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层序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3
(一)地层序列

该带在湖北、安徽两省境内,处青峰-襄樊-广济深断裂( )及黄-破断裂( )以南地区,两断裂在湖北广济、安徽宿松一带相连。其西段在湖北境内呈EW—NW向,东段在安徽境内呈NE—NNE向延伸。变质基底主要出露在湖北省西部黄陵地区,据马大铨等(1997)研究,为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崆岭杂岩(现划为东冲河群、水月寺群),并被新元古代黄陵花岗岩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北部下部基底片麻岩主体为T.T.G岩系,其中有斜长岩及变粒岩包体(包体年龄为3290Ma,片麻岩年龄为2600~2900Ma);上部以孔兹岩系为主夹大理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等,并为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侵入包裹(前者年龄为2200~2430Ma,后者为2172Ma)。变质相为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金文山等(1997)论述了华南变质基底分布,在江西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核部,为星子杂岩,主要由斜长混合花岗岩及石榴子石云母片岩、斜长片麻岩,变质相为高角闪岩相。星子杂岩中斜长角闪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865±40)Ma,划属古元古代(江西地调院,1998)。中元古代地层有两套建造类型:一是在湖北NW部神农架地区的神农架群,以及黄陵背斜核部以北相当于神农架群下部的孔子河组,为一套次稳定滨浅海台地相碳酸盐沉积为主,陆源碎屑沉积为次,夹少量碱性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建造,并富含叠层石和微古植物组合,可与华北中元古代长城系、蓟县系(富含叠层石、微古植物)对比,形成时代为1332Ma。孔子河组为1700~1900Ma(李铨等,1987)。变形简单,变质极其轻微,应属盖层系统,形成于坳陷盆地或裂谷环境。在黄陵背斜北部见神农架群(或孔子河组)与崆岭杂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称兴山运动(相当于吕梁运动,1800Ma)。二是在皖赣交界区的双桥山岩群、溪口岩群,以及可与其对比的冷家溪群(湖南)、四堡群(广西)等,以一套厚度巨大,由泥砂质及火山碎屑为主的复理石建造组成。部分地区出现层状基性—超基性熔岩、中基性熔岩及基性—酸性火山岩系,代表扩张的次洋盆中沉积,形成年龄为1360~2219Ma(马长信等,1992)。中元古代末四堡运动(或晋宁运动),使其遭受轻微变质,经受多期变形改造,形成褶皱基底。此外在江苏镇江市埤城,经钻孔揭露有黑云斜长变粒岩及黑云片岩组合,年龄为1771Ma,其上被原震旦系不整合覆盖。在安徽怀宁县洪镇出露的原古元古代变质基底董岭群(邢风鸣等,1993),经作者实地调查为变形变质花岗岩及石英角斑岩系,相当于原宿松群、原张八岭群西冷组中的部分地层,不宜独立建群。新元古代早期,在扬子地块北缘东段,自南而北(赣北至皖南),由陆相碎屑岩与火山碎屑岩(落可 组、马涧桥组、河上镇群)到海陆交互相夹中基性熔岩建造(沥口群、登山群)。其底部在德兴及歙县伏川一带还出现蛇绿岩。上述地层强烈不整合于中元古代地层之上,而本身又为新划分的南华纪莲沱组、志棠组、休宁组平行不整合(局部为不整合)。在扬子地块北缘西段,自南而北(湖南武宁至宜昌三峡),也由陆相碎屑岩与火山碎屑岩(沧浪浦组中火山岩测年933Ma),到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的板溪群,以及在神农架地区东部出现的富含叠层石,并能与华北青白口系对比的马槽园组(测年为979Ma、993Ma)及花山群。前者强烈不整合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之上(称武宁运动),后者不整合于中元古代神农架群之上(称神农运动)。两者又被南华纪莲沱组呈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覆盖,有的地区还超覆于崆岭杂岩及新元古代花岗岩,以及中元古代地层之上,与扬子地块北缘东段情况类似。因此,扬子地块北缘具有多盖、多底特征。即在西北黄陵地区,出现以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崆岭杂岩)和中元古代及其以上地层的盖层系统;而在东北缘皖赣地区,却出现双层基底(以星子杂岩为代表的变质基底和以中元古代原双桥山岩群、溪口岩群为代表的褶皱基底),以及新元古代青白口系以上地层的盖层系统。新元古代南华纪以上至中三叠世地层区内除缺失晚志留世到中泥盆世沉积外,基本为连续沉积。其中以南华纪南沱冰碛层、震旦纪陡山沱期磷矿层、寒武纪底部石煤层、晚泥盆世滨海相砾岩层、早石炭世底部煤系及中三叠世膏盐和盐溶角砾岩层等具有典型特征岩层外,其余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层、砂岩层。晚三叠世后至中新生代,基本结束海相为主的沉积,除几次短暂的海侵外,均为陆相沉积。中生代早期为河湖相含煤碎屑沉积,晚期发育受断陷控制的红色建造和生油岩-蒸发岩建造。此外在与大别山东段交界的庐枞及苏皖地区,在早白垩世有强烈的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出现。

图2-6 湖北熊店北原红安群原苏家河群及榴辉岩分布图

(引自河南地调三队,1998,略作修改)
1—原红安群、苏家河群中云母石英片岩;2—原红安群、苏家河群中片麻岩;3—榴辉岩;4—片理产状;5—片麻理产状;6—断层;7—推测断层;8—剪切带;9—背形轴迹;10—线理

1.桐柏-大别、新县-潜山两“岩片组合”的对比
大别造山带内由桐柏-大别“岩片组合”构成造山带根部岩石(桐柏杂岩、大别杂岩、阚集杂岩等组成),其上出现浅变质岩层(港河岩组)。向西与秦岭造山带内南部陡岭杂岩,向东与苏鲁造山带内胶南岩群、东海杂岩对比,所不同的是在苏鲁造山带内未能将超高压变质岩予以分开,而与秦岭造山带北部的秦岭岩群的对比,还存在争议。
陡岭杂岩(河南区测队,1976)分布于豫陕交界的豫西淅川和西峡县间,与陕南榨水小磨岭杂岩相当。原意包括周进沟组、瓦屋坊组和大沟组,河南岩石地层清理(1997)时将周进沟组划出,其它两组总称陡岭杂岩,主要岩性为眼球状混合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透辉变粒岩、石墨二长片麻岩夹石墨大理岩组成。北侧与周进沟组呈断层接触,南与原毛堂群中姚营寨组呈不整合接触,其上未出现新县-潜山“岩片组合”。杂岩内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强烈,混合岩化石英闪长岩表面年龄为797Ma,淇河庄岩体表面年龄为896Ma;另在淅川、西峡一带测得斜长角闪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2000Ma左右,其时代置于古元古代,与大别杂岩相当(河南省地矿厅,1997)。
东海杂岩(江苏区调队,1986)主要分布于苏北东海、赣榆一带,主要由中深变质表壳岩(沉积岩、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组成(薛林家等,1993)。主要岩石类型有磁铁透辉石英岩、长英质云母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十字矽线石白云片岩、斜长角闪岩、浅粒岩、黑云角闪片麻岩、二云二长(钠长)片麻岩等组成,其中夹有大量榴辉岩,但未能予以独立分出。其上在赣榆石桥分布有浅变质韵律状含砾细砂岩、粉砂岩(图3-12)的石桥群,于下伏片麻岩接触关系,江苏地矿局(1997)认为是不整合接触,董树文等(1996)等认为是韧性构造界面接触。东海杂岩内分布有大量的变质深成侵入岩,主要有牛山含(霓辉石)黑云角闪花岗片麻岩、驼峰含(霓辉石)黑云花岗片麻岩,驹山二长花岗片麻岩等,形成时代主要为新元古代。东海杂岩应相似于桐柏-大别“岩片组合”及新县-潜山“岩片组合”的下部。据江苏区调队(1986)在石榴子石二长浅粒岩中获锆石U-Pb年龄2210.07Ma以及大量微古植物资料,其时代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可能还包括部分中元古代地层与岩石。

表3-3 大别造山带与秦岭、苏鲁造山带地层序列对比表

注:1.中新生代地层序列对比参见表3-2;2.打问号者时代归属尚有争议。
胶南群与大山沟岩组(山东区调队,1982)主要分布于鲁南日照一带,由大量变形变质侵入岩(新元古代)以及包裹于其中的表壳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二长浅粒岩、黑云片岩、透闪透辉大理岩等)以及超基性岩、榴辉岩等组成,其上在莒南棚河石附近有一套相当于石桥群的浅变质岩层(图3-13)朋河石组,主要有含砾砂岩、韵律状粉砂岩、千枚岩等组成,与下伏杂岩接触关系有“不整合”或“韧性断层”接触等不同认识。关于浅变质岩层时代,宋明春等(1998)在其底部千枚岩全岩Rb-Sr年龄为620Ma,下伏片麻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830Ma以及其中采获微古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新元古代。据侵入其中二长花岗岩中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854Ma、840.53Ma以及黑云变粒岩中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1914Ma、2125Ma,斜长角闪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618.8±2.7)Ma,将其时代划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变形侵入体仍含有大量榴辉岩包体,其时代有可能延续至中元古代。

图3-12 江苏赣榆石桥剖面

1—白云斜长片麻岩;2—石英岩;3—薄层状石英岩夹白云石英片岩;4—粉砂质千枚岩(韵律状);5—韵律状含砾细砂岩,粉砂质千枚岩

图3-13 山东莒南朋河石剖面

1—含砾细砂岩夹粉砂质千枚岩;2—薄层石英岩
综上所述:桐柏-大别“岩片组合”及其上部的新县-潜山“岩片组合”,西与陡岭杂岩,东与东海杂岩、胶南岩群及大山沟组完全可以对比,唯陡岭杂岩内尚未发现榴辉岩及浅变质岩层。
需要说明的是与秦岭造山带内北秦岭地区的秦岭岩群的对比。据张国伟等(2001)研究,秦岭群为一套中深变质杂岩,变质程度达到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有强烈深熔混合岩化,多期变形变质岩浆侵入,以深层塑性流变和韧性剪切变形为特征,下部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榴子石夕线黑云片麻岩及石墨大理岩,上部为云斜片麻岩、云斜变粒岩与云母石英片岩及钙质硅酸盐类,顶部为一套厚层石墨白云质大理岩、结晶灰岩等,其间主要为韧性断层接触。根据大理岩中发现虫牙化石,以及冯庆来等(1994)在桐柏山相同层位中发现放射虫化石,定其时代为Pz—T,应非原秦岭群组成部分,可能是早期褶皱核部的岩层夹片。秦岭岩群的下部和上部岩层,则构成一套杂岩。据张本仁等(1998)研究,其中基性火山岩中同位素比值高,与华北地块属性差异很大,而接近扬子地块。又据胡能高(1994)、刘良等(1994)在相当秦岭杂岩北缘狮子坪以北炉道-小河口构造岩块中发现榴辉岩,其中发现有柯石英,其形成时代据张宗清等(1994、1996)用多种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1987±49,2267±173)Ma主体为古元古代。综上述特征,秦岭岩群(除去厚层大理岩)应与大别杂岩及其上部的“岩片组合”相当。但“秦岭岩群”与“大别杂岩”并不同处一构造带上,“秦岭岩群”在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带内呈EW向延长千余千米,穿过南阳盆地后,向东至桐柏山区。近期河南地矿局通过1∶5万填图及李云安等(1997)在光山马畈一带发现有相似秦岭岩群(花岗片麻岩)的出露,在该处东侧安徽金寨县花园—带相当于北淮阳构造带内,也发现有相似的大别杂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出露。因此秦岭岩群中以变形变质深成侵入体为标志特征的岩石,在大别山北部北淮阳地区(河南光山、安徽金寨)一带的出露,可能表明在深部相连,即秦岭、大别造山带可能为同一变质基底。
2.红安-宿松、苏家河-卢镇关、随县-张八岭“岩片组合”对比
上述三个“岩片组合”分布于大别造山带南北两侧。下部以出现双峰式火山岩及片麻岩,上部以出现磷矿层及大理岩层为特征,尽管有部分古生代岩层夹片出现,但主体应相当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震旦纪地层。其间及其内部均以韧性断层为界面。其地层对比情况如下。
1)与秦岭造山带南部(南秦岭)对比:即在“陡岭杂岩”之南,主要分布有毛堂群(含姚营寨组)及耀岭河组(马头山组),再南为武当群、耀岭河组。在其北侧有周进沟组。秦岭岩群之南有峡河岩群(寨根岩组、界牌岩组)。关于武当群(相当于随县群)、耀岭河组的岩层组合及时代归属前已述及。姚营寨组(北京地质学院,1961)分布于河南内乡县姚营寨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为砾岩、长石砂岩、含砾长石砂岩及绢云千枚岩;上部为石英角斑质凝灰岩、长石砂岩及含石墨绢云片岩,与陡岭杂岩呈不整合接触,与耀岭河组平行不整合接触。砾石中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次为硅质岩、花岗斑岩及中细粒花岗岩等,多为滚圆—次滚圆状,分选性好。毛堂群向东南延伸至湖北随县,相当于随县群中上部,处耀岭河组之下。西峡南部侵入该组的石英闪长岩K-Ar年龄为796Ma,河南地质志将其时代暂归新元古代早期。表明与红安-宿松、随县-张八岭“岩片组合”可能为大体同时代不同沉积相的“构造重复”。在陡岭杂岩以北的周进沟组,河南区调队(1981)将其从原陡岭群中划出,归入信阳群,主要岩性为二云(白云)石英片岩、钙质二云(石英)片岩、二云(白云)片岩,局部夹石英岩、浅粒岩,上部为大理岩,内夹含金红石黑云母角闪片岩为特征。该组呈狭长条带夹持于两条断裂带内,构造变形强烈,发育紧密同斜褶皱,面理置换强烈,以绿片岩相为主,其原岩为石英砂岩、灰岩夹基性火山岩。据作者调查其岩性组合及峡河岩群相似于北淮阳地区东段(安徽)杜岭岩组、郑堂子岩组及北楼岩组。但商庆芳(1992)在其上部透闪石大理岩中发现粗枝藻、腕足类碎屑和钙质单射海绵骨针(?)等化石,且上部大理岩中所夹金红石角闪石片岩中角闪石年龄为455Ma,与湖北区调队近期在原红安群上部发现新元古代早期金红石变粒岩极为相似,其时代可能属新元古代,其中有早古生代岩层夹片。
2)与苏鲁造山带的对比:在其南侧江苏连云港—海州—灌云一带的原海州群1980年江苏区调队自下而上分为锦屏组、云台山组,不整合在驹山花岗岩体(原驹山组)之上。1984年江苏地矿局将海州泗阳断裂作为华北与扬子两地层区分界,将“驹山组”作为“武陵期花岗岩”,并根据灌云县杨集钻孔剖面划出了相当于“张八岭群”岩层。需要指出的是早在1958年,张秋生就否定了驹山花岗岩与锦屏组不整合接触关系,认为:“底部砾岩是一种注入片麻岩,砾石层是不存在的”。常任之(1993)提出云台山组与锦屏组之间为构造接触,两组之间存在一断裂和滑动面,见有构造片岩。孙竞雄等(1991)将海州群自下而上分为锦屏组、云台山组,两组之间呈假整合接触,并认为锦屏组不整合于东海群之上,云台山组部分岩性可与张八岭群对比,锦屏组相当于肥东群、宿松群。各岩层组合特征如下。
锦屏组。下部为暗绿色云母片岩夹大理岩、磷灰岩、石英岩、石墨片岩和锰、磷矿凸镜体;中部为钙质云母片岩;上部为含磷白色大理岩夹磷灰岩。底部以含“砾”白云石英片岩与驹山片麻状花岗岩接触。
云台山组。下部为白云钠长变粒岩,中部为浅粒岩夹白云钠长变粒岩,上部为二长浅粒岩夹白云(石英)片岩。其中夹有蓝晶石英岩,并在灌云钻孔中发现蓝片岩。据樊金涛等(1991)研究,其原岩属于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
海州群的时代归属,江苏地矿局(1984;1997)依据:锦屏(岩)组磷灰石U-Pb年龄为(1735±170)Ma,江苏地质六队1987在大理岩中获微古植物,将时代归属为中元古代。
据作者调查分析,依据:
(A)苏北分布的云台山组,是一套海相细碧-角斑岩系,其中产蓝晶石矿和蓝片岩,总体特征应与安徽张八岭岩群中西冷岩组,宿松岩群中甘田坳(岩)组,湖北红安岩群塔尔岗岩组对比,其时代可归属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另据在江苏省第六地质大队在云台山组已获锆石U-Pb年龄929Ma,可得到佐证。
(B)作者等多次实地调查认为,云台山组与锦屏组为构造接触关系,表明云台山组推覆在锦屏组之上。锦屏组与驹山片麻状花岗岩为先侵入后构造接触关系,并非不整合关系(图版16)。锦屏组本身由两期变形叠加而形成倒转(似翻卷)构造(唐炎森,1990),其变质程度远比云台山组要浅,其时代应与宿松群磷矿、黄麦岭磷矿对比,可能归属震旦纪。
在其北侧山东五莲—王台一带的原五莲群(山东区调队,1982),自下而上分为海眼口组、坤山组。据作者等野外调查,该组岩层变形强烈,发育一系列紧密同斜褶皱及层间滑断,其确切层序已难以恢复。其中海眼口组原岩主要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坤山组以大理岩、石英岩为主。赵达等(1995)在其中发现管孔藻类化石,认为属震旦纪。董树文等(1996)曾将其与佛子岭群祥云寨组、仙人冲组对比。作者认为海眼口组应相当于郑堂子岩组—小溪河岩组,坤山组厚层白云质大理岩相当于杜岭岩组(仙人冲组),因此原五莲群主体相当于苏家河-卢镇关“岩片组合”,时代为新元古代。坤山组中石英岩可能相当于佛子岭岩群下部的祥云寨岩组中石英岩。山东岩石清理(1996)却将五莲群与华北区粉子山组对比,时代定为古元古代,显然是不适合的。

该构造带处河南、安徽两省境内,介于舞阳—淮北滑覆逆冲构造带与栾川—确山—固始断裂(

)及六安断裂(

)之间的狭长地带。变质基底为中、新太古代太华岩群、登封岩群、霍丘杂岩、五河杂岩,在安徽霍丘已被大量钻孔所揭露,在河南舞阳及安徽肥西防虎山有出露,主要为角闪岩相的表壳岩(其中以麻粒岩、硅铁建造岩石为特征),呈大小不等的包体赋存于变形变质花岗质岩石中,并伴有强烈混合岩化,构成一些穹状隆起核心。在该区北部华北地块内的河南济源县有古元古代银鱼沟群,在登封县有碳酸盐岩(富含叠层石)低绿片岩相的浅变质岩系,不整合于基底之上,构成明显盖层系统,并普遍缺失中元古代沉积,其上在安徽境内不整合覆有新元古代及以上地层。在本区南部常缺失古元古代沉积,在豫陕一带变质基底(或古元古代银鱼沟群)之上发育有中元古代早期熊耳群,为华北地块南缘拉张环境下由边缘深断裂控制下的火山-喷溢型裂谷之产物,主要为一套中(偏)基性夹酸性火山岩;其上为中元古代中晚期汝阳群或高山河组不整合覆盖,但在安徽境内没有发现这些岩群。中、新元古代的兵马沟组、汝阳群,以及豫、陕一带的高山河组、官道口群、栾川群等,为一套浅变质或未变质的陆源碎屑-碳酸盐岩系。其中原归为震旦纪的罗圈组被认为是冰成岩。新元古代至中奥陶世、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主要为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及陆相-湖泊沼泽相碎屑岩含煤沉积。中新生代与扬子地块同为陆相沉积,构成上叠盆地陆相沉积系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皖、豫交界的霍丘南部白大山一带调查(毕治国等,1994),以往被置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系八公山群的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其岩层组合与变形特征,均不能与华北地块南缘的青白口纪至奥陶纪地层对比,其岩性外貌酷似于扬子地层区的奥陶纪—泥盆纪地层,其中含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国内外多见于早古生代,可能为奥陶纪至泥盆纪处华北地块南缘的一种边缘海盆沉积。据马文璞等(1991)研究,出露在河南商城—安徽金寨一带的晚泥盆世到石炭纪沉积,以河流相砂砾岩和暴露相白云质泥灰岩为主,该期古地理是向南延伸的海盆。据陆光森等(1987)在晚泥盆世杨山组砾岩中白云质灰岩砾石中发现日射珊瑚(Heliolites.cf.anhuiensis)及牙形石类(Panderodus gracilis)等,应属晚奥陶世到早志留世。这表明该盆地北部或西部蚀源区应有志留纪浅海灰岩的地层存在,并与南方型有密切关系,这与白大山群的地层时代推论相吻合。此外在淮南新庄孜煤田水文钻孔中(Jin F1989),发现有太原阶混生四射珊瑚群,以及在共生化石中Ⅰvanovia和Neokninckophyllum的两个属,见于苏南和皖南船山组中,而Lophocarinophyllum和Amplexocarinia则是北方型化石。陆光森等(1987)还在中石炭统胡油坊组中发现大量小型单脊叶肢介(Protomono-carina)化石,表明北淮阳地区的石炭系与华北地块内中石炭统本溪组关系密切,可以对比,同属一生物区系范围。另在胡油坊组下部仍有很厚的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地层,故推测在华北地块南缘海域较宽,与扬子地块北缘海盆沟通连成一片,应有一过渡区存在,且表明是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而非洋壳盆地。



  • (一)地层序列
    答:新元古代南华纪以上至中三叠世地层区内除缺失晚志留世到中泥盆世沉积外,基本为连续沉积。其中以南华纪南沱冰碛层、震旦纪陡山沱期磷矿层、寒武纪底部石煤层、晚泥盆世滨海相砾岩层、早石炭世底部煤系及中三叠世膏盐和盐溶角砾岩层等具有典型特征岩层外,其余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层、砂岩层。晚三叠...
  • (一)地层序列
    答:在该区北部华北地块内的河南济源县有古元古代银鱼沟群,在登封县有碳酸盐岩(富含叠层石)低绿片岩相的浅变质岩系,不整合于基底之上,构成明显盖层系统,并普遍缺失中元古代沉积,其上在安徽境内不整合覆有新元古代及以上地层。在本区南部常缺失古元古代沉积,在豫陕一带变质基底(或古元古代银鱼沟群)...
  • (一)构造地层序列对比
    答:注:1.中新生代地层序列对比参见表3-2;2.打问号者时代归属尚有争议。 胶南群与大山沟岩组(山东区调队,1982)主要分布于鲁南日照一带,由大量变形变质侵入岩(新元古代)以及包裹于其中的表壳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二长浅粒岩、黑云片岩、透闪透辉大理岩等)以及超基性岩、榴辉岩等组成,其上在莒南棚河石附近...
  • 地层序列
    答:2020-01-31 (一)地层序列 2020-01-31 (一)构造地层序列对比 2020-02-01 前寒武纪地层序列 2011-09-24 地层序列“宇、界、系、统、阶”所对应的年代序列是什么 3 2011-09-22 地层序列“宇、界、系、统、阶”所对应的年代序列是什么 在线等... 3 2019-02-18 地层类型有哪些? 2020-01-31 ...
  • 地层和充填序列
    答:1.东部盆地群地层序列 (1)方正断陷 方正断陷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白垩统穆棱组,古新统乌云组,始新统新安村组、达连河组,渐新统宝泉岭组,新近系中新统-上新统富锦组和第四系。(2)汤原断陷 汤原断陷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白垩统穆棱组、东山组,古近系古新统乌云组,始新统新安村组、达连河...
  • 秦岭地区沉积作用的化学元素演化与成矿元素富集层位
    答:一、地层序列与岩石建造 1.南秦岭构造带 南秦岭构造带地层发育较全,基底由陡岭群和毛堂群(河南西峡—淅川一带)、武当群和耀岭河群(鄂西北武当山地区)、或郧西群和耀岭河群(陕西安康地区)组成。盖层沉积包括震旦—白垩系。 陡岭群由原岩为陆源碎屑岩—泥质岩—泥灰岩的黑云斜长片麻岩、绢云石英片岩、石墨片...
  • 地层岩石
    答:前者分布在定安县岭文和琼海市九曲江两地,为一套湖泊陆碎源屑岩,具磨拉石建造特;鹿母湾组、报万组主要分布在白沙县细水、南溪和琼海市阳江、会山等地,为一套浅紫红色和灰白色碎屑岩:沉积建造相应为陆相复陆屑建造夹酸性火山岩建造和陆相复陆屑建造。表2.1 调查区地层序列 图2.2 海南岛...
  • 新生代地层区划有哪些?
    答:东海是太平洋西部边缘海盆之一,东海陆架的基底是华南地台的延伸部分,大致以60m等深线划分为内陆架与外陆架,内陆架区主要由长江水下三角洲所建立的自中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为代表,外陆架区则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划分若干地震层组。南海按海底地形划分为中央盆地、大陆坡和大陆架三部分,中央盆地北部由广东大陆架、珠江...
  • 盆地构造与构造演化
    答:表5—8 南黄海盆地白垩纪以来地层序列 (据陈晓东,2003) (6)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沉积阶段 始新世晚期发生三垛运动,使盆地又一次抬升,导致三垛组上部遭受剥蚀,并持续了约13.4Ma。盐城组沉积时期,南黄海盆地在大范围夷平的基础上接受了大套河流相沉积,沉积范围扩大,并超出了古近系的分布,断裂活动逐渐停止,形成一个的新...
  • (一)变质基底的对比
    答:说明:1.中、新生代地层序列对比参见表3-2;2.有零星基底岩石出露参见文字说明;3.打问号者应有分布但未见出露;Ⅰ—Ⅸ.“岩片组合”序码代号。扬子地块变质基底除在鄂西北黄陵地区有大片出露,代表岩性为崆岭杂岩(包括崆岭岩群与水月寺岩群),主要岩石为变质变形深成侵入体及呈俘虏体、包体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