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洪县太平镇王姓起源哪里。上一辈常讲王姓四级王、六级王、八级王、十级王分别是什么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清朝皇子封王等级表

第一级、和硕亲王
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第二级、多罗郡王
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第三级、多罗贝勒
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第四级、固山贝子
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第五级、奉恩镇国公
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第六级、奉恩辅国公
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第九级、镇国将军
1、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2、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3、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第十级、辅国将军
1、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2、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3、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4、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第十一级、奉国将军
1、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2、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3、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4、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第十二级、奉恩将军
1、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2、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扩展资料
古代皇宫里面的等级制度十分严谨,任何一个小小的部门或者机构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就像是身份尊贵的皇子也是如此。清朝时经常将皇上的儿子称为阿哥了,其实这并不能体现出阿哥的身份。
和硕亲王,这个爵位不是谁都可以获得的,只有宗室的皇子以及皇兄弟才有这个权利,是第一等爵。不过它和摄政王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像是多尔衮,集二者于一身,而和硕亲王多半都是世袭者。
多罗郡王,是清朝的第二等爵,一般像皇子以及宗室子会被封为多罗郡王,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听到的“郡王”。剩下的就是贝勒、固山贝子以及奉恩镇国公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介绍。
没有哪个皇子一辈子会愿意是阿哥的,上面也说过,最高的是亲王,最低的就是贝子了。就像是康熙的大儿子,按理说也比其他皇子年长,身份也应该高一些,但是却只是一个固山贝子的封号。而十三阿哥因为深受康熙帝的喜欢,所以被封为怡亲王。
还有《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永琪是荣亲王。不过一些古装剧中经常看到的是十三阿哥穿着石青色的朝服,与其他阿哥是格格不入,但是再看八阿哥又会是另外一个颜色了,这就会给别人一种误导。
其实历史上不管是哪个级别或者封号,阿哥们的朝服颜色应该都是一样的。其实纵观一些历史剧,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小错误,虽然历史上的皇子们身份的等级不一,但是在衣服上也没有独树一帜的情况。
不同的只有可能是他们的封号,至于为什么会有像十二阿哥这样的嫡子反而是众多皇子中地位最低的,只能说皇上的宠爱是一方面,皇子母亲与皇上的关系也很重要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清爵位

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
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

扩展资料:
封爵制度
爵位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是历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封爵分功封与恩封。功封是因功而封,可以“世袭罔替”——辈辈长子承袭爵位不降级。
满族人入关后,有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家功封的王是“世袭罔替”的,俗称八家铁帽子王。
恩封的爵位则是长子承袭时,辈辈经父亲下降—级爵位。但是亲王之子孙降到奉恩镇国公为止,不再下降;郡王的子孙降到奉恩辅国公为止;贝勒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镇国公为止。
贝子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辅国公为止;奉恩镇国公子孙降到镇国将军为止;奉恩辅国公子孙降到辅国将军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爵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泗洪三槐堂中王辈分:卫昌永锡,葆元笃庆,迪吉大光!

我是八节王,守字班辈

我只记得界集王墩村正宗八级王一支;辈分排:光、洪、贵(保)、在(正)、大(华)、克(效)、守、前丶业...再往后按新编巜王氏家谱》排

  • 江苏省泗洪县太平镇王姓起源哪里。上一辈常讲王姓四级王、六级王...
    答:泗洪三槐堂中王辈分:卫昌永锡,葆元笃庆,迪吉大光!
  • 江苏王姓的来源和历史
    答:1、王姓起源:周平王东迁后,其子孙有因封于王畿内外而改姓王。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逝,平王死后,其长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弟弟姬林篡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逃亡至晋国,其子孙以王者身份自居,改姓王。直至唐朝,这支姬姓王氏家族一直居住在山西临猗一带,被称作临猗王氏。2、王姓历史名人:...
  • 王姓来源于哪里?
    答:1. 王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为直言进谏,激怒了国王,结果被废为庶民,后来被迫迁居到琅琊,在那里他的后代持续繁衍生息。2. 另一个来源是妫姓,这个族群是古帝王虞舜的后代,他们居住在北海和陈留地区。由于他们是古君王的的后裔,因此采用了王姓。3. 王姓还可能来源于一些少数...
  • 王这个姓氏从哪里来的?
    答:一、王姓起源 1、太子晋后裔(姬姓王氏) 周灵王长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形成琅琊...
  • 王氏的由来
    答: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由来 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 王姓的来历?
    答:王姓由来和起源如下: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2、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3、源...
  • 我想了解王姓的由来??
    答:最多的王姓来源于周朝的王族,周朝的王族本姓姬,但从这个家族(以及周的分封国中姬姓的王族中)中不断有一些人由于失势或亡国而分离出来,因为他们过去是属于王家的因此以王为姓。这一支王姓以王子乔为始祖。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定都于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传二十一世至周灵王(前571年-前545年在位),...
  • 王姓是怎么来的来源
    答:1. 源自春秋初期周平王的后代:周平王在位51年,其太子早逝。周平王去世后,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弟弟姬林篡夺了王位,即周桓王。姬赤逃至晋国,其子孙因祖先曾是王者,便改姓王。2. 源自姬姓:部分王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后代,以王族爵号作为姓氏。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原本就是王族,...
  • 王姓的由来是什么?
    答:王姓起源四: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王姓起源五: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
  • 王姓氏的由来
    答:1、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2、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