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有多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海洋有多大?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地球处于“得天独厚”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和质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以及自转周期等因素相互的作用和良好配合,使得地球表面大部分区域的平均温度适中(约15℃),以致它的表面同时存在着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且绝大部分是以液态海水的形式形成一个全球规模的含盐水体——世界大洋。因此,我们的地球又称为“水的行星”。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世界海洋每年约有50.5万立方公里的海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被蒸发,向大气供应87.5%的水汽。从海洋或陆地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作为雨或雪降落在海洋和陆地上。陆地上每年约有4.7万立方公里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或沿地面注入河流,或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从而构成了地球上周而复始的水文循环。

海水是—种含有多种溶解盐类的水溶液。在海水中,水占96.5%左右,其余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溶解盐类和矿物,还有来自大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氮等溶解气体。世界海洋的平均含盐量约2.5%,而世界大洋的总盐量约为4.8亿亿吨。假若将全球海水里的盐分全部提炼出来,均匀地铺在地球表面上,便会形成厚约40米的盐层。

目前在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超出80种。组成海水的化学元素,除了构成水的氢和氧以外,绝大部分呈离子状态,主要有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11种,它们占海水中全部溶解元素含量的99%;其余的元素含量甚微,称为海水微量元素。

溶解于海水中的氧、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磷、氮、硅等营养盐元素,对海洋生物的生存极为重要。海水中的溶解物质不仅影响着海水的物理化学特征,而且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生态环境。

海洋对于生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和组成,与许多低等动物的体液几乎一致,而一些陆地高等动物,甚至人的血清所含的元素成分也与海水类似。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且绝大多数的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在陆地上,生物集中栖息在地表上下数十米的范围内,可是在海洋中,生物栖息范围可深达一万米。因此,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把海洋称作“生命的摇篮”。

海洋作为地球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为控制地球表面的环境和生命特征的一个基本环节。

由于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因此世界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热量的重要来源,并参与整个地表物质和能量平衡过程,成为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一个巨大的储存器。在同一纬度上,由于海陆反射率的固有差异,海面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约比陆地多25~50%。因此,全球大洋表层海水的年平均温度要比全球陆地上的平均温度约高10℃。

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分布的固有差异,赤道附近的水温显著地高于高纬度海区,因此,在海洋中导致暖流从赤道流向高纬度、寒流从高纬度流向赤道的大尺度循环。从而引起能量重新分布,使得赤道地区和两极的气候不致过分悬殊。

海面蒸发产生的大量水汽,可被大气环流及其他局部空气运动携带至数千公里以外,重新凝结成雨雪降落到所有大陆的表面,成为地球表面淡水的源泉。由此可见,海洋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形成,以至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都有深远的影响。

海洋中的动物约16~20万种,植物一万多种。海洋中的生物,如同整个生物圈中的生物一样,绝大多数直接地或间接地依赖于光合作用而生存。海洋生物由海洋光合植物、食植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逐级依赖和制约,组成了海洋食物链。

海洋作为一个物理系统,其中发生着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深度的海水运动和过程,对于海洋中的生物、化学和地质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海水运动按其成因,大致分为:海水密度变化产生的“热盐”运动,如海面蒸发、冷却和结冰,以及海水混合等;海面风应力驱动形成的风生运动,如风海流和风生环流等;天体引力作用产生的潮汐运动;海水运动速度切变产生的湍流运动;各种扰动产生的波动,如风浪、惯性波和行星波等。

海洋是生物的生存环境,海水运动等物理过程会导致生物环境的改变。因此,不同的流系、水团具有不同的生物区系和不同的生物群落。海水运动或波动是海洋中的溶解物质、悬浮物和海底沉积物搬运的重要动力因素,因此,海洋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海洋沉积,以及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都是不能脱离海洋动力环境的。反过来,海水的运动状况也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化学环境有关。这就是海洋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大洋地壳作为全球地壳的一个结构单元,具有不同于大陆地壳的一系列特点。陆壳较轻、较厚,比较古老;洋壳较重、较薄(缺失花岗岩层),相对年轻。在地壳的均衡作用下,陆壳质轻而浮起,洋壳质重而深陷。地球之所以存在着如此深广的海洋,是与洋壳的物质组成有关的。

由于海水的覆盖,海底地壳是难以直接观察的。近半个世纪以来,深海考察发现了海洋中有深度超过万米的海沟,长达上千公里的断裂带以及众多的海山: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存在着一条环绕全球、纵贯大洋盆地、延伸达80000公里的水下山脉体系。这条水下山脉纵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洋盆中部,所以称为大洋中脊。在大洋中脊顶部发育有一条被断裂带错开的纵向的大裂谷,称为中央裂谷。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学者乘坐潜水器考察大洋中脊和裂谷,发现从裂谷底喷涌出来的热泉。原来,冷海水沿裂隙渗入炽热的新生洋壳内部,变成热海水,热海水和洋壳玄武岩之间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玄武岩中的铁、锰、铜、锌等被淋滤出来进入热海水,从而喷出富含金属的热泉。由河流带入海洋中的镁、硫酸根,在上述过程中也大部分被中脊轴部的洋壳所吸收。据估计,沿着八万公里长的大洋中脊只需800~1000万年,与世界海洋等量的海水就可以经过脊轴洋壳循环一遍。这对于海水化学成分的演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总之,海洋中发生的各种自然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同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都有耦合关系,并且同全球构造运动以及某些天文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自然过程本身也相互制约,彼此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全球规模的、多层次的海洋自然系统。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决定着海洋中各种过程的存在条件,制约着它们的发展方向。

海洋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该绎以及科学抽象方法,去揭示这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


海洋即“海”和“洋”的总称。地球的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海洋覆盖。一般人们将这些占地球很大面积的咸水水域称为“洋”,大陆边缘的水域被称为“海”。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称北极洋,位於北极圈内,大致以北极点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浅的。面积140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大洋面积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处为南森海盆,深度为5450米。

北冰洋有巴伦支海、 波弗特海、楚克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格陵兰海、哈得逊湾、哈得逊海峡、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和巴芬湾等边缘海和陆间海。

洋面上有长年不化的冰层,占北冰洋面积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温大部分时间在0℃以下。当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瓦解的冰山就随之流入大西洋,给航运带来威胁。1912年4月15日,铁达尼号客轮就是撞到漂流的冰山而沉没的,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北冰洋岛屿很多,数目仅次於太平洋,总面积达400万平方公里。主要岛屿有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等。

由於严寒,北冰洋区域内的生物种类很少。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动物有北极熊、海象、海豹、鹿、鲸等,但数量已日趋减少。

2006年9月20日,欧洲环境卫星发回的图片显示,欧洲北部至北冰洋一带的永冻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松动融化。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大部分在南半球。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平均深度为3897米,最大深度为爪哇海沟,达7450米。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深的洋,原面积1亿8,130万平方公里,在南极洋成立後,面积调整为1亿5,555万7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028米,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从赤道南北分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它从美洲西岸一直延伸到亚洲和澳洲的东岸。它同时是岛屿、海湾、海沟和火山地震分布最多的海洋。

世界上的海洋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现在太平洋是最大的洋。不过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正在以每年1至2厘米的速度靠近。所以太平洋正在变小,相应大西洋正在变大。

南极洋(Southern Ocean),又称南冰洋或南大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极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於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学术界依旧有人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极洋这一称谓。

参见:洋流的南极绕极环流部分。

海洋学上定义南极洋为以南纬60度为界的经度360度内,包围南极洲的海洋,主要有罗斯海、别林斯高晋海、威德尔海、阿蒙森海,部分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峡以及部分纽西兰南部的斯克蒂亚海,面积2032万7千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17,968公里。但是澳洲的地图将澳洲和纽西兰以南的洋面都标注为南极洋,而不是印度洋。

在三千万年前,当南极洲和南美洲分离时,环绕南极洲的洋流才开始出现,因此南极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大洋。南极洋流和北方暖水的汇合处,是南极洋的天然边界,南极洋流在纽西兰南部维持在南纬60度左右,在大西洋部分,由於强西风带的作用,可到达南纬48度的地方。

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积8,221万7千平方公里,在南极洋成立後,面积调整为7,676万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 Puerto Rico Trench)深达8605米。从赤道南北分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

中国海洋
四大海:渤海 - 黄海 - 东海 - 南海

海峡:渤海海峡 - 琼州海峡 - 台湾海峡

海湾:辽东湾 - 渤海湾 - 莱州湾 - 长江口 - 杭州湾 - 伶仃洋 - 北部湾

小海湾:胶州湾 - 海州湾 - 象山湾 - 兴化湾 - 湄州湾 - 大亚湾 - 三门湾 - 狮子洋

东海,亦称东中国海(英文:East China Sea),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东临太平洋,以琉球群岛为界。东海的面积大约是70馀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000馀米,最深处接近冲绳岛西侧(冲绳海槽),约为2700米。

著名的黑潮暖流(Kuroshio)在台湾东侧北上,根据调查研究,该暖流有一分支在巴士海峡进入台湾海峡,另有一分支(被中国学者命名为黄海暖流)进入东海北部,影响到黄海。

在东海大陆架上蕴藏著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是中国海洋战略的要地。

东海近海岸处的赤潮频繁发生,对渔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渤海位於中国东北部,辽东和胶东半岛之间,是中国的内海。渤海有三个海湾:北部有辽东湾,西部有渤海湾,南部有莱州湾。渤海与黄海间的狭窄水路被称为渤海海峡。渤海海峡北部的水路被称为老铁山水道。海峡的南部有一些岛,被合称为庙岛列岛。渤海的面积大约有7.8万平方公里。黄河,辽河,滦河和海河等注入渤海。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以及天津市濒临渤海。大连,营口,锦州,秦皇岛,塘沽等是重要的港口。渤海内及山东省渤海边有石油储藏(胜利油田)。由於黄河的泥沙注入渤海面积在不断变小。

黄海,在大韩民国和朝鲜亦偶称西海(서해),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於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缓,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黄海的名称来源於它的大片水域水色呈黄色。由於历史上黄河有七、八百多年的时间注入黄海(入海口在江蘇滨海,即今天的旧黄河口。公元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重新注入渤海),使得河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将黄海近岸的海水染成了黄色。

黄海从山东半岛成山角到朝鲜的长山串之间海面最窄,习惯上以此连线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两部分,北黄海面积约7.1万平方千米,南黄海面积约30.9万平方千米。黄海的西北部它通过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东部由济州海峡与朝鲜海峡相通,南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到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与东海分界。

注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大同江、汉江、淮河等,重要沿海城市有大连、丹东、汉城、连云港、青岛、烟台等。属黄海的海湾有西朝鲜湾、江华湾、群山湾、海州湾和胶州湾。黄海内的岛屿主要集中在其北部辽东半岛边和朝鲜半岛边缘。其中比较大的有长山群岛、薪岛、椴岛、白翎岛、德积群岛、格列飞群岛、古群山群岛、大黑山群岛、罗州群岛、楸子群岛、济州岛等。

濒临黄海的行政区有中国的辽宁、山东和江蘇三省,朝鲜的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平安北道、平安南道、黄海南道、开城工业地区,韩国的京畿道、仁川广域市、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济州特别自治道。

由於沿岸地区的工业污染(特别是淮河流域的工业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黄海的生态环境日益面临严峻的挑战。

南海,因位於中国南边而得名。近代有人从英语South China Sea翻译为南中国海,但中国大陆仍采用「南海」作官方名称。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则称之为南中国海。

在国际水文局的定义中,南海为东北-西南走向,其南部边界在南纬3度,位於南蘇门达腊和加里曼丹之间,北边及东北至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及台湾海峡,西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至越南与马来半岛,通过巴士海峡、蘇禄海和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面积约356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为1212米,最深处为中部的深海平原,达5567米左右。

南海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重要航道,四周大部分为半岛和岛屿。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属於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较高从25℃到28℃左右,年温差3℃到4℃,盐度为35‰,潮差平均2米。



海洋的面积约3.62亿平方公里,比全球陆地面积(约1.5亿平方公里)的两倍还要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 世界的海洋有多大
    答: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体积13.7亿立方公里.蓄积水量占地球水体总水量的96.53 %.占地球表面积2/3以上达71%,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占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平均深度-3729米,最深处是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陆地1489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29.2%不到1...
  • 海有多大
    答:南海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面积约356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为1212米,最深处为中部的深海平原,达5567米左右。 南海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重要航道,四周大部分为半岛和岛屿。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属於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较高从25℃到28℃左右,年温差3℃到4℃,盐度为35‰,潮差平均2米。
  • 中国的海域有多大?
    答:中国领海为邻接其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整个海洋可划分为内水、领海、群岛水域、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海域。其中,领海和内水属于国家领土的范围,而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
  • 海洋的面积有多大?
    答: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被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13.5亿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
  • 大海的面积有多大?
    答:世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三分之二),即3.61亿平方公里 海洋是指地球上广大而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体,起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水球”。我们常常称地球为一个蓝色的地球,这话一点儿也不错。海洋总面积占地球...
  • 海洋的面积有多大?
    答:海洋约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0.9%的盐水水域,海洋分布于地球的表面的巨大盆地里,约有362,000,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在海洋中,水占了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米,占到了地球总水量的97.5%。在全球的海洋中,海洋被分为了数个大洋和海,主要有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其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为界...
  • 大海有多大
    答:海洋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学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即南极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
  • 海洋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平方米,海洋中有没有矿物质可以用?
    答:世界海洋每年约有50.5万立方公里的海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被蒸发,向大气供应87.5%的水汽。从海洋或陆地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作为雨或雪降落在海洋和陆地上。陆地上每年约有4.7万立方公里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或沿地面注入河流,或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从而构成了地球上周而复始的水文...
  • 海水到底有多大
    答:海水总量为13.7亿立方千米. 地球上有54个海. 太平洋面积 南北长约15 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19 900千米,面积17 968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占地球总面积的35%.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岛屿。
  • 中国海域面积有多大呢?
    答:中国的海域面积达到了299.7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包括了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位于亚洲大陆东部的中国海域,面向广阔的太平洋,与紧邻的大陆边缘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共同构成了一个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弧状海域,是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这四个海域,由于其与中国大陆的紧密联系,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