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分册知识点整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三地理选修 国土整治知识纲要
  一、我国的自然分区
  界线: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3000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地貌 二、三级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 海拔高,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 季风影响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9月 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 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土层薄,发育差
  河流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
  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有绿洲农业、牧场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畜牧业为主
  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地区 分界(活动积温) 地形 温度带 景观 土壤 农作物 耕作制度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3200


  4500


  7500 山环水绕
  平原广布 寒温带
  中温带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肥沃黑土 春小麦、大豆、甜菜 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大平原
  大高原 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 黄土广布 冬小麦、棉花、花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旱地)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贫瘠红壤 水稻、油菜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田)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低山丘陵 热带 季雨林 砖红壤 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一年三熟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地区 分界 地形 气候带 河流 景观 农业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东部) 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mm等降水量线 宽阔平坦的高原 温带半干旱区 多内流河 旱生草原 旱作农业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西部) 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温带、暖温带干旱区 多季节性河流 荒漠草原 绿洲农业

  4、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表现 原因
  水平分异 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夏半年有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进入。
  垂直分异 随海拔升高自然景观发生明显变化;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垂直变化由繁及简 高原边缘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大;
  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小,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小

  二、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地带 范围 地位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12个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洪涝多 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 9个省级行政区 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北林区过度砍伐,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交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 10个省级行政区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力资源丰富 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开发能源、矿产成为中国动力基地

  三、三类灾害区域的综合治理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脆弱的生态环境 破坏后恢复困难
  地理背景: 农垦历史悠久,后备土地资源殆尽
  尖锐的人地矛盾 人口增长快
  自然:①地形坡度大,地面物质不稳定;
  ②粉沙颗粒组成的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形成原因 ③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④植被覆盖率低,对地表保护性差
  ①植被的破坏
  人为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决定性因素)③开矿
  ①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前提
  水土保持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的基本措施 ③改善天然草场植被
  ④矿区有计划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水田土流失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
  的治理 生产体系
  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关键)
  小流域 保塬:①平整土地,增加地表径流渗入;
  综合治理 ②营造护田林网,用材林和果林为主;
  ③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
  方针: 护坡:①缓坡修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②封坡育林育草(拦截涵蓄坡面径流)
  固沟:①打坝建库;②各支沟营造防护林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区位特征: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高大山地阻隔
  干旱为主 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
  的自然特征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
  景观特征:草原、荒漠为主

  地理背景 ①唐宋时期:盲目垦耕,河流下游水量锐减或改道,古绿洲被放弃
  ②清初移民开垦是荒漠化加剧(农牧民族界限西移)
  荒漠化的发展 ③20世纪50年代,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使其趋于严重)
  ④20世纪80年代以后,个别地区有所逆转


  ①物质条件:气候干旱,平地覆盖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自然 ②动力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成因
  人为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当、
  (决定因素)工矿建设不注重环境保护
  ①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包括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荒漠化的 ①明确整治目标
  成因与防治 整治模式 ②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旱农过度垦区、绿洲边缘)
  防治 ③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基本保证
  任何防止荒漠化的战略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成功的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设置沙障
  (沙障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增加固沙植被存活)
  治理措施 防洪止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和经验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证农林牧业稳产高产)

  荒漠化类型 主要人为原因 分布 举例
  斑点状、片状 过度开垦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后山地区
  斑点状荒漠化圈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
  固定沙丘活化 过度樵采 干旱的绿洲边缘 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河西走廊的绿洲
  固定沙丘活化 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当 内流河下游和山麓冲积扇边缘 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
  点状、线状 工矿建设不注重环境保护 矿区居民点和
  交通线附近 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

  3、河流的综合治理
  (1)长江多洪涝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一般年份南北支流汛期错开,当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
  ②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③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2)三峡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防洪(首要任务)、发电、航运、养殖、供水、旅游等。
  防洪效益: ①有效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②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大幅减少分蓄洪水造成的损失。
  发电效益: ①缓解华中、华东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有效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酸雨问题的出现。
  航运效益: 改善了从宜昌到重庆的660千米川江航道,水流趋缓,河道拓宽加深,险滩被淹没,万吨巨轮可由上海直达重庆。
  (3)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程成败的关键
  任务的艰巨性; ①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居民经济贫困,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②教育科技文化落后,乡土观念强;
  ③安置不当易闹反迁,关系重大。
  移民安置条件; ①从受淹特点看,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利于就近后靠安置)
  ②从移民结构看,57%属非农业人口不存在重新安置问题。
  ③从政策层面看,得到政府重视和全国支援
  措施----开发性移民,主要有就地后靠,异地搬迁安置两种方法
  (4)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在中下游:①减轻洪水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破坏;
  ②利于防止血吸虫病;
  ③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⑤调节局地气候;
  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不利影响在库区;①淹没库区土地、耕地,
  ②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处理不当可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③可能诱发地震,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
  ④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⑤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⑥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⑦增加蚊虫孳生,影响人体健康。
  (5)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不可逆转(淹没耕地、水生生物)-----------采取补救措施或挽回部分损失的办法
  影响较大(移民安置、水土流失)-----------采取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办法
  影响较小(地震、陆生生物)--------采取防止危害发生或减小危害程度的办法
  四、三类农业的区域开发
  1、中低产台治理--------黄淮海平原
  地形;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辽阔的冲积平原 地面结构:西—缓斜平原 山麓冲积扇
  中—冲积低平原 主体
  东---滨海平原
  地理背景 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分布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
  农业发展三大障碍------盐碱、旱涝、多风沙
  形成原因:
  自然---地势低平;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年温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盐碱化;不合理开垦导致沙荒地
  原则:因洼制宜
  低湿地(新店洼) 模式:鱼塘—台田模式
  特点: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稳定
  综合治理 水盐运动规律: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稳定
  (降水、蒸发、潜水位和表层土壤盐分)
  盐碱地(北丘洼) 关键:土体脱盐
  核心:治水,完善排灌系统,科学调控水盐运动
  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农业生物措施
  2、山区农业资源开发--------南方低山丘陵
  (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2)农业资源优势、问题与对策
  优势 问题 对策
  气候资源 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且大多配合较好 季风气候不稳定,春季有低温阴雨、盛夏有伏旱 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发展水利、建立防护林体系等
  生物资源 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产出能力高 品种利用单一、投入少、经营粗放、破坏严重、缺乏因地制宜 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加强生态建设
  土地资源 土地类型多样,垂直方向组合密切,具有多宜性 土层薄,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水土流失,低产田红壤广泛分布(酸、黏、瘦)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改良红壤(石灰中和、掺沙、种植绿肥作物、施有机肥)
  水资源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利于水电开发和灌溉 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 修水电工程,发展灌溉农业
  (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水土流失
  原因:强占耕地和薪柴
  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4)山区资源综合开发
  目的:充分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
  原因: ①山地与平原比4:1
  走立体农业道路 ②人均耕地少
  ③生态环境脆弱
  好处: ①利于发挥土地资源潜力
  ②可减少对耕地的压力
  ③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业
  ④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开发措施 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封山育林--------最有效措施
  生态建设: 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解决农民生活用能 ②进行炉灶技术革新节省燃料
  ③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④开发利用小水电
  3、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东北农林基地建设
  (1)土地资源
  优势: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
  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
  ③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①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 禁止开垦,保护湿地
  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此处地势平坦
  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在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
  (2)森林资源
  优势:①全国最大林区(36%,是全国3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倍,林地占全区42%);
  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
  ③宜林地区广;④森林树种丰富
  问题: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表现为:①采育失调;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措施:①坚持合理采伐;②积极营造人工林;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综合开发措施:①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方向上来);②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③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
  五、西南交通运输建设
  (1)背景:
  资源优势: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等
  大西南交通建设障碍:①地势起伏大(三级),跨山跃河;
  ②地形;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横断东西交通
  四川盆地---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
  ③地质:地壳活动强烈,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①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②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贫困人口多;
  ③重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④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畅,区内外联系不便。
  (2)解决措施——交通建设:
  意义(南昆):①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和脱贫致富;
  ③有利于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④有利于旅游、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取得成就
  ①东部三省一市和广西已形成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的运输网络
  ②西藏则以公路运输为主
  ③水运---对川江、西江及其支流航道全面整治,加强港口建设
  ④航空---开通了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线
  ⑤管道---新建川气外输至湘鄂的管线
  ①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②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使云南和东日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
  (3)农业发展:
  条件:利 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 / 不利 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发展:①立体农业 ②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
  六、海岛和海域的开发----海南岛
  1、背景
  地理区位优势:
  ①海陆位置: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②相互位置:近港、澳、台;内靠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大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③交通位置: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连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 有利于依托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热带资源优势:
  ①气候资源:光照充足、热量、降水丰沛 / 一年三熟,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不利;冬春低温危害,夏季台风)
  ②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用材植物、珍禽异兽 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有利于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旅游业基地。
  ③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海洋资源优势:我国最大的海洋省,(拥有岛屿)600多个,管辖海域200万平方千米),是其最突出的资源优势。
  ①生物资源:生物种类多 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业
  海洋生态系统 提供食品资源,又可作为旅游观赏区
  ②渔业资源:渔场面积大,浅海、滩涂面广大,港湾众多 适宜远洋捕捞业和发展人工养殖业,是我国热带海洋渔业基地。
  ③油气资源:沉积盆地广(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琼东南、西沙海槽盆地等)是我国未来油气基地。
  ④旅游资源:海岸热带景观、红树林、热带雨林、热带作物园、自然保护区
  ⑤空间资源:可开发成海上渔业补给、贸易、旅游、热带海洋科研基地
  2、自然环境特点:
  地形地势:全岛近似椭圆形,中高四周低
  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环带名称 地貌类型 海拔高度 资源特色 产业布局
  海


  陆 海岸带 平原 低于100米 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 港口建设,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
  丘陵
  台地环带 台地丘陵 100~ 200米 面积大,地形平坦,土壤较好 热带农业生产基地
  山地
  丘陵带 丘陵山地- 500~1100米 物种丰富,水源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林业、旅游业
  3、开发与保护:
  (1)合理布局产业:环带开发布局是海南岛资源开发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即适应了海南岛自然环境的环带状分布特征,又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
  ①海岸带市开发的重点,大力建设港口和加工工业区,推动车石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②丘陵和台地环带适宜发展热带农业,
  ③山地丘陵带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工业,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2)特色经济:
  特色工业:支柱工业——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建设现代大工业体系;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
  热带高效农业:瓜菜生产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育种基地、水产业。
  特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3)海洋环境保护:
  ①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②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减少和杜绝人为破坏;
  (珊瑚礁、红树林、环岛防护林----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和损失,阻挡海浪侵蚀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及时了解海洋环境变化

  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开发利用格局: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
  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
  (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
  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
  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我国天然气产品的最大短缺地区
  (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
  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
  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
  2、西气东输:
  能源输送大动脉 资源保证:塔里木气区、鄂尔多斯气区
  技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工业体系
  市场前景广阔:长江三角洲
  深远影响:
  东部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和酸雨危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③促进能源生产和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
  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推动综合利用天然气步伐,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有选择的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对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④推动天然气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注意〕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八、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1、背景: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条件
  社会经济:①便捷的交通;
  ②广阔的腹地;
  ③高素质的劳动力;
  ④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自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
  城市规模的扩大:①经济规模的扩大;②人口规模的扩大;③用地规模的扩大
  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①道路狭窄、交通拥堵;
  ②居住拥挤;
  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④用地紧张
  2、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开发作用:①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开发条件:①紧邻老城区,便于就近开发;
  ②地形平坦,满足大规模、低成本推开发需要;
  城市规划:①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区和非城市化区两部分;
  ②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③通过多种交通工程,把浦西和浦东联系起来;
  ④把浦东建成花园式的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新城

知识点小结
  1.我国的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三级阶梯。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西部第一阶梯,海拔高;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海拔低;其余高原和盆地位于中间的第二阶梯。
  3.我国的山脉。
  天山横亘在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天山南侧是塔里木盆地。
  秦岭横亘在我国中部,秦岭以北是秦腔的黄土高原,秦岭以南是大熊猫的故乡四川盆地。
  巫山是二、三阶梯分界线,西侧是天府之国四川盆地,东侧是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西侧是山西所在的黄土高原,东侧是山东所在的华北平原。
  4.四大高原。


-==========================================================

约3140字。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1、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其中山区(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平原占12% 。地形东西差异很大,西部主要是高原、盆地、山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3、我国的大陆架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及南海的一部分。
  4、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是山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是内蒙古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高原是黄土高原,石灰岩广布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5、位于第一阶梯又是典型的内陆高原(海拔最高)盆地的是柴达木盆地(“聚宝盆”之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分布且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是四川盆地(紫色或红色盆地,天府之国)。
  6、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有“鱼米之乡”和“水乡”之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黄河塑造的平原是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7、
  平均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阶梯 4000米 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左右 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大多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8、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的山脉分三列:北列:天山-阴山
  中间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横断山、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9、山脉两侧地形区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
======================================


第二章 认识地球
1.最早说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旅行。
2.地球的真实形状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地轴。
5.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北极表示地球的最北端;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它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6.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7.在地球仪表面,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为了区分纬线,分别为它们标上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8.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赤道以南称为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注:北极是北纬90°,南极是南纬90°;
北极圈是北纬66.5°,南极圈是南纬66.5°;
北回归线是北纬23.5°,南回归线是南纬23.5°)
9.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10.经度的起点线,即本初子午线,或称0°经线。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最大读书为180°。
纬线经线特点表
数量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纬线无数条圆圈不相等东西方向
经线无数条半圆(弧线)相等南北方向


(★注: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11.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1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160°
(20°W和160°E)
13.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14.“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全球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海洋71% 陆地29%)
15.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1.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面积最大的洲:亚洲
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
2.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歌诀: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
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最大的洋:太平洋
第二大洋(正在裂开):大西洋
第三大洋:印度洋
第四大洋(纬度最高):北冰洋
13.陆地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14.平原:地面平坦、广阔,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以上。
山地:地面崎岖,较高,海拔在500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海拔无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1.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海底地形中,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区是大陆架
海沟是海底地形中最深的地区。
2.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系数,坡度越缓。
等高线的弯曲向海拔低处突出的地方为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向海拔低处突出的地方为山谷。
3.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


【【 您好,很荣幸为您回答问题。。。鉴于有些内容 太长,字数太多,所以我就将它们 发送到了您 百度账号的 个人私信信箱 当中!!~~ 您要注意查收,然后可以去看看。。望对你有用!!O(∩_∩)O谢谢 】】】

高三地理选修 国土整治知识纲要
一、我国的自然分区
界线: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3000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地貌 二、三级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 海拔高,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气候 季风影响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9月 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 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土层薄,发育差
河流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
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有绿洲农业、牧场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畜牧业为主
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地区 分界(活动积温) 地形 温度带 景观 土壤 农作物 耕作制度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3200

4500

7500 山环水绕
平原广布 寒温带
中温带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肥沃黑土 春小麦、大豆、甜菜 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大平原
大高原 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 黄土广布 冬小麦、棉花、花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旱地)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贫瘠红壤 水稻、油菜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田)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低山丘陵 热带 季雨林 砖红壤 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一年三熟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地区 分界 地形 气候带 河流 景观 农业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东部) 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mm等降水量线 宽阔平坦的高原 温带半干旱区 多内流河 旱生草原 旱作农业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西部) 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温带、暖温带干旱区 多季节性河流 荒漠草原 绿洲农业

4、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表现 原因
水平分异 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夏半年有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进入。
垂直分异 随海拔升高自然景观发生明显变化;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垂直变化由繁及简 高原边缘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大;
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小,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小

二、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地带 范围 地位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12个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洪涝多 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 9个省级行政区 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北林区过度砍伐,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交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 10个省级行政区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力资源丰富 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开发能源、矿产成为中国动力基地

三、三类灾害区域的综合治理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脆弱的生态环境 破坏后恢复困难
地理背景: 农垦历史悠久,后备土地资源殆尽
尖锐的人地矛盾 人口增长快
自然:①地形坡度大,地面物质不稳定;
②粉沙颗粒组成的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形成原因 ③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④植被覆盖率低,对地表保护性差
①植被的破坏
人为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决定性因素)③开矿
①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前提
水土保持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的基本措施 ③改善天然草场植被
④矿区有计划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水田土流失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
的治理 生产体系
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关键)
小流域 保塬:①平整土地,增加地表径流渗入;
综合治理 ②营造护田林网,用材林和果林为主;
③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
方针: 护坡:①缓坡修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②封坡育林育草(拦截涵蓄坡面径流)
固沟:①打坝建库;②各支沟营造防护林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区位特征: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高大山地阻隔
干旱为主 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
的自然特征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
景观特征:草原、荒漠为主

地理背景 ①唐宋时期:盲目垦耕,河流下游水量锐减或改道,古绿洲被放弃
②清初移民开垦是荒漠化加剧(农牧民族界限西移)
荒漠化的发展 ③20世纪50年代,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使其趋于严重)
④20世纪80年代以后,个别地区有所逆转

①物质条件:气候干旱,平地覆盖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自然 ②动力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成因
人为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当、
(决定因素)工矿建设不注重环境保护
①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包括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荒漠化的 ①明确整治目标
成因与防治 整治模式 ②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旱农过度垦区、绿洲边缘)
防治 ③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基本保证
任何防止荒漠化的战略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成功的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设置沙障
(沙障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增加固沙植被存活)
治理措施 防洪止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和经验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证农林牧业稳产高产)

荒漠化类型 主要人为原因 分布 举例
斑点状、片状 过度开垦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后山地区
斑点状荒漠化圈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
固定沙丘活化 过度樵采 干旱的绿洲边缘 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河西走廊的绿洲
固定沙丘活化 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当 内流河下游和山麓冲积扇边缘 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
点状、线状 工矿建设不注重环境保护 矿区居民点和
交通线附近 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

3、河流的综合治理
(1)长江多洪涝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一般年份南北支流汛期错开,当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
②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③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2)三峡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防洪(首要任务)、发电、航运、养殖、供水、旅游等。
防洪效益: ①有效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②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大幅减少分蓄洪水造成的损失。
发电效益: ①缓解华中、华东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有效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酸雨问题的出现。
航运效益: 改善了从宜昌到重庆的660千米川江航道,水流趋缓,河道拓宽加深,险滩被淹没,万吨巨轮可由上海直达重庆。
(3)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程成败的关键
任务的艰巨性; ①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居民经济贫困,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②教育科技文化落后,乡土观念强;
③安置不当易闹反迁,关系重大。
移民安置条件; ①从受淹特点看,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利于就近后靠安置)
②从移民结构看,57%属非农业人口不存在重新安置问题。
③从政策层面看,得到政府重视和全国支援
措施----开发性移民,主要有就地后靠,异地搬迁安置两种方法
(4)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在中下游:①减轻洪水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破坏;
②利于防止血吸虫病;
③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⑤调节局地气候;
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不利影响在库区;①淹没库区土地、耕地,
②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处理不当可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③可能诱发地震,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
④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⑤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⑥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⑦增加蚊虫孳生,影响人体健康。
(5)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不可逆转(淹没耕地、水生生物)-----------采取补救措施或挽回部分损失的办法
影响较大(移民安置、水土流失)-----------采取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办法
影响较小(地震、陆生生物)--------采取防止危害发生或减小危害程度的办法
四、三类农业的区域开发
1、中低产台治理--------黄淮海平原
地形;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辽阔的冲积平原 地面结构:西—缓斜平原 山麓冲积扇
中—冲积低平原 主体
东---滨海平原
地理背景 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分布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
农业发展三大障碍------盐碱、旱涝、多风沙
形成原因:
自然---地势低平;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年温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盐碱化;不合理开垦导致沙荒地
原则:因洼制宜
低湿地(新店洼) 模式:鱼塘—台田模式
特点: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稳定
综合治理 水盐运动规律: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稳定
(降水、蒸发、潜水位和表层土壤盐分)
盐碱地(北丘洼) 关键:土体脱盐
核心:治水,完善排灌系统,科学调控水盐运动
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农业生物措施
2、山区农业资源开发--------南方低山丘陵
(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2)农业资源优势、问题与对策
优势 问题 对策
气候资源 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且大多配合较好 季风气候不稳定,春季有低温阴雨、盛夏有伏旱 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发展水利、建立防护林体系等
生物资源 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产出能力高 品种利用单一、投入少、经营粗放、破坏严重、缺乏因地制宜 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加强生态建设
土地资源 土地类型多样,垂直方向组合密切,具有多宜性 土层薄,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水土流失,低产田红壤广泛分布(酸、黏、瘦)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改良红壤(石灰中和、掺沙、种植绿肥作物、施有机肥)
水资源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利于水电开发和灌溉 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 修水电工程,发展灌溉农业
(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水土流失
原因:强占耕地和薪柴
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4)山区资源综合开发
目的:充分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
原因: ①山地与平原比4:1
走立体农业道路 ②人均耕地少
③生态环境脆弱
好处: ①利于发挥土地资源潜力
②可减少对耕地的压力
③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业
④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开发措施 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封山育林--------最有效措施
生态建设: 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解决农民生活用能 ②进行炉灶技术革新节省燃料
③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④开发利用小水电
3、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东北农林基地建设
(1)土地资源
优势: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
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
③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①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 禁止开垦,保护湿地
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此处地势平坦
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在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
(2)森林资源
优势:①全国最大林区(36%,是全国3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倍,林地占全区42%);
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
③宜林地区广;④森林树种丰富
问题: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表现为:①采育失调;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措施:①坚持合理采伐;②积极营造人工林;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综合开发措施:①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方向上来);②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③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
五、西南交通运输建设
(1)背景:
资源优势: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等
大西南交通建设障碍:①地势起伏大(三级),跨山跃河;
②地形;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横断东西交通
四川盆地---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
③地质:地壳活动强烈,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①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②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贫困人口多;
③重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④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畅,区内外联系不便。
(2)解决措施——交通建设:
意义(南昆):①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和脱贫致富;
③有利于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④有利于旅游、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取得成就
①东部三省一市和广西已形成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的运输网络
②西藏则以公路运输为主
③水运---对川江、西江及其支流航道全面整治,加强港口建设
④航空---开通了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线
⑤管道---新建川气外输至湘鄂的管线
①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②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使云南和东日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
(3)农业发展:
条件:利 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 / 不利 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发展:①立体农业 ②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
六、海岛和海域的开发----海南岛
1、背景
地理区位优势:
①海陆位置: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②相互位置:近港、澳、台;内靠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大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③交通位置: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连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 有利于依托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热带资源优势:
①气候资源:光照充足、热量、降水丰沛 / 一年三熟,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不利;冬春低温危害,夏季台风)
②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用材植物、珍禽异兽 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有利于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旅游业基地。
③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海洋资源优势:我国最大的海洋省,(拥有岛屿)600多个,管辖海域200万平方千米),是其最突出的资源优势。
①生物资源:生物种类多 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业
海洋生态系统 提供食品资源,又可作为旅游观赏区
②渔业资源:渔场面积大,浅海、滩涂面广大,港湾众多 适宜远洋捕捞业和发展人工养殖业,是我国热带海洋渔业基地。
③油气资源:沉积盆地广(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琼东南、西沙海槽盆地等)是我国未来油气基地。
④旅游资源:海岸热带景观、红树林、热带雨林、热带作物园、自然保护区
⑤空间资源:可开发成海上渔业补给、贸易、旅游、热带海洋科研基地
2、自然环境特点:
地形地势:全岛近似椭圆形,中高四周低
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环带名称 地貌类型 海拔高度 资源特色 产业布局


陆 海岸带 平原 低于100米 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 港口建设,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
丘陵
台地环带 台地丘陵 100~ 200米 面积大,地形平坦,土壤较好 热带农业生产基地
山地
丘陵带 丘陵山地- 500~1100米 物种丰富,水源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林业、旅游业
3、开发与保护:
(1)合理布局产业:环带开发布局是海南岛资源开发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即适应了海南岛自然环境的环带状分布特征,又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
①海岸带市开发的重点,大力建设港口和加工工业区,推动车石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②丘陵和台地环带适宜发展热带农业,
③山地丘陵带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工业,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2)特色经济:
特色工业:支柱工业——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建设现代大工业体系;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
热带高效农业:瓜菜生产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育种基地、水产业。
特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3)海洋环境保护:
①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②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减少和杜绝人为破坏;
(珊瑚礁、红树林、环岛防护林----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和损失,阻挡海浪侵蚀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及时了解海洋环境变化

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开发利用格局: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
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
(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
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
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我国天然气产品的最大短缺地区
(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
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
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
2、西气东输:
能源输送大动脉 资源保证:塔里木气区、鄂尔多斯气区
技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工业体系
市场前景广阔:长江三角洲
深远影响:
东部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和酸雨危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③促进能源生产和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
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推动综合利用天然气步伐,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有选择的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对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④推动天然气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注意〕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八、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1、背景: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条件
社会经济:①便捷的交通;
②广阔的腹地;
③高素质的劳动力;
④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自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
城市规模的扩大:①经济规模的扩大;②人口规模的扩大;③用地规模的扩大
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①道路狭窄、交通拥堵;
②居住拥挤;
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④用地紧张
2、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开发作用:①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开发条件:①紧邻老城区,便于就近开发;
②地形平坦,满足大规模、低成本推开发需要;
城市规划:①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区和非城市化区两部分;
②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③通过多种交通工程,把浦西和浦东联系起来;
④把浦东建成花园式的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新城

  • 地理第二分册知识点整理!!!
    答:二、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地带 范围 地位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东部12个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洪涝多 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
  •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答: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辩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
  •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
    答:1、不同点:(1)王直接管辖的地区以外的国土,商朝采取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办法,周除了采取认同原殷邦首领统治的策略,还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2)商与周边方国存在松散的联盟关系,而周的封邦建国体制使王畿地区对地方的控制更为紧密与有效。进步作用:封邦建国体制加强了对新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
  • 初中会考生物地理复习方案
    答:2、抓两头促中间,开展“一帮一”活动,争取全面提高学生成绩。3、计划按两轮进行复习:第一轮:以课本为基础,分册复习,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第二轮:系统全面地综合复习,加强各种题型的训练,把握题目的量和度,使学生所学 知识融会贯通。四、进度安排 2011年上学期教学及复习计划 教 学 内...
  • 王民的主要学术成果
    答:14.中学试用教材(黑龙江分册)――环境教育 高中二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书号ISBN 7-80163-906-5/X·5201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下册,王民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12书号ISBN 7-5031-3327-9/K·17281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
  • 北大历史地理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啊?
    答:历史上第一篇比较成熟同时也最优秀的沿革地理著述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地理志》,因而目前大多数学者皆将班固看成是沿革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自班固而后,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确实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但是在班固以前,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却并非以沿革...
  • 书单| 8本“科普思维”儿童读物,寒假养出小小“科学家”
    答:1、普及科学知识 2、培养科学思维 如果孩子只是知道知识, 而缺乏科学素养,那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思考方式就会变得偏激。 孩子能用自己思维理解的科普,才是好的科普。 今天给孩子推荐 8本“科普思维”儿童读物 ,让你一个寒假养出小小“科学家”。 这些书,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与方法。 书中的内容...
  • 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
    答:所以可以自行将两者的大题知识点进行总结背诵。具体如下图: 肖、徐结合背大题 三、备考心得 备考的同学需要提前就确定好自己的目标院校以及目标专业,所以这些都需要自己慎重选择,一旦确定好尽量不要随便更改。其实一心朝着既定目标勇敢往前冲还是很美好很励志的。 备考过程中很辛苦、压力也会很大,但希望学弟学妹们都...
  • 高考复习重点中学都用什么复习材料啊!
    答:丛书各学科分册均由两部分试卷组成:同步单元试卷与学科综合模拟试卷。 同步单元试卷:与高三总复习的教材复习同步,基本按照第一册、第二册……的顺序划分单元;位置相邻的小单元、非重点单元或知识点相近的、内在联系较紧的单元合并成一个大单元;内容较多的单元和特别重点的单元则分解成几个小单元来编写。编写思路明晰...
  • 高一历史第二册答案
    答:第一单元练习 一、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期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最为集中。同:旱地农业和稻作农业几乎同时出现,呈现南北并立的格局。异:南稻北粟,具体作物不同。因:地理位置不同,北方干旱少雨,适合旱作农业;南方潮湿多雨,适合稻作农业。 C 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