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吕夷简、范仲淹,一言不合就开杠,怼天怼地、惺惺相惜两不误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8

宋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时代。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典型的武力定国。许是不愿再陷入前朝四分五裂、常年战争的困境,“杯酒释兵权”后,开国武将们都回家养老“种地”了,宋朝开启了“文人治国”的节奏。

开国皇帝赵匡胤

相比于唐朝文人潇洒不羁、酒杯不离手的形象,宋朝文人形象内敛多了,他们穿着“莫兰迪”色系的衣服,羽扇纶巾,少了些浪荡孤傲,更多的是铮铮文人风骨。

纵观中国古代史,宋朝绝对是“文人治国”的巅峰时代,文人的社会地位空前绝后得高。文臣们在政治上的话语权超级“刚”,朝廷内外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前朝往代的“操作”,比如一言不合就开杠,走得近点是“朋党”,看上去很温和,实则不比武将的刀叉剑戟威力差。

最不“刚”的宋徽宗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宋朝文人正面“刚”的原因出发点是爱国,对事不对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还算是知己,所以很多当时吵得不可开交的人在多年之后都是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三次当上宰相,三次“罢”相的吕夷简

在后世人眼中范仲淹的知名度是很高的,吕夷简吗?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应该是个问号。但在排资论辈的大宋官场,范仲淹只是吕夷简的后辈。

《宋史》记载,吕夷简,祖籍山东莱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他在宋真宗的时代里出仕,因为治理河北水患有功,被提拔为了滨州知州。

吕夷简

滨州任上他治水有功,同时注意到苛捐杂税泛滥成灾,上书请求免了“农器税”,鼓励农事生产。和宋朝很多文官引起“上面”人注意的方式一样,吕夷简因为“大胆上书”得到了真宗的青睐。



是的,名相吕夷简、范仲淹其实是互相欣赏的,但是在意见不合的时候,又可以吵得面红耳赤。

当然,一般我们只有对熟悉的人才会有“得罪”人的举动,因为他们两个觉得对方是知己,哪怕在某些方面见地不同,也不妨碍他们的友情。

吕夷简、范仲淹两人一言不合就开杠,并不是说他俩的关系有多差,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或许这正是他们平时交流的一种方式吧。

  • 名相吕夷简、范仲淹,一言不合就开杠,怼天怼地、惺惺相惜两不误吗?
    答:三次当上宰相,三次“罢”相的吕夷简 在后世人眼中范仲淹的知名度是很高的,吕夷简吗?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应该是个问号。但在排资论辈的大宋官场,范仲淹只是吕夷简的后辈。《宋史》记载,吕夷简,祖籍山东莱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他在宋真宗的时代里出仕,因为治理河北水患有功,被提拔为了滨州知...
  • 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翻译
    答:二、译文 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是个怎样的人 具体
    答:范仲淹一旦了解到朝廷的某些内幕,便大胆介入险恶的政治斗争.他发现仁宗皇帝年巳二十,但朝中各种军政大事,却全凭六十岁开外的刘太后一手处置,而且,听说这年冬至那天,太后要让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损害君主尊严的事,应予制止,他奏上章疏,批评这一计划。 范仲淹的...
  • 范仲淹在宫中遭到那些破害
    答:加以吕夷简的从旁中伤,范仲淹便被递夺了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后来几乎又贬死岭南。台官韩渎为迎合宰相意旨,请把范仲淹同党的人名,写成一榜,张挂于朝堂。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因为替范仲淹鸣不平,也纷纷被流放边远僻地.从此,朝中正臣夺气,直士咋舌。这次到都门外送范仲淹的亲朋,已寥寥...
  • 我对( )的尊敬 | 一篇作文 , 括号里填“一个古人的名字”,各位大侠帮...
    答: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吕夷简擅权市恩。向仁宗上百官图,指出进退官员的大权应由皇帝亲自掌握。又上《帝王好尚》等四论,仲淹不过是从维护赵宋祖宗家法的立场出发,主张强化皇权,侵削相权而已。切中要害的疏论激怒了权势欲极重的吕夷简,他反诉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宠信吕相的仁宗诏令范仲淹落职出...
  • 渔家傲范仲淹
    答:第二年,范仲淹离开南京:孙秀才也辞去职事。 十年之后,朝野上下传诵着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在泰山广聚生徒,教授《春秋》,姓孙名复.就连山东著名的徂铼先生石介,也师事于他。这位学者,便是当年那位孙秀才。范仲淹感慨地说:“贫困实在是一种可怕的灾难。倘若孙复一直乞讨到老,这杰出的人才岂不湮没沉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