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有什么文化底蕴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4
湘潭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我只能说现在发展还算不错了,我是住市区的。
是新市区,不知道你看到过老市区没有。象我这过来人还是感受到它的进步。
如果想看湘潭现在的发展,建议你到现在的新市政府来。具体的不多说了,只是我现在也在市外读书也不是很清楚,但每次回家它都是变化很大的。

湘潭这个城市挺好的;
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
湘潭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2016年12月7日,湘潭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地名由来
“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县的境域有1200余年。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

  湘潭地名由来
  “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迄今2200余年。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县的境域也有1250年了。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

  一、商周时期
  湘潭县杨嘉桥镇的金棋村老虎坑遗址,湘乡市金石镇岱子坪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证明此时境内居民已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商周时期,境内文化已想当发达。尤以湘潭县响水乡桂花村出土的豕尊、湘潭市区十八总福建会馆出土的铜爵造型雄伟、精美,说明商代冶铸技术相当先进。西周时期出土文物也不少,其中带有“戈” “旅父甲”字样的青铜器,说明境内与中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商、西周时期的居落遗址也多有发现。与此境内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中原文化南下的一个重要据点。市区霞城乡五星村就有大型村落遗址存在,出土的板瓦、沟瓦均为大型建筑物所有。湘乡牛形山出土的漆器,色彩艳丽,造型精美,十分罕见。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代,今市境湘河口以上,涟、涓二水流域属湘南县(今长沙)。湘南县城在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解放初期残存有周长约1000米、高2米、底宽5米的夯土城墙,外有护城沟(河)遗迹,当地老百姓称为“石城涧子”,并出土了一些汉代器物。西汉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从湘南划出西部一片地域作为湘乡侯国,后转为湘乡县。湘乡的划出,有助于保障以临湘为中心的中心文化不受开化较晚的蛮族文化的干扰。因而自战国至汉,乃至其后几百年,湘乡都成为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撞击点。
  东汉末年,曹、刘、孙相争,市境初随荆州属刘备,后属孙吴政权。湘乡人蒋琬以州书佐随刘备入蜀。诸葛亮死后,继承相位,位至大司马。   南朝齐,湘南县分解,划地给邻近各县,主要部分入衡阳县,衡阳郡治一度迁至原湘南县城。南朝齐将连道 并入湘乡,加强湘乡的力量,一直待续至解放初期。
  三、隋朝时期
  隋将湘西、衡山、湘乡合并为衡山县。唐初恢复湘乡县。天宝八年(749年)将梁天监年间(503~519年)所设的湘潭县中划出部分地后,剩下的南起凤凰岭、东至军山、北达淦田、西至马家堰和茶恩寺一片土地与衡山县北部合并,组成新的湘潭县,设县治于洛口(今易俗河),至此,今湘潭县、湘潭市区境域大致稳定。洛口得到发展,五代马楚政权在此设场官监督贸易。
  四、唐宋时期
  盛唐时期,境内农耕、水利均有长足发展。唐至五代,湘乡始终是民族矛盾尖锐的地区,成为汉人政权与“梅山蛮”交战的战场,经济受损十分严重。宋代,湘潭县治移入今市区城正街。欧阳修的《湘潭县修修药师院佛殿记》曾记录了湘潭商人李迁之以商船航行于长江下游真州(今江苏仪征)一带,“贾江湖”、”“岁一贾其入数千万”,可见湘潭商业相当发达。南宋福建崇安人胡安国移居湘潭县泉潭畔,讲学、著述,开一代学风,形成以“经世致用”为主导思想的“湖湘学派”,对湖南近800年思想文化影响很大。
  五、元朝时期
  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湘乡人易华揭竿而起,拥有乌石寨等48寨,归属徐寿辉、陈友谅集团,为陈友谅麾下的湖广参政,曾两次以十万八千石粮助陈友谅、陈理父子。陈败后,易华不服朱元璋,朱多次讨伐,湘乡十室九空。
  六、明清时期
  以米、药等商品的转运贸易为基础,湘潭在明清十分繁盛,明朝时为“工商十万,商贾云集”的商埠,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称。清朝至鸦片战争之前,湘潭是广州进出口货物运输的重要中转站,也是连结上海、汉口和西南地区的商业枢纽,是湖南最重要的转口贸易城市。“湘潭亦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见外国运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又非独进口货为然,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放洋,以故湘潭及广州间,商务异常繁盛。”当时的湘潭发展为湖南最大的商业与经济中心。明清两代繁盛的商业带动了湘潭城市的扩张。在城市人口方面,据学界研究考证,湘潭是明朝及清朝时期湖南省最大的两个城市之一,清末县城人口约20万。在城市地域方面,湘潭实际城区分为城内、城外两部分。湘潭县1576年开始围筑县城,东起宋家桥西至大埠桥,周长2500丈,是政治活动的区域,衙署建于此内。而商业活动则集中于城外地区,湘潭实际城区也随之沿江扩展,至明万历、天启年间,湘潭城区街市已从宋家桥延伸至石嘴垴一带,长约7公里,形成了带状城市,被称为“扁担市”。“县毓富浩穰,磁货氓庶皆在城外,沿湘以上十余里,自前明号为小南京。”此时,湘潭的实际城区规模甚至超过了长沙。“城市街衢三重,长十五里,三乘之,四十五里”,湘潭外城街区由三条主干街道组成,从滨河起依次为河街、正街、后街,每条街长15里。而每条街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河街汇聚了牙行,店铺则在正街,居家一般集中于后街以及城内。这个城区结构大致延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   鸦片战争后的清末民初时期,随着湖南行政中心长沙开埠、粤汉铁路通车以及广州贸易地位的相对下降,湖南商业活动向长沙转移,湘潭商业渐趋凋敝,抗日战争等战争的毁灭性破坏彻底结束其作为消费性贸易城市的阶段,其后湘潭逐渐转入了工业城市的阶段[1]。
  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湘乡人曾国藩办团练、建湘军,与太平天国战,与捻军战。湘军名噪一时,仅湘乡一县以战功敍官见于地方志的达7800余人,文官知府以上86人,武官副将以上1153人。湘军的中、上级军官,湘乡人几达半数,时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湘军在反对外来侵略中亦多立战功。尤以刘锦棠为前敌总指挥,蒋凝学以布政使兼理粮台专司粮秣供应的西征军最突出。两个湘乡人配合默契,率“老湘营”扫荡阿古柏、白彦虎匪帮,为收复新疆建立了赫赫战功。从此,部分湘军留守新疆、甘肃、宁夏一带,其后裔有的定居于此,甚至自成村落,保留湖湘习俗、方言,故有诗称“湖湘子弟满天山”。
  七、晚清民国时期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境内率先投入斗争者刘道一、刘揆一,为黄兴引荐了湘潭会党首领马福益,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筹划了“甲辰起事”,不料事泄流产,次年,马福益牺牲。光绪三十二年,湘乡人禹之谟发动湘乡学生反对知县陶福曾,掀起一场震动全省的学生运动,不久,禹之谟冤死狱中。同年,刘道一奉命发动“萍浏醴起义”,湘潭会党成员参加者众多,起义坚持近月,后遭湘、鄂、赣三省五万余官兵反扑,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刘道一牺牲。 古湘潭县城图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军阀连年混战,多在境内进行拉据战,弄得兵灾不断,民众叫苦不迭。此后,湘潭工商业日渐衰落,仅滴水埠之石膏、鹤岭的锰矿和谭家山的煤矿先后得到开采,产业工人达到一定数量,湘潭也成了中国的“锰都”。193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在湘潭下摄司地区兴建中央电工器材厂(电机厂)、中央机器厂(飞机厂)、中央钢铁厂、电厂,并修筑湘黔铁路,然而由于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入华北、华中,致使机器厂、钢铁厂、电厂和铁路、铁桥停建,所征9000亩土地后来修成飞机坪,湘潭失去了一次复兴经济的机会。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有烧杀掳掠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湘潭经济更加萧条,人民生活十分贫困。“道路不平、电灯不明、乞丐成群、工商凋零”是解放前夕旧湘潭的真实写照。   
  湘潭县境内民国时开始修筑铁路,粤汉、浙赣、湘黔交汇在县城以东30公里的株洲,湘潭县城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渐由其取代,株洲镇快速发展,并最终脱离湘潭独立成市

汉代立县
湘潭标志“君子莲”湘潭别称“莲城”,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综合实力列湖南省第三位。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辖岳塘、雨湖2区、湘潭县、湘乡、韶山2县级市,总面积5015平方千米,总人口274万。湘潭名人荟萃,是毛泽东、彭德怀、陈赓、谭政、齐白石、贺国强、马英九等著名人物的故乡,同时因为作为湖湘学派及湘军的发源地而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传统。

领袖毛泽东
画家齐白石
灯芯糕、湘莲。

湘潭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啊。

毛主席!

  • 湖南湘潭是座怎样的城市?
    答:湘潭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湘潭人民热爱文化,尊重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地方文化。湘潭的传统艺术如湘剧、湘潭花鼓等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湘潭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设施完善,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湘潭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使湘潭...
  • 湘潭有什么文化底蕴
    答: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
  • 薇娅是哪里人(揭秘她的故乡)
    答:其次,湘潭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湘潭的传统文化包括湘剧、湘绣、湘菜等,这些文化元素都对薇娅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薇娅的成长经历 薇娅出生在湘潭市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时尚和美的敏锐感知。她热爱唱歌和跳舞,对于时尚潮流也有着自己独到...
  • 湘潭县是哪个省哪个市的?
    答:5. 湘潭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名人而著称,如蒋琬、曾国藩和齐白石等。6. 湘潭的特产之一是湘莲,该地区的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上乘,是历代皇室的贡品。7. 湘潭县的莲子种植、加工、贩运行业有4000多人参与,当地的“寸三莲”被誉为莲中珍品。8. 龙牌酱油是湘潭的传统名产,自1915...
  • 湘潭为什么这么多名人
    答:国家园林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总面积5006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约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
  • 湘潭都有哪些书院
    答:湘潭都有哪些书院 湖南省湘潭市位于洞庭湖畔,历史上曾是江南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在古代,书院是文化生活的中心,为人们提供了唯一的教育机会。如今,虽然湘潭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但是这里仍然有一些历史悠久的书院,它们见证了湘潭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底蕴。东塔书院 东塔书院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
  • 湘潭这个城市好不好
    答: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
  • 湘潭的车牌号是什么?
    答:湖南湘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文化特色和建筑特色都极具代表性。湘潭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是文化重镇。湘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传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湘潭花鼓戏。湘潭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在湘潭,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
  • 湘潭市是哪个省的
    答:湘潭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之一。清光绪年间,湘潭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和商贸重镇,享有“金湘潭”的美誉。湘潭市现辖4个县市区,分别为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湘潭市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全...
  • 湘潭属于湘南还是湘北
    答:再者,从历史文化上看,湘潭市历史悠久,是湖南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湘潭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湘潭市的历史发展与湖南省其他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湘潭曾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因此,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湘潭市也属于湘北地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