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人生经历对他的作品风格与什么影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贾平凹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贾平凹,生于1953年,是现代作家。原名平娃,陕西丹凤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未读完初中便回家务农。1974年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调任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并开始写作。1978年发表的《满月儿》和1984年发表的《腊月·正月》,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浮躁》,描写主人公金狗复员回乡后从政,当上了州报记者,他的好友雷大空办皮包公司而发迹,两人都卷入了州河地区田、巩两大家的权力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金狗回农村,雷大空暴死狱中。小说写出了在新时期经济改革年代,农民为了改变贫困落后而拼搏,以及他们“浮躁”的精神状态。获美孚飞马文学奖。其他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商州》、《州河》,中篇小说《鸡窝洼人家》、《古堡》、《远山野情》,短篇小说《火纸》等。另有多种中短篇小说集。


贾平凹的散文以率直、坦诚、不故作高论、不拿架子的风格而打动人心,著有《月迹》、《商州散记》等散文集。


他的散文内容极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除游记外,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代表作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决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张扬。


贾平凹的艺术感觉细致灵敏,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里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在他的《静》、《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
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
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贾平凹(拼音:Jiǎ Píngwā,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贾平凹

完整记录下这个时代

作家贾平凹日前现身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举办的国际文学周上,以“我的土地,我的时代,我的写作”为主题发表演讲。贾平凹用一口浓重的盛唐之音,就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完成一个作家的修为与文学爱好者们展开对谈。
“作家的作品应该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写出时代的气息。”贾平凹解释说,对于社会生活而言,时代精神是绕不过去的写作主题。他提到,中国千年的文化让今天中国面临很难解的社会问题,而写好这个时代就是作家的责任。“必须写出时代背景下的国情、民情和事情。这样的故事才是中国故事。比如我们要看到家族血缘最深层的自私,或者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社会关系网。”他提醒青年作者,不要让文学成为政策的宣讲或者对抗的工具,而是负责任地为后来的人完整记录下这个时代。
在嘉宾交流环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晓明诚恳反思了上世纪90年代对《废都》的批判。“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想要快点发声,不幸选中的《废都》。这些年我一直在反省自己,《废都》也诞生在转型期的中国,而且贾平凹老师在20年前就深刻预言了中国今天的现实。我想,有力量的作家领着时代走,没有力量的作家被现实拖着走。现实在贾平凹笔下有新的气息。”
有学生提问,《废都》中庄之蝶的身上是不是有作者的生命体验?贾平凹解释说,写完《废都》有太多人把庄之蝶对号入座,今天终于有机会得以解释。《废都》创作的灵来源于生活,确有其人,但不是他自己。最终呈现给读者的庄之蝶和生活里的原型也不是一个人。“创作《废都》时我几乎生病到奄奄一息的程度,加上社会的苦闷,想借这部作品发表一些感慨。庄之蝶的思想是我的,行为不是。”
活动最后,有读者为表达对贾平凹的崇敬,送给他一只苹果。贾平凹连声道谢,不失幽默地说:“因为我的名字,家里有好多读者送我的苹果和青蛙[11]。”
写好普通人才写好这时代
“请原谅我不会说普通话。”昨天,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告厅,贾平凹一登场就道歉,浓重的陕西乡音引得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作为北师大首位“驻校作家”,他的驻校首课吸引了数百名师生。
贾平凹拿着一摞讲稿,时而照稿宣读,时而脱稿演讲,首课进展的很顺利,其实贾平凹初登讲台,心中也是十分紧张。“平时在公开场合讲话,经常上句不接下句。”为了来北师大讲座,贾平凹提前做了准备,手写讲稿,怕自己“忘词”。不善言辞的他,文采都在讲稿中,从故宫匾额的寓意、魏晋文人的创作态度到红楼梦的写作以及八大山人的名言,他都信手拈来。
贾平凹驻校首课讲的是“我的土地,我的时代,我的写作”。贾平凹是如何写出好作品的?这成了文学青年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贾平凹细数自己的经历,为师生“解剖”了《废都》等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经历,他的经历很好诠释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古语。
贾平凹告诉学生,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期的社会很复杂,但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中国当代作家的使命就是要写出转型期的中国经验,写出中国故事。”到哪里去寻找中国故事?当然是要自由自在地去体验。近些年,贾平凹在各地四处跑,北京、上海、广东、西北偏僻的农村……既了解中国的繁荣、时尚,也去寻找质朴、真诚,积蓄着自己创作的灵感。
贾平凹每天都会读书,各种书籍都会涉猎,他的作品中也经常会引用一些经典。师生们认为他是学识渊博的文人。贾平凹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乡土气息更浓。他建议青年学生,在社会转型期如果从事文学写作,就必须关注这个时代,写作时,要强调中国文化的背景,真正的关心社会,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更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不要胡乱编造,要把每一个真实的故事写得饱满。“写好普通人的生活,才能写好这个时代。”每天,贾平凹会用纸笔写作,在他看来,亲近纸笔也是写出好作品的关键。
贾平凹表示,他有空就会来北师大。生活境遇曾让他变得敏感、恐惧,甚至有些自闭,他希望通过驻校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开放自己。“在北师大的日子,会成为未来几十年难忘的记忆。”
2013年5月,北师大成立国际写作中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担任中心主任,该中心将邀请名作家到校园中研究、讲学、创作。依据目前计划,每学期将有一位名作家成为北师大的“驻校作家”,贾平凹是第一位。2014年,苏童有望进驻北师大。

家族性变化成长使他对农村生活完全不熟悉,农村改革受益者让他们更加深刻理解农民生活。过来的山区经历,让他以农民眼光看顾城市。

与创作心里有影响。

  • 贾平凹的简介
    答:文学风格 贾平凹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出人类内心的复杂和矛盾。他的小说多以乡土为背景,通过对农民、工人等人群的真实生活描写,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生存状态。同时,他的作品也不乏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探索,展现出...
  • 贾平凹评传内容简介
    答:贾平凹的创作生涯中有两个关键的苦熬阶段,对他后期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长达二十年的生活艰辛磨砺了他的毅力和自强精神。他坚信自己的存在价值,渴望外界的认可,这种"存在"精神成为了他面对世界的基础。其次,他在西北大学创作准备期间的刻苦努力,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斗志,无论遭遇何种困难,...
  • 贾平凹的人生经历对他的作品风格与什么影响
    答:”每天,贾平凹会用纸笔写作,在他看来,亲近纸笔也是写出好作品的关键。贾平凹表示,他有空就会来北师大。生活境遇曾让他变得敏感、恐惧,甚至有些自闭,他希望通过驻校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开放自己。“在北师大的日子,会成为未来几十年难忘的记忆。”2013年5月,北师大成立国际写作中心,诺贝尔文学奖...
  • 贾平凹的写作风格
    答: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 贾平凹的散文是什么风格的?
    答:1、创作风格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
  • 贾平凹评传目录
    答:贾平凹的人生轨迹和文学成就被详细记录在以下章节中:一、故乡的记忆——幼时个子小塑造了他的内敛孤僻性格 二、求学与起步——从西北大学学生到出版社的助手编辑,他开始了文学之路 三、双重喜悦——27岁那年,女儿出生,同时凭借短篇小说获奖,为他的生涯增添了光彩 四、月夜沉思——在方新村,他与月亮...
  • 贾平凹创作特点有哪些
    答:3、传统思想:贾平凹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作家,受儒道释的影响较多,他自己将之融入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体悟中。贾平凹将儒家文化观念的核心“仁义”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还将家庭道德与人物的日常行为、思想自然贴合。贾平凹的小说还常用道家的眼光来阐述哲理,给读者描绘了一个个新奇别致的艺术世界。如《古堡...
  • 贾平凹的写作风格
    答:1、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都呈现文中。2、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3、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4、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
  • 贾平凹的散文是什么风格的?
    答:阅读贾平凹的散文,人们都能感受到文中浓浓的诗情画意。唤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深邃哲理,得到心灵净化般的美感。这就是贾平凹笔下的艺术境界。他在谈论散文的力度硬度时说:“不是说些慷慨激昂之词,要有个人对宇宙人生的感应。”在他看来,散文重在有境界,这是散文力度之所在。而这种...
  • 贾平凹散文集有哪些
    答:《贾平凹散文自选集》则是贾平凹对自己多年创作的一次精选和总结。在这本散文集中,他挑选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自己在散文创作上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这些散文不仅涵盖了贾平凹的多个创作阶段和主题,还展现了他对文学和人生的独到见解和追求。总的来说,贾平凹的散文集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