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廷栋的技术成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0
普通遗传学:如何将一优良品种转育成不育系?

先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再与原来的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 若交配则会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院士的评选是根据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以及参选人的品格平行来评选的。只有具有中国国籍的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才可以作为候选人。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第二条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其分配,由主席团研究决定。主席团可针对在西部边远地区(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9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累计20年(含)以上的候选人预留定向名额。

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其他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第七条候选人可单独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也可以同时通过以上两种渠道提名;不受理个人申请。特别通道提名是院士提名的特殊形式,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的候选人,不得同时作为特别通道候选人。

第八条院士提名每次增选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选人。院士要对提名行为负责。增选前一年12月31日未满80周岁的院士享有当年提名权和选举权。

候选人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2位。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自交不亲和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避免自花授粉、促进异花授粉、保证物种生存和繁衍的生殖特性,其具体表现为本株的雄性配子不能与雌性配子受精结合产生合子,以使物种内最大限度地异交和重组。应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种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
1960年瑞典人Olsson首先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自交不亲和现象,并从自交后代中分离出自交不亲和单株,经连续自交得到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但他所发现的自交不亲和系属显性基因控制,杂种第一代表现自交不亲和,因此对收获种子的油菜来说是无法应用的。傅廷栋在中国最先开展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1973年春他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为材料,共套袋自交300株,得到27株自交结实率很低的植株;同年在青海夏繁,这些植株剥蕾授粉自交的后代产生分离,但大部分仍保持自交不亲和。连续进行3~5代的自交分离和定向选择后,1975年他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211、271等自交不亲和系,由它们配制的杂种第一代增产10%~20%。这一成果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后来傅廷栋又从胜利油菜的辐射后代中筛选育成了自交不亲和系219。
为了克服繁殖自交不亲和系需要人工剥蕾的困难,几十年来,各国学者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以取代蕾期授粉。1981年傅廷栋及其研究组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了“三系”化制种,并提出了繁殖制种的原理和方法。傅廷栋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还深入研究了用盐水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适宜浓度、方法及其机理,为繁殖自交不亲和系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研究结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贵州省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271作母本配制成自交不亲和系杂种油研3号,199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993年华中农业大学与瑞典Svalof AB公司签订了转让271自交不亲和基因的合同;1994 年美国学者开始以271作为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典型代表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
60年代末以来,国外先后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发现了多种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如1968年日本Ogura发现的萝卜胞质不育型(ogu cms)、1971年日本Shiga和1972年英国Thompson分别发现的nap胞质不育型(nap cms)、1972年Peason发现的黑芥胞质不育型(nig cms)、1979年Hinath和Konno发现的墙生二行芥胞质不育型(mur cms)等。这些不育类型难以找到恢复系或者不育性不稳定,因而无法直接用于生产。
1972年3月20日,傅廷栋在武汉南郊华中农学院油菜试验田原始材料圃的甘蓝型品种波里马中,首次发现19个天然雄性不育株。以后育成了稳定的胞质雄性不育系,被国际上称为波里马胞质不育型(pol cms),它的不育性稳定,又能找到保持系和恢复系,且无不良胞质效应等特点,因此很快被国内外油菜育种界所利用。
1973年7月,傅廷栋在武汉全国油菜科技协作会议上介绍了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型等情况。会后,他与刘后利教授一起把波里马不育株自由授粉的种子赠送给全国近10个省的同行。1976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利用这一材料首次实现“三系”配套。1981年中国有关专家把pol cms赠送给澳大利亚同行。至此pol cms逐步传播到世界各油菜生产国。
1987年傅廷栋应邀在波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油菜大会上作了《pol cms的发现与研究》的报告,此后各国纷纷把pol cms应用于油菜育种实践。据所查到的品种目录,到1994年底,国内外育成的油菜“三系”杂种中,有大约80%的杂交种是用pol cms育成的。此外,pol cms还被国内外学者转育成青花菜不育系、小白菜不育系、红菜薹不育系、大白菜不育系、菜心不育系等。大家公认pol cms“表现最优,是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它的发现对世界油菜乃至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育种的同时,傅廷栋及其研究组对pol cms的遗传、分类、细胞质效应、形态解剖、恢复基因分布及杂种优势进行了系统的基础研究。他主持的“波里马油菜雄性不育的发现与研究”1991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7月,4年一度的全世界油菜科学家盛会——第八届国际油菜大会在加拿大Saskatoon召开,近50个国家、地区的680多位代表出席。7月10日晚上,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巴黎)专门为傅廷栋个人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授予他世界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杰出科学家”奖章和证书,以表彰他“在发现波里马雄性不育及发展国际杂交油菜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德国Robbelen教授代表GCIRC致词说:“中国傅廷栋教授是继加拿大Stefansson教授1987年第一次获奖后,世界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油菜科学家。他发现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系统,为直接利用油菜杂种优势铺平了道路……欧洲人毫无保留地将这归功于中国人”。



  • 傅廷栋的技术成就
    答:1981年傅廷栋及其研究组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了“三系”化制种,并提出了繁殖制种的原理和方法。傅廷栋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还深入研究了用盐水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适宜浓度、方法及其机理,为繁殖自交不亲和系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研究结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贵州省...
  • 傅廷栋的社会兼职
    答:1992年被湖北省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3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首届“亿利达科学技术奖”;1991年、1996年连续两次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表彰为国家“七五”、...
  • 在农业领域除了袁隆平,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尊敬的科学家?
    答: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83、1984、1985)、北京市技术改进一等奖(1984)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1995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990 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 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百年人生,淡定从容,不为...
  • 傅廷栋的主要论著
    答:1985 8傅廷栋(主编).“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应用”.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对外交流
    答: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在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院与美国、加拿大、瑞典、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涵盖了科研、人才交流与培养等多个领域。通过实施众多国外著名专家的讲学和技术协作项目,学院获得了国家重大对外交流合作专项的认可。其...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的对外合作
    答:实施了30多项国外著名专家来院讲学和技术协作项目,获得了国家重大对外交流合作专项。与韩国东亚大学生命科学院签订院际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学生协议。多名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机构中任职,如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CR)主席傅廷栋,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CR)理事周永明、杨光圣,美国农学会(ASA)、...
  • 农业技术体系各界反响
    答:他认为,这将推动农业科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大联合和大协作,极大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对此表示,科技人员长期以来渴望得到长期、稳定的科研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无疑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保障,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华中...
  • 荆门油菜花旅游节的举办情况
    答:荆门市油料加工企业也迅速崛起,油料年加工能力80万吨以上,居湖北第一节庆期间举办了“双低油菜产业化高峰论坛”,我校作为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国际油菜理事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副校长张献龙教授,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吴江生教授,科技处处长陈兴荣,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熊秋芳等专家、...
  •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学。
    答: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脚,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
  • 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的...
    答:戴同 张福润 华中科技大学 46 农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傅廷栋 曹凑贵 张献龙 关桓达 孙东发 华中农业大学 4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 杨学军 王志英 窦文华 宁洪戴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8 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管天球 刘平娥 刘子秀 冯惠先 李国春 永州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