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的翻译(中文,不要汉译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的翻译

【评析】
此伤别并自伤之作。唐汝询《唐诗解》曰:"此亦在柳而送其弟入楚也。流放之余,惊魂未定,复此分别,倍加黯然,不觉泪之双下也。我之被谪既远且久,今又与弟分离,一留桂岭,一趋洞庭,瘴疬风波,尔我难堪矣。弟之此行当在荆郢之间,我之梦魂常不离夫斯土耳。"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四曰:"语意浑成而真切,至今传诵口熟,仍不觉其烂。"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越江”,即粤江,这里是指柳江。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心灵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加倍黯然神伤。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字神远。”(《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贾文昭)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译诗】生离死别人间事, 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 兄弟涕泣依依情。奸党弄权离京都, 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 面容憔悴穷余生。桂岭瘴气山林起, 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春色好, 水天浩淼伴前程。聚会惟赖南柯梦, 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 云烟缭绕恍若真。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子厚的别离之作,因其能将“别离”与“迁谪”熔于一炉而显得特别厚重悲戚,别具一格。如《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再别梦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别舍弟宗一》也是一首既叙兄弟惜别之情,又表自己谪贬之意的优秀作品。全诗意境雄浑高远,感情悲凄深沉,令人玩赏不已。柳宗元无胞弟,有从弟三人,皆视若同胞。谪居永州时,曾携宗玄同游山水;再贬柳州时,宗直、宗一俱随同前往。但任柳州刺史不久,二弟宗直劳累发病,一夕而亡,大弟宗一则于元和十一年(816)春前往荆州一带安家。十几年来,柳公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身边几无亲人,十分孤寂,加之政治失意,生活困顿,身体虚弱,这一切如洪水猛兽般向诗人劈头盖脑地扑来,他实在招架不住了。宗直亡故,宗一别离,令诗人百感交集,欲哭无声。“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惟余悲凄哀愁矣。首联起势迅拔奇突,悲情无限,有极大的感染力。元和十年(815)七月,“积学成癖,攻文致病”的二弟宗直突然暴病身亡,年仅二十三岁,令柳公伤悼不已。半年以后,也就是元和十一年春夏之交,大弟宗一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风烛残霜的柳公,哪里经得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其中自有贬谪之苦,孤寂之意。此刻兄弟泣别,双双垂泪,虽为人之常情,却另有深意: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二王八司马”们除死去的外,早已天各一方;亲人中,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从弟宗直等都相继弃世;现在宗一弟又要北适,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何其凄切。透过诗行,读者仿佛看到兄弟俩柳江垂泪惜别的感人画面,又分明感受到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颔联紧承“倍黯然”,叙悲惨遭际,抒愤懑之情。“永贞革新”失败给诗人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打击是沉重的:先是遭贬到永州做了个有职无权的“弼马温”,十年以后,总算云开日出,得以进京面圣,却不料皇上改变初衷,将柳宗元和其他四位同僚再度明升暗降地贬逐至远州任职。柳州长安相距六千余里,从贬谪永州到现在,算来也有十二个年头了,今后这孤独无援,缺少亲情友情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呢?从柳宗元的思想轨迹来看,他确实是一直抱着复出希望的,总想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即使永州十年那样因窘狼狈,也并没有放弃,所以才有了回长安路上“诏书许逐阳河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上亭》)的自得之情。但接二连三的打击,特别是再贬远州的事实,终于使他复出的希望破灭。这两句,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颈联两句借景抒情。“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李白:《谢公亭》),柳公借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的气候特征喻指自己处境的危恶,以洞庭水阔天宽的景色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一抑一扬,抑则令人不寒而栗,扬则蕴愁其中:由于桂岭洞庭,一南一北,相隔千余里,以后兄弟相见恐怕就非常不易了。因而在这稍见亮色的描述中先笼罩了一层哀愁,十分巧妙地为尾联的表情达意伏下一笔。尾联两句,紧承颈联,一气贯通,顺理成章。正因为山高水远,相见不易,兄弟只有在梦中聚首。倘能在梦中见到荆门一带烟笼雾罩的树丛,那就如同见到宗一贤弟一样,聊解心中思念之苦啊!这两句诗,“烟”字用得极为传神,它把宗一和读者带进一个神妙莫测的幻境之中。惝恍迷离,虚无缥缈,非真实幻,稍纵即逝,但又无比美好。古往今来,这“郢树烟”似的幻象使失意的迁客骚人趋之若鹜,常愿眠而不醒;但又让所有的失意者无一例外地大失所望——梦终归是梦,如“烟”之可灭,似“雾”之可散;梦醒之后,“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又要跌进眼前残酷的现实中来,只能留下更多的痛苦和失落。尽管如此,柳公还是希望“长在荆门郢树烟”。值得玩味的是,既是相思,兄弟间应互相往来,希望“长在桂岭柳树烟”聚首亦无不可,但从柳子的感情世界和主观愿望来看,却万万不可。因为“投荒十二年”的遭际已让诗人够痛苦的了,避之犹恐不及,何用趋之?即使做梦相会,宁可诗人乘梦越北,也不愿兄弟卧榻返南啊,因而此联再一次熔“别离”与“迁谪”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首联开篇点题写惜别之情,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末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在远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梦。烟字确实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真意浓,十分真切感人。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中的愤懑与愁苦。 《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译文:

暮春时节绿叶凋零,残红飘落,在这样的衰败季节里,诗人与从弟来到越江岸边,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滔滔江水即将载走亲人,不禁悲从中来,双泪叠垂。只身远谪,离开乡国迢迢数千里,在贬窜蛮荒的十二年中,濒临死境不知已有几多回了。

我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瘴雾弥漫,如同泼墨,天空乌云密布,气氛郁闷,洞庭湖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今日一别,相思难寄。今后恐怕只能在梦中见到荆门郢都,以慰离情了。

原文:

别舍弟宗一

唐代: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扩展资料:

《别舍弟宗一》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颔联叙写自己的政治遭遇,表现心中的不平和愤慨;颈联写景,用比兴手法把兄弟彼此的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

尾联表明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只能寄以出现荆门烟树的相思梦。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无间,深得后世诗评家称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别舍弟宗一



《别舍弟宗一》翻译:

来到越江岸边,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滔滔江水即将载走亲人,不禁悲从中来,双泪叠垂。离开国都长安,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

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十二年。柳州附近的山岭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浓重的像是墨水,洞庭湖的春天里,水和天一样清澈。每相思不得相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路即迷。落句正用其意。

《别舍弟宗一》原文:

别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此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别舍弟宗一》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春夏之交。韩醇《诂训柳集》卷四十二:“‘万死投荒十二年’,自永贞元年(805)乙酉至元和十一年(816)丙申也。

诗是年春作。”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他的从弟柳宗直和柳宗一也随同前往。宗直到柳州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柳宗元伤悼不已,为其撰《志从父弟宗直殡》。

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起势迅拔奇突,悲情无限,有极大的感染力。

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一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经不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其中自有贬谪之苦,孤寂之意。

此刻兄弟泣别,双双垂泪,虽为人之常情,却另有深意: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

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原文: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译文一: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

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

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

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

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译文二:(白话版本)

生离死别都是人间的常事,我零落的灵魂变得黯然。我站在柳江边上垂下一双泪眼。离开国都六千里的地方,十二年来遭受贬谪。桂岭的景色美丽,云彩似墨,洞庭的春色已尽,碧水如天。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都一带的烟树。

重点词语解释:

宗一:柳宗元从弟,生平事迹不详。

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双:指宗元和宗一。

去国:离开国都长安。极言贬所离京城之远。

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

桂岭:五岭之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

瘴(zhàng):旧指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这里指分别时柳州的景色。

荆、郢(yǐng):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扩展资料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

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是非常不公平、非常令人愤慨的。这两句,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别舍弟宗一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翻译:
你我漂泊零落,心情郁闷,神情黯然,
双双垂下分别的泪水,在这柳江边。   
我受到排挤,孤身离开长安六千里,
出生入死在柳州这个荒蛮之地有十二年了。
桂岭瘴气在山林里弥漫,如乌云般低垂,带来瘟疫,
我听说洞庭湖春色旖旎,水天浩淼,你一去就是长别了。
你我相聚只能靠梦境,长相思不肯醒来,
依稀神游到荆门,云烟缭绕,恍若相逢。

原文: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译文:
我的灵魂如瀑布跌落深渊,残片飘零神伤黯然,
双柳伫立柳江边,泪眼相对欲说哽咽。
孤独的身影无奈地淡去,六千里,天边般遥远。
属于我的十二个春天欲与蛮荒相伴,还能再见吗兄弟?
瘴气弥漫乌云笼罩,或许,这就是理想的宿命。
洞庭湖的春水退去,夏季来临波涛蔽日,
那个时节你若想起了我,我也在想你,一定。
我当然会想你,兄弟,还有荆州城外朦朦胧胧如烟如雾的树影。

这是本人的译文,约等于再创作,按字面译的,一楼更准确。
这首诗描述的是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被流放,其弟送他至流放地之后返回临别时的情景,其寓意不仅仅指离别。

  • 别舍弟宗一
    答:别舍弟宗一 作者: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2,双垂别泪越江边3。一身去国六千里4,万死投荒十二年5。桂岭瘴来云似墨6,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7。【全部注释】1.韩醇《诂训柳集》卷四十二:"'万死投荒十二年',自永贞元年(805)乙酉至元和十一年(816)丙申也。诗...
  • 月夜忆舍弟翻译和赏析
    答: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 别舍弟宗一赏析
    答:诗的双、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起势迅拔奇突,悲情无限,有极大的感染力。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双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经不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其中自有贬谪...
  • 如何鉴赏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
    答:【赏析】《别舍弟宗一》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春,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全篇诗情感人,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无间。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
  • 别舍弟宗一古诗词赏析
    答: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
  • 别舍弟宗一的介绍
    答:《别舍弟宗一》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颔联叙写自己的政治遭遇,表现心中的不平和愤慨;颈联写景...
  • 古诗词翻译
    答:因此,尽管是由永州的员外司马改为柳州刺史,并不意味着境况的改善。而依然是一种严重的打击。柳宗元在柳州所写的诗文中,就说自己到柳州是“万死投荒”(《别舍弟宗》),“败辱斥逐”(《上裴晋公度献唐雅诗启》)。柳宗元是一位有远大抱负,富于济世才华的贤者,遭到如此残酷的打击,胸中的忧郁和...
  • 柳宗元最有名的诗4首
    答:柳宗元最有名的诗4首:《江雪》、《溪居》、《重别梦得》、《别舍弟宗一》。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
  • 柳宗元诗词最佳十首
    答:柳宗元诗词最佳十首是:《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溪居》、《重别梦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读书》、《别舍弟宗一》、《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渔翁》。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释义:...
  • 孟浩然描写洞庭的诗句
    答:【翻译】八月洞庭湖是一派秋色,潇水和湘水缓缓北流入洞庭。不能回家乡,只能在万里之外做返家之梦。 离家远游之客五更梦醒,更加寂寞忧愁。不用打开书套,只想登上酒楼。 我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能和他们一起畅游。《别舍弟宗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