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4支主要队伍及主要领导人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书本《铁道游击队》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矿区以刘洪、王强为首的一批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不堪日寇的烧杀掠夺和蹂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秘密地组成一支精悍的铁道游击队。他们利用煤矿铁路的掩护,在临城、枣庄一带的铁路线上,抢夺敌人的武器、物资,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
他们积极配合主力部队的战斗,机智灵活地与日寇捉迷藏,充分利用熟悉的环境和铁路作业、行车制度,让敌军火车相撞、脱轨,给当地的日寇和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出生于河南汲县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铁路的护路工,每天负责清扫铁路的工作。刘知侠见惯了火车在铁轨上的运行,从小就学会了扒车的技术,在十几岁时,他在火车站做过义务服务生,对铁路工作、行车制度都十分了解。
随后他曾经跟随抗大深入敌后体验生活,这为他创作《铁道游击队》这一长篇小说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主要人物介绍
1、刘洪
刘洪从小生长在铁道边上,擅长扒车。他个头不高,眼睛发亮,为人豪爽义气,扒车救穷时,穷弟兄们都很服帖他。刘洪组建铁道游击队后在队里也有着极高的威信,不论是王强还是其他队员,有什么想法,都要先去找他。
2、芳林嫂
芳林嫂作为唯一的女性主人公形象, 作为铁道游击队这种男性队伍中的女性因素,对整个情节的发展起到一种调节作用,也使小说更有了看点。小说通过她体现了老百姓与铁道游击队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道游击队

1、刘胡兰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大举进袭文水一带。为保存实力,中共八地委决定平川地区大部份干部转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党组织同意了她的请求。
十二团三营连长王本固负伤,她将王本固隐蔽在一户军属家,用自己平时节省的钱给他买药治伤,并精心护理直至痊愈返队。12月,敌人频繁出击云周西村,并捕走地下工作人员石三槐等,形势日险。家人劝其撤退但她仍坚持等上级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次日拂晓,国民党却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国民党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坦白。审讯中,国民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刘胡兰百般不从,从容就义。
2、抗日英雄王二小王小二是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稍微过一点啊,原谅了!
3、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
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4、赵一曼宁死不屈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5、八女投江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
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郑志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
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投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女投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一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二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胡兰

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汪亚臣、周深中、赵一曼。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它在1931年至1945年抗战 ,其高级将领皆由中国共产党员担任,中国共产党曾由于进行长征而与其失去联系,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1年,中共满洲省委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作战;1935年中国共产党遵照共产国际指示发表八一宣言,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依共产国际的指令,将所属部队联合地方义勇军筹组东北抗日联军。因日军围剿,1940年,抗联活动范围和人员大量减少,抗联一部进入远东地区,并将部队改编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而留在国内的部队分散潜伏,进行收集情报、建立武装,宣传抗日等工作。

1935年4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因上海中央分局机关在1934年10月遭敌破坏,把上海分局下属的满洲省委书记杨光华、宣传部长谭国福、组织部长赵毅敏调到苏联审查,满洲省委机关由团省委书记小骆(张文烈)留守。东北境内的党组织与抗日武装通过吉东特委中转中共代表团的工作指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为巩固其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调集八个师团和数万伪军、警察部队,采用“部落集团”与“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对抗日联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抗联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顽强战斗,战绩卓著,但自身损失也甚为惨重。因此,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在苏联远东军的援助下,第一、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大部相继转移至苏联境内,在双城子(即沃罗什诺夫,今乌苏里斯克)附近和亚斯克农庄附近建立南、北野营(也称B、A野营),进行整训;第三路军两支小部队,在中共北满书记金策和第三路军参谋长许亨植领导下,继续在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942年8月1日,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组成以周保中为旅长、张寿为政治委员(后改任政治副旅长)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也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一面集中整训,一面陆续派出小部队,返回祖国东北进行游击活动。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日联军配合苏军大举反攻,迅速占领了长春、哈尔滨、沈阳、吉林、佳木斯等七十余座大中城市和县镇,并在苏军配合下,摧毁敌伪势力,积极维护社会秩序。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并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东北抗日队伍我有哪两支著名人物是:杨靖宇、赵尚志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活动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民抗日武装。1935年驻华日军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停止内战,成立国防政府,组织抗日联军,一致抗日。当时,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策略精神,在东北各地已相继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等六个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党员杨靖宇等人联名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反日联合军、东北抗日同盟军以及各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实行统一建制。从这时起至次年11月,先后改编组成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陈荣久、谢文东(后投敌)、李华堂(后投敌)、汪雅臣、祁致中为军长的东北抗日联军十一个军,并先后分编为三路军:以第一、二军为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任总司令,以第四、五、七、八、十军及救世军、义勇军各一部为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以第三、六、九、十一军为第三路军,由张寿(李兆麟)任总指挥。至 1937年,抗联队伍发展到三万余人,先后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大游击区,对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

东北抗日队伍我有哪两支著名人物是:杨靖宇、赵尚志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活动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民抗日武装。1935年驻华日军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停止内战,成立国防政府,组织抗日联军,一致抗日。当时,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策略精神,在东北各地已相继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等六个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党员杨靖宇等人联名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反日联合军、东北抗日同盟军以及各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实行统一建制。从这时起至次年11月,先后改编组成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陈荣久、谢文东(后投敌)、李华堂(后投敌)、汪雅臣、祁致中为军长的东北抗日联军十一个军,并先后分编为三路军:以第一、二军为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任总司令,以第四、五、七、八、十军及救世军、义勇军各一部为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以第三、六、九、十一军为第三路军,由张寿(李兆麟)任总指挥。至 1937年,抗联队伍发展到三万余人,先后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大游击区,对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为巩固其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调集八个师团和数万伪军、警察部队,采用“部落集团”与“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对抗日联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抗联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顽强战斗,战绩卓著,但自身损失也甚为惨重。因此,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在苏联远东军的援助下,第一、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大部相继转移至苏联境内,在双城子(即沃罗什诺夫,今乌苏里斯克)附近和亚斯克农庄附近建立南、北野营(也称B、A野营),进行整训;第三路军两支小部队,在中共北满书记金策和第三路军参谋长许亨植领导下,继续在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942年8月1日,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组成以周保中为旅长、张寿为政治委员(后改任政治副旅长)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也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一面集中整训,一面陆续派出小部队,返回祖国东北进行游击活动。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日联军配合苏军大举反攻,迅速占领了长春、哈尔滨、沈阳、吉林、佳木斯等七十余座大中城市和县镇,并在苏军配合下,摧毁敌伪势力,积极维护社会秩序。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并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据我所知,东北抗日力量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原东北军部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一段时间抗击日本军队,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撤到关内,主要领导人是马占山;另一部分是共产党领导的抗联,长期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主要领导人是杨靖宇、赵尚志。当然,抗联比较松散,各部队之间缺乏统一指挥,可以看做多支部队。

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

  • 东北抗日4支主要队伍及主要领导人物。
    答: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汪亚臣、周深中、赵一曼。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它在1931年至1945年抗战 ,其高级将领皆由中国共产党员担任,中国共产党曾由于进行长征而与其失去联系,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 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谁 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哪...
    答: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而东北抗日联军是当时的一支英雄部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抗战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军长介绍 第一军军长: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
  • 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谁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哪...
    答:1. 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杨靖宇、赵尚志和周保中。2. 东北抗日联军是一支英雄部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并在抗战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3. 东北抗日联军的11个军中,第一军军长是杨靖宇,他在多次战斗中消灭了大量敌人,后因叛徒...
  • 二战时东北对日本的反抗战争都有哪些,有哪些人物事迹?
    答:回答:1、赵尚志,赵尚志,男,1908年生,汉族,辽宁朝阳人,抗日将领。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北伐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
  • 东北战场著名的抗日英雄有哪些?
    答:4、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5、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
  • 东北抗日英雄有哪些
    答:李兆麟: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徐鼐霖:东北沦陷后,坚持不与伪政权合作,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李红光:抗日英雄。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一师师长兼政委,我党最早建立的抗日武装一日东北工农把日义勇军第一军第四纵队(又名磐石工农抗日义勇军,通称磐石游击队)创始人之一。
  • 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哪几个英雄人物?
    答: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勇抗日武装力量,许多英雄人物在其中崭露头角,下面列举几位代表性的人物:1.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元帅,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司令员,率领联军在东北抗击日军,开展游击战争。2.林彪: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元帅,曾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率领联军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
  •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
    答:3、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集了75000人的兵力,开始对东南满地区杨靖宇领导的部队实行重点“讨伐”,部队减员很大。4、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因抗联部队损失严重,抗联第1路军、第2路军和第3路军大部,相继越界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东北战场上只留下了少数小股抗联部队同敌人作战,进行游击...
  • 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运动和东北抗日联军*
    答:赵尚志投奔孙朝阳后,以参谋长身份参与,后独立创建了珠河游击队。满洲省委在巴彦等地积极发展抗日组织,如汤原游击队。1933年,自卫军溃败后,各地的抗日游击队如磐石般坚韧,成为1934年抗日高潮的关键推动力。在日寇“讨伐”后,中共领导的游击战反而日益活跃,1933年9月至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1至6...
  • 东北抗日英雄人物是谁?
    答:4月,周保中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宁安,创建抗日武装。9月6日,他协调救国军余部与东满游击队联合攻打东宁县城三岔口。4、李兆麟 李兆麟,男,汉族,辽宁省灯塔市铧子镇小荣官屯人。他是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之一。李兆麟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