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风雅颂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诗经中风雅颂各是代表什么?

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乐调。王畿,都城地区,就是渭水流域地区,雅诗就是这一地区的乐调,之所以如此,有两种解释:1,雅,同“夏”,周称西周的王畿为“夏”雅乐就是“夏乐”,夏乐就是王畿乐调2:雅,正也,雅乐即正乐,当时称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为俗乐,周天子的都城是全国的中心,出于尊王观念,把王畿之乐称为“正乐”两种解释都可通。“雅”诗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较接近于“国风”可能是未被贵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数是贵族之作,少数是人民。关于产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颂”,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颂诗中周颂31篇,产生于王畿地区,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鲁颂4篇,商颂5篇,它们都是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产于鲁国,宋国(宋是商的后代)。

风雅颂各指: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扩展资料:
风、雅、颂一般是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雅颂

《诗经》中分为风、雅、颂,其中:
风——各地民歌
雅——宫廷乐曲
颂——祭祀音乐
其中还有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1、“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2、“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

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扩展资料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拓展资料:

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赋

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方法。

2、比

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3、兴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诗经》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1、“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2、“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

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扩展资料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 诗经中的风雅颂
    答:《诗经》中分为风、雅、颂,其中:风——各地民歌 雅——宫廷乐曲 颂——祭祀音乐 其中还有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
  • “风、雅、颂”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风、雅、颂是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部分。下面分别来看一下这三部分。风“风”指国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 风雅颂分别指什么意思
    答:所谓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雅”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所谓...
  • 《诗经》里风、雅、颂三者怎么区分
    答:1、《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2、《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31篇。《雅》为周...
  • 诗经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
    答:《诗经》的风指国风;雅指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风、雅、颂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分类。与《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为“六义”。风也叫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有160篇十五国风,多...
  • 诗经里的风雅颂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
  • 诗经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
    答:《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
  • 古诗中的风雅颂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风、雅、颂是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是从周南、昭南、英、社、卫、王、正、齐、卫、唐、秦、陈、回、曹、豳等15个地区收集的民歌,总共160篇文章,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代的音乐,即所谓的正声雅乐。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分为《大雅》31首...
  • 诗经里的风雅颂分别指什么(诗经的风(雅(颂是什么意思)
    答:3、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指。4、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意思。1.风雅颂指的是《诗经》里的三种不同的分类,其中风指的是民歌,雅指的是宫廷音乐,而颂一般是祭祀用的曲乐。2. 《诗经》中将“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六义。3.风雅颂代表诗歌的类型,而赋比兴代表着诗歌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