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

来源: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万里长征人未还全诗
答: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原文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王昌龄的两首《出塞》的原文分别是?
答: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龄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

出塞的诗意
答:《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

《出寨》这首古诗
答:出塞二首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王昌龄 塞上曲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 ...

《出塞二首》的诗词原文是什么?
答:《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1.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

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上一句,什么万里长征人未还 全诗
答:完整诗句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意为: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原诗:《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 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

古诗(出赛)唐--王昌龄
答:《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享燥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行》。 【作...

王昌龄的诗《出塞》有两首,分别是哪两首
答:《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行军》。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

王昌龄《出塞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出塞二首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

出赛王昌龄的古诗
答:王昌龄的诗《出塞》有两首,分别是《出塞二首·其一》和《出塞二首·其二》。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文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只要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

网友看法:

薛图13556633570: 出塞二首 有名的诗句 -
三亚市糜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这个句子是最有名了.

薛图13556633570: 出塞这首诗主要写的什么呢?
三亚市糜华:: 《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 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 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薛图13556633570: 不教胡马度阴山全诗 -
三亚市糜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的出处是《出塞·其一》,作者是王昌龄.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征人守边御敌出关万里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绝不会让匈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