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的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历史上的易学大师都有哪些?

不知道楼主说的是不是《周易》
如果是的话,我就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1,传说起源于上古时代的伏羲。也就是八卦。
2,奴隶社会的周朝,周文王姬昌,演化处六十四卦。也就是周易的最早版本
3,周朝的姜子牙,还有周公旦。
4,春秋战国的老子和庄子。
5,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和管辂。
6,元朝时候的张三丰。
7,明朝的刘基(字伯温)

《易经》起源于什么时期,它的出现,又改变了什么呢?

1、渔猎时代,开始形成易卦符号系统,产生盖天说天文由此萌芽。2、农耕社会,形成易卦文字
3、新石器晚期,松泽文化遗址发现数字卦
4、64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天园地方墓坑、北斗、圭表等物
5、5000年前,红山文化遗址发现天园地方祭坛
6、3200年前,古代希腊遗留的陶盆河图
7、3000年前,三代时期青铜喷水震壶
8、商末,文王演周易
9、西周,张家坡出土盘铭有数字卦
10、西周《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流行于世
11、西周《周礼春官》有连山、归藏、周易三易记载
12、春秋,孔子学易于商瞿,作易之大传
13、战国,《黄帝内经》流行于世界,并记载黄帝之易为归藏之易
14、《甘石星经》传世中古时期易学 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诏、宋以后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 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夫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
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无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
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
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
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
由秦、汉以后直到现在,大致综合易学发展的系统,列为两派六宗。
所谓两派:(一)即是以象数为主的汉易,经唐、宋以后,其间贯通今古的大家,应当以宋代邵康节的易学为其翘楚。又别称为道家易学系统的,这便是道家易学的一派。(二)宋儒崛起,间接受到王辅嗣等《易》注的影响,专主以儒理来说《易》的,这便是儒家易学的一派。
所谓六宗:(一)占卜。(二)灾祥。(三)谶纬。(四)老庄。(五)儒理。(六)史事。“占卜”、“灾祥”、“谶纬”等三宗易学,其实都是不脱象数的范围。 以“老庄”来说《易》的,开始于魏以后的道教,套用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的观念,彼此挹注,杂相运用《易》与“老庄”的道理。“儒理”说《易》,大盛于南北宋时期,如司马光的《潜虚》,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易传》,以至于朱熹的《易本义》等,大抵都属于这一范围。
明末清初,佛教中的大师,如益和沿所著的《周易禅解》、道盛和尚的《金刚大易衍义》等,都从唐末曹洞宗的爻象思想所开发,虽别有会心之处,但不能列入易学的正宗。但上述四宗所涉及的易学,都以象数为主,比较偏向于固有的科学性质。事实上,《易经》学术思想的根源,如果离开象数,只是偏重儒理,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未免是很大的损失。古人所谓“象外无词”,也便是这个意思。如果潜心研究象数的易学,配合科学思想的方法,相信必有更新的发现。
焦延寿的《易林》,京房的《易传》,南宋以后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以及假托邵康节所著的《河洛理数》,明代术数家们所著的《太乙数统宗》等易书,虽然对于易数易学别有心得,完全不采用《周易》的原意,大胆地创造卦爻辞例,便仍困于灾祥休咎的观念,演唱会作人事吉凶的判断,并未扩充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串通万物之情的境界。清代的儒者,研究易学的风气颇盛,如王船山、惠栋、江永、焦循等,都有专著,唯仍多依违于汉,宋儒易的范围,为清代的经学生色不少,如近人杭辛斋、尚秉和颇得数的效用,亦自成家。



  • 易学的历史
    答:孔子学易于商瞿,作易之大传13、战国,《黄帝内经》流行于世界,并记载黄帝之易为归藏之易14、《甘石星经》传世中古时期易学 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
  • 有关周易的历史
    答:(1)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官分易学,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的物象解《周易》经传文,以卦气说解《周易》原理,卦气说即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讲阴阳灾变。 (2)以民间费高易学为代表,反对阴阳灾变说,重述《周易》中的易理。 (3) 以黄老道家的易学为代表,重讲阴阳变易的哲学道理。 ...
  • 有关周易的历史
    答:魏晋隋唐时期,易学开始了新的转向。由两汉的重象数特点转向了 晋唐重易理的特征。玄学派的易学派成为晋唐的主流。 1. 晋代两大家 (1)王弼,玄学易学创始人,著《周易注解》,师承古文经学解易学风,文字简明,义理通畅,师《易经》成为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忘象以求意”说解释易学中的取义学说。寻求《周易》经...
  • 周易的出处,在历史上地位的变迁?
    答:《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筮书,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历史书,也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哲学书等。我们认为:《周易》性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应当客观地、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
  • 易学是什么
    答: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它起始于筮占但高于筮占。《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最系统、最厚重的典籍,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文文化的基础。易学分为儒家易、筮术易,易学在发展过程中,...
  • 易经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答:《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下面我们再来追溯它的起源及历史。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
  • “易经”的来龙去脉?
    答: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以及天文、历史、数学、医学、气功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地位。《易经》身为中华文化的最高元典,它的来龙去脉及作者素来成为颇具争议的焦点。古今中外,谈“易”者多如牛毛,很多人都以为《易经》有如天书,很难理解。虽说中国人认识...
  • 周易的历史①
    答:为什么捏?因为这三个版本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问世的,在此之前的众多易学大师和专家们,根本连看到它们的机会都没有。从唐代至今,大家看到的《周易》版本,都是官方公布的正式版本,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周易》,除去排版、注释和繁简字体的区别外,跟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读书人手里的教科书是一模一...
  • 古易经的起源??
    答:《易经》一书,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易经》。 至于《易经》中的系辞按当代大易学家刘大钧教授考证了很多历史资料,得出的结论是,《系辞》成...
  • 《周易》究竟是什么?
    答:将千余年间的易学发展归结为“两派六宗”,自然是极为简要的概括,未必每个学者都可以严格对号入座。不过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框架,大致勾划一下易学在此历史时段的演进。汉代学者承先秦易学研究之余绪,以象数解《易》,易学研究遂走上了谶纬一途;而汉儒治经重文字训诂,又使易学流于烦琐。物极而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