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理论(Theory of Surplus Value)   
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经过仔细考察“剩余价值”出现的各种场合,发现其含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故对剩余价值的新旧两种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马克思是站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立场基础上来分析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揭示;而新解释是从更加宽泛的概念来解释剩余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可解释一切与自用价值相对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还有第二种含义,是从价值的载体而言,是与“已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这种含义不如第一种含义常见,但在电视、报刊、书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出现。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时之前,中央电视一台的“东方时空”节目曾报道有人回收“电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组装成一辆摩托车,言此为利用垃圾的“剩余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显然并非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而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我们有时会听到有人把废水的再利用称为利用水的剩余价值,把废料、废物的回收利用称为利用物品的剩余价值,此“剩余价值”也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
两种含义的区别
“剩余价值”的这两种含义,一个是言人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另一个则是言物品本身的价值状况,名同而实异,但根据其出现的场合,联系上下文,很容易判别其所指何义。因第一种含义很常见,第二种含义较少见,故本文主要以第一种含义为依据对剩余价值展开论述。由此而观其适用范围,便可看出: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一直存在。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尚不能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时候处于忍饥挨饿的境地,故难以创造剩余价值。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除满足自身及家庭需要外,尚有少量剩余,故能生产少量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最明显的便是战争得胜者不再将战俘杀掉,而是将其用作奴隶为自己生产剩余价值。封建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广泛存在,地主收的地租及国家收的各种捐税,皆来源于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众所周知,其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入皆来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上文已有论述,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更加离不开剩余价值的生产,因那时会出现更多的职业种类,社会分工将更加细密,更多的人将离开物质生产部门而从事文教、卫生、公共服务等工作,如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不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许多社会必须的非物质生产性的工作将无法开展,整个社会机器将停止运转。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用机器操纵机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的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这些情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本质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概念的准确解释,便可使这一概念的理论价值大大提高,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不仅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更加完善,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越发展,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也越大,社会越进步。在新经济社会我们来分析剩余价值生产,应该赋予剩余一个更加宽泛和全新的概念,或者说应该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本身也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的要求。

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

2、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扩展资料:

剩余价值理论的局限,主要有:

(1)与工时普遍缩短的现状不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国际垄断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企业的自动化、社会化水平大为提高,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时间已经不再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主要方法,工人的工作时间已经普遍大大缩短了,19世纪工人劳动所身受的那种赤裸裸的强迫感也相应地大大减弱了。

(2)难以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日益增长的巨大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也日益巨大,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之一。

(3)难以全面反映各生产要素的作用。

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单纯的活劳动的作用则大大下降。

(4)难以正确反映第三产业人员所创造的巨大价值。

按剩余价值理论,只有第二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商业、金融业等从事第三产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这在19世纪第三产业刚刚从第二产业中分化出来,尚处于萌芽状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第二产业的情况下,无疑是相当正确的。

但第三产业早已成长壮大,许多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继续坚持剩余价值理论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5)难以指导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6)不能为企业公有制提供微观经济理论依椐。

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但是没有进一步明确是工人集体劳动创造的,还是工人个人劳动创造的?这就无从论证公有制存在的合理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这点在教科书上明写的。事实上,剩余价值要完全说成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有困难。
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入皆来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那么这里,应该指出,其他劳动者也包括了资本家。早在十九世纪,英国的学者穆勒就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资本家的非直接性生产劳动如对工厂的经营管理,和工人的直接性生产劳动一样创造了价值。资本家的非直接性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情况与服务业的从事者如教师、医生、护士、律师、保姆、导游、经纪等等相同,由于他们创造了价值,所以他们得到了包括金钱在内的回报;与产业工人不同的只是他们没有直接有形的产品。米尔还说,就制造业而言,没有资本家的资本和经营管理,工人就无法实现劳动力的价值;没有工人的劳动,资本家的资本也无法增殖。资本家和工人是相互依存的。
从以上看来,剩余价值理论帯有片面性,因为它根本不谈资本家的非直接性生产劳动也创造了价值,资本家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当然,赚取了利润的资本家占有了别人的部分劳动成果,是无可否认的。贫富差距,也一直是困扰社会的问题。这种情况,解决的方法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一直都在处理,已有很多可贵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为揭示资本何以产生价值,反驳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谬论而提出的。其核心的思想就是,由工人产生出来的商品的售价一定小于生产商品的原料费、工具磨损费和工人工资的总合。而原料费与工具磨损费已经合到商品的售价里并不形成可被资本家赚到的价值,而工人制造商品的劳动价值与工资的差异才是资本家赚到的“多余”价值的来源。
简化点就是讲,资本家用更少的钱让工人做出可以被他卖得更多钱的商品。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 剩余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剩余价值理论(Theory of Surplus Value)剩余价值的准确...
  •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程度空前提高,创造剩余价值越来越依靠更高级,更复杂的总体工人,相对剩余价值更占主 导地位了.不仅如此,剩余价值的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方面和主要过程,从再生 产四个环节来看,直接生产过程:资本家总是力求最有效,最经济地使用劳动力,从工人身 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交换过程:资本家一是购买生产资...
  • 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答: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其中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
  •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二、...
  • 概述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实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其主要内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
  •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关键在于把“...
  • 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
    答: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1、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2、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 论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答: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现的秘密,这一规律透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清晰现场.首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其次,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
  • 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标准官方答案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创造的答:观点错误.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创造的.预付资本仅仅是给工人在用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它本身不创造价值.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结晶,因此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
  •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其基本内容及理论意义
    答:马克思两大发现是剩余价值理论和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1、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2、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