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屏央视!2234年前秦始皇修凿的灵渠,在如今的桂林兴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自古以来,便有“兴盛之都,安定之邑”之说,而兴安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兴安,只是广西桂林的一个县,但却因为灵渠有了不同的风景。

远在新石器时代,兴安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战国时期记载,兴安县境属楚国的疆土,秦属零陵县地。

兴安地处中原汉文化和岭南百越文化的交汇之处,也正是如此,兴安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兴安也是湘江、漓江二水的发源地,优质的水源和复杂的地貌孕育了两岸的生灵,塑造了绮丽的风光。

(摄于1930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于兴安建造灵渠,当时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却也因为灵渠成就千秋万业。

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条水系,构建起来整个华东华南地区的水运网络和经济。

当时,不管是旅游的,或者是路过的,被贬的仕官文人,都被兴安的美景所倾倒,为其美景作诗无数。

如今的灵渠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长约一公里的街市便是古镇水街。

过去,这里是兴安古城商贾云集之地,茶楼酒肆、笙歌弹唱,水街是繁华的中心。

到了夜晚,灯火影映着灵渠,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意境。

如果说,灵渠守护着兴安,那水街上的古桥,便是灵渠的守护者。

水街有10座古桥,有娘娘桥、万里桥、马嘶桥、接龙桥等。其中接龙桥,是目前广西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据说此桥凝聚了当年足智多谋的怀丙和尚的智慧,改古法,将桥的重心放在渠的西面,桥东修有九级石台阶上桥,而桥西不留石阶。

在早上的雾气朦胧中看桥,这桥就象一只龙身隐没于身后的三台岭中,张开大口将上颚轻搭在渠东岸的龙头,悠然地任人抚摸。

水街的迷人之处,不只在这些刻满历史痕迹的石桥之上,还在于古香古色的水街民居。

经过千年的洗礼,水街早就不是当时的模样了,现在所看到的水街,是根据原本的残垣做了修缮。

修缮的材料也是“老古董”,政府四处收购兴安居民们拆下的老窗框、老门框、各式的浮雕和顶梁柱,并将其装到水街两岸的建筑里。

青灰的石板路,古朴的木雕花门窗,都在复刻水街独一无二的风姿。

这里被称为“桂北老家”,古村落与银杏林交相辉映。

在兴安的漠川乡,银杏落叶的日子,整个村落变成“金色海洋”。

漠川乡的南部,张家崎村有着5000多棵银杏树,树龄过百岁的至少有200多棵。宅住的屋外飘落满地璀璨的明黄,锦绣如画。

“满城尽带黄金甲”也不过如此吧!

一片片金黄,铺满整个村落,满目的金黄,仿佛身处秘境,写意画卷,韵味悠长。

漠川乡榜上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代第一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一游,并在《徐霞客游记》中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如今的榜上村,也没有被“现代化”。小青瓦,坡屋面,马头墙,木花格窗,青石墙裙……这些桂北古民居的风格,散发出原始的芳香。

在榜上村里,有棵大樟树,相传已有1800年树龄,其高四、五丈,主干要10余人才能合抱。

千百年来,榜上村在大樟树的庇荫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才辈出,户户安康。

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也是“山海经第一山”,融“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美,峨嵋之秀” 。

因为整座山酷似一直蹲伏的巨猫,有头有身,灵耳毕现,栩栩如生,所以被人叫做猫儿山。

猫儿山作为武夷山脉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区。

山上植物资源丰富,属国家保护树种的有水杉、红豆杉、长叶槐、乌干枥、红茶树等十余种(最珍稀的当数几十棵红茶树)。

丰富的植物群落造就这里古迹苍苍、丹崖红艳、古木披荫、藤萝缠绕的自然景观。

猫儿山峰顶为一花岗岩巨石,海拔2141.5米,为广西第一高峰。

登临峰顶,极目群山腾浪,俯瞰山下,或青罗妩媚,或云海翻腾,令人心旷神怡,豪气顿生。

在整个湖光山色的风景画中,猫儿山是伫立在此,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摄影师跋山涉水而来,只为寻找自己的“缪斯”。

越城岭和都庞岭山脉中间的狭长地带,风速大,风从山脉出口流出时速度又降低,从而形成狭管效应,很适合开发风电。

于是南方最大的高山风电场坐落在兴安。

这里起初就是风力发电的地方,但这里钟灵毓秀,风景独美,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

环顾四周,群山怀抱,山脉连绵而逶迤,峰峦四起而巍峨。蒋家岭、石峰山尽在脚下,百头岭、犀牛岭映入眼帘。

还有山顶上耸立的风车,纯洁,白皙,风车迎风转动着像是一个个白色的漩涡,和山顶的风景组成一幅奇妙的画卷。

乳洞岩,古人赞誉为“胜绝南州”,“湘南第一洞”。

清代兴安著名文人彭榕将其列入兴安八景之“乳洞餐霞”。

有诗赞道:

巉岩三洞乳晶莹,隐隐霞光映上清。

到此飘然尘浊净,无须云母一身轻。

乳洞岩中的诗句从唐代状元、丞相到清朝最后一位举人,无数文人雅士在此执笔作诗。

乳洞岩分为上中下洞,其中上洞钟乳奇秀,瑰丽多姿,闪闪发光。

每块乳石,似披上了彩色纱巾,因而此洞名为“飞霞”。

但凡是文人聚会的地方,都会有一座寺庙。乳洞岩旁,就有一座已屹立千年的飞霞寺。

飞霞寺已经难以考究建立于何年,据传是唐宋年间,正当乳洞岩文人骚客往来最多的时候,就已经落成。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者赶考之前,书生们都会在洞门口烧上几柱香,拜上三拜,祈求金榜题名。

广西桂林兴安县地处“湘桂走廊”要冲,也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主战场。

拥有湘江战役纪念公园、界首红军堂、红军街、华江红军标语楼等27处红军长征遗址遗存。

湘江战役纪念碑,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是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区。

湘江之战是长征中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英勇的革命先辈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斗,留下了历史的悲歌。

走进气势雄伟的烈士碑园,仿佛能看到湘江战役中,前赴后继的展示,那场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一幅幅历史画面。

在这里兴安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锦绣的风景,历史的宏伟,民族的文化,也有馋人的美食。

兴安的居民热情好客,饮食文化十分丰富。饮食风味受湘菜、粤菜和岭南少数民族风味影响,以湘菜风味为主。

香芋扣肉、清水炖鸡、白果炖老鸭、酸辣禾花鱼、冬笋炒腊肉,佐餐的腌菜有酸辣椒、剁椒、酸豆角、酸生姜,光听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了。

饭后,去自家的后院摘点水果,甜滋滋的,舒服极了!

要说兴安的果,最出名的莫过于葡萄和砂糖桔了,这两种果可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兴安引种了巨峰葡萄品种,凭借着优质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

兴安的葡萄,颗颗似宝石、似璞玉,个头适中,醇甜可口。捻起晶莹剔透的一颗,轻咬皮衣,整颗的果肉顺着舌尖滑落入喉,那水嫩嫩的,清甜爽口。

而兴安富硒土壤多,也是种植南丰蜜桔的理想沃土。

从1970年起,自浙江黄岩引入试种后,经历了从农户自发种植到政府引导,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

兴安蜜桔果实大小均匀,单果重25—40克,果形扁圆,皮薄。

橙黄色有光泽,油泡小而密,平生或微凹,果肉汁多化渣,风味浓,酸甜可口,香气醇厚。

如今的兴安蜜桔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成为了村民们脱贫的好帮手。

兴安县所产的南丰蜜桔,色泽鲜艳、皮薄核少、清甜多汁,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硒等微量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兴安蜜桔产业正朝着绿色、优质、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作为兴安县特色农业产业的亮眼名片。

桂北的兴安,像盲盒宝藏一样,风景如绣,书卷风雅,历史如歌,红色地标。还有美食美酒,拐角处皆有故事的桂北,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 霸屏央视!2234年前秦始皇修凿的灵渠,在如今的桂林兴安
    答: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于兴安建造灵渠,当时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却也因为灵渠成就千秋万业。 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条水系,构建起来整个华东华南地区的水运网络和经济。 当时,不管是旅游的,或者是路过的,被贬的仕官文人,都被兴安的美景所倾倒,为其美景作诗无数。 如今的灵渠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