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里到底有没有郭嘉传啊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郭嘉传》全文翻译

《郭嘉传》译文: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审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
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奥秘。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济天下大难,成就王霸大业,太难了!”
郭嘉在这时随即离开了袁绍。先前,颍川郡的戏志才,是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人,魏太祖曹操对他很是器重。可惜他过早去世了。
曹操写信给荀彧说:“自从志才死后,没有可以同我商议大事的人。汝南、颍川奇士确实很多,有谁可以来代替他这个位置呢?”荀彧便推荐郭嘉。曹操召见郭嘉,纵论天下大事。曹操说:“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
郭嘉从曹操那里退出后,也高兴地说:“他真的是我能为之效命的主上啊!”曹操表荐郭嘉为司空军祭酒。 曹操将要去征讨袁尚及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乌丸。部属中许多人担心,刘表会派刘备乘机袭击许县,以讨伐曹操为名相号召。
郭嘉说:“操公虽然威震天下,但那乌丸依仗其地处僻远,必定没作防备。可趁其没有防备,我军突然袭击,定可取胜。况且袁绍对汉人和乌丸人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还在那里。现在魏对青、冀、幽、并四州的百姓,只是用威势使他们归附,还没有加施恩德。
舍弃这四州而南征刘表,那袁尚必然凭借乌丸的资助,招纳为其主拼死效命的人;乌丸一动起来,汉胡百姓都将回应。这会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成就他非分贪图的计谋,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们所有的了。
刘表这人,不过是个清淡虚夸的空谈家罢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驭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们倾全力远征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
曹操于是率军出发。来到易县时,郭嘉说道:“兵贵神速。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辎重很多,难以迅速得到有利的时机,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必定有所戒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兼程进发,出其不意。”
曹操于是悄悄出了庐龙塞,直捣单于的大本营。敌人听说曹操到来,惊恐不已,仓促应战。曹军大破敌人,斩杀蹋顿以及名王以下许多将领。
袁绍和他的哥哥袁熙逃往辽东。后来,曹操征讨荆州回来,行至巴丘时,军中发生病疫,只得烧掉船只,曹操叹息地说:“若是郭奉孝还在,不会让我弄到如此地步。”起初,陈群非议郭嘉行为不检点,多次当廷指责郭嘉;郭嘉并不在意,镇定自若。
曹操因此更加器重他。但认为陈群能公正行事,也很高兴。郭奕被任命为太子文学,早逝,其子郭深承继爵位。郭深亡故,其子郭猎继位。

扩展资料
原文: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戏志才,人名),筹划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奕为太子文学,早薨。子深嗣。深薨,子猎嗣。
人物介绍:
郭嘉: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发现袁绍难成大业,遂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英才早逝:
建安十二年秋天,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历史评价:
作者陈寿评价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李隆基:孝文之得魏尚,虏不足忧;太祖之见郭嘉,知成吾事。
毛泽东评价郭嘉: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作者: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著有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文章来源及出处:
《郭嘉传》选自《三国志》中的《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公元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60年的历史。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1]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有,合传【《后汉书,郭陈列传》】
全目录
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卷十下 皇后纪第十下
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卷十八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卷十九 耿弇列传第九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卷二十八下 冯衍列传第十八下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
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
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
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
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
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
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卷八十下 文苑列传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
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传第七十八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卷九十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志第一 律历上志第二 律历中
志第三 律历下志第四 礼仪上
志第五 礼仪中志第六 礼仪下
志第七 祭祀上志第八 祭祀中
志第九 祭祀下志第十 天文上
志第十一 天文中志第十二 天文下
志第十三 五行一志第十四 五行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三志第十六 五行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五志第十八 五行六
志第十九 郡国一志第二十 郡国二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志第三十 舆服下

  • 后汉书里到底有没有郭嘉传啊
    答:有,合传【《后汉书,郭陈列传》】全目录 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 卷十上 皇后纪第...
  • 《郭嘉传》全文翻译
    答:《郭嘉传》译文: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审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奥秘。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
  • 求三国志郭嘉传全白话文
    答:先前,有颖川的戏志才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非常器重他。因为戏志才早死,曹操给荀_写信,信中说:“从戏志才死后,没有人与我共同策划。你们颖川多人才,谁可以继承戏志才?”于是荀_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同谈论天下大事。曹操说:“使孤成就大业之人,必是郭嘉。”郭嘉出来后,也非常...
  • 我想知道三国时期谋士虎将的详细资料
    答: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曹操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两人相谈许久后,曹操赞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对曹操的气度留下...
  • 荀攸与郭嘉
    答:荀攸与郭嘉的区别在于:不管是东汉的“举孝廉”还是曹魏的“唯才是举”,荀攸均能脱颖而出。但郭嘉则不同,郭嘉唯有在曹魏“唯才是举”的三国式乱世,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董卓乱政时,荀攸已年近35岁,而郭嘉才20出头。 荀攸的人生,前半部是东汉末的清流人士,后半部是曹魏法家式的阴谋家与政务人才。郭嘉一直...
  • 曹操怕背害贤之名,连刘备、祢衡都没敢杀,却为何敢杀孔融?
    答:汉末三国乃大争之世,而大争之世最怕背上“害贤”之名。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198年)刘备来奔,..或谓太祖(曹操)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郭)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
  • 名人读书的方法!!!快啊??
    答: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读后得到启迪,讲话。办事一定要“多思”“多谋”,不要草率武。1965年,他读了《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因传”,觉得很值得一读,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有关同志都及时地认真阅读了。这对全党的读书风气起了很好的推动...
  • 急需《三国志 魏书 郭嘉传》的翻译
    答:当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都被明帝所亲信,垄断当时的政局,大臣没有不和他们交好的,而辛毗单独不和他们往来。辛毗的儿子辛敞(对他的父亲)进言说:“如今刘、孙执掌政权,群臣都像影子一样亲附于他们,您应该稍微委屈一下您的刚直之意,和大家一样。不然一定会有毁谤您的言论。”辛毗正色说道:“主上...
  • 谁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最早出处?
    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出处是徐特立。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 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答:钱传长在提到学习方法时提出了两条原则:第一条是对所有知识不要背,而是要分析它的中心思想和结论,记住主要内容;第二是在学习中学会抓全局、抓重点。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前进。他一辈子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坚持下来,收到了他自己满意的效果。4、苏步青 苏步青说,对于学习,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