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话剧评价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求救啊 谁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话剧剧本?

给你个链接,可以看看,借鉴下:世界经典话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苏联)中国国家话剧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eny3aHKqxw/

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 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 故事情节是: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冉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影片要表达的思想是:战争本来不该是姑娘们的事,姑娘们应该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可诅咒的法西斯逼着一些柔嫩的姑娘在战争中失去了青春和生命。 影片采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导演用一组虚幻的彩色画面来表现女机枪手们曾经有过或可能会有的爱情和幸福,又用另一组严峻的黑白画面来表现女战士们现实的战斗生活。两组画面交替出现,使观众认识到:如果没有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这些姑娘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残酷的德寇使她们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子。影片谴责战争与人类文明、个人幸福绝不相容。影片中,回忆与现实这两组画面的汇合,既表现了女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歌颂了她们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 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娅的奥·奥斯特洛乌莫娃已是着名演员。 (文/戴光晰)

自我挑战重现经典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5名苏联红军女战士在准尉瓦斯科夫的带领下,与入侵的16名德国伞兵英勇战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全剧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和对美好生命的歌颂之情,打动了无数观众。2002年,该剧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开院之作,被著名剧作家、导演查明哲首次改编成话剧在中国上演。
作为一个民营剧团,海南实验话剧团敢于挑战这样的剧作,的确让人意外。团长李佳说,当时排练这部戏时有很多人觉得难度太大,劝她放弃,但是她最终还是决定投排,因为她想通过这部戏告诉观众,海南实验话剧团不仅能排《为了明天》这样面向青少年的话剧,也能演出艺术性很强的话剧名作。为此他们投入巨资,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齐剑秋担任导演,并从北京和上海戏剧学院外请了几名主演,全力以赴争创精品。
青春诗意氛围
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排练,该剧日前在海口举行了小型的汇报表演,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全剧基本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通过女兵沐浴、月夜吟唱等情节,表现了女战士们青春、柔情的本性,后半部分则通过女兵和德国伞兵展开战斗,最终牺牲的场景,鞭挞了战争对于美好人性的摧残。导演并没有对血腥的战斗场面进行渲染,而是在每个女兵即将牺牲之际,采用闪回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让观众再次重温了她们的美好人生,与冰冷残酷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据介绍,该剧的主演绝大部分都是表演专业大学生,他们真诚、投入的态度使得全剧呈现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青春气息,而我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如《小路》《红莓花儿开》等多首前苏联歌曲也穿插在全剧的始终,加上多处如诗歌般的独白,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般的艺术氛围。



舞蹈部分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啊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话剧评价
    答:自我挑战重现经典《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5名苏联红军女战士在准尉瓦斯科夫的带领下,与入侵的16名德国伞兵英勇战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全剧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和对美好生命的歌颂之情,打动了无数观众。2002年,该剧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开院之作,被著名剧作家、导演...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品影响
    答:1969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在苏联读者中产生极大的轰动。1972年,这部“遭遇街谈巷议”的中篇小说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搬上银幕,并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影片获得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奥斯卡提名和全苏电影节大奖。瓦西里耶夫的名气随着这部小说的成功而大增,小说原...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答:篇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像我们讲述了苏德战争中围绕着苏军小分队与德军侦查兵的一次激烈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我感受到了书中几位女兵的勇敢与坚强的意志力。这本书精彩的刻画了多位女兵的生动形象。“姑娘们一登上小岛,一个个马上倒在去年的枯草上。她们气喘吁吁,浑身湿...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运用的电影表现手段
    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主要依赖了形体动作、细节描写、镜头处理、蒙太奇作用的共同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影片感人至深,感情强烈,从“静悄悄”的战争中揭示出这五位女战士“静悄悄”的人生历程,展示出个人的命运如何与民族利益紧密相连的道理,同时也体现出影片制造者从平凡...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1924— )的中篇小说,描写1942年春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北面山林里发生的故事。驻守在某车站的红军高射机关枪班发现两名德寇潜入林中,企图破坏铁路和运河。瓦斯科夫准尉奉命率领5名女兵前去追踪;他们爬山涉水,来到山村时发现潜入之敌竟有16名。由...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电影经典吗是否值得看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此后相继被改编成歌剧,话剧,电视剧,电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描写了一次局部战争,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评
    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情介绍 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 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
  • 有哪些经典话剧值得推荐?
    答:●《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创作的最长的一部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向叔叔复仇的故事。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奥赛...
  • “死者的梦,只能是战火硝烟。。。”请问这首诗的来处是哪里?大侠们帮帮...
    答:死者的梦,只能是战火硝烟。马儿踏着青青的芳草,伴着雪和尘土奔向远方。一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