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哪两个国君的命运,可以看出能力和品德哪个更重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有能力而没品德的,叫做小人。有品德而没能力的,叫做君子。既没能力又没品德的,叫做愚人。能力和品德都十分突出的,叫做圣人。

圣人总是难在世间出现,聪明的小人和正直君子,总是层出不穷。

而这两种人究竟孰高孰低呢?相信读者的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这篇文章我就举一个春秋末期的历史事件,来论证为何君子要优于小人。

时代背景:四分五裂的晋国

晋国是一个存在于春秋时期的强大国家,在战国时期,它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三国都在战国七雄之中能挤出一席之地,这也可见当初的晋国有多么强大。

若不是晋国分裂,最后统一天下的国家,也就未必会是秦国了。

春秋时期天下形势

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晋文公,既让晋国走向了强大之路,又给晋国开启了衰败之端。他创造了六卿制度,发展到春秋末期,晋国已经是被六卿割据的分裂之国了,到春秋和战国交替的时期,六卿只剩下了智、韩、赵、魏四卿,其中智氏领地最大、兵力最强,韩、赵、魏三家难以与之匹敌。

四家之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长期处于分裂之中的晋国,也有走向统一的势头。势力最强的智氏,就想灭掉韩、赵、魏三家,统一强大的晋国。

晋国四卿,表面上团结和睦,实际上却又互相提防。

外部有强敌,为了家族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选立合适的继承人,智氏和赵氏的两位族长,选立继承人的方式截然不同,这也影响了两个家族的命运。

晋国四卿形势

继承人的择立

智氏的族长智宣子将要立智瑶作继承人,因为智瑶能力很强,将来在他的带领下,智氏必定也能走向昌盛。

族人智果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觉得智瑶各方面能力都无可挑剔,但品德却比较低,为人十分不仁。

智瑶当上族长后,必定会用他那突出的能力欺压他人,而别人也只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长久下去,必定有很多人怨恨他,他会为智氏树立很多敌人。

智宣子不听智果的意见,最后坚持立智瑶做了继承人。

豫让是智伯手下的名臣

赵氏的族长赵简子也要立继承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赵伯鲁,小儿子叫赵无恤。赵简子不知道该立谁,就用竹简写了家训,两个儿子每人都拿到了一份,赵简子嘱咐他们要经常看家训。

三年过去了,某天赵简子找来两个儿子,让他们背诵家训。伯鲁支支吾吾背不出来,无恤却能倒背如流。

赵简子又让两个儿子把给他们的竹简拿过来,无恤直接就从袖子中拿了出来,伯鲁回到卧室翻箱倒柜,却发现竹简早不知放哪去了。

赵简子就觉得无恤很不错,他并不太考虑两个儿子的能力高低,老实的无恤被立作了继承人。

后来智瑶当了智氏的族长,爵号叫智伯,赵无恤当了赵氏的族长,爵号叫做赵襄子。

赵氏灭智氏

智伯这个人很是傲慢,他曾在一次酒宴上当众侮辱了韩氏的君主和丞相,谋士私下劝他低调一点,他也不听。

可见智伯是打心眼里看不起韩、赵、魏三个家族,因为以当时的形势,三家就算联合在一起,也无法击败智氏。

智伯也是愈加傲慢,某天就突然心血来潮,派人去韩康子那边要土地。

战国时期的韩、赵、魏

韩康子很不想给,土地都是我祖先好几代人打下来的,凭什么就白白交给你?段规就劝他说:“咋们就给他,以智伯的性格,拿到土地后一定也会跑到魏、赵两家那里去要地,如果两家不给地,智伯必定会攻打他们,到时我们就随机应变。”

韩康子就很不情愿地交出了一万户人家的土地。

智伯又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不想给,谋臣任章说:“智氏的行为已经激起众怒了,咱们暂且给他地,先看看赵氏是否敢反抗智伯,我们到时随机应变。”

魏桓子也交出了一万户人家的土地。

智伯可高兴坏了,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两万户人家的土地,他又派人去赵襄子那里要地。

赵襄子不买他的帐,坚决不交地,智伯就征调自家和韩、魏两家的军队,去攻打赵氏。

当年赵简子曾对儿子嘱咐到:“尹铎把晋阳治理得很好,将来有什么危难之事,就去晋阳逃难。”赵襄子想起了父亲的话,就带着族人逃去了晋阳。

三家的军队围攻晋阳三年都无法攻克,又放水淹城,城内的百姓都住到房顶上去了,但都不愿意背叛赵襄子。

韩康子、魏桓子见晋阳坚持不了多久,赵氏一被灭,灾祸就要到自己头上了,所以都忧心忡忡。

智氏有人觉得他俩要倒戈,跑去汇报智伯,傲慢的智伯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两人,就没当回事。两人得知后,也是越来越忧虑。

赵氏又派张孟谈溜出城池见韩康子、魏桓子,三人刚见面,就统一了战线,决定联合三家的力量发功智伯。

某天晚上,赵氏派人打开河堤,水淹智氏的军队,韩、魏从侧翼夹击智氏,赵襄子亲自披甲上阵,带领军队攻击智氏的正面。事发突然,智氏没有准备,而且因为赵氏的水淹之策,智氏军队阵脚大乱,最后全军覆没。

结语

后来智氏的土地就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三家后来又瓜分了晋国公室的土地,还受到了周威烈王的分封,正式成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智伯不仅被三家杀死,他的头骨还被赵襄子做成了饮酒的器具,每逢大宴,必定要拿出来用一下。

当年自以为只手遮天的智伯,怎会料到自己是这样一个结局呢?智伯用他突出的能力,去欺压别人,然后给自己树立了一堆敌人,最后遭到这个下场,这就是“德不配位”的下场。

赵襄子未必有多大的能力,但他能听父亲的训诫,选择逃难到晋阳,若是逃去别的城池,那些百姓未必愿意在万军包围之下帮他守城三年



  • 对比哪两个国君的命运,可以看出能力和品德哪个更重要?
    答:有能力而没品德的,叫做小人。有品德而没能力的,叫做君子。既没能力又没品德的,叫做愚人。能力和品德都十分突出的,叫做圣人。圣人总是难在世间出现,聪明的小人和正直君子,总是层出不穷。而这两种人究竟孰高孰低呢?相信读者的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这篇文章我就举一个春秋末期的历史事件,来论证...
  • 项羽与刘邦比较 为何项羽会输给刘邦
    答:项羽和刘邦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1. 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2. 在失败面前,刘邦沉着冷静,项羽狂暴浮躁。3. 在做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 项羽灭秦后没有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措施继续加强国家的统一,而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恢复分封制,这就使...
  • 刘邦与项羽的性格处事对比
    答:从这几个故事中,看出刘邦的魄力,看出刘邦是个心理承受力强的人,而且不感情用事。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更加说明了这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54yuxhdodeaf 2015-07-09 · TA获得超过46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2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309万 ...
  • 如果曹操刘备孙权不受死亡限制,谁能统一三国呢?
    答: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刘备、孙权、曹操不受死亡限制,肯定是曹操统一天下,成为一个老妖。而刘备和孙权因为死不了,不是被控制,就是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但是毕竟他们没有超能力,虽然死不了,但是能力有限,而且会生更多的子女,权益分配上会出更多问题。真若是三个人不受死亡限制,到现在能活上千年,想...
  • 历史上出现了哪几个有点名气的被称为“后主”的国君?他们都是昏君吗?他...
    答:历史上,"后主"这一称号曾被赋予多位颇具名望的国君,他们虽然命运各异,但都曾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这些后主们,有的被誉为明君,有的则背负着昏庸的骂名。让我们一同探寻他们的事迹,揭示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南朝后梁的后主萧琮,尽管国家在他手中灭亡,但他选择明智地归顺隋朝,反而因此得到了...
  • 战国七雄各自都有哪些不同的命运,为什么会造就这样的命运?
    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是在春秋分裂后形成的占据中国全境的七大王国,这七大王国形成之初力量对比就十分不均衡,经过后期历史的发展,到了战国末期,七大亡国只剩一秦国,其余六大王国完全被秦国所消灭!因此,秦始皇实现了第一次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并开创了第一个封建王朝!为什么七大王国会有...
  • 王国维对南唐后主李煜与宋道君皇帝这两个国君有怎样的评价?
    答:南唐后主李煜与宋道君皇帝这两个国君,有着十分相似的命运,他们都是亡国之君。身为亡国之君的痛苦,他们都承受到了,并且都曾用诗作来加以表现。王国维对此有过评价,他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
  • 陈轸和张仪两人的才华不相上下,为什么两人的命运会完全不同呢?_百度...
    答:两个人能力相似,才华不相上下,这就形成了竞争。陈轸经常出现在战国策里,里面有很多名片都是此人贡献的,他擅长口才,而且能言善辩,善用比喻劝国君,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位顶尖的谋士,可是他的命运完全不同于和他才华相似的张仪。张仪有一天见秦王说道,陈轸想要投靠楚国,我是一个正直善良忠诚的大臣...
  • 《史记》读后感
    答:但张仪并没有为秦王付出真心,在张仪和司马错争论先伐蜀还是先伐韩能看出来,要么是张仪有私心,要么就是他能力有限。后来,苏秦越来越风光了,他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做出了他最大的努力。当张仪知道苏秦死后,他不顾一切地为秦国付出。不过多久,他也死了。我觉得张仪和苏秦,虽然凭借一身力量,雄辩天下,纵横全国,但同时...
  • 失败者更值得同情?为何雄才大略的亡国之君无法挽救王朝?
    答:我国历史比较悠久,所以改朝换代是经常发生的额事情,改朝换代的时候,末代国君的命运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悲惨的。就算是末代国君有些是雄才大略,仿佛也不能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为难之中。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灭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积累了很多矛盾,等到爆发的时候,自然已经是到了危机关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