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大败于夷陵,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6

很多人对诸葛亮寄予厚望,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近似妖”(鲁迅语),尤其是在赤壁大战中如同神仙一般存在,但是事实上,赤壁大战的主角儿却是周瑜。我们还是根据历史史实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1.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目的何在?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失去了北拒曹魏,东遏孙权的战略据点,这就像蜀汉的后背失去了靠山,一块“光膀子”展露于人前了,当然是十分危险的。我们姑且不去理会刘备关羽张飞是不是曾经结义过,蜀汉失去关羽这样的大将也的确令人悲痛,况且东吴是在趁着关羽北上偷摸着就拿回了荆州,刘备脸上当然没多少光彩可言。故,刘备“怒而兴师”,其根本目的在于:

一是荆州乃是蜀汉形成“鼎立”的重要战略据点,一旦失去这个据点,蜀汉就有可能遭遇曹魏和东吴的进攻难以自保。

二是此时刘备攻占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和根据地,刘备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无论兵力还是实力都处于巅峰状态,刘备以为凭其实力顺江而下一把就可以夺回荆州。

三是蜀汉政权内部的派别斗争十分严重,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害,张飞被部将张达、范疆杀害之后,荆州派损失惨重,刘备意图发动大规模针对东吴的战争,巩固荆州派在蜀汉政权内部的领导地位。

2.刘备集团其他重要人物的观点

虽说东吴偷袭荆州有点不齿,且是破坏诸葛亮当初和东吴结下的“联吴抗曹”战略的主要责任方,但是“兵者、诡道也。”在错综复杂的三国时期,谁又能保证永久和平相处呢?况且刘备所占的荆州几个郡本来就是东吴的领地。

然而,魏蜀吴三方之所以能够存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核心的战略因素就在于“联吴抗曹”,一旦破坏“联吴抗曹”的战略,就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因为当时的蜀汉和东吴都还很弱小,强大的曹魏一直对两国虎视眈眈,曹丕屡屡发动战争计划收了这两国,要不是因为长江天险和西川崇山峻岭带来的麻烦,也许曹魏早就吞没了他们。

所以,当关羽被吕蒙杀死的时候,刘备不是冷静思索重新稳固“联吴抗曹”的战略,而是“怒而兴师”,显然对于蜀汉来说,危险重重,很多刘备集团的重要将来和谋臣表达了这种忧虑。比如:

诩将军赵云建议:“汉朝的主要敌人乃曹操,并非孙权,应该先灭曹魏,孙权自会降服。现在曹操虽然已死,其子曹丕篡位,正想收揽天下人心,早日夺取关中。如果我们屯兵于黄河、渭水上游,讨伐曹魏,关中的仁义之士必然来投。再说,军队作战,无法短时间取胜,先攻击东吴绝非上策。”(摘自《三国志》译文)

广汉地区有位叫秦安的隐居高人也曾进谏刘备不要先攻东吴,但是刘备就是不听,还将他关进了监狱。

赵云的建议得到诸葛亮的支持,诸葛亮也劝谏刘备,但是刘备未有听从。刘备出兵之前,诸葛亮再次进行了劝谏,但是刘备仍然未采纳。

也就是说诸葛亮在刘备出兵夷陵之前,曾经两次劝谏刘备,但是刘备已经丧失了理性,根本不听从劝谏,以致后来犯下大错。这就像一个创业者,当初一步一个脚印打下江山后,逐渐变得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建议,最终的结果也是一败涂地。

如此,刘备留下诸葛亮,辅佐太子,守卫成都,掌管后勤,亲自率军前往夷陵。打仗最依一鼓作气,刘备怎么会带上持反对意见的诸葛亮随军呢?那样会影响军心的,这一点,刘备还是很清楚的。

3.诸葛亮为何没有送上“锦郎妙计”?

虽然我们不能将诸葛亮神话成《三国演义》中那样,但是既然刘备心意已决,坚持要发动夷陵之战,作为刘备最信赖的军师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锦郎妙计”减少损失,将失败的损失控制到最低点呢?

从公元221年到222年,夷陵之战时间长达一年左右,刘备进军的基本情况难道没有给诸葛亮报告吗?其中的多个环节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刘备退入白帝城之后,赵云统帅的蜀军后援部队也赶到了白帝城,从这一点可知,刘备东进夷陵,是安排了后援部队的,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后援主管,一直在为刘备大军筹措粮草和军需。

刘备的任性而为虽然惨败但是却没有性命之忧,只要他能见机而动。这一点,可能是诸葛亮早料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东吴孙权虽然杀了关羽,还将关羽的头颅送与曹操,以此讨好曹操,试图结盟曹魏,但是曹魏狼子野心,谁都能瞧出来。刘备退入白帝城后,东吴徐盛、潘璋都主张继续追击刘备,并上表孙权说刘备必定为吴军所擒获,还派出部将李异、刘阿等率军追至白帝城南山。但是陆逊、朱然等清醒的认识到,曹魏曹丕名义上协助吴军攻打刘备,实际上是想趁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必须防止曹魏的袭击,所以断然命令停止追击刘备。

公元222年九月,曹丕果然发动进攻东吴,幸亏陆逊等早作准备,双方相持了半年之久后,曹魏军一无所获,才被迫撤军。

也许,诸葛亮早料到这个结局,所以也没有奉上什么“锦郎妙计”。



三国时期,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最终失败没有带诸葛亮,是因为当时诸葛亮不得已留守在刘备的根据地主持政务。

因为当时西川并不稳定,需要诸葛亮坐镇来顾全大局,并且认为自己是大优势,所以没有带上诸葛亮。

诸葛亮反对刘备讨伐东吴,两人之间起了争执,刘备才没有带他出征。

  • 三国时期,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大败于夷陵,为什么不带诸葛亮?_百度知 ...
    答:我们姑且不去理会刘备关羽张飞是不是曾经结义过,蜀汉失去关羽这样的大将也的确令人悲痛,况且东吴是在趁着关羽北上偷摸着就拿回了荆州,刘备脸上当然没多少光彩可言。故,刘备“怒而兴师”,其根本目的在于:一是荆州乃是蜀汉形成“鼎立”的重要战略据点,一旦失去这个据点,蜀汉就有可能遭遇曹魏和东吴的...
  • 刘备为关羽报仇发动了哪场战争
    答:关羽死后,刘备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发动了夷陵之战。这场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成功的战例。夷陵之战的...
  • 三国关羽死后,刘备起几十万兵伐吴?
    答: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一个月后,刘备决定大举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魏文帝曹丕见到孙刘联盟内部分化瓦解,不胜高兴,并乘机煽风点火,多方寻找机会以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蜀汉方面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
  • 关羽死后,刘备为何不伐魏而是攻吴呢?
    答:先来看当时的情况,镇守荆州的关羽长期和曹操军队在襄樊对峙,最后放水淹城之后坐船攻打襄樊,曹魏将士多为北方人而且不识水性,关羽斩杀大将庞德和俘虏统帅于禁得到了最终胜利。这场仗让天下震惊的同时也让孙权和曹操非常害怕,曹操害怕是因为关羽的大军离许昌太近了,孙权是害怕关羽突然率大军转战江东,届时...
  • 关羽死后蜀国打吴国谁赢了
    答:关羽死后,蜀国和吴国在猇亭之战中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吴国取得了胜利,史称夷陵之战。这场战斗是三国时期吴国和蜀汉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也是三国时期最大的战役之一。在战斗中,刘备率领蜀军远征,最初连连取胜,吴国大将陆逊避其锋芒,坚守不出,两军形成对峙。由于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
  • 关羽死后蜀国打吴国谁赢了
    答:蜀败吴胜。在关将军败走麦城丢掉性命之后,整个蜀国陷入了悲痛与愤怒之中,张飞暴打手下发泄,导致遭人所害,看到二位义弟接连遇害,刘备想到当年的桃园结义,不禁愤怒至极,发誓攻下吴国为义弟报仇雪恨,在诸葛军师的极力反对下,刘备还是集结了全国军力出发,开始时连连取胜,军气大振,吴国大将陆逊避其...
  • 刘备有多看重关羽?刘备为什么在关羽死后执意攻打东吴?
    答:依据一:刘备看重关羽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刘备在一无所有的发家阶段的时候,都是由关羽和张飞二人对其不离不弃,一直跟随在刘备的左右。刘备可以很放心地将自己为数不多的士兵都交由关羽来掌管,关羽也一直担任三军统帅类似的角色,手里的兵权可谓是相当之大。就连最初的根据地徐州都是由关羽和...
  • 刘备攻打吴国真的是为关羽报仇吗?会不会早有预谋
    答:易中天揭秘,关羽死后,刘备想攻打东吴报仇,为啥诸葛亮不阻止他易中天揭秘,关羽死后,刘备想攻打东吴报仇,为啥诸葛亮不阻止他易中天揭秘,关羽死后,刘备想攻打东吴报仇,为啥诸葛亮不阻止他
  • 石亭之战改变了三国局面
    答:石亭之战改变了三国局面 关羽进攻樊城,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关羽死后,刘备攻打吴国的夷陵之战,但这些战争都没有左右的局势,三国的疆域都相对稳定。政治上则发生了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刘备听说汉献帝已经死亡(实际未死),在大臣的劝说下登基称帝,建立汉,后世称蜀汉,三国之中只有孙权还未...
  • 张飞关羽死后,刘备倾其所有攻打吴国对不对??
    答:从战略角度上来说是不对,蜀吴联盟是魏国最忌讳的,联盟瓦解,正是魏国所期望的。此战后蜀国国力大伤,诸葛亮临危受命,后联盟得到修复,但大不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