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简述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发展,但占主要地位的还是具体形象思维。上小学以后,儿童通过学习,学到了许多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越来越多的概念、法则、法律;学习又促使儿童进行思考。这样,他们的抽象思维逐渐发展起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

二、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的发展。

幼儿晚期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为主。上小学后,在学习读、写、算过程中,儿童要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必须使自己努力注意、记忆和思考,这样不仅促使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随着第二信号系统调节机能的增强,心理活动和行为目的性的提高,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得到了发展。

三、集体意识和个性的逐渐形成。

幼儿期儿童虽然也参加集体生活,但这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经。进入小学以后,最初还保留着幼儿时期的这一特点。如他们根本不懂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以后,在老师教育的影响下(如班级分工、轮流值日生、学校三项竞赛等集体活动),儿童就逐步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等等,再通过少先队等的集体活动,儿童和集体关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对人、对已、对事物的一定态度,初步形成了意志、性格和个性。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或认识到客体的数量,即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刺激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教学】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三、恰当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培养广阔而稳定的兴趣;
3、加强意志锻炼;
4、养好良好的注意习惯。

根据我国现代心理学对个体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儿童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年龄阶段,也就是小学阶段。这一年龄阶段的个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童年期的儿童骨骼增长较快,但骨化尚未完成,因此,小学生的骨骼富于弹性,但不坚硬,易弯曲变形。尤其是脊椎的软骨成分丰富,骨盆骨化尚未完成。童年期儿童肌肉含水分相对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富有弹性,而肌力较弱,容易疲劳,但恢复快。大肌肉、上肢肌发育较早,小肌肉与下肢肌发育较迟。小学生心肌纤维较细,心脏功能较差。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观察。儿童的观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注意。儿童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其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③记忆。儿童年龄越小,识记具体的知识、事件、人物、对象、事实要比识记定义、解释、描写等好一些,并且记得巩固些。他们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较为发展,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并使记忆系统化。
  ④思维。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其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在概念获得方面尚有困难,因为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⑤情感。儿童入学后,学校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情感的倾向性、深度、稳定性及效能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而且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
  ⑥自我意识。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教师与父母对儿童活动的及时评价以及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于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次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带有教师的评价,所以,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分数的作用,取得高分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 不同成长阶段的小孩,都会有哪些不同的变化呢?
    答:(2)语言发展迅速,六岁时英语词汇量可以达到4000个;逻辑思维和想象工作能力也获得了发展,能重述小故事内容,记牢生词;心态丰富多彩,能意识到男孩和女孩的不一样。此期应留意个性化的文化教育,其产生的性情趋向,对将来心理状态发展很有影响。4.儿童期(6~12岁):(1)此期小孩体能生长发育仍持续...
  • 少年期,青年期,童年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少年是指十岁左右至十五六岁这一时期的孩子,相当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少年的心理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成熟;产生“成人感”;思维能力明显发展。青春期是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
  • 孩子在童年期身体有哪些变化?
    答:童年期的总特征,从发展速度上看,这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儿童的身体缓缓生长,心理上一般也没有十分尖锐的自我冲突。从发展的性质上说,儿童开始掌握积累人类文化的主要工具书面语言。借助于书面语言与学校,儿童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地学习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与知识,开始较有目的地认识外部世界。他...
  •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答: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如下:1、发展的顺序性 就幼儿的的生理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也是一样。身体的发展顺序会制约心理发展的顺序。在此顺序性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不断地完善和成熟。顺序是必然的客观存在,孩子身体发展的顺序性也是如此。在此过程中,孩子的大脑认知也经历了...
  • 童年期认知发展的特点是
    答:童年期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具体性、逐步抽象化、好奇心强以及思维的活跃性。首先,童年期的孩子们在认知事物时,往往从具体、直观的角度出发。例如,他们可能通过触摸、看到或尝试某物来了解其性质和用途。这是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所以更依赖于直接的经验和感知。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
  • 发心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答:童年时期:心理发展里程碑 这一阶段,6至13岁的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考,他们开始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尝试主导学习,书面言语技能也在此时崭露头角。学习特征表现为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依赖教师指导,策略运用日益重要,外部动机扮演着主导角色。学习的作用多元而深远...
  • 指南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答:指南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如下: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
  • 不通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答:儿童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儿童身体、脑神经系统以及动作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展 儿童的身高体重的生长周期分为四个显著的时期:①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到成熟,...
  •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快速增长,体重快速增重,头面部也向成人体貌特征发展。发际线提高。2.性的发育和成熟。性的成熟是人体最晚的,性的成熟一般就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青少年期性器官明显发育,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觉醒 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性器官逐渐成熟,伴随而来的是逐渐觉醒的性意识。
  • 孩子成长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答:(1)、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行为受情绪支配 3~4岁的幼儿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会也受理智支配。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2、 爱模仿 3-4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可能也想玩这个;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这个。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要求,同理孩子的需求心理,也可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