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幼儿园怎样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

一、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1、建立适宜区域活动的常规,帮助幼儿了解各种规则


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在有条不紊的生活活动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常规教

育不仅是培养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幼儿发展本身的一种需求。在活动中,幼儿的活动不仅不受到约束,而且能在一定范围内更加愉快,更加自由,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培养中,将幼儿的规则学习与培养有机地融入于游戏中,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规则,巩固规则。如:插卡标志,可以限定游戏的人数,如果卡已插满则需要重新选择;如果实在很想到这个区域玩可以自己去和小朋友协商,两人交换玩,但必须经过人家同意才能交换。长久以往他们就会养成不挣不抢、安静有序、文明交往地良好习惯。另外材料的摆放要按标签对应,利用环境暗示法,让环境说话,让环境的设置告诉幼儿参与这个游戏应遵守的规则,这种环境暗示没有任何的强制、命令和压抑,可以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幼儿在自由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中,知道每样东西都有其固定的位置,操作完收拾整齐放回原处,这样别的幼儿才可以使用。如果所需要的东西不在其位置上,就说明别人正在操作,自己要耐心等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规则意识。

2、跳动地音符提醒幼儿收拾材料,美妙的乐曲帮助幼儿学会等待。

3-4岁的幼儿正是规则培养的最佳时期。给幼儿树立规矩,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简短、精练、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用音乐提醒更有效。区域活动时幼儿比较分散,教师不可能挨组去提醒。为了培养幼儿听信号做事的规则意识,我们选取了好听的音乐代替教师的提示。他们听到这个声音就会自觉地收拾材料,
在收拾材料的过程中,肯定有快、有慢,收的快的幼儿回到座位上以后就会无所事事,秩序就会乱。于是我们就请一名动作快的幼儿自发地做一些优美的动作,其他幼儿模仿,很好的控制住幼儿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等待的规则意识。总之,通过规则,要让幼儿明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帮助他们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

二、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1、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建立常规,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指幼儿在环境中必须遵守与养成的习惯。 将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执行规则,可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幼儿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一天的生活当中,上下楼、如厕、盥洗、进餐、午睡等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规则。由于他们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他们做到持之以恒。这样幼儿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印象,通过认知、理解而产生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行为表现。如:采用有趣的榜样示范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幼儿点名时,教师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模仿,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又使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学习法,组织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一些喜欢乱跑的孩子也很乐意的加入到火车的队伍中来。这样反复的游戏,让幼儿知道在园一日生活的常规习惯。由于小班幼儿好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规则意识处在形成阶段,我们还采用了检查督促法,使幼儿常规成为持久的、自觉的行为以便来巩固幼儿已获得的规则经验。总之,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每个幼儿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去做,逐步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各项规则,逐步在一日生活中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2、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帮助幼儿巩固增强已有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不是教师强加于幼儿的,而是需要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尤为重要。我们在幼儿生活学习的活动室巧妙地利用标志、符号、图片帮助幼儿巩固已有常规,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选择小班幼儿熟悉又喜欢的动物图片,记住自己是哪一种,做到不随便使用别人的毛巾、水杯,并把班级常用物品贴上图示固定其好摆放的位置;储物间里衣服的叠法步骤图片、书包正确摆放的图片,告诉幼儿物品取放要归位;饮水罐前的等待线,告诉他们喝水时不拥挤,要会等待;洗手时的步骤图,不仅可以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还可以教育他们节约用水;离园前幼儿座位的指示线;上下楼梯的小脚印,形象地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边走;游戏场上的安全文明游戏图片,提醒幼儿玩耍时不奔跑,以及大型玩具的正确玩法……这些标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天天看到,这些标志不仅在无声地提醒着他们,同时看到这些标志,幼儿也会互相提醒,按标志的要求去做,很好地强化了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利用教学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1、创设宽松的绘本阅读环境,促使幼儿主动亲近绘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人的关注与鼓励是引导幼儿爱上阅读,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与关键。从小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来看,他们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所以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多提供一些正面、积极、健康的故事范例,为孩子树立典型、明确、具体的学习榜样,鼓励他们模仿与学习良好的行为与习惯,从而促进幼儿健康道德情感的发展。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为了让幼儿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我们在绘本《小兔子分萝卜》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各类“判断性”游戏体验“不良习惯”带来的烦恼,另外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来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感知和体会排队拿东西的快速和快乐。合理的体验式提问帮助幼儿建立了绘本跟自我的联系,并进行情感的迁移,使他们懂得在集体中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要学会谦让,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我们还在延伸活动中尝试用搓泥的方法制作萝卜,以游戏的形式将做好的萝卜放到指定的地方,来引导幼儿有序的排队。以给小兔送萝卜的方式引导幼儿有序排队,懂得关心他人、学说问候的话语和礼貌语。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对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成人唯有创设温馨的氛围,并运用语言鼓励、物质奖励、体态激励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关注和赞赏,使他们在情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提升幼儿规则意识。

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主题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入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针对不同的规则要求,利用多媒体、录像、图片、故事、诗歌等形式形象地为幼儿直观、形象、生动地介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如引导幼儿不仅了解了红绿信号灯的作用,知道了过马路时行人要看人行横道信号灯,要走斑马线,同时对人身安全起到了保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堵车、碰车、甚至发生交通事故,只有人人遵守交通规则,道路才会畅通,大家才会安全,让幼儿进一步深入理解了交通规则和我们每个人是息息相关的,遵守交通规则不仅重要,而且尤为必要。观看安全用电小常识动画片、电梯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安全教育,让幼儿明白,遵守规则是文明的表现,是光荣的,不遵守规则,不仅是不文明的表现,同时,还会给别人造成麻烦,是应该受到大家的谴责的。小朋友不仅要了解社会规则,还要遵守社会规则,同时还要监督爸爸妈妈等周围的亲人朋友遵守社会规则。另外,幼儿还了解了在各种场合中出现的标志,是在提醒着大家遵守必要的规则,我们大家都要自觉遵守。让幼儿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协调发展,有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家园联手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家园携手配合,促进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尤为重要,家庭是幼儿的摇篮,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注重家园合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培养幼儿是长期坚持的事,因此,要通过家长园地、宣传栏、家长会等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互通幼儿成长中的点滴,争取在教育方法、要求上取得一致。同时请求家长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实现家园共育,形成家园合力,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幼儿的生活中逐渐积累,慢慢形成,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和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我们只有在不断的、长期的、重复的坚持中,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以后走上社会的作用是长远的,一个不懂规则,不知怎样与人交往的幼儿,以后走向社会就寸步难行。所以幼儿园教师就要重视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培养,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可以学习一些动作技巧,还可以愉悦心情,使身体健康。教师在游戏中要注意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在游戏前讲明规则要求
  幼儿理解能力差,辨别是非易从主观直觉出发,所以在游戏前要明确游戏规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具体告诉他们,甚至要重复几次,直到都点头明白为止,让他们有意识地自觉遵守规则。我们曾经用儿歌来帮助幼儿记住规则,可以使游戏不因犯规而终止,收到良好效果。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找朋友》等游戏,都可以编成儿歌来辅助记住规则,幼儿可以边唱边做,以儿歌记忆规则,一旦做错,其他幼儿会指出来,使规则意识深入人心。
  二、教师在游戏中强化规则要求,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因幼儿的自制力、坚持力较差,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纠正错误,不断提出具体要求,强化规则要求,使幼儿能自觉遵守,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教师在指导中,要时刻注意他们的动向,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对做得好的幼儿及时表扬,摸摸头,竖竖大拇指,提高他的积极性,为他人树立遵守规则的榜样。如果谁做得不好,教师可让其他幼儿来告诉他怎样做就对。教师在活动中指导,不断强化规则意识,有助于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三、结束后注重游戏评价
  幼儿年龄小,评价能力低,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应平等地参与到幼儿游戏中,游戏中的评价意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自觉遵守规则。游戏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总结评价,可以教师整体评价,要以多表扬鼓励来积极评价,意在增强自信心,挖掘幼儿长处,鼓励幼儿以后更好地遵守规则;可以幼儿自己评价,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对的地方继续坚持,不对的地方以后改正,逐步建立自觉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摸索,在幼儿生活中不断积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为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理解规则、制定规则,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规则存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它与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都有紧密的联系。比如:下课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解便,然后收好不用的书、作业本等,再把下节课需要的书、学具准备好以后才能玩;加餐、盛饭时从左到右依次排队的规则能让孩子们做事、生活有序;睡上铺的孩子只能坐着穿脱衣服,不能带尖利玩具到幼儿园玩的规则能保证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因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 规则必须建立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我们总是让孩子先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如不乱闯红绿灯这项规则,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其用意,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道路畅通;然后,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若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后会怎样?孩子们说:“会堵车,大家都走不了。”“乱闯红灯会碰车的,碰车了人就会受伤。”“要是堵车了,上学就会迟到的。”……孩子们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移情带来的理解却是深刻的。活动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不闯红绿灯。因此,只有让孩子们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被他们很好地接受。
2、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过程
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如:新学期开始时,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许多新的操作材料,有些幼儿为了能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与同伴发生了争执,影响了小伙伴间的关系。针对此情况,我组织孩子讨论,自己来制订符合愿望而又不会影响伙伴关系的规则,我们从活动场地、材料使用方法、入区人数等方面入手,制订出图文并茂的《区域活动规则表》。由于孩子是规则的制订人,因此他们非常乐意去遵守和维护,由此产生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
3、 结合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通过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很多相应的规则要求,避免了脱离实际的说教。例如在玩“影剧院”游戏时,我们重点培养幼儿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规则,使孩子们知道在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喧哗,以免影响别人。
此外,我们还重视个别教育,针对不同孩子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小朋友有爱打人的毛病,我就通过讲故事、正反对比等方法给他们讲道理,以引出正确的规则。种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启发、诱导都能使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

1
课堂规则
面对充满好奇心又容易跑神的小朋友,老师一定要注意教会他们课堂规则。

在开始讲课之前,老师可以将接下来活动中会用到的图案、标识拿出来让小朋友提前看,这样不仅会激发孩子的兴趣,也可以让孩子提前了解活动的内容。
比如,说话、讲故事、唱歌的时候画一个“嘴巴”,拍手、手工、画画的时候用“小手”表示,欣赏歌曲、听故事的时候可以画一个“小耳朵”。

2
游戏规则
幼儿园最常做的就是游戏了,很多学习活动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但是要教会小朋友游戏规则可不简单。老师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讲了好几遍规则,小朋友还是一脸懵,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个时候,老师们可以用一张图片向小朋友们展示如何玩这个游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当小朋友忘记规则的时候,看一下图片,就能很快明白了。
这样老师们也可以从一遍又一遍的口述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观察孩子们的状态,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3
管理规则
在幼儿园,同一件事情,老师需要反复叮嘱反复提醒让孩子们记住,比如玩具玩完了要收回来,上完厕所要洗手等等,即使老师在孩子屁股后面追着,很多孩子可能都还是记不住!
老师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任命小班长,表现好的小朋友就可以轮流当班长,为了争得荣誉,小朋友就会自觉按照规则做了。并且一旦成为小班长,他还会主动提醒纠正其他小朋友,让大家都遵守规则,成为老师的小帮手。
4
时间规则
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将时间划定为“准时”和“迟到”两个时间段区域,分别配上相应时间点的活动图画和文字。每天来园后,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到园的时间在图表中找到对应的活动。
此外,帮孩子树立时间规则,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不迟到早退、不频繁请假,让孩子在日常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时间意识。
5
相处规则
在家都是“小霸王”,到了幼儿园肯定更甚,不开心不如意的时候,小朋友就会打起来啦,冲突和争执根本避免不了,如何让他们友好相处呢?
如果一个个解决,那老师肯定是忙不过来的。老师可以在活动区划出一个单独的区域,当小朋友闹矛盾了,就约定一起来到这里,商量解决矛盾的方法,如冷静一会儿、石头剪刀布、说“对不起”、跟伙伴商量等。这样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也能增加孩子之间的友谊,这要比老师出面干预的效果要好得多。
老师也可以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起来贴到墙上,这样孩子们会想出更多更好解决矛盾的办法,再面对争执时也会很快握手言和啦!
6
进餐规则
每到午餐时间,老师和保育员都非常忙碌,不仅要准备餐点,还要观察引导幼儿安静进餐。但吃饭这个大问题,在家里难,在幼儿园也很难。
其实幼儿园可以尝试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进餐规则,当同组的所有人吃完饭并整理好餐桌后,才能离开进行自由活动。幼儿之间相互监督、提醒,大家一起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再叽叽喳喳、东张西望、发呆走神,吃饭速度明显变快,进餐过程井然有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学习规则意识,逐渐融入集体的地方,在这里,孩子学习到各种规则,见面问好、人多排队、友好相处……
当然,这些规则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在反复的学习和适应中,孩子们才能学会并遵守这些规则,老师们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就非常重要了!
此外,家长的配合同样非常重要,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到的规则,家长要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习惯,这样孩子才会更受欢迎,更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中,孩子常常表现出规则意识淡薄的行为,例如:来园迟到,如厕、盥洗、进餐吵闹,在学习活动中发呆走神,游戏时争抢玩具等。出现这些情况后,幼儿教师如何应对?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6种方法,可以让孩子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1.时间规则:互动钟

“王老师,不好意思,我们家果果今天又起晚了。”

时间概念对幼儿来说非常抽象,什么点该干什么事都是大人来提醒,来园迟到、午休睡不醒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教师可以制作一面“互动钟”,在上面绘制“准时”和“迟到”两个时间段区域,分别配上相应时间点的活动图画和文字。

每天来园后,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自己到园的时间操作钟面,并参照图画完成相应的活动。这样不仅免去了教师枯燥的语言提醒,将原本被动的行为转换为主动的意愿,还能让幼儿通过比较钟面上的数字,感知时间的先后顺序。

2.管理规则:盥洗管理员

“洗手时不要玩水!”

“上厕所要排好队,一个接一个。”

“东东,你的裤子没有提好!”

教师凭借反复提醒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往往效果不佳,那是因为幼儿的自控能力弱,对语言指导的关注度低。

对此,教师可按学号轮流安排幼儿担任“盥洗管理员”,督促其他人的行为。例如,提醒同伴洗手时节约用水,检查同伴的洗手情况和衣裤整理情况等。

“盥洗管理员”是教师的好帮手,尤其对于一些平时与同伴交往少、管理意识弱的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交往规则:友情转盘

“这个是我先拿到的。”

“刚才它就放在这里,没人玩。”

“我去告诉老师!”

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较为突出,与同伴发生矛盾时,由于缺少交往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第一时间想到找教师帮忙。

针对这一现象,建议教师制作一个“友情转盘”,在转盘上划分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提供一个解决矛盾的方法并配图,如握手言和、去玩另一个游戏、冷静一会儿、石头剪刀布、说“对不起”、跟伙伴商量等。

每当与小伙伴之间发生争执时,幼儿可自行转动转盘,根据指针指示的方法处理问题。渐渐地,幼儿不仅能掌握转盘上的方法,还会自己想出许多更好的解决方法。

4.学习规则:课程表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什么?”

“我们今天可以听你讲故事吗?”

有的孩子总喜欢围着教师询问每日活动安排,以至于教师需要反复回答说明。而实际上,很多孩子对参与活动并没有任何准备,在活动过程中经常心不在焉或做小动作。

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课程表”,用标志、图案等表示每天要学的本领。“嘴巴”代表要学有关说话的本领,如语言活动、歌唱活动;“手”代表操作类活动,如绘画、手工等;“耳朵”代表用心听,如欣赏音乐、听故事……

此外,可将这张课程表张贴在家园联系栏中,幼儿可根据幼儿园课程表事先做好相应准备,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家长也可根据课程表,帮助幼儿回顾一天的学习内容。

5.进餐规则:分组监督

“童童,萝卜不能挑出来!”

“谁吃饭还在说话?”

每到午餐时间,教师和保育员都非常忙碌,不仅要准备餐点,还要观察引导幼儿安静进餐。

此时,不妨尝试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进餐规则,即当同组的所有人吃完饭并整理好餐桌后,才能离开进行自由活动。

幼儿之间相互监督、提醒,大家一起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再叽叽喳喳、东张西望、发呆走神,吃饭速度明显变快,进餐过程井然有序。

6.游戏规则:活动导读

作为一线教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一遍遍地讲解游戏规则后,还是会有一些幼儿在活动开始后不停地问“老师,这个怎么玩?”一旦教师未能及时讲解,幼儿就可能放弃游戏或自己随便玩,而如果教师花时间反复答疑,不但自己会精疲力尽,活动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对此,教师们可以借助“活动导读”来为幼儿提供指导。“活动导读”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游戏规则或玩法攻略,当幼儿不清楚怎么玩时,可以参照上面的说明自觉规范行为,而教师则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幼儿的观察、指导和反思上。

规则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孩子的行为有点反复也属正常,但教师的要求必须始终如一。

不管规则怎么合理,方法怎么巧妙,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所有的一切都是零。

让孩子在生活游戏中逐步建立与完善规则,并认真贯彻执行,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园长幼师通小编转载整理,只为分享优秀教育理念,促进幼教行业健康发展。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的付出,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 幼儿园孩子规则意识差怎么引导 幼儿园孩子规则意识差如何引导
    答:从早晨入园到下午离园,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无处不在:做操要学会站队,上课要学会举手,书包学会摆放有序,吃饭要学会排队,上厕所学会区分男女,玩游戏学会遵守规则,户外活动学会遵守秩序,喝水学会等待。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习惯要求已经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所接受和认同,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规则的重要...
  • 简述学前儿童规则意识的发展。
    答:【答案】:1.确立正确的规则并执行 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要先确立正确的规则,要让幼儿明确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例如,要告知幼儿不能在公众场合随意喧哗;要将图书和玩具合理放置;要在上课期间不能随意走动,有什么事情要及时向教师举手示意等等。同时,还要制定违反规...
  • 运用游戏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答:教师要善于将规则渗透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特别是区域活动中学习和体验各种规则。如幼儿通过游戏“红绿灯”,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斑马线”;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充分认识不遵守交通规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再如在棋类游戏中,了解象棋、...
  • 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
    答:反馈和反思: 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遵守规则时的积极效果。也可以在适当时候与他们一起回顾和反思,讨论如何更好地执行规则。耐心和一致性: 培养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需要耐心和一致性。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学习。通过以上方法,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积极的行为...
  •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答:比如:下课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解便,然后收好不用的书、作业本等,再把下节课需要的书、学具准备好以后才能玩;加餐、盛饭时从左到右依次排队的规则能让孩子们做事、生活有序;睡上铺的孩子只能坐着穿脱衣服,不能带尖利玩具到幼儿园玩的规则能保证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因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
  •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答:教幼儿学习规则,贵在以身作则。同时,教师之间要保持对幼儿要求的一致性,避免时松时紧,使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具备持续性。第五,让幼儿参与制定班级规则。在孩子熟悉一日常规后,我们可以大胆地让幼儿自定班级规则,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幼儿自觉去遵守规则,提高他们独立...
  • 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答: 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但是幼儿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差,要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己不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是十分困难的。对此,教师就要给幼儿定“规矩”,从日常行为等方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二、在教学活动中...
  • 怎样树立大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
    答:教师直接提出规则要求,注意讲解艺术性 (1)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幼儿不能讲反话。因为他们常常误将反话正面理解。同时,提出规则的语气要亲切、和蔼,从关心幼儿安全的角度讲解,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关心他、尊重他、相信他的,更有助于增强遵守体育规则的意识。(2)将体育规则说...
  • 《规则意识培养》教育随笔
    答:让规则成为幼儿的需要,幼儿就能接受,幼儿就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如何让规则成为幼儿的需要?从游戏的角度思考,在游戏中让幼儿体会规则的意义,从而产生对规则的.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培养》教育随笔2 “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停下了,听老师说;请大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