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求经是什么典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法显,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自小出家志坚贞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很大发展。各种佛教流派,纷纷传入中土;佛教典籍,被大量翻译;全国各地广修佛寺;佛教信徒,迅速增多。西晋时,全国佛寺已有一百八十座,僧尼人数多达三千七百人。其后更是愈来愈多。法显正是生活在佛教在中国空前大发展的这个历史时期。
法显本姓龚,他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岁的时候,就把他度为沙弥。十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叔父考虑到他的母亲寡居难以生活,便要他还俗。法显这时对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诚,他对叔父说:我本来不是因为有父亲而出家的,正是要远尘离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没有勉强他。不久,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回去办理完丧事仍即还寺。法显性情纯厚。有一次,他与同学数十人在田中割稻,遇到一些穷人来抢夺他们的粮食。诸沙弥吓得争相逃奔,只有法显一个站着未动。他对那些抢粮食的人说:你们如果需要粮食,就随意拿吧!只是你们现在这样贫穷,正因为过去不布施所致。如果不抢夺人粮,恐怕来世会更穷。贫道真为你们担忧啊!说完,他从容还寺,而那些抢粮的人竟被他说服,弃粮而去。这件事使寺中僧众数百人莫不叹服。二十岁时,法显受了大戒。从此,他对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坚贞,行为更加严谨,时有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之称誉。
历尽艰险取经归东晋隆安三年,六十五岁的法显已在佛教界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六十多年的阅历,使法显深切地感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戒律经典缺乏,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寻求戒律。
这年春天,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次年,他们到了张掖,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五人,组成了十个人的巡礼团,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慧达,总共十一个人。巡礼团西进至敦煌,得到太守李浩的资助,西出阳关渡沙河。法显等五人随使者先行,智严、宝云等人在后。白龙堆沙漠气候非常干燥,时有热风流沙,旅行者到此,往往被流沙埋没而丧命。法显后来在他的佛国记中描写这里的情景说: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勇往直前,走了十七个昼夜,一千五百里路程,终于渡过了沙河。
接着,他们又经过鄯善国到了niao夷国。他们在niao夷国住了两个多月,宝云等人也赶到了。当时,由于niao夷国信奉的是小乘教,法显一行属于大乘教,所以他们在niao夷国受到了冷遇,连食宿都无着落。不得已,智严、慧简、慧嵬三人返回高昌筹措行资。僧绍随着西域僧人去了yan宾。
法显等七人得到了前秦皇族苻公孙的资助,又开始向西南进发,穿越塔克拉玛大沙漠。塔克拉玛大沙漠又名塔里木沙漠,这里异常干旱,昼夜温差极大,气候变化无常。行人至此,艰辛无此。正如法显所述:行路中无居民,沙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比。法显一行走了一个月又五天,总算平安地走出了这个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到达了于置国。于置是当时西域佛教的一大中心,他们在这里观看了佛教行像仪式,住了三个月。接着继续前进,经过子合国,翻过葱岭,渡过新头了那竭国。法显和慧应、宝云、僧景等人则经宿呵多国、犍陀卫国而到了弗楼沙国。慧景到那竭国后病了,道整陪他暂住。慧达一个人去到弗楼沙国,与法显他们会面。弗楼沙国是北天竺的佛教中心,慧达、宝云和僧景在这里了参访了佛迹以后便返回了中国,慧应在这里的佛钵寺病死。
法显独自去了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合,三人一起南度小雪山。此山也是冬夏积雪,三人爬到山的北阴,突然遇寒风骤起,慧景受不住寒流的袭击被冻死了,法显抚摸着慧景的尸体,无限感慨地哭着说:取经的愿望未实现,你却早死了,命也奈何!然后与道整奋然前行,翻过小雪山,到达罗夷国。又经跋那国,再渡新头河,到达毗荼国。接着走过了摩头罗国,渡过了蒲那河,进入中天竺境。法显和道整用了四年多时间,周游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
晋元兴三年,他们来到了佛教的发祥地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洹精舍。传说释迦牟尼生前在这里居住和说法时间最长,这里的僧人对法显不远万里来此求法,深表钦佩。佛国记载:彼众僧叹曰:奇哉,边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谓言:我等诸师,和上相承,未见汉道人来到此地也。这一年,法显还参访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迦维罗卫城。
晋义熙元年,法显走到了佛教极其兴盛的达摩竭提国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学习梵书梵语,抄写经律,收集了摩诃僧祗律、萨婆多部钞律、杂阿毗昙心、方等般泥洹经、经、摩诃僧祗阿毗昙等六部佛教经典,一共住了三年。道整在巴连弗邑十分仰慕人家有沙门法则和众僧威仪,追叹故乡僧律残缺,发誓留住这里不回国了。而法显一心想着将戒律传回祖国,便一个人继续旅行。他周游了南天竺和东天竺,又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写经画像,住了两年。
东晋义熙五年年底,法显离开多摩梨,搭乘商舶,纵渡孟加拉湾,去到了狮子国。他在狮子国住在王城的无畏山精舍,求得了弥沙塞律、长阿舍、杂阿含以及杂藏等四部经典。至此,法显身入异城已经十二年了。他经常思念遥远的祖国,又想着一开始的巡礼团,或留或亡,今日顾影唯己,心里无限悲伤。有一次,他在无畏山精舍看到商人以一个中国的白绢团扇供佛,触物伤情,不觉凄然下泪。
著书译典后世传东晋义熙七年八月,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坐上商人的大舶,循海东归。舶行不久,即遇暴风,船破水入。幸遇一岛,补好漏处又前行。就这样,在危难中漂流了一百多天,到达了耶婆提国。法显在这里住了五个月,又转乘另一条商船向广州进发。不料行程中又遇大风,船失方向,随风飘流。正在船上粮水将尽之时,忽然到了岸边。法显上岸询问猎人,方知这里是青州长广郡的劳山。青州长广郡太守李嶷听到法显从海外取经归来的消息,立即亲自赶到海边迎接。时为东晋义熙八年七月十四日。法显65岁出游,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历经十三年,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了。在这十三年中,法显跋山涉水,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法显在山东半岛登陆后,旋即经彭城、京口,到了建康。他在建康道场寺住了五年后,又来到荆州辛寺,元熙二年,终老于此,卒时八十六岁,一作八十二岁。他在临终前的七年多时间里,一直紧张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六部六十三卷,计一万多言。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也叫大众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对后来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抓紧译经的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佛国记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别名有法显行传、法显传、历游天竺纪传、佛游天竺记等。它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的极重要的史料。法显去印度时,正是印度史上的黄金时代芨多王朝有名的超日王在位的时代,关于芨多王朝古史缺乏系统的文献记载,超日王时的历史,只有依靠佛国记来补充。中国西域地区的鄯善、于阗、龟兹等古国,湮灭已久,传记无存,佛国记中所记载的这些地区的情形,可以弥补史书的不足。佛国记还详尽地记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迹和僧侣生活,因而后来被佛教徒们作为佛学典籍著录引用。此外,佛国记也是中国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中国与印度、波斯等国的海上贸易,早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而史书上却没有关于海风和航船的具体记述。佛国记对信风和航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的记录。
法显以年过花甲的高龄,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大旅行的惊人壮举,以及他留下的杰作佛国记,不仅在佛教界受到称誉,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唐代名僧义净说: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他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正路。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的第一个名字是法显。他还把佛国记中关于耶婆提的描述称为中国关于印度尼西亚第一次比较详细的记载。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把佛国记誉为西域探险家及印度佛迹调查者的指南。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也称赞说: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和玄奘,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

  • 法显求经是什么典故
    答:法显和道整用了四年多时间,周游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晋元兴三年,他们来到了佛教的发祥地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洹精舍。传说释迦牟尼生前在这里居住和说法时间最长,这里的僧人对法显不远万里来此求法,深表钦佩。佛国记载:彼众僧叹曰:奇哉,边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谓言:我等诸师,和上相承,未见汉道人来到此地也...
  • 法显大师的轶事典故
    答:”法显说:“我远涉数万里,经历艰险,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参拜佛陀当年说法处,纵有险难,也绝不退缩。”后来法显独自上山,并感化了黑狮。
  • 法显大师出生于哪里
    答:法显在佛教史上,不独为佛教的高僧,在我国留学史上也是空前的第一人,他对民族文化贡献与影响,可说是光耀千古。中文名:法显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平阳郡武阳(今山西长治市襄垣县出生日期:337年逝世日期:422年职业:大师信仰:佛教主要成就:天竺求法第一人代表作品:《法显传》性别:男人...
  • 中国历代得道高僧都是谁?法号是什么?
    答:法显(约337—约422)东晋人,是我国古代一位艰苦卓绝的伟大旅行家和杰出的佛教翻译家,他在已过花甲之年的62岁从长安出发,穿行大戈壁,经西域三十余国,过喜马拉雅山九死一生,行程数万里。历经14年,于412年到达山东半岛的青岛崂山。他不仅带回梵本佛经数十种,译经数十卷。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旅行...
  •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概述
    答:> > 2.中国僧人开始西行求法。印度、西域僧人的纷纷来华,使一批中国的僧人有了西行的兴趣和实践,在这些 西行的中国僧人中,以后秦的法显成就最大,公元399年法显从长安出发,渡流沙河,翻越岭达到印度,后来又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和爪哇岛,从海路回国, 他带回了当时中国所缺的大小乘三藏中的基本要籍弥补了藏律...
  • 鹿野苑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它有什么典故?
    答:从那时起,释迦牟尼佛在人间生活了45年,传经300余部,弟子数千人。这里也被誉为佛陀“法轮第一转”的地方。起初,佛陀住在鹿野苑的穆拉甘达库迪家。僧侣团逐渐扩大到60人左右。后来,佛陀派他们到各地传道。在当地国王和富商的支持下,佛教在鹿野苑一带传播。到公元3世纪,鹿野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
  • 灵山 典故
    答:山顶上有一座古平台,是当年佛祖与诸弟子结集和讲经说法之地。相传,如来曾在这里讲过着名的《法华经》,如今这里只剩下了一块光秃秃的基石。通往平台的崎岖山路上还建有一座石桥,桥头立有“灵山桥”石碑。山坡旁石窟很多,都是当年众僧居处修行所在。山顶还有一座白塔,塔前石香炉上刻有中文“灵山...
  • 佛的传说
    答:在4世纪法显游历印度时,这个国家已日见衰落。19世纪末,考古家在这里发掘出一个藏有遗骨的石壶,上面刻有公元前数世纪流行的婆罗谜文字,意为释迦族供奉的佛骨。另外,在迦毗罗卫发现有阿育王巡幸时所建的石刻,从而证实了它大概的地理位置,以后尼泊尔政府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
  •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典故
    答:他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江西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大般涅盘经》(亦称《大本涅盘经》或《大涅盘经》,简称《涅盘经》)当时只部分译出,仅有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出的6卷《大般泥洹经》(为《大般涅盘经》初分异译,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10卷)传入,其中说除一阐提(断绝...
  • 溺水三千 一苇之功是什么典故啊
    答:幼女顽童行采战炼银砂作汞铅 履斗步罡符法显 驾雾腾云遁地趱 观鼻观心为目面 顽空寂灭足双盘 一切有为终有变 难脱轮回作佛仙 不遇明师来指点 坐穿蒲衲也徒然 叮咛後学勤修炼 云游参访进高门 不拘富贵兼贫贱 无论光头共鬓边 男女何须分老嫩 总要修行立志坚 讲道论经谈佛典 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