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的曲折历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9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戊戌变法。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起了

A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这次改革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而发动的,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 本题是将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和必修三文化史结合考查的主干基础题。本题三个时间分别是指鸦片战争以后(19世纪4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以后(19世纪60年代)、从甲午战争至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A项不适合洋务运动;B项是新文化运动;C项是辛亥革命;ABC三项均排除;D项正好是这三个时间段的主要历史大事的共同点。【考点定位】近代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变法的准备、内容和影响。

  1、戊戌变法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寻求拯救民族挽救国家出路的思想变革产物。
  2、具体解析: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朝廷。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戊戌变法内容: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教育制度;
  发展农、工、商业等。

1、戊戌变法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寻求拯救民族挽救国家出路的思想变革产物。
  2、具体解析: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朝廷。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戊戌变法内容: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教育制度;
  发展农、工、商业等。
  

中国和日本同时进行变法,中国败了

一、背景
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表现: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政治上: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 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清政府偿还借款,并加紧搜刮,各地的自然灾害等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办厂矿数量增加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4.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原因:民族工业受封建阶级及国外资本的双重压迫。
二、发展历程
1.开始:1895 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2.发展:
1895 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
1896年康有为、梁启超分别办报以宣传变法
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康有为在广州创办学堂 ,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上书请愿:
1898 年上清帝第五、六书
1898年6月至9月21日“百日维新
历史意义:
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启发了民智的作用;制造了舆论和组织了力量。
失败原因:
1.国际环境:19 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是不希望中 国改革成功的。这就使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2.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 式;对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幻想等等,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3、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 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变法,因而也就得不到人 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 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的曲折历程
    答:1、戊戌变法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寻求拯救民族挽救国家出路的思想变革产物。2、具体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朝廷。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
  • 日本明治维新成就亚洲强国而戊戌变法为何失败了
    答: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总共103天。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也被囚禁在 *** 瀛台或颐和园玉澜堂(至今还存留当时防范光绪逃走的隔墙),他的政治生涯到...
  • 中国近代社会的进化历程
    答: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民族资本工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伴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然而北洋军阀窃取了胜利果实,在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到第一国共合作形成以至于结束。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在1927年后...
  • 急!!!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
    答:但是他们的力量一直都很弱小,根据统计,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前,中国总共只拥有商办企业100多家,其中有50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2)页这100多家商办企业虽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在一个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经济大国中,只能是九牛一毛而已,况且还有50家企业是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它的力量...
  • 中国近代社会的进化历程
    答:一、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在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在外国侵略的冲击下,开始尝试自救。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从经济领域向科技、文化和教育领域扩展。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兴起,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
  • 中国近代化的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答: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
  • 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
  • 请你谈谈对中国近代民主发展历程的看法
    答: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
  •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答:甲午战争中国军队的惨败,为他们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契机,发动了十分悲壮的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派的基本观点是认为“民权”为致强之本,而洋务派的失误在于仅以为船坚炮利、机器制造就可以富国强兵,而未认识到使西方各国富强的“西学西政”的奥秘在于“伸民权”。当然,他们认为中国“伸民权”的最佳具体形式只能是“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