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把文化做成产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怎样看待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可以说是比较滞后的。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文化事业,新闻事业具有意识形态性,因此,在我国,文化事业方面的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导致我国文化产业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上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我国国家实力和经济实力严重不相称。这种差距有多大,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让大家去想象:中国电视观众数量世界第一,中国电视台数量世界第一,中国电视频道数量世界第一,但是全中国3000多家电视台的年广告总产出还不到美国时代华纳公司一家媒介公司的电视领域年收入的60%。年产出百亿人民币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被誉为中国传媒产业的超强“航母”,暂且不与大国和强国的电视公司来比,就是与欧洲小国卢森堡的卢森堡电视台比较也相形见绌。卢森堡电视台年产出早已近3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近两百亿。而卢森堡面积为2586.3平方公里,人口49万多。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6465万人,湘潭市总面积5016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卢森堡无论是从人口还是面积只相当中国的一个中等县。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至今还是电视产业小国,这与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三的地位极不相称。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日本为18%,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但据统计,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4140亿元,仅占GDP的3%。

  从总体上讲,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驱动轮。著名学者米切尔・J・沃尔夫曾在《娱乐经济》()一书中指出:“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经济以服务业和知识为基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内容产业经济。文化产业在经济上非常重要,文化产业是投入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文化产业范围内的各产业相互联结,其“波及效果”会带动其他类别的产业。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的收入已经占据美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5%-28%,高达每年4000-4800亿美元。按照美国某些专家的估计,到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有的学者估计,到2010年,全世界文化产业的总产值将是2005年的三到四倍,将达到12000-15000多亿美元,其中美国预计占有60%左右。 在我国,文化产业也是一个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增长很快,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比如我们湖南,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530亿元,近5年年均增幅超过18%,高于GDP增幅6个多百分点。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低于发达国家,且不和美国比,就是在亚洲,我国的文化产业总值远远落后于印度和日本。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必须大力发展。况且我国每年对文化的消费需求远远大于其生产能力,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文化产品及其衍生产品。中国的文化产业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粗略估算进口和出口的比例是10:1,甚至更大。

  文化产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安全。如果说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国家的硬实力的话,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当今时代,不但需要硬实力,而且需要软实力。如果说硬实力让人敬畏的话,软实力则让人信服;硬实力让人敬而远之,软实力则让人“信而来之”。在这种意义上,软实力更重要。因为软实力可以转化为硬实力,软实力也可以成为制约硬实力或推动硬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或民族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同时更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文化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强力推动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从国际形势看,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提高软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近年来,在世界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来越艰难,甚至一些产品在一些国家受到围堵,一些企业在世界上受到一些国家抵制。而文化的影响则可以转化和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为文化产品并不等同于物质产品,它带有意识形态性,说白了,它带有宣传性,它可以传播特定的价值观、世界观,可以宣传一个国家,大大改善其它国家民众对一个国家的看法、态度,有利于树立一个国家的良好形象,改善一个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 而且,’一个国家的媒介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一个国家的媒介在世界上没有影响,它在世界上就没有多少话语权,在牵涉自己利益的新闻报道上就没有多少主导权,就可能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当今世界,由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新闻媒体实力强大,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几大通讯社基本上垄断了世界新闻报道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因此,在涉藏、涉疆、涉台等问题的报道上,我国政府受到西方媒体的无端攻击,恶意诋毁,但常常无能为力,导致我国在世界上的舆论环境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应该说与我国新闻媒介在世界上没有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很大关系。正因为如此,痛定思痛,2008年,当金融危机影响的范围和深度还在扩大,当世界上许多媒体都在裁减员工,节约开支时,我国政府却宣布将花450亿元支持传媒业发展,扩大媒体的全球影响力,目的是改善我国的外部环境,改善我国在世界上的舆论环境。

  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当今世界,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的巨无霸。美国的电影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全球正在放映的电影有85%来自美国好莱坞。好莱坞大片,特别是那些投资巨大的娱乐影片,抢占了全球大部分的票房。好莱坞影视业在海外市场的年收入达30多亿美元。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别国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个小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中,美国的节目高达60%-80%,成了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2%。目前,美国的影视产品已经占据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偏僻的市场。甚至在非洲贫民区里,人们每晚都在争相观看美国电视剧《豪门恩怨》,以穷人的视角去感受其中的美国富人的气息。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但目前世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由美国控制,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80%-90%的新闻,都是由美国和西方的通讯社垄断。美国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ABC(美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是不结盟国家集团发布信息量的1000倍。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将逐步放宽外国文化产品及企业进入我国的限制。试想,当美国的文化产品可以在我国畅通无阻时,将对我国的文化产业造成怎样的后果?如果我们的文化产业仍然是现在这个样子,将无力与美国的文化产业抗衡,我们的媒介将可能破产倒闭或者被吞并。如果我们的电视台播放的是美国的电视剧,我们的电影院放映的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我们的书店出售的是美国出版的图书,我们的报纸是在美国老板领导下报道新闻,那我们的民族文化如何保持和发扬,我们还有什么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可言?要知道,帝国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化帝国主义,当今世界的侵略,很少是赤裸裸的武力侵略,而是一种温柔的文化侵略,而要抵御和防范文化侵略,只有做大做强自己的文化产业。

  国家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走市场化的改革之路。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有走市场化道路,文化产业才能真正贴近市场,贴近受众,才能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才能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创造力。文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投入大,产出也大。我国并不缺资金,但缺乏吸引资金的政策,文化产业也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但我国并不缺人才,但缺乏吸纳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政策。这次,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但将文化产业振兴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而且在政策上有一些重大突破,如规划提出“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对于长期受到行政区划限制,使之不能做大做强的媒介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全国文化产业单位,特别是我们湖南,我们湘潭的媒介企业、文化企业,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加快发展,走出去,做大做强。

据业界估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文化产业的产业规模将增至3万亿,在GDP中的比例有望从2010年的2.75%增至5%以上,到“十二五”后期,文化产业将晋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部分地方加速出台“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备受关注并引发广泛热议。
  合理发展文化产业聚集区
  由于产业分工,产业聚集区能够发挥产业聚焦效应,通过产业链组合,把成本降到极致。但是,发展产业聚集区要适可而止。
  在国外,文化产业聚集区是很好的文化发展形式。近几年,全国各地也都纷纷涌现出大大小小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仅北京在“十一五”时期就分4批先后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另外,区级聚集区、自发形成的聚集区达到200多个。这些聚集区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文化产业园区用于招商引资或者变相成了房地产开发项目,令人担忧。
  很多文化产业园区在建园初期都进行了明确定位,后来开始转向重视入住园区的企业数量,忽视了质量,出现有的企业同时到很多园区入住,但是不经营的现象。产业聚集区不是新概念,但是,他认为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需要管理者对文化有足够的认识,只提供物业管理是不够的。还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这些文化产业园区工作指导,建立园区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搭建有效的产业服务平台,强调功能化建设和功能配套,建立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并引导各个文化产业园区实现差异化发展,让聚集区之间能够协同共赢。
  从工业发展角度讲,合作、联合、结合,才能让文化产业真正获得发展。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要有大致分工,如果全国一拥而上,将造成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另外,产业聚集区发展要“适可而止”,因为文化产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总和,是特殊产品,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个体生产,不能把所有零部件进行分解。
  要看到,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不一样,如果产业聚集区都建成钢筋混凝土森林,艺术家们生活成本加大,环境改变,如何留住这群“金凤凰”恐怕是较大的挑战。
  动漫产业可以聚集,创意产业更讲求灵魂迸发。所以,在发展文化聚集区时,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合理分类。如动漫产业等文化工业类,可以分工组合,对于文化创意类,可能就要采取差别的发展方式。
  对此,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如何与弘扬文化主旋律相结合?以及如果把高端文化推向市场能否生存下来?所以,有人就建议对文化产业还要进行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区分。
  破解资金难题
  这次在对通州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时发现,资金问题是文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实际上,这也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普遍难题。
  资金难题对于像文物保护这类国家公益文化单位尤其明显,资金不足会带来文物保护不到位、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社会上批评“博物馆老一套”,不能推陈出新,也主要是因为资金短缺。除了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之外,也与GDP的考核制度有关。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相比,文物保护往往退而求其次。
  另外,创意产业也存在“微笑曲线”,在设计-原料-生产-销售这个过程中,设计和销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尽管国家表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但是,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仍然存在“天花板”现象。有的文化产业存在实实在在的行业门槛,有的存在无形的行业门槛,包括审批环节造成的门槛,这导致民营企业家无法涉足文化产业。当然,这与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受政策影响大、风险大,社会资本逐利特性等有关。对此,有必要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门槛。
  而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上,“遍地撒芝麻”以及侧重扶持具体项目的方法都无法达到很好的扶持效果。专项资金应该主攻一个方向集中使用,而且要充分论证使用得是否恰当。财政专项资金要更多用于服务平台的搭建和文化人才的奖励。
  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设立的专业金融机构,现阶段主要还是以金融信贷服务的方式存在。
  此前提出的建设政策性文化创意产业银行也只是过渡的金融机构。据了解,文化产业的企业多是中小企业,有形资产少,规模小,多拥有的是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往往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其价值不容易确定,风险难以评估。
  因此,更重要的工作是让文化企业被金融机构认同,他建议让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化,根据文化产业的不同类型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这需要信用评级公司、担保公司、产业交易中心、信托公司等中介机构一起为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
  “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
  当国家形象宣传片通过BBC全球播出时,当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时,应当看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还略显艰难。在国内,一部《阿凡达》便让国人连夜排队买票,日本动漫及相关产品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而目前制约其步伐的瓶颈就是,与国际相比,在经营管理经验、科技创新成果和市场游戏规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此,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与“引进来”要并重。要鼓励国内与国外多层次的合作和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产业机构要与国外大牌的知名文化机构合作,不只停留在项目的引进上,而要包括成立合资公司等股权合作在内的深度合作。通过“引进来”,引进国外文化产业机构的经营管理经验、科技创新成果和市场游戏规则,结合中国的文化特色来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
  尤其在确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之后,目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与国际机构合作,将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国际平台和基地,从而为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要构建文化发展促进体系包含多个方面。除了形成政府行政合力之外,还要认真细致梳理相关文化政策,及时进行修正才能实现效果,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另外,还要积极研究文化产业的共性问题。

  一、文化完全可以做成大产业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产值平均达到本国GDP的10%以上。2010年美国文化产业收入4500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25%,是美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美国最大的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由此可见,文化不仅可以做成产业,而且可以做成大产业。
  二、民营企业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截至今年3月,我国民营企业已达862.7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缴税额占全国总税收的50%,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看,相比钢铁、石油、铁路等行业,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化程度更高,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几年,文化产业中做得出色的企业和投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企业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如电影行业,民营企业占行业收入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在文化演艺行业,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单个项目收入,民营企业都处于领先位置,如张艺谋导演的5台“印象”系列演出,每台戏的收入都近亿元。特别是万达正在建设的武汉中央文化区和大连金石文化旅游区两个重大项目,其中文化产业投资超过200亿元。包括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基地、全球唯一的室内电影主题公园、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型舞台秀以及众多配套文化项目。今年9月30日,武汉中央文化区一期开业,2013年项目全部开业;大连金石文化旅游区2014年开业。两个项目建成后,都将成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预计文化类产业年收入将超过50亿元。

  三、民营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竞争优势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新和机制是两大核心要素。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灵活机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例如,万达集团为了探索文化产业盈利模式,将电影院、剧场等文化设施与商业中心、旅游度假区等结合在一起建设,相互依托,互为支持,使各个文化项目都获得极佳效益。如武汉江汉路万达广场电影城,连续三年创造全国观影人次第一的纪录,2010年观影人次167万,收入突破7000万元。弗兰克·德贡先生是世界舞台艺术第一人,世界最著名的舞台节目,如巴黎的红磨坊秀、拉斯维加斯的欧秀、澳门的水舞间秀都是他策划导演的。为了吸引这种世界顶尖人才加盟万达文化产业,我们和他合资成立演艺公司,他用品牌和艺术创意占有合资公司40%的股权。正是这种优惠政策,才吸引弗兰克·德贡先生在全世界首次与他人成立合资公司。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有助于民营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吸引高端文化艺术人才,增强民营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

  1.破除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一样,依然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国企民企不能做到平等对待。比如万达院线是亚洲最大的电影院线,明年将成为全球第五,虽然市场份额远远大过国有企业,但仍然无法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目前国内仅有中影、华夏两家国有企业获得许可进口外国影片。希望有关部门给万达院线影片进口许可,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同等待遇。

  2.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一是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造条件;二是文化产业需将艺术和市场结合,需加快培养既懂艺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成立多层次文化产业基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国家层面要成立文化产业基金,各省市也要成立文化产业基金。

  3.鼓励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文化产业输出精神产品,比起其他类型的投资,各个国家更加重视,约束更多,门槛更高。国有企业要想在文化产业领域走出去极其困难,首先就面临审批障碍。而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的跨国并购和直接投资中,相对容易获得批准。国家应尽快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鼓励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首先要正确处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效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两个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要看到,文化消费的权利掌握在人民群众自己手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来选择和消费文化产品。只有被人民群众所认同的文化产品,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和审美价值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传扬。同时,文化企业也只有追求正当的经济效益,才可能维持和扩大文化产品的再生产,才可能运用市场机制迅速做大做强,才能为宣传文化事业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紧密相联,占领市场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是统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致的。

利:管理方便;能促进规模化发展;可控性和可持续性;能促进良性竞争。
弊:会对创新有一定影响;高产量与高质量难以平衡;模式上易陷入僵化。

  • 怎样看待把文化做成产业
    答:一、文化完全可以做成大产业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产值平均达到本国GDP的10%以上。2010年美国文化产业收入4500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25%,是美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美国最大的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由此可见...
  • 如何看待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答: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途径。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发展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提高...
  • 怎样看待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答:3. 文化产业对我国的经济贡献尚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总值和影响力均有待提升。然而,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如湖南省的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超过GDP增幅。4. 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综合竞争力,还涉及文化安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外部发展环境有着重要...
  • 传统文化到底适不适合发展为产业?
    答: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产业!当下的各类国学艺术培训或是大学所设立的相关文化专业,都说明传统文化可以发展成为产业!祝你好运!
  • 为何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答:3.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是一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开发价值高、投资机会多的绿色朝阳产业,是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于增加就业、...
  • 文化产业的当今现状
    答:10.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需要。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11.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12.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
  • 作为一名大学生,谈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答: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叶文成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密集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低成本、无污染、可重复开发等特点,在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安徽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八大...
  • 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答: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等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还可以通过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等方式,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总之,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挖掘、阐发和传播,才能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走向世界。
  • 如何用政治、哲学、文化观点看待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该如何...
    答:(1)①文化创意产业是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体现了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创意产业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体现了为推动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辐射力特征体现了...
  • 怎样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答:在指导思想方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培育市场主体,转变发展方式,维护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基本原则方面,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