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小学生如何提升数学应用题的理解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怎样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因为涉事浅,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不足,说白了他只认识字,但不明白字字组成句子后该句子表达的意思。因此作为家长或老题要耐心的讲解,一句一句的把句子表达的意思全部用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句子转嫁为通俗易懂小孩能够接受的常见事理中,小孩受到启发会慢慢对应用题感兴趣的。另外要让孩子明白应用题的每一句都是有用的,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把某一个条件没用上做出来的结果应该是错误的,让学生把每句汉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应用题首先要理解题面意思,找出考试的知识点。这就需要你先多背公式和多做例题,边做边理解,熟能生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做几种例题,找出规律就好一些。

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没有固定的结构,也没有解题规律可循,完全要依赖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线索。

● 要点: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

从条件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问题

从问题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已知条件。

● 例题如下:

某五金厂一车间要生产11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剩下的如果平均每天生产150个,还需几天完成?

● 思路分析:

已知“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就可以求出已经生产的个数。

已知“要生产1100个机器零件”和已经生产的个数,已知“剩下的平均每天生产150个”,就可以求出还需几天完成。

典型应用题


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中,有的题目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因而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通常称为典型应用题。

(一)求平均数应用题

● 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规律是:

总数量÷对应总份数=平均数

注:

在这类应用题中,我们要抓住的是对应,可根据总数量来划分成不同的子数量,再一一地根据子数量找出各自的份数,最终得出对应关系。

● 例题如下:

一台碾米机,上午4小时碾米1360千克,下午3小时碾米1096千克,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

● 思路分析:

要求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这一天总共碾了多少米?(一天包括上午、下午)。

2、这一天总共工作了多少小时?(上午的4小时,下午的3小时)。

3、这一天的总数量是多少?这一天的总份数是多少?(从而找出了对应关系,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二) 归一问题

● 归一问题的题目结构是:

题目的前部分是已知条件,是一组相关联的量;

题目的后半部分是问题,也是一组相关联的量,其中有一个量是未知的。

● 解题规律

先求出单一的量,然后再根据问题,或求单一量的几倍是多少,或求有几个单一量。

● 例题如下:

6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300亩,照这样计数,8台拖拉机7小时可耕地多少亩?

● 思路分析:

先求出单一量,即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的亩数,再求8台拖拉机7小时耕地的亩数。

(三) 相遇问题

指两运动物体从两地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向运动。

●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是:

1、相遇时间=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和。

例题如下:

两地相距500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60米,小明每分钟行65米,几分钟相遇?

2、相隔距离(两物体运动时)=速度之和×相遇时间

例题如下: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0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20﹪,求甲乙相距多少千米?

3、甲速=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相遇时间-乙速

例题如下:

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64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相遇问题可以有不少变化。

如两个物体从两地相向而行,但不同时出发;

或者其中一个物体中途停顿了一下;

或两个运动的物体相遇后又各自继续走了一段距离等,都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 另:

相遇问题可以引申为工程问题:即工效和×合做时间=工作总量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题有三种,下面分别谈一谈每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的规律。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是,已知两个数量,所求问题是这两个量间的百分率。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的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罢了,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时,要用除法计算。

● 解题的一般规律:

设a、b是两个数,当求a是b的百分之几时,列式是a÷b。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含意。

● 例题如下:

养猪专业户李阿姨去年养猪350头,今年比去年多养猪60头,今年比去年多养猪百分之几?

● 思路分析:

问题的含义是:今年比去年多养猪的头数是去年养猪头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应用今年比去年多养猪的头数去÷去年养猪的头数,然后把所得的结果转化成百分数。

(二)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

●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从反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那个已知条件入手分析,先确定单位“1”,然后确定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 这类应用题可以用方程来解,也可以用算术法来解。

用算术方法解时,要用除法计算。

●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也要反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已知条件入手分析:

先确定单位“1”,再确定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些稍难的应用题,可以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四)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问题。

●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

工作总量没有给出实际数量,把它看做“1”,工作效率用来表示,所求问题大多是合作时间。

● 例题如下:

一件工程,甲工程队修建需要8天,乙工程队修建需要12天,两队合修4天后,剩下的任务,有乙工程队单独修,还需几天?

● 思路分析:

把一件工程的工作量看作“1”,则甲的工作效率是1/8,乙的工作效率是1/12。

已知两队合修了4天,就可求出合修的工作量,进而也就能求出剩下的工作量。

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就是还需要几天完成。

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中,比的应用题包括:比例尺应用题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

(一)比例尺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是研究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最主要的是要清楚比例尺的意义,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根据这个关系式,已知三者之间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的量。

● 例题如下:

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城到B城的距离是8厘米,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 思路分析:

把比例尺写成分数的形式,把实际距离设为x,代入比例尺的关系式就可解答了。所设未知数的计量单位名称要与已知的计量单位名称相同。

(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求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接触到的不平均分问题。

● 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是:

先求出各部分的份数和,在确定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按比例分配也可以用归一法来解。

● 例题如下:

一种农药溶液是用药粉加水配制而成的,药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100。2500千克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5.5千克药粉需加水多少千克?

● 思路分析:

已知药和水的份数,就可以知道药和水的总份数之和,也就可以知道药和水各自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知道了分率,相应地也就可以求出各自相对量。

(三)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目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里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两种相向关联的量成正比例时,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

kx=y(一定)。

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时,可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

×y=K(一定)。

● 例题如下:

六一玩具厂要生产2080套儿童玩具。前6天生产了960套,照这样计算,完成全部任务共需要多少天?

● 思路分析:

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已知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1、认真读题,复述题意

小数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甚至对学生以后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加大学生对小数应用题计算的准确性很重要,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小学生中的很多人对小数应用题抱着轻视的态度,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审题方面最为明显,审题错误现象常有发生。认真读题,复述题意是学生做好整个小数应用题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老师应加强学生在认真读题,复述题意方面能力的培养。

2、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小数应用题中的概念,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它的产生离不开思维的概括、推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对于小数应用题出现的概念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小数应用题概念,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通过视频、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参与小数应用题教学,使学生的视、听得到全面的接触,增加学生解决小数应用题的兴趣与能力。

3、引导学生对小数应用题的内容进行摘录

学生在小学数学小数应用题理解与解答能力方面的高低除了与学生自身智力相关外,还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心智成长不成熟,对小数应用题的内容缺乏必要的概括与推理。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小数应用题的内容进行摘录,提高学生对小数应用题的关键内容的摘录能力,使得小数应用题又复杂变为简单,由文字转化为数字。提高学生对小数应用题计算的准确度。

4、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理清解题思路

分析小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实质上就是分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正确理解题意的关键环节。为此,老师应该极力培养学生数量关系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为学生正确做出小数应用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性,将理清数量关系的思想灌输到学生小数应用题计算的全过程当中

方法都是理论,还是要落到实际,多练习题才有保障,但是不是盲目的做,要学会总结和反思,因为应用题都是通过问题反推回去,找到足够的已知量(至少两个),才能求未知量,不会找等量关系式,做再多题都没用。

  • 五年级小学生如何提升数学应用题的理解
    答:认真读题,复述题意是学生做好整个小数应用题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老师应加强学生在认真读题,复述题意方面能力的培养。 2、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小数应用题中的概念,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它的产生离不开思维的概括、推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对于小数应用题出现的概念问题,教师应该培...
  • 我在辅导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对应用题的理解很差,即使是简单的应用...
    答:由于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学生对各类题目的理解透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明显增强。但仍有学生思维狭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经验、促使他们用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 数学应用题不会怎么办
    答:1、多了解生活。要解决应用题,首先要读懂题意,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经常出现不明白题意的现象。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低年级学生身上,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了解得不多,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2、多阅读提高理解能力。除了生活中的常识外,很多孩子不会做...
  • 如何快速掌握五年级数学应用题?
    答:设定目标: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比如每天解决一定数量的应用题,或者每周掌握一种新的题型。有目标的学习更有动力。通过遵循这些策略,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解决五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能力。总之,持之以恒的练习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数学技能的关键。
  • 我女儿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应用方面总是很差,稍微变换条件就有点不懂了...
    答: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方面,掌握不太好的学生不在少数,您的女儿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 首先要让孩子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点的概念及其应用,一定要记得很熟练,比如说距离=速度*时间,当然,这个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的,只有理解了,才能够运用 第二,要把课本上应用题的...
  • 小学5年级了数学计算出错多,应用题没有数学思维,该怎么办?
    答:将它转化成应用题,让孩子通过近距离的生活观察来理解题目,进行对概念的深刻体会,然后有选择性的给孩子选题,让孩子由易到难,慢慢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此外,对于孩子做错的题目,你要让他回过头重新总结继续做。小学生的数学比较简单,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就不会在数学上有太多的问题。
  •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解应用题的技巧
    答:因此,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一、引导学生怎样解应用题 1、认真阅读题目。很多学生一直认为只有语文才需要一遍遍地读。数学是一门很省力的科目,不需要怎么花时间读题的。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目,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求相当高。同时读...
  • 如何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 四个方法加深数学理解
    答: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由不想学变成想学习。从最基本的地方教起,每次让学生感到在进步。然后在步步深入。 方法:比如表面积的应用题,从基础讲起,把一道题讲透彻,如果学生听懂了,那么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当小老师讲一遍,老师通过学生讲的过程来判断学生是否...
  • 五年级小学生不会做数学应用题,家长可以怎样帮助他?
    答:当五年级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上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解题能力:建立信心: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挑战,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和积极面对。理解问题: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读懂题目。引导他们逐字逐句地阅读,并询问他们对题目的理解。确保他们明白题目中的关键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