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课程教材观

来源: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6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材观。
答:新课程将教材视为“跳板”而非“圣经”。新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为教学活动预留了充分的空间,视教材为材料,开放教材,鼓励教师充实并超越教材。教师将教材视为教学活动的“跳板”,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有力凭借。

以下有关新课程教材观点正确的有()。
答:新课标教材观主要表现在: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答:这可以说是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教学效果观。这种教学效果观到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什么呢?非常明显的一点是:教学目标越来越“明”、越来越“准”。经常看到,上课伊始,教师就务必使学生明确一堂课要做哪几件事,立足于让学生明明白白得到些什么,甚至是“一课一得”,那使用的策略常常是“单刀直入”...

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你在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联系...
答: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2、 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 4、教与学之间,更能体现创生性

什么是新课程理念?
答: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的概念: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

新教师应树立怎样的教材观
答:摘要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摆脱上学时接受的传统教材观,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全新的教材观,对新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新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自己的个性来整合教材、建设教材,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做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具体说新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材观:尊重教材,发挥教材...

新课程理念是什么
答:4、 一、教材里叙述的知识是相对静止的结论式知识,它省略了观察、归纳、探索、猜想的生动过程。5、 如地理分布规律、地理观点、地理概念包含着客观现象的特性和规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实验活动的方式和过程。6、作为地理教师,要将人类获得知识的初始方式和过程,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书本表述...

新的教材观指出()
答:C[解析]在“课程是经验”的新背景下,教材成为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其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新课程理念有哪些?
答:新课程教学理念有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为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出的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如何“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满足...

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目录
答:1.3 落实新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创新方法,确保目标的有效实施。二、新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 2.1 现代教材观:基于新课程理念,教材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历史。2.2 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2.3 新教材特点与...

网友看法:

鲜博17850059915: 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 -
鹤山市诸眨:: 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1.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2.教师观的转变 3.学生观的转变 4.教学观的转变 5评价观的转变.

鲜博17850059915: 课程观主要有“学科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课程观”和“社会中心课程观”,此次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 ”与“ ”的融合. - 作业帮
鹤山市诸眨::[答案] “学生中心课程观”与“社会中心课程观”

鲜博17850059915: 实施新课程需要我们确立那些教育观念 -
鹤山市诸眨:: 新课程实施与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课程中,大家已看到教育理念的变化有: ●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

鲜博178500599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读文本”“活用教材” -
鹤山市诸眨:: 1、读懂文本编排意图.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数学学习内容更贴近当地学生的生活背景,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