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心理环境

整理了以下几个方法,家长们只要适当的注意,完全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1、不要太严厉: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2、不要太关心: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3、不要恐吓: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4、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5、不要嘲笑批评:孩子一样也会自尊心,嘲笑批评孩子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6、帮助孩子面对困境:要帮助孩子对面对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7、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要让孩子学会独立,不要让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8、不要勉强孩子:当一件事情孩子无法完成时,不要去勉强,这样对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并没有帮助。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9、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10、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这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与稳定性,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教育效果,应成为班级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所谓班级教育心理环境,主要是指中小学班级教育中出现的能给教师及学生强烈感觉的一种精神表现或景象,是某种占优势的群体态度和情感的综合反映,是影响班级教育活动所特有的无形的育人因素。我以为,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营造班级教育的和谐心理氛围a)捧出高尚的教育爱心。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在班级中主要表现在教育情绪体验、教育语言、教育动作、神态及教育艺术感染力等各个方面。在施教过程中,班主任应保持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与学生接触要温和慈祥。b)赋予积极的教育情感。在班级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或微妙的神情暗示,以及积极的情感特征,都会起到调控学生情绪变化,达到师生心灵与情感沟通,提高教育效率的积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潜心设计教育情境,发挥具有情感特征的班级教育信息反馈和评价的作用,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受教育状态。c)增强教育的艺术效果。班主任教育艺术感染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积极情感投入的多少,班主任教育成功与否,又与其教育艺术感染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因此,提高教育艺术水平,也应是班主任创设良好教育心理氛围所必需的。提高班级教育艺术水平的途径与方法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应是具有过硬的教育基本功和灵活的教育方法。此外,班主任的管理技能、敏感性、自信心等等也将影响到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地进行班级教育活动。二、强化师生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教育意识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是一种微观的社会心理环境,对于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师生来说,它同样具有一般社会心理环境所具有的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确立了这样一种明确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教育意识,就有可能使关心、维护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成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这种教育意识主要包括:a)接受教育意识。班级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和制度,只有为师生所了解和接受,才能变为自觉的行动。因此,每个个体必须具有接受教育的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服从正确的指挥和协调,履行个体的职责和义务。b)合作教育意识。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只有让师生在自觉接受教育的同时又积极参与教育,才能激发师生的主动精神,使班级教育卓有成效。c)3.自我教育意识。班级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摆正自己在班级群体中的角色位置,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控制、自我教育,从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d)创造教育意识。有效的班级教育不仅应该具有主动性、自觉性,而且应具有创造性。教育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不能习惯于静态的教育,更要借助于动态的管理。只有具有了创造教育意识,才能创造性地建立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三、建立起班级教育信息转换的心理机制班级教育心理机制对班级教育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有着强烈的制约作用。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机制能够保证信息流通渠道畅通无阻,为教育信息的输送及反馈信息的回收创造先决条件。学生在合作式的活跃有序的心境中才能完善自身的接收系统,与教育者配合默契,教育者才能得心应手地依照一定的秩序向学生输出教育信息。在此情况下,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在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背景下,学生对教育者敬仰、信赖,他们很清楚教育者承认他们的自我价值,所以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他们会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利用语言、文字或非语言媒介(如表情等)将反馈信息及时而真实地回输给教育者,从而有利于教育者有效地实施教育控制。四、运用理性感化的班级教育方法所谓理性感化的班级教育方式,就是指坚持民主思想,主张通过理性和宽严得当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运用班主任及有关教育者自身的人格感化力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要求教育者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以身教代言教,以诱导代惩罚,禁用一切压抑专制的方法,但又不使学生滥用自由,走上放纵的道路。从根本上讲,理性感化的班级教育方法,是对压抑专制和自由放任两种方法的调和,它意味着学生通过教师理性的感化是能够遵守秩序、遵守班级行为规范的。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纪律,又不至于过分呆板,也不会流于放纵和任性,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运用理性感化的班级教育方法,还要求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注意消除不民主的现象,如“只有某种价值判断,没有之所以如此的具体理由”、“只承认一种观点、排斥其他同样正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一家之言,并将其视作不可更改的定论”、“缺乏实事求是、知错就改的勇气”、“对某些教育命题,没有留出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和质疑”、“学生讲自己观点的机会不均等”等。这些缺乏民主、沉闷、压抑的班级教育现象的存在,既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潜在思考力的挖掘和开发。

  所谓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部成员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一致,行动上积极进取的融洽、和谐工作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人感到受尊重,有安全感,不会处于紧张、相互猜忌、互相制约的情绪困扰中,从而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工作。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根据我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
  目标是激发人进取的动力。一个幼儿园如确立了明确而又切合实际的目标,就能鼓舞士气,激励人心,能引导教职工为了目标的实现而控制自己的行动,调节自己的活动。反之,幼儿园如无发展蓝图、无目标,人人忙于应付一般性的常规事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常常无事生非,斗志低沉,人心涣散。例如,我园在“创办一流的园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质量的现代化幼儿园”大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了通过“省级示范园的评估”的短期目标。在分析这一目标的可行性时,大家认为与其他申报园相比,我园存在不少问题,难度较大。但全园从园长到教职工都信心百倍,决心通过评估工作来磨练队伍,提高办园水平,改善办园条件。大家有了共同认识,共同语言多了,行动默契了,并以这一目标为行动指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经过全园教职工半年的积极努力,我园终于通过了省级示范园评估。
  由此可见,目标的导向作用可以把教职工凝聚在一起。正是目标的协调作用促使我们形成了“团结、敬业、勤奋、创新”的良好园风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荣誉的推动下,大家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奔头。
  二、人尽其才
  人在社会化的活动中,只有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并实践自己存在的价值,才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动力,树立起事业心和责任心,而这种价值的发觉往往来自受到重视、尊重、信任的心理感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重视并努力为每个教职工营造这种心理氛围,让他们感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是整个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能力大小,都有用武之地,都是有用之才,因此,自觉为实现集体目标出力流汗。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的优点常伴随着缺点。我认为将长处发挥出来,对工作产生积极作用,就是有用之人。问题的关键在于园长如何发挥每个教职工的长处,避免其短处。我们在日常工作总结出一套“看、用、评”的有效做法。“看”就是观察分析。对教职工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业务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发展趋向做详细了解。分析哪些人可以培养成骨干,怎样安排工作更能发挥其长处,做到心中有数,为人尽其才打下基础。“用”就是合理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各尽所能。我们把每个职工分配到适合他的岗位上去发挥才能,扬长避短。如我园有一位教师,工作肯花时间,肯动脑,在班上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如果把她安排在组织、领导全园的功能室活动的岗位上,将更能发挥她的才能,影响、带动的面更广。于是,我们让她负责管理功能活动室、电化教育室等功能室。担任此项工作后,她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与其他老师一起制定了功能室活动的目标、内容、评价方法及二百多种操作材料,使功能室的活动成为我园一大特色。除了合理使用人才外,我们还重视定向培养人才。
  三、正确用权
  首先,我们重视摆正园长与群众的位置,注意形象的影响作用。我们知道,模仿是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仿效一个榜样的社会心理行为。园长的示范、榜样行为,比一百条命令更管用。这主要是因为园长的形象对于塑造幼儿园的整体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管理者,园长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领导艺术,又要有人格魅力。
  其次,要以真诚的情感去换取群众的密切合作。情感是联系群众、树立园长威信、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心理因素。而情感的真实性在于诚。有一天下午,我到班上巡视,看到小班当班老师正坐在椅子上发呆,班上的孩子有的喝水、有的吃苹果、有的在卧室穿衣服、有的女孩披头散发在等待老师梳头、有的把鞋子穿错了……显然老师没有认真地组织孩子,而是想着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见此情景,我忍住自己的情绪,没有马上批评老师,而是走到孩子中间帮他们穿衣服、纠正穿错的鞋子、给他们梳头。当班老师见到后也马上站了起来,一起帮助孩子,很快大家都安静的结束了喝水、吃午点这一环节。快下班时,这位老师主动来办公室找我,对中午的情况表示歉意。原来是那天上午爱人上班时腰部摔伤了,自己心里非常着急。对我的谅解深表感激,并表示一定好好工作,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事后我也在反思:如果自己当时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一顿,岂不是更让她受到伤害。尽管她有错误,但处理的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
  我在与教职工接触中,尽力做到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关心他们的疾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强化心理沟通。对教职工在工作中的缺点,以帮助人为出发点,从不大声训斥,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心理换位,将心比心,让他们感到园长是在爱护、帮助他们,是友好、真诚的。良好的心理影响,使他们对园长产生了信赖感,乐意接受意见,并会在实际行动中积极支持园长的工作。另外,人与人性格不同,特点各异,作为园长就要做到心胸开阔,善于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努力发现每个人的进步和优点,虚心向职工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关心群众,完善自己,并以这种精神感染他人,才能凝聚全体教职工的力量,园所特有的良好园风,使办园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努力提高园长自身的能力,加强非权力因素产生的影响。园长在群众中所发挥的作用称之为影响力。影响力的表现是多样的,主要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加以影响,非权力影响力则是由园长的道德、人格、修养、聪明才智等非权力因素产生的。这种影响力对群众的影响是自然的,比权力影响力更有份量,能融洽干群关系,是群众容易接受的影响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下功夫提高自身素养,扩大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一是做到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园长的事业心、进取心是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影响因素之一。园长时时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带领教职工不断追求新的目标,教职工才会产生工作要求上的心理平衡。二是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园长的坚强意志是指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既能紧张而积极地工作,锲而不舍,又能面对困难不畏缩、不气馁;既能在成绩面前不盲目乐观,不居功自傲,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对幼儿园的工作一如既往,充满信心。三是要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园长的组织指挥能力主要是指组织发挥幼儿园人、财、物的作用,重点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知人善任,珍惜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园内各种关系,发挥管理效能。四是要培养广泛兴趣。兴趣是园长与青年教师进行心理沟通的基础之一。园长不应单单对教育事业感兴趣,还应对幼儿园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感兴趣。从目前来看,作为一名园长,不但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以及各种业务知识,对现在出现的计算机、外语、现代管理等也要广泛涉猎。这样可以对各个层次和各个年龄段的教职工产生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园长必须广泛地进行学习。
  总之,要创设教职工良好的心理环境,就是让影响教职工心理的正面因素尽可能多一些,负面因素尽可能地少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目的。

人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反过来,环境又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幼儿园作为幼儿从家庭独立跨入人生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
一项关于“孩子心目中的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幼儿园不仅要有美丽、整洁、富有儿童情趣的外在环境,还应该有宽松、和谐、秩序、自由的心理环境,有宽容、理解、耐心懂得他们心理需要的老师,能够提供适应他们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幼儿园应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布置良好的园区为幼儿构筑有益于心理发育的环境
幼儿园园区是幼儿生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物质前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为此,幼儿园可从下列方面加强园区的建设。
首先,园区的空气、声音、光照等自然环境要进行必要的净化和设置。园区的空气质量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污染严重的工业区空气中影响较大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飘尘等,汽车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烃类化合物和铅化合物。这些物质都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园区的噪音不仅能损害儿童的主观听觉,还会使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全身性机能失调,如肠胃功能紊乱、心跳加快、血压波动,产生慢性疲劳和情绪烦躁等。如果园区的采光不足,幼儿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园区的绿地、建筑、活动场地等布置要合理化、儿童化、教育化。园区环境布置、户外活动区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从场地的面积、场地的软硬程度、器材的高度和功能等都要考虑到适应不同年龄的需要。园舍建筑应满足幼儿正常的活动及起居的需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活动的空间;活动场地应宽敞明亮,布置上要立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地面、墙面与空间都要充分用于提供教育信息;室内外花草树木的栽种,盆景、雕塑和画像的配置,走廊和橱窗的装饰和布置,应适应儿童年龄的特点,能够具有很鲜明的特色和吸引力,应烘托出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氛围,这样才能更有益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最后,园区还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可满足幼儿身心需要的活动材料、玩具、学习用品等,这也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幼儿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满足各种生理和心理需要;才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智能刺激和文化经验,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才能为幼儿提供参与社会交往的发展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才能使幼儿在和谐健康的物质环境中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用爱心为幼儿编织有利于发展的心理环境
物理环境只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前提,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幼儿积极向上;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只能使幼儿情绪低落,养成消极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习惯。
二战后的德国,有两所设备和食品质量都完全相同的幼儿园。但是,两所幼儿园的幼儿健康状况却大相径庭。甲园的幼儿身心都很健康,情绪也很愉快,而乙园的幼儿却身心健康状况较差。不同的结果使调查人员十分困惑,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甲园管理幼儿吃饭的保育员态度和蔼,富有爱心,在幼儿吃饭时总是以微笑、鼓励对待和帮助幼儿;而乙园的保育员则对幼儿缺乏耐心与爱心,每逢进食就训斥幼儿,致使幼儿一到进食时就害怕、流泪,甚至小便失禁,进餐时情绪低落,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食欲及消化吸收,最终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环境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幼儿园这种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中,我们常见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出现“追人现象”,即要追跟着一位保教人员。这是由于幼儿入园后,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迁移到幼儿园的教师身上,反映了年幼儿童对爱的需要和追求。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用爱心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儿童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促使他们更乐于去观察、尝试、探索与创造,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正如巴特尔所指出的 “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作为幼儿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真情唤醒学生的情愫,以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灯,才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用气氛为幼儿烘托有利于成长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活动及生活的气氛,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中的重要部分。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家庭住宅的现代化,在高楼林立、装饰现代的家庭里,孩子缺少的是自然的空间。孩子们的生活环境随着住宅面积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封闭、狭小,在“老死不相往来”的商品房里,孩子们孤独地与电视、电脑、成人为伴。他们迫切需要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创立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平等、民主、宽容、支持的气氛,会使幼儿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感受到师生及同伴之间的关爱、重视、接纳和理解,这样,幼儿才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乐于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表现。
创造温馨和谐的幼儿园气氛,幼儿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针对刚入园不适应新环境的生活或者胆小不愿开口说话的幼儿,幼儿教师需要有母亲般敏锐的眼睛,能够迅速地捕捉孩子的情绪,针对性地进行个别疏导,解开孩子们心头的“疙瘩”。也可以设计大班带小班的各种活动,如大班表演、邀请弟妹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赠送自制“ 礼物”和请弟妹品尝自制“点心”等,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观察和参加活动,并亲身感受同伴的爱护,较快地适应集体生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中、大班幼儿,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在交往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同情别人的不幸。同时,体验群体、集体的温暖和真挚的友情,培养其集体主义情感、个人行为的道德感和社会交往的积极态度。充分利用重要的节日创设情境(如三八节、劳动节、教师节、敬老节等),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爱心。引导幼儿从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同情他人。遇到幼儿生病在家,教师除了自己关心外,还可以在教室的墙面上贴出生病孩子家的电话号码, 挂上一个小小爱心箱,或者组织投递一些爱心慰问卡,给生病的小朋友送去全班小朋友的关爱和思念。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孩子从小就学会怎么付出同情和关心,也使孩子体会到被关爱的幸福。使幼儿更喜欢幼儿园,更依恋老师、阿姨和小伙伴。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孩子过上大家庭式的生活,体验与同伴的互助、合作、交往、谦让、分享、轮流、等待、关心、同情、学习交往技能等,幼儿就能够健康的成长。
四、用理解为幼儿搭建有利于沟通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说我好宝宝,我说老师像妈妈。” 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幼儿教师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幼儿,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幼儿,以温和的语言引导幼儿,以亲切的态度理解幼儿,让幼儿在你面前轻松、自由、无压力。幼儿教师应象妈妈一样理解孩子,懂得幼儿的需要与心理,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曾经有位老人和邻里的孩子有些纠葛,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集在他那里,向他的房子上仍石头。老人想过各种方法去阻止他们。他叫过警察,打电话给孩子们的父母,也曾威胁报复他们,但都无济于事。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的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付你们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你们向我房子扔石头的报酬。”尽管听起来有些离奇,孩子们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如约付给他们每人一块钱。过了几天,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我无法每人每天给你们一块钱了,每天每人五毛钱怎么样?”尽管孩子们有些不乐意,孩子们嘀咕了一阵之后,勉强接受了条件。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状况实在是糟透了,我连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五毛钱也无法办到,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没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孩子们变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个打破了沉默:“别想的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会为一毛钱干这种苦差事。”就这么他们都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文中的老人巧妙地将儿童的逆反心理转化为对金钱刺激的激励。由此观之,了解儿童是成功教育的基础。
要了解幼儿,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幼儿易冲动,情感外显,常因情绪波动引发过激行为,对幼儿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能用粗暴简单的方法(如恐吓、责骂等)解决。如果简单粗暴地训斥他们,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消极情绪。相反,如果站在幼儿立场上同情和劝导他们,或者从幼儿的内心需要出发,巧妙地关注他们,转化他们,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幼儿教师要了解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有的幼儿活泼开朗,有的孩子调皮专横,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有的孩子沉稳听话。只有了解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最后,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对爱说爱动的孩子应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方法,要求其认真做事,善始善终;对大大咧咧的孩子宜采取批评、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创造与同伴相处的氛围;对胆小怯懦、不爱讲话的孩子应采取欣赏的方法,多亲近,多创造与同伴交往、在集体场合说话的机会;对性格温柔沉静的孩子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多体察孩子的变化,让其解释自己的新发现,从小处着手,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意识。
五、用教育艺术为幼儿营造有益于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幼教人员担负着幼儿的全面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同时受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制约,幼教人员还应该具备高超的教育艺术,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曾有一位幼儿园教师带领一个班的小朋友去一个纪念场所参观,进大门之前,她让小朋友们排成一列,并规定“后面一个人要看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结果,参观完毕之后,有几个小朋友回到家里,当家长问及他们参观看到些什么时,都回答说是“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当然那位幼儿教师的本意并非只是“让后面一个只看到前面一个人的后脑勺”,她只是担心小朋友走失,而采取了这样一种简单的管理方法,结果是事与愿违,更谈不上去鼓励小朋友们主动探索,大胆提问,积极思考了。
用教育艺术为幼儿构建心理环境,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随机应变的教育思想,对孩子在探索、尝试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缺乏、能力有限,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一方面以自己宽容之心,包容孩子的错误,接受孩子的错误;另一方面要做好引导工作,绝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将孩子创造的思想火花泯灭。游戏“我是小司机”,两个幼儿开车撞在一起,便吵了起来。一位教师生气地说:“吵死了,到一边坐着,不给玩了。”另一位教师则加入游戏,以“交通警察”的身份进行调解,使得游戏正常进行。不难看出,第一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使幼儿处于惊恐的状态,长此以往,幼儿会变得胆小、怕事;第二位教师则让幼儿愉快地重新投入游戏,处理方法较好,为幼儿创设了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氛围,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地发展。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的唤醒、激励和鼓舞就是给学生以充分反省的机会。其间教师恰当的评价、适时的点拨,精心的铺陈,真诚的鼓励,甚至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都能给学生以启迪和力量。

  • 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答:【答案】:(1)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2)以园长为中心,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温暖、相互信任的环境。(4)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 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心理氛围
    答:二、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
  • 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应如何营造良好的心理育人环境?
    答:就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风、班风正、学风浓
  • 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
    答:5、要指导家长“赏识教育”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要和家庭紧密配合,以教育开展的效果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 如何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
    答:一、布置良好的园区为幼儿构筑有益于心理发育的环境幼儿园园区是幼儿生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物质前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为此,幼儿园可从下列方面加强园区的建设。首先,园区的空气、声音、光照等自然环境...
  • 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方法
    答:1.重视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质环境,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幼儿的性情和情感,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2.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表现,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对幼儿进行...
  • 如何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
    答:一、、创设和谐积极互动的心理环境:4、教师的角色定位;5、师幼之间的互动;6、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同伴资源的利用).1、 精心创设室内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绝大多数时间 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活动室成了孩子们生活、游戏、学习、休息的...
  • 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答:1、环境创设可开发幼儿智力,它们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记录下已经和正在实施的课程,同时也是课程内容的不断延伸。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旧问题的解决产生出新问题,因此不断的创设和完善环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的拓展、延伸课程。2、环境创设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提供大量的废旧...
  • 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在保教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答: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其行为,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行为,公正、客观地对有幼儿进行评价,并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