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拥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最后为啥会失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年轻的统帅,他在永安封王时,年仅20岁。他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太平军西征受阻后,石达开临危受命,他力挽狂澜,很快扭转了局势,取得湖口大捷和西征的胜利。在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由于受到洪秀全的猜忌,并被收夺兵权,石达开负气出走。在离开太平天国这个组织,石达开孤军作战,成为清军围堵的目标,在没有外援和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在多次战败后,导致军心不稳,战斗力迅速下滑,以致最后兵败大渡河。

石达开之所以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清军指挥得当的原因、有太平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下滑的原因,还有太平军内部不团结,各自为战,力量薄弱等原因,当然也与石达开指挥上的失误有关。

放弃了回归太平天国的大好机会

在天京事变后,永安封王的几位统帅,只剩下洪秀全和石达开两个了。石达开也就成为了洪秀全不得不依赖的力量了。石达开文武兼备,谋勇出众,在太平天国初期履建战功,可以说是太平天国一流的统帅。

所以,呼吁由石达开主持军政大权的声音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下诏命石达开回京。但是,天京事变的阴影还没有过去,石达开也有一些顾虑。

石达开向洪秀全提出将参与天京事变的燕王秦日纲、陈承镕处死,洪秀全不得不妥协,将秦、陈二人处死。石达开接掌大权后,他对太平军混乱的指挥制度进行了调整,并收缩战线,一度稳定了局势,阻滞了清军江南大营的攻势,使天京事变后的危机得到了转机。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洪秀全在天京事变后,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杨秀清类似的情况发生,他已经不相信其他人了。他声明“主是朕做,军师也是朕做。”希望将大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他为了分散石达开的权力,封自己两个哥哥洪任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与石达开一同主掌军政。

石达开由于受到洪秀全的猜忌,再加上洪秀全两个哥哥的掣肘,他的指挥又受到限制,甚至在驻守武昌的太平军缺乏粮食,向天京求援的情况下,石达开要调兵增援武昌,却被安王、福王阻拦,当石达开向洪秀全说明情况后,洪秀全也偏向于他的哥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石达开,非常无奈。这样,一度稳定的天国秩序,再次陷入混乱的状态。

不久,石达开的兵权也被洪秀全收夺,让他有什么事情可以与安、福二王商量。在洪秀全的进一步限制下,石达开壮志难酬,而且还要受制于猥劣的洪氏兄弟。有天京事变的前车之鉴,洪秀全和石达开出现了互不信任,相互猜疑的怪圈。

1857年2月,翼王石达开从天京出走。沿江的翼殿将士纷纷跟随。石达开在去安庆的途中,以通军主将的身份向全军发布谕告,声明自己毫无野心,

“区区一片心,上可对皇天,下可质世人!”

说明了自己避祸求全的委屈。

石达开的出走,引起太平天国上下极大的振动,满朝文武纷纷要求免去安、福二王的职务,请回石达开。当时由于在江苏的翼殿将士都跟随石达开走了,导致太平军的很多城池陷落。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不得不削去了安、福二王的封号,并刻一块义王的金牌,派人送到安庆,请求石达开返回天京。

其实,石达开此时完全可以与洪秀全提出条件,对天国的一些制度进行改革,团结全体天国将士,改善一些不利的状况,巩固自己的指挥权。但是石达开并没有接受洪秀全和天国将士的好意,他没有接受金牌,也不同意返回天京。随后,石达开又多次拒绝了洪秀全请他回朝的要求。正是石达开的一意孤行,为他和天国的失败铸成了大错。

疲于四处转战,没有休整的根据地

石达开在离开天京出走后,几乎带走了天国一半的兵力。当时,太平军在九江正处于清军的围困之中,石达开所在的安庆,与九江近在咫尺,他并没有前去救援,导致九江失守,是天京失去了上游的屏障。

不久,石达开率领数万翼殿将士准备开辟江西和浙江的地盘,在吉安受挫后,石达开就放弃了江西的基地,转战浙江。但是在进攻衢州时,石达开再次遭遇湘军顽强抵抗,在湘军及时增援后,石达开不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不得不放弃攻占衢州的计划。接着,石达开作战的进攻基地寿昌也被湘军攻占。

在湘军和清军的围攻下,石达开只得全线撤退,准备转战福建。本来,石达开所部在转战福建时是比较顺利的,可是由于原来依附于他的杨秀清的两个族弟杨辅清、杨宜清不愿在跟随石达开,其二人率部放弃了闽北,转到了江西。这是石达开部内部分裂的开始。

由于杨氏兄弟的退出,导致石达开的兵力锐减,只剩下三四万人了。这样石达开在浙闽也难以立足,只得决定撤出福建,转入清军防守相对薄弱的赣南地区,试图进入湖南。1858年10月,石达开率部再次进入江西,准备转道湖南后进入四川。

1859年3月,石达开部顺利地攻占了湖南的郴州、桂阳、嘉州。但由于湖南是湘军的老巢,石达开部在湖南遭到了湘军和一些地方武装强有力的攻击,在宝庆与湘军展开了两个多月的激战。由于石达开指挥的失误,他没有采取速战速决的行动,而是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法,最终贻误战机,不得不败退回广西。

石达开的这种四处转战不得修整的情况,导致部队战斗力下滑,再加上作战连续失利、后勤无法保障,士兵的士气低落,也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内部再度分化,导致兵力衰弱

石达开在出走时,带出了将近一半的太平军,但随着作战的多次失利,其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太平天国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的领导下,出现了中兴的气象,取得了再破江南大营的巨大胜利情况。石达开的很多部下希望石达开能够带领大家返回天京,再次振兴太平天国。但是,石达开却不愿意再回去,于是有不少的将士就脱离了翼王的阵营。前面说过的杨氏兄弟的离开,就带走了石达开大半的兵力。

在这这情况下,一些士兵或返回天京,或自谋生路,或自成一军。导致石达开的兵力更加减弱。石镇吉是石达开手下的一员骁将,但由于与石达开关系不合,石达开多次准备杀掉他,石镇吉在福建时脱离石达开自成一军。在湖南时何名标离开;在桂林时陶金汤离开。

最重要的一次内部分化是彭大顺、朱衣点、童容海、吉庆元、汪海洋等人的等人的东返。这些人都是石达开部的主要将领。当他们随石达开到达桂林后,认为孤军奋战,形势艰险,就劝石达开在南宁、贵县一代招兵买马,然后回归天京,遭到石达开的拒绝。无奈之下,彭大顺、朱衣点、童容海、吉庆元、汪海洋等人在柳州分兵三路准备返回天京。

这时候的石达开已经是众叛亲离,手下只剩下一万多人了。在清军的追击下,又适逢雨季,石达开部物资匮乏、兵力衰竭,已经在无法在桂南立足,只得结束在广西的奋战,准备入蜀。

当石达开率部到达大渡河时,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了。本应迅速渡河的石达开部,由于雨季河水暴涨,又没有渡船,石达开对于是否渡河犹豫不决。恰逢石达开的一位王娘产子,石达开认为是吉兆,竟命令全军在紫打地修整三天,赶造船筏,伺机渡河。5月17日,在对岸清军的炮击下,石达开部的渡河损失惨重,抢渡失败。石达开又派人偷渡,也未能成功。愤怒已极的石达开竟然将200名彝族向导全部杀死祭旗。

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下,又有土司和彝兵的阻挡,石达开为保全手下将士的性命,不顾将士们的哭求,带着自己五岁的儿子石定忠前往清营谈判。可惜的是,他的想法时美好的,结局是残酷的,不但他被清军凌迟处死。就连他手下的数千将士,也被清军和彝兵的围杀殆尽。

石达开的出走,有其无奈的一面,也有负气的一面,但由于他的出走,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分裂,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这也是太平天国快速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过,石达开出走后,转战多地,也吸引了清军大量的兵力,减轻了天京的压力,为太平天国在李秀成和陈玉成的合作下取得的二次中兴,再破江南大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石达开少年成名,战功卓著。在他陷入末路时,他舍命以全三军,可谓是“义”,只可惜他在受到洪秀全的猜忌和排挤后,选择了出走,这虽然有他个人主义的局限性,但他毕竟没有选择像杨秀清、韦昌辉那样与自己兄弟刀兵相见。而且在他出走后,始终对外高举的是天王和太平天国的旗号,牵制了清军极大的力量,也不愧是天国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



  •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被凌迟处死,为何五岁儿子破涕而笑?
    答:不仅个人军事才能很厉害,而且这个人也非常的善于带兵打仗,但是他也有一个弱点就是比较善良,而就是他的善良,最后不仅害了他,也害了他的儿子。石达开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太平军,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将军,32岁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个翼王,后来太平天国内斗之后石达开就带领20万军队离开了当时的...
  • 常胜将军石达开在出走天京后,为何却屡遭重创呢?
    答:占领了很多的城池,但是这些都是小的胜利。在整体上而言,当时太平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石达开北伐孤军深入,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抵抗不了清朝整个统治阶级的力量,最后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石达开是太平军高级将领中年纪最小的,成就最大的一个军事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在所有的军事将领...
  • 石达开出走天京的时候拥有十万大军为何最终失败?
    答:太平天国杰出将领石达开出生于广西贵县。他少年时代便慷慨豪迈,十六岁加入拜上帝会,率领当地民众起义,到金田加入太平军。天京事变之后,由于遭到洪秀全猜忌,石达开毅然率军出走。他在五年内转战南方数省,最终败于四川。石达开至少是太平天国最有军事才能的统帅之一,又深受将领士兵爱戴,最多时拥有十多万...
  • 出走天京的石达开,拥有那么多大军为什么还失败?
    答:很多人离开了,就这样石达开的兵力越来越少,而石达开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想法,最后为了救三军而投降,被凌迟处死。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离开天京以后的石达开,明明拥有十万大军,但最后还是走向灭亡的原因。第一,石达开的无奈。石达开是一个很有军事能力的统帅,士兵们对他也很信服,但是在天京事变以后,...
  • 石达开在太平天国中地位很高,为何最后还率军出走?
    答:1856年,此时的太平天国如日中天,在杨秀清的指挥调度下,太平军取得了西征、东征的胜利,攻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爆发了内讧,即天京变乱。洪秀全利用韦昌辉,除掉了对自己威胁极大的东王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内部,石达开拥有很高的威望,深得军心,...
  • 求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资料
    答:石达开看出两军最大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33-35]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36-38]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
  • 本可割据称王的石达开,为什么死忠太平天国呢?
    答:要知道,16岁出山的石达开早年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从金田起义到永安建制再到后来的北上突围始终作为起义的主力先锋势如破竹打得清军溃不成军。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核心领导曾人物冯云山、萧朝贵战死沙场后,石达开更是全力托起了太平军北伐的重担,率领着广西兵取湖南、克九江、下安庆、攻江宁,最终问鼎有着六朝古都的...
  • 出走天京的石达开,拥有那么多大军为什么还失败?
    答:很多人离开了,就这样石达开的兵力越来越少,而石达开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想法,最后为了救三军而投降,被凌迟处死。我们来总结一下,离开天京以后的石达开,明明拥有十万大军,但最后还是走向灭亡的原因。第一,石达开的无奈。石达开是一个很有军事能力的统帅,士兵们对他也很信服,但是在天京事变以后,石达开...
  • 翼王石达开
    答:1851年金田起义时,石达开率众四千余人赴金田团营,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太平军左军主将、永安封王时受封为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中国”。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年纪最轻,也最具军事才能,是一位玉树临风、英姿勃勃的少帅。 太平军从广西向金陵进军,途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石达开均为开路...
  • 天京之战总指挥换石达开,能逆转形势吗?
    答:逆转战局的优势条件1、石达开有着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 这在他参与西征时,就能明显看出来。当时东王杨秀清指挥西征,太平军在湘北节节受挫,先后遭遇湘潭失利和田家镇失利,太平军损失惨重。无奈之下,杨秀清令翼王石达开负责指挥西征。正是石达开力挽狂澜,率领太平军在湖口取得大捷,令湘军统帅曾国藩几欲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