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6
幼儿社会性是什么

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就被包围在各种社会物体和关系之中,与多方面的人们发生着联系。在与其他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儿童逐渐表成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起其整个心理。对学前儿童来说,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是父母和同伴,与这些“重要他人”的交往是学前儿童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1、亲子交往
  交往中,父母代表一定的社会阶层或观念、文化,必然地,自觉不自觉地向儿童传授着多方面的社会性知识、道德准则、行为习惯和交往技能;同时,也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有关社交行为和技能的最佳场所,并在其中给以大量的帮助、指导、纠正或强化。儿童的许多社会性行为,如分享、谦让、轮流、协商、帮助、友爱、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就是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在父母的要求和指导之下而逐渐习得并发展的。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对儿童与他人包括同伴的交往也有相当明显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儿童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和关系状况。
  日常生活经验和科学研究结果都证明,父母的许多行为方式、态度、言语和价值观,起着示范、榜样的作用,被孩子所观察和模仿。

1、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一日生活,日常教学;
2、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其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
3、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

扩展资料:
所有的个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性经过抽象和归纳为人的本性,为了便于研究人的本性,一般把其分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
一般反社会性是由于把动物对自然属性的保护发挥到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地步,利己发挥到损害本物种、损害公众、损害社会、残害其它生物、甚至残害其他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性

百度知道提问
搜一搜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和培养方法...展开
查看全部5个回答

余念89
2019-12-12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关注
我国学者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儿童的社会性是由七个因素组成的,即社会技能、自我概念、意志品质、道德品质、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情绪。
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认为,儿童的社会性包括儿童的自我意识、气质、同伴关系、社会认识、社会性情绪、社会行为、社会技能、道德行为与道德体验、自我控制能力、攻击性、独立性、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等等。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伙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1. 情境性。社会性和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即情境)的制约,特定的情境产生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行为。学前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开始接受系统而具体的社会性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 模仿性。模仿是对他人所显示的行为及其特点进行有选择的重复(再现)。模仿性是幼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幼儿经常学父母、老师或同伴的样子,说和别人相似的话,或者再现别人做过的行为、动作。 
3. 道德发展的从他性。从他性在幼儿道德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儿童认为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是绝对的,来自于外在的权威,不能不服从,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来自成人。同时,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内在动机。 
4. 道德情感由不稳定向持久、稳定发展。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在与成人、同伴交往使他们道德感指向的事物或对象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由近及远,由较直接到较间接,由具体、个别的行为到一些比较概括、比较抽象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道德情感也不断丰富起来。由于幼儿道德感指向的事物的变化,特别是事物性质的变化,使幼儿情感逐渐由比较肤浅、表面、不稳定发展到持久和稳定。 
二、针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策略 
1、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它应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厚此薄彼。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幼儿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参与活动,这有利于他们与人交往获得宽容、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获得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4、真实的、与社会要求接轨的活动设计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让幼儿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接触,为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为他们将来更快、更好地融人现实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教师们自觉的、率先垂范的自我意识及行为有利于幼儿内化社会性要求。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质 与水平,在幼稚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他人。在许多规则面前,我们许多教师充当的是一个说教者角色,而不是一个实践者角色。 
6、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是社会性教育的必修课。对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应该遵循“由里向外”的原则,要从儿童的“自然性”出发,人的自然性包含了人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回答于 2019-12-12
赞同2
下一条回答
下一条
淮南 叛逆青少年的学校哪个好?管的好,家长评价好
值得一看的青少年叛逆相关信息推荐
针对12-18岁问题少年进行心理辅导,22年连获家长好评,5000+学生成功转变
五更教育咨询广告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管教_家长做到这四点_一个月让孩子脱胎换骨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管教孩子叛逆,家长容易走入两个极端,失去信心放任不管或者严厉打击孩子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厌学不想上学家长要理性,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青少年心理学家指导经验
众楚秀教育科技广告
孩子高中厌学成绩差怎么办-不主动学习懒惰-这样做才有效
孩子高中厌学成绩差怎么办?家长打骂说教结果适得其反,90%家长用了这个方法帮助孩子不妨看一看,或许能帮到你,正确教育拯救孩子一生!
合肥起量教育咨询广告
大家还在搜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
儿童智力训练
学前教育主要学什么
幼儿学前教育
智力低下的孩子的特征
儿童早发育的特征
学前班基础知识
孩子高中厌学成绩差怎么办-不主动学习懒惰-这样做才有效
合肥起量教育咨询广告
淮南 青少年叛逆正规全封闭学校-解放家长-改变孩子
卓丰龙展教育咨询有..广告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管教_家长做到这四点_一个月让孩子脱胎换骨
众楚秀教育科技广告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有: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3.教育和社会因素。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是社会环境的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可以形成基本相同的心理年龄特征;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可以促使儿童素质的不同方面得以改造,并使心理向不同方面发展,从而加大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就可以充分挖掘儿童心理发展的潜力,以造就特殊人才。扩展资料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步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生物性需要是指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一些需要。社会性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成就需要等。社会性需要是后天习得的,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属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范畴,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社会性需要也是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如果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人产生焦虑、痛苦等情绪。所以,人的社会性发展对人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
匿名用户
回答于 2022-06-18
2点赞 9082浏览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和发展特点有哪些?
11个月大的孩子就会与大人分享玩具,在随后的一年中分享行为更为常见,3~6岁的儿童表现出分享行为的个体比例随年龄递增,6岁时达到60%以上;18个月大的孩子中有65%能够也愿意帮助成人做家务(如整理杂志、叠衣服、扫地和整理床铺);18~24个月的孩子,面对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人,会用轻拍和抚摸的动作安慰对方,甚至会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安慰行为,比如当小伙伴哭泣时,他们会帮着找来哭泣者的妈妈。近些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儿童早期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其研究发现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发现1表现友谊关系的图片可引发亲社会行为德国的研究人员把18个月大的婴儿分成4组,分别给每一组儿童看一种图片。每种图片中突出的前景都是熟悉的家居用品(如水壶),家居用品的后侧方则是作为背景出现的小玩偶(或积木)。对每组儿童来说,作为前景出现的家居用品是相同的,而作为背景出现的图形刺激则不周。第一组的背景刺激是两个面对面紧挨在一起的小玩偶;第二组的背景刺激是一个单独的小玩偶;第三组的背景刺激则是紧挨在一起的两摞积木;第四组的背景刺激是两个背对背挨在一起的小玩偶。对每一组孩子,研究者都是首先告诉儿童家居用品的名称,接着对该用品的颜色、功能进行描述。在整个过程中,研究者部不会对背景刺激进行描述。描述完图片后,房间里走进另外一名研究者,该研究者手里抱着的小木棒“不小心”掉落在地。此时,看各组儿童是否会帮研究者捡起地上的小木棒。结果发现,第一组中做出助人行为的儿童人数是其他各组中助人儿童人数的3倍,而其他三组中做出助人行为的儿童人数没有差异。启示这一发现提示我们,环境刺激的微妙改变会对儿童早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体现人与人之间友谊关系的环境刺激可以促发儿童早期的助人行为。我们可以在环境中悬挂、摆放一些反映美好的友谊的图片、玩具或饰品等,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儿童表现出助人行为。发现2他人是否表达出自己的愿望会影响儿童的分享行为美国的研究人员给18和25个月的儿童提供两种选择: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和陌生成人同时得到一块小点心,也可以选择只有自己得到一块小点心。结果发现,在成人未说出自己的愿望时,18和25个月的儿童对两个选项都是随机选择,而当成人表达自己的愿望“我喜欢点心,我想要一块点心”时,25个月的儿童就会表现出分享行为,会选择两人同时得到点心,而18个月大的儿童则不会。
京飞语r5
回答于 2019-05-01
3点赞 4342浏览
— 为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
正在加载

  •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什_百度...
    答:社会性。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社会性。社会性与个性相比,个性强调的是独特性,是个人的行为方式;社会性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共性的行为方式。
  • 简述社会性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答: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2)幼儿的社会性...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性社会性及社会实践技能是什么
    答:概念性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个个体,为适应这个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 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 而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社会实践技能是指人的实践能力,也就是人们在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现...
  • 社会性有哪些内容
    答: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 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 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伙 ...
  •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什么_百 ...
    答: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
  •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答: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那么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1、 亲子关系的发展;2、...
  • 人是生活在社会里的,那么个体社会适应能力如何培养?
    答:1)要健壮身体: 身体健壮的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精力充沛,敏感灵活,积极主动。2).要充实知识的储备仓库:知识就是力量,充实知识可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在现代的这个高科技社会里,人们已不能仅凭个体经验来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