如范睢,他...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等局面?_百度知 ...
    答:春秋时期因周室衰微,失去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齐桓公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陈兵“蛮夷”楚国边境,质询楚国为何不向周王室朝贡,迫使楚国签订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
  • 什么叫春秋五霸?
    答: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在几千年的封建时代中,朝代更迭是一个特别平常的事情,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很多朝代不过昙花一现、没有泛起大的波澜,但是,也有一些朝代,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春秋时期就是个有名的时期,涌现出了春秋五霸,名留后世。他们本来...
  • 春秋五霸的由来?
    答:”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
  • 春秋时期出现春秋五霸现象,“周天子弗能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百度...
    答:百家讲坛 有讲春秋五霸的,可以看看就知道了,周王室和地方诸侯都有自己独立了领地和军队,一开始周王室的土地最大最好,人民最多,军队最强,可以号令天下诸侯。且天下诸侯都是周王室的自家人分封的。直到西周灭亡,周王室迁都洛邑为东周,这就丢掉了许多自己的领地,更重要的是军队和人民也死了散了不...
  • 春秋五霸是怎么最终形成的?
    答: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