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的由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中国“礼仪之邦”的由来是什么?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从礼纪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厦文明就是确证.
尊老敬贤,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2.尚适宜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 ,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3.礼貌待人,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十分注重的。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始终给人以启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典籍依据:《诗》序:“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2、礼义之邦,与儒家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很大的关系。就是说当国君的要符合当国君的要求与规范,当臣子的要符合当臣子的要求与规范;当国君的要懂得事事时时按当国君的道理去做人行事,当臣子的要事事时时按当臣子的道理去做人行事。治民先治心、齐民先齐心,“礼义”实则是立国安邦的基础。把“礼义之邦”译作“state of ceremony”,意即典礼之国,是不对的!
3、礼仪之邦,没有出处,更像是礼义之邦的笔误。礼仪,更多地应该是讲致敬、行礼的仪式:从招手、握手、鞠躬、请安等,到升旗、奏乐、鸣枪、红地毯等。

“奥运会期间,集中显化的只是一种观众观赛观演的文明。”李伟介绍说,“而我们希望能以奥运为契机,以文明观赛为入手点,促进礼仪教育,改变我们现场观众的不良习惯,潜移默化地教育青少年学生,并通过奥运会的辐射影响全社会人群的文明礼仪意识,从而让奥运真正在中国留下一些东西,将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礼仪文明复兴向前推进一步,让我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声名响彻世界。”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从礼纪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厦文明就是确证.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中国“礼仪之邦”的由来是什么?
    答: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从礼纪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厦文明就是确证.尊老敬贤,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
  • 中国是礼仪之邦的由来?
    答: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为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
    答:中国是礼仪之邦的原因是传承与古代的人们信仰文化继承下来的。
  • 为什么古代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古代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原因
    答:1、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也是治国之法规、律条,是治乱之本;“礼”也是德,是一种道德修养。“仪”是矩,是准则,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仪”也是与“礼”融合在一起的种种仪式的总称。2、“礼仪”,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
  • 为什么古代中国称为礼仪之邦
    答:因为从伏羲到黄帝再到西周中国人都遵从礼治。《左传》上说:“有服章之美为之华,礼仪之大为之夏。”从伏羲著书:《易经》起,中国人就开始遵从礼仪。以礼仪治理天下,礼仪的根本在于遵从天道。天道就是指秉持正义。大道无极则天道不止。天道循环乃宇宙之根本。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 为什么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答:你好,中国自古以来都注重礼节,以理服人,更有“先礼后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等经典语句,所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 中国为何被称为礼仪之邦?起源于什么?
    答: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流传非常悠久,而且关于礼仪方面的学习也是非常的完善,起源于孔子的儒家学说。
  •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礼仪之邦的历史由来你知道吗?
    答: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称谓,可以说是有礼仪之大谓之夏,那么我国的礼仪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他又是怎么样影响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我们是怎么样成为礼仪之邦的吧。相传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周公提出了礼法的纲领。而后又经过传播发展最终成为我们现在了解的中华的新...
  • 为什么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为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答:正是因为我们注重礼仪,并且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礼仪规范,这让我们中国一直享有“礼仪之邦”的美名。2、关于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部落时期,礼仪的最早形态是人们祭天地、鬼神、祖先的祭祀活动。部落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非常有限,对于天地对于自然充满着敬畏,所以当时的礼仪还比较简单,没有形成制度。
  • 为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
    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一词,最早源自于周礼。周王朝之前的华夏族,都是比较迷信的,尤其是商王朝,那时候的商王,自诩天命神授,不论干什么都喜欢占卜。而周人本来也信神鬼,但经历了殷商灭亡之后,明白了稳定人心对政权安危的重要性。因此,周王朝的统治者对传统宗教神学作了大幅修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