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出自哪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2

此句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辩证说明“知行合一”理论。意思是:认识深刻并且能够很好落实才是真正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只有明觉、精察,才能认为认识深刻。

对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从行为中看出的;而行为的正确精准与否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事物的理解.两者是一体的,这也是与朱熹的理学最大的不同之处。

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就这样听上去好像很合理,对“知”、“行”没有偏重,但其实“知为先”就已经意味着以“知”引领、决定“行”,所以当时的读书人都只会说不会做,这也是阳明当时极力批评的现象.

扩展资料:

知行合一说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行合一



  • "知行合一"最初出自哪里?由谁提出及其确切意义
    答:出自王守仁讲学,由王守仁提出及其确切意义。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
  • 知行合一,出自哪里?
    答:来自王阳明(王守仁)王阳明继承和发扬光大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来自杜维明:)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出自: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寓意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白话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出自: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寓意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白话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出自哪里
    答: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礼记·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
  • 知行合一,知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答:意思是“事物或真理是否被深刻地认识,可以从行为中看出,行为的正确准确性反过来又会影响对事物的理解。”。笃实:踏实;实在。精察:精细明察。认识清楚实在,本身就是行动;行动自觉、明察,其中就有认识。指知与行是不能分离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出自明•...
  • 知行合一最通俗的解释 成语出自哪里
    答:“知行合一”出自哪里 “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辩证说明“知行合一”理论。意思是:认识深刻并且能够很好落实才是真正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只有明觉、精察,才能认为认识深刻。对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从行为中看出的;而行为的正确精准与否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事物的理解。两者是一体的,...
  • “知行合一”表达了什么意思?是出自哪里的呢?
    答:“知行合一”表达的是思想和行为要一致,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要实行一致。“知行合一”出自明代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分析&...
  • “崇德尚能,知行合一”出自哪里?
    答:“尚能”,即重视能力培养和提高,要求教职工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各种能力。“知行合一”,语出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统一,意在要求全校师生...
  • 德尚行,知行合一。什么意思
    答:应该是“明德尚行,知行合一“出自:《大学》1、意思 明德尚行意即“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2、赏析 古代周人便有了“明德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