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4年纪数学题变速问题怎么求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哪些?

v0、vt分别为初速度和末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s、t、a、v0、v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
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外,s、v0、vt、a均为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vt和a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扩展资料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求解方法
1、一般公式法:根据题目条件选用公式联立求解。
2、平均速度法:若题目不涉及加速度a应优先选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
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上述比例关系求解。
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运动过程反向研究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
5、图象法:利用运动图象的特征解决直线运动问题,能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简化处理,提高解题效率,培养思维能力。
6、极值法:根据题目条件列出方程,利用数学方法求解,如二次函数思想、根的判别式等,一般用于解决极值问题。
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
2、公式中涉及的s、a、v0、vt均为矢量,使用时应注意方向性,应规定一个正方向,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取负值。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3、解题时注意弄清运动过程、已知量和待求量,结合题设条件,恰当选择公式和方法求解。
4、对多过程问题,应注意各过程中的v、s、t的联系。
5、对汽车刹车,飞机降落后在跑道上滑行等匀减速直线运动应注意时间过量的问题。
6、检查判断所求结果是否与题设条件、生活实际等相吻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过低档与高档相比,得出是按0.618等比分配的

小学4年纪数学题变速问题求解方法,
这个问题有些复杂。
比如上下坡问题,这种问题的平均速度有两个特殊的公式(路程相等,时间相等)。今天我们研究一下它们的推导过程,熟练之后类似的问题可以直接用公式。
⑴两次不同速度走的路程相等
①小明从A地以2米/秒的速度走到B地,再以3米/秒的速度再返回A地,求往返的平均速度。
②小明以2米/秒的速度上山,再以3米/秒的速度原路返回,求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③小明在环形跑道上,以2米/秒的速度跑完第一圈,以3米/秒的速度跑完第二圈,求两圈的平均速度。
这三道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两次不同速度走的路程是相等的(本质是一样的)。
设速度为a和b,路程都是S(或单位1也可以)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2S÷(S/a+S/b)
=2÷(1/a+1/b)
=2ab/(a+b)
所以上面所求的平均速度=2×2×3÷(2+3)=2.4(米/秒)
⑵两次不同速度走的时间相等
①小明从A地以2米/秒的速度走到B地,然后以3米/秒的速度走到C地,已知从A地到B地与从B地到C地的所用时间相等,求A到C的平均速度。
②小明翻越一个山坡,以2米/秒的速度上山,从山的另一面以3米/秒的速度下山,已知上山与下山的时间相等,求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这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两次不同速度走的时间是相等的。
设速度为a和b,时间都是t(或单位1也可以)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at+bt)/2t=(a+b)/2
所以上面所求的平均速度=(2+3)÷2=2.5(米/秒)
我们可以再延伸一下(多段路程)
①小明沿着正方形跑道跑了一圈,每条边上走的速度分别是:2米/秒,3米/秒,4米/秒,以5米/秒,求跑完一圈的平均速度。
②小明从A以2米/秒的速度上山,以3米/秒的速度原路返回,再以4米/秒的速度上山,以5米/秒的速度原路返回,求2个往返的平均速度。
设速度为a,b,c,d,路程都是S(或单位1也可以)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4S÷(S/a+S/b+S/c+S/d)
=4÷(1/a+1/b+1/c+1/d)
=4abcd/(bcd+acd+abd+abc)
如果每种速度走的时间一样,那么平均速度就是(a+b+c+d)/4

小学4年纪数学题变速问题怎么求,用解1元2次方的方式来求,

先找到关系量 把每一个量分析到位找等量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经典例题 变速问题(含解析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经典例题—变速问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精心整理,包含教学目标、知识点拨和例题精讲

人教版小学数学经典例题 变速问题(含解析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经典例题—变速问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精心整理,包含教学目标、知识点拨和例

  • 小学4年纪数学题变速问题怎么求
    答:=2÷(1/a+1/b)=2ab/(a+b)所以上面所求的平均速度=2×2×3÷(2+3)=2.4(米/秒)⑵两次不同速度走的时间相等 ①小明从A地以2米/秒的速度走到B地,然后以3米/秒的速度走到C地,已知从A地到B地与从B地到C地的所用时间相等,求A到C的平均速度。②小明翻越一个山坡,以2米/秒的...
  • 这两道数学题怎么做
    答:1)S=vt/2 t=2S/v=20/10=2s (2)a=v/t=10/2=5m/s^2 S=at^2/2 t=√(2S/a)=√(2*8/5)≈1.8s 如果你学过物理就会知道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公式,既然没学过,只好再多写点了。推导过程很简单。首先得知道路程是S,速度是v,时间是t,加速度(也就是速度的变化,在均匀变速中即速度除以...
  • 数学题:有一辆变速自行车,前齿轮有2个,后齿轮有6个,前齿轮的齿数分别是...
    答:您好 根据变速自行车原理,前后齿轮数的比值越大,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所转的圈数就越多,所以得出前齿轮齿数最多,后齿轮齿数最少时自行车跑得最远.有一辆变速自行车,前齿轮有2个,后齿轮有6个,前齿轮的齿数分别是48和40,后齿轮的齿数分别是28,24,20,18,16,14。当前,后齿轮分别选(48)...
  • 如何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的时间?
    答: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
  • 问道数学题~
    答:变速运动的速度——对位移s求导数。
  • 小学数学题,急急急,在线等,必给100.
    答: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分别有46和38个齿,有4个后齿轮,分别有20,16,14,12个齿 你应该知道,变速自行车的每一个不同的前齿轮和后齿轮的配合,速度也就不同 所以共有2*4=8种速度 上坡最好的方案就是最省力的 前面选齿少的,后面选齿多的就可以了,就是选前38,后20 ...
  • 问一道数学题:第4.5题,求详细解答。谢谢咯。
    答:这个题目最简单的解法就是利用平均速度,在匀变速运动中又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所以,540米的位移除以时间180s得到的平均速度就是中间时刻1.5min时的瞬时速度,同样的道理,360米除以时间60s得到的是6.5min时的瞬时速度。然后从1.5min到6。5min这5min速度的变化量是3m/s。所以加速度是0.01m/s^2...
  • 数学题:路程
    答:设出的速度与路程,可求得前半程用时为90/10=9,后半程90/9=10 总用时19秒,用时前半段(即9.5秒)走9*10+0.5*9,这里的0.5秒是来自于后半段路程,因为前面9秒走完了前半路程!顺便帮你做完了吧!用时前半段走9*10+0.5*9=94.5,后半段为180-94.5=85.5,路程比为94.5:85...
  • 五年级一道数学题求解
    答: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盈亏问题,解答这种题首先要采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根据“S=VT”可得到“T=S/V”设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X米/秒,则有X/50为此学生在路上所需花费的时间,而他迟到了8分钟,所以将这多余的8分钟减去,则为此学生在路上应该花费的时间。同理,X/60为此学生变速后所...
  • 求助,解答一道数学题?谢谢各位了
    答:!!!8种!!!前面3个齿轮,后面4个,两两相配是12种,但是这期间有重复的:48/24=24/12 36/36=24/24 36/24=24/12 48/16=36/12 只要比值相同速率就相同,所以一共有12-4=8种速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