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王阳明的“心学”是什么意思?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是集合了儒道释三家之大成。王阳明创立了心学是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其实他的心学就是临在的意思,就是关注当下的意思。他说知行要合一,其实就是你的当下的这一刻,要心和行为是要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你在做什么,你的心就要跟着做什么,比如说你在吃橘子,那么你的心就要观察你在吃橘子的当下这一刻。就只是这样子而已,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好确实是很难。而致良知其实就是在当下这一刻发现的,你的良知就在当下这一刻,人永远只能活在当下这一刻,但你的心不会安住于当下这一刻。因为你的心会回想过去或者展望未来,不能够停在当下这一刻,所以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告诉你怎样才能够把心安住在当下这一刻做到知行合一,能够致良知。这就是王阳明的心学,很简单,但很难做到。

程朱理学在明初被树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后,一直占据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明中叶。弘治年间,王阳明创立“心学”,标志着理学统治地位的瓦解,由孔子开创的儒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最重要的著作《传习录》中,阳明把“心”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他直截了当地说:“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者,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斯举矣。”又进一步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这就是说,万物都是由人心派生出来的东西,只有用心去关照时它们才会真正存在。这样,“心学”就完成了对理学“天理至上”的颠覆。

很多人以为“心学”与理学是针锋相对的,其实不然。例如阳明说:“心即理。”他并不否认理的存在。他也不反对格物穷理,他说:“区区论致知格物,正所以穷理,未尝戒人穷理,使之深居端坐而一无所事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心学”的产生是为了理学的振衰起弊。那么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呢?《传习录》二云:“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可见,阳明认为,理是存在的,但必须由“心”里去求,也就是说,心先于理,按阳明的意思,心不仅先于理,心还先于万物。我们可以拿阳明论君臣伦理的话看出二者的区别。《传习录》云:“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就是说,有心才有理。而按照朱熹的话来说,则是“一切理都是永恒地在那里,无论有没有心,理照样在那里。”(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的区别。

那么,既然心是宇宙万物之立法者,人应该追求怎样的精神修养呢?阳明提出了“致良知”之说,从而把“心学”推向系统完备的理论阶段。《传习录·答陆原静书》云:“良知者,心之本体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又云:“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业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这就是“良知”的巨大作用,如果找到了自己的良知,治国齐家平天下,全都可以了。那么,良知到底是什么呢?虽然阳明说得玄妙,但我们也可从《传习录》中总结出主要的方面。比如,孝悌礼智信是最基本的良知,而其他更多的方面则需要人们努力寻找。

阳明高举“心学”大旗,其重视个体价值的特点与晚明知识界精英们要求张扬主体意识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是晚明思想解放的开端。比如泰州学派的王艮、王学左派的李贽都与阳明之学一脉相承。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是一位把“心学”平民化的思想家。据说他曾经后车载以老母,身着战国时代的宽袍高帽在北京城里招摇过市,实是“心学”要求张扬个性的激烈表现。李贽则从心学重视主体的基点出发,提出“夫心者,人之私也”(李贽《焚书》)的大胆言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色彩。

明清鼎革之际,王门后学空谈心性的学风颇为人诟病,遂兴起王船山等人的经世致用之学。而随着清统治者政权的日渐稳定,统治者大加提倡理学以稳固人心,理学遂再次占据了意识形态领域不可撼动的主流位置。虽有考据大师戴震等人试图对抗理学的努力,但与阳明“心学”相比,终显得力不从心。(佚名)



致良知 知行合一



  • 本讲中认为王阳明“心学”的基本思想是( )
    答:本讲中认为王阳明“心学”的基本思想是:“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欲修身,先养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
  • 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核心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具体内容: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承其精要。
  • 什么是王阳明心学?
    答:阳明心学有三大核心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王阳明在陆九渊的思想上,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理念。所谓心即理,王阳明认为“...
  • 王阳明心学四句分别是什么?
    答:王阳明心学四句分别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他的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他的人生观,“知善知恶”是他的价值观,而“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他的方法论。阳明先生通过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评判以及方法论来教会...
  • 王阳明的心学被称为什么?
    答:在教科书上,王阳明心学是被定性为“主观唯心主义”者,虽然有学者从道德论、量子论角度为他“平反洗白”辩护,但过去教条粗放型的“破除迷信”导致的思维“固化”、定势、板结,即便一时的科学“再启蒙”也难以挽回。阳明心学,核心在心。心是什么,也就是每个人自己的良知,很难有一个标准的程序化的...
  • 王阳明心学究竟是什么?
    答:王阳明的心学是集合了儒道释三家之大成。王阳明创立了心学是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其实他的心学就是临在的意思,就是关注当下的意思。他说知行要合一,其实就是你的当下的这一刻,要心和行为是要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你在做什么,你的心就要跟着做什么,比如说你在吃橘子,那么你的心就要...
  • 王阳明心学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领悟封建道德,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强化从思想到行动对人控制.知行合一的政治意义是维系封建统治,矫正时弊.王守仁的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高峰.他以反传统,反对程朱理学权威的姿态出现,但又以纠偏补弊,维护封建统治为归宿.王守仁心学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特色....
  • 王阳明心学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王阳明心学讲的是的内容如下:1、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它强调人的知识和行为应该是一致的。在阳明看来,人的心灵是可以通过自我修养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只有实际行动才能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才能体现自己的智慧。2、格物致知:阳明认为,只有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嘉靖六年九月,阳明先生赴任广西前,发露了一个天机。起端是弟子钱德洪和王畿的一次争论,这次争论内容被后世称为“四句教”,历史上也把这个过程叫做天泉证道。王阳明思想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阳明心学不...
  • 王阳明心学是什么意思?
    答: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因此民国时期陈复开始提出“心灵儒学”做出注解。儒家的学脉自清末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