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比窦娥还冤,比屈原还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屈原和窦娥谁比较冤?

当然是窦娥。窦娥被砍头,被冤枉了还强制被杀。
屈原系想不开自杀,有一定的主动权。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广泛推崇的伟大作家。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又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因而,带着满腔的愤懑投汨罗江自杀。
刘向所编的《楚辞》中收入的《九辩》,王逸认为是屈原弟子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之作。他还认为,宋玉怜屈原“忠而斥弃,愁满山泽,魂魄放失,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宋玉甚至幻想怀王看到《招魂》之后,会觉悟起来召回屈原。请看这个宋玉岂不是古今少见的尊师典范?真不理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何以要在话剧《屈原》剧本中把宋玉丑化为屈原的叛徒。至于《卜居》和《渔父》,我认为也是屈原的后学悼念屈原之作。
汉武帝是汉代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而所作赋达82篇之多的淮南王 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评价的第一位文学理论家。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他盛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屈原伟大完满人格的写照。可见,司马迁乃是非常崇拜屈原的人。
但是,后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却不尽以司马迁对屈原之评赞为然。他对屈原及《离骚》的思想倾向是有褒有贬的,甚至是以贬为主的。班固批评时,有意避开了司马迁,而径直把矛头指向刘安。他指出,称屈原和《离骚》可“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他以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他批评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化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但班固也并不否认屈原的作品“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因此,他对屈原的评价是:“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后汉的王逸则不满于班固这样的庸俗之见。他盛赞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至于梁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又概括王逸的观点,写了《辨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宋洪兴祖是继王逸之后整理、注释《楚辞》的又一著名学者。他曾得诸家善本,参校异同,成《楚辞补注》一书。洪氏对北齐颜之推所谓的“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之说,甚为不满。他从儒家伦理观念出发驳之云:“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而孔子是提倡士“见危授命”的。因此,洪氏为屈原的自沉辩护说:“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那么,屈原又为什么不离开楚国呢?洪氏以为,这是由于当时“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因此他说:“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按:指楚王悟而改行)由此亦可见,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朱熹是我国哲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古籍整理名家。他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均有重要贡献。他为《楚辞》作的《集注》也足以媲美其《诗集传》。朱熹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政治家,他注《离骚》中“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云,此乃是屈原“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如此体会屈原眷恋楚国的思想情感,可谓深入了一层。
其实,在中国古代(不止是汉代),文人们对屈原的理解都不相一致,有些认为屈原“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的则认为“生的离谱,死的憋屈”。
而在汉朝,其文学的基本情况决定了他们对屈原的褒贬不一,初统治者在经济上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提倡黄老思想。汉初文学创作比较关心国家和社会问题,吸取先秦文学创作的经验,总结先秦文学的精华。国力增强之后,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限制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由于统治者要求,歌功颂德的文学盛行。
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
1、宗经,文学批评与经学相结合;
2、主“真美”,反对谶纬之学与虚妄之美;
3、以实际批评为多,重在作家作品评论。
综上所述,汉代对屈原及屈赋的褒贬不一是和当时的文学环境、历史环境及文人个人的观点有直接关系的,希望可以办到你。

比窦娥(鹅)还冤, 比屈原还曲
比妲己(鸡)还妖,比貂蝉还刁

较南郭更奸,较愚公更愚
胜东郭更蠢,胜愚公更愚

比东郭更蠢,比愚公更愚.

比黄连还苦,比陈醋还酸。

比秦桧还奸.比和伸还和

  • 对对子:比窦娥还冤,比屈原还屈
    答:比窦娥(鹅)还冤, 比屈原还曲 比妲己(鸡)还妖,比貂蝉还刁
  • 比窦娥还冤下一句
    答:比窦娥还冤没有下一句。句意:比窦娥还冤的意思就是自己所受的冤屈比窦娥的还大,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极度形容自己的委屈。窦娥:窦娥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女主人公。窦娥原名端云,是一个出身于社会下层,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青年寡妇。窦娥从小被卖入蔡家做童养媳,她...
  • 比窦娥还冤是什么意思?
    答:《窦娥冤》,元代杂剧,关汉卿撰,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它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的穷秀才窦天章因借了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无力偿还,被迫把女儿卖做童养媳,反映了残酷的高利贷剥削。赛卢医在光天化日之下阴谋害命,张驴儿父子蛮横地强行霸占妇女,反映了强梁横行...
  • 为什么有一句话:比窦娥还冤.有什么典故吗?
    答:比窦娥还冤说明你很冤枉di 你问为什么会有?没原因呀,别人说的我们就学的呀,是说很委屈很无奈很冤枉的句子呀!!!1 典故吗??概述起来确实是 穷书生窦天章的女儿窦娥自小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意图占有窦娥被拒,威胁毒死蔡婆,却不料误杀自己的父亲。而后...
  • 常听到有人说比窦娥还冤,是什么典故?
    答:窦娥的传奇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美女,她比窦娥还要冤,她就是东汉年间的周青。根据史书记载,在东汉的时候,东汉时,东海郡有个寡妇叫周青,人生得俊俏,虽然守寡多年,可她奉养婆婆仍然尽心尽力,被大家称为孝妇。她的婆婆担心周青太过劳于是就自己上吊死了。婆家已出嫁的小女儿,...
  • 我比窦娥还冤下一句
    答:下一句是:你比包公还黑!窦娥是元代杂剧里的一个人物,蒙冤受屈,使六月飞雪。这两句连起来,对仗工整,确实妙对!这两句话出自清人编著的《笑林广记》风俗卷七。为夫妻闺房戏虐之语,没有特别寓意,一说一笑,听听乐呵乐呵就完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 很多人被冤枉了,都会说"我比窦娥还冤"那谁知道这句话的典故?
    答:典故出自:《感天动地窦娥冤》简介: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
  • 经常有听人说"我比窦娥还冤啊,"这样的话,但具体的故事我不清楚,有谁...
    答:《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元关汉卿作,写贫女窦娥的故事。窦天章因家贫将女儿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然后只身上京赴考。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为了追求窦娥不遂,欲毒死蔡婆以使窦娥就范。不料杀蔡婆不成,反而误杀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另生毒计,乘机诬告窦娥,向官府...
  • 总是有人说“我比窦娥还冤”,窦娥到底受了什么冤屈?
    答:窦娥无从申辩,县官也并不耐烦追查真相,打算屈打成招。窦娥依旧不招,就要打她的婆婆。感念婆婆的养育之恩,不想婆婆遭受苦难,窦娥无奈认罪,被斩杀于市。窦娥死的时候,六月飘雪,隐喻着她的冤情。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考取了功名,衣锦归乡,却得知女儿已被处死了,窦天章不相信女儿会做出这样的时,...
  • 总是有人说“我比窦娥还冤”,窦娥到底受了什么冤屈?
    答:窦娥是被张驴儿逼着向官府认了自己没有犯下的罪刑。窦娥是元代著名的元曲大师关汉卿所写的《窦娥冤》中的一个人物。窦娥的父亲是个穷书生,为了筹钱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他以极低的价格把窦娥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童养媳在古代的家庭地位极低,甚至连丫鬟都不如。可想而知,窦娥在这样的环境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