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哈达后哈达自己拿走吗

来源: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哈达可以丢掉吗
答:哈达是不可以丢掉的。哈代代表的是藏族人民最真挚的祝福,随意丢弃既是对藏族人民的不尊重,也是对藏族佛教文化的不尊重。出藏前,如果不想要带走哈达,可以将哈达献给寺庙,或者将其系在垭口的玛尼堆上。需要注意的是,收到的哈达是不能转送给他人的。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

去西藏藏民送的哈达可以带回家吗
答:当然可以。哈达:哈达(藏语:ཁ་བཏགས་ ,蒙古语:хадаг ,宗卡语:དར་ ,汉语拼音:hǎ dá)是蒙古族、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

西藏的哈达怎么处理
答:接收哈达:当收到哈达时,应将其整齐地叠放并妥善保存,避免将其乱放、乱扔或另作他用。哈达应保持洁净和崭新,以示尊重。回赠哈达:在回敬哈达时,可以奉还一哈达或将原哈达回敬对方。对于长辈或尊贵的活佛,应弯腰、低头至90度,双手捧哈达过头顶献于对方座前。对于平辈,只需将哈达送到对方手中或...

接受哈达之后,应该如何处理?
答:2. 当向活佛或长辈献哈达时,应采取尊敬的姿势:弯腰低头,双手捧着哈达举过头顶,以示敬意。3. 若献于平辈,适当的礼仪是双手合十表示尊敬,然后将哈达披挂在接受者的脖子上。4. 通常,哈达应按其自然长度叠成双层,折叠处应朝外以显示其尊重。5. 接受哈达后,应将其妥善保存,避免灰尘污染,并且...

哈达可以随意丢弃吗 献哈达是哪个民族的
答:除了藏族与蒙族以外俄罗斯以及不丹的部分区域也有着献哈达的习惯。哈达可以随意丢弃吗 哈达不可以随意丢弃,因为哈达代表了藏族人民中最高的祝福,若随意丢弃哈达就可以被视为是对藏族人民的不尊。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献哈达是哪个民族的”以及“哈达可以随意丢弃吗”的解答。

蒙古人送了蓝色哈达,我我收到后怎样处理?
答:在各种喜庆场合,富人赠送一头牛,穷人只赠送一条哈达,没有尊卑之别,在礼节上一视同仁。蒙古族敬献哈达的含义与西藏不同,藏族是以神圣佛教居高临下,将白色哈达挂在客人脖子上,是象征大慈大悲的佛主在保佑信徒。蒙古族向尊贵客人敬献哈达的礼仪,则起源于久远的蓝色草原文明,是体现蒙古民族深情典雅...

献、受哈达有什么规矩?
答:2. 如果一个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向地位较高的人献哈达,地位较高的人可以坐着接受,并且不需要回赠哈达。3. 当普通藏民前往寺庙拜见喇嘛或活佛时,他们会献上哈达,通常选择白色以示尊敬。4. 献哈达时,不能直接递给对方,而是应将其放置在活佛面前的桌子上。5. 哈达通常是白色的,象征着纯洁和吉祥。

汉族人收到哈达该怎么用?
答:收到哈达后,带回去后可以像围巾一样保存收藏。哈达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藏文化流行的地区包括尼泊尔、不丹和俄罗斯布里亚特等地都有此习俗。哈达已经成为藏、蒙古等民族群众特有的礼仪往来必备之物,世代相传,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是人们纯净的心灵与纯朴的情感具体的物化。哈达呈递...

藏族人收到哈达后做什么用?
答:藏族人收到哈达后可以细心保存,也可以供奉给寺庙。哈达是种礼仪用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处于游牧经济形态下的古代蒙古人,在外出途中,常常要携带奶食品,奶酒或其他干粮,遇有路人,不管相识与否,都要主动攀谈,问候...

接受哈达之后,应该如何处理?
答:哈达长短不一,一般为二至四尺,也有一丈多长的。大都为白色,象征纯洁的意思。也有蓝色、黄色等不同种类颜色。哈达的质料也有很多种类,大多数人们不计较质料的优劣,只要能表达对上尊者的敬意即可。传统上,献哈达,是藏传佛教寺庙以及蒙古族、藏族人民的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最初是元世祖与八思巴互相...

网友看法:

束君13475959062: 蒙古朋友献的哈达怎么办补充:我的意思是,这个哈达,拿回家里之后怎
鸠江区穆狡:: 挂在脖子上

束君13475959062: 献哈达是藏族还是内蒙古族的习俗啊? -
鸠江区穆狡:: 献哈达是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据说,藏民进了寺庙大门,得先献一条哈达,然后参拜佛像,到各殿参观、随坐,到离别时,还得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以表示人虽离去,但心还留在这里. 哈达是一种礼仪用...

束君13475959062: 为什么游客去西藏,藏族同胞要给游客围一条白色的丝巾叫“哈达”.哈达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
鸠江区穆狡:: 西藏拿的白色丝巾是哈达.代表着真诚的心意和对外来人的热烈欢迎.藏、蒙古等民族人士顶礼佛像、拜见尊长、迎来送往、致敬致贺、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中,均有献哈达的习惯.由此,敬献哈达表示人们对佛的敬仰,对迎见之人的敬意与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