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4-26
什么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理论首先是作为一种艺术理论而存在的。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悲剧是通过两种社会势力、两种对立的意志、理想和实践准则之间的冲突来表现出来的。我们从悲剧文学史中可以看到,悲剧主角虽在斗争中遭受到失败或牺牲,却并不使人悲观失望,反而能够鼓舞人们继续斗争。因此,“悲剧精神的实质是悲壮不是悲惨,是悲愤不是悲凉,是雄伟而不是哀愁,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气消沉。悲剧的美,属于崇高和阳刚;正因为这样,悲剧才是战斗的艺术。”这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的客观基础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所以,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当作苦难的同义词。然而,不是任何苦难都可以被称作引起悲痛感受的悲剧。对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坏人罪有应得的死亡多半会引起满意感,而好人意外的、并无高尚意义的死亡会令人感到恐惧。

区别与联系:悲剧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借激起怜悯和恐惧来达到这些情绪的净化。”悲剧中蕴含着崇高感,同样崇高感也提升着悲剧的张力和起到净化人心的作用。
“悲剧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
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
悲剧产生的效果,无非是怜悯和恐惧这两种感情,怜悯虽然与同情相似,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它,同情是具有和别人一样的一般的感觉、情绪和感情,不论是愉快还是痛苦,而怜悯更多是专指具有和别人同样的痛苦的感觉和感情,它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痛苦的感觉引起,但却不是在和想象中分担的这种感情,怜悯绝不会在与假想的情境中感到恐惧。
怜悯的产生有主体对怜悯对象的爱和同情,就好像我们几乎不会对我们所恨的人产生怜悯之心,,而且怜悯也饱含着某种惋惜,对象不是出在苦难的挣扎中,就是带有某种缺点和缺陷,表现出一种脆弱的状态和无所依靠的境地。



在现实生活中,怜悯有时会伴随着恐惧,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所恐惧的一切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就会引起我们的怜悯。”但真正的怜悯绝不包含恐惧,柏格森说过:“在我们对别人的苦难所抱的同情中,恐惧也许是不可忽视的,然而这毕竟是怜悯的低级形式,真正的怜悯不只是畏惧痛苦,而且更希望去经受这种痛苦。这是一种微弱的希望,人们几乎不愿它成为现实......因此,怜悯的实质是自谦的需要,是与别人同患难的强烈愿望。
崇高,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
两者之间的特点
悲剧感中能打动我们的事物正合崇高感一样,基本特点都是在体积上超乎寻常,在力量上非同一般,悲剧也和崇高感一样,宏大壮观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无力与渺小,就像布拉德说的,我们似乎感到压抑,困惑甚至震惊,甚或感到反抗和威胁。在崇高中,这样一种敬畏和惊奇的感觉的根源是崇高的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巨大的力量,而在悲剧中便被称之为命运。
因此悲剧感是崇高感的一种形式,但两者又并不是同时并存的,悲剧感是崇高感的部分,而崇高感却并不一定是悲剧感。悲剧和其他各种崇高一样具有令人生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但与其他形式不同的是它用怜悯来缓解恐惧,但崇高感却会始终蕴含在悲剧之中,发生作用。

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这是我们对悲剧最直接的一个了解。但悲剧在美学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本质?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另一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如果说真正的喜剧接近悲剧,那么真正的悲剧则同时预言着旧事物最后喜剧的到来。<br>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它是对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br>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悲剧理论中提出: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第二,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他说:“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得人的模仿”,“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他说:“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悲剧的基础。<br> 亚里士多德以后,在悲剧理论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他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里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br> 黑格尔的悲剧理虽有庸人主义的调和气息,但值得注意:第一,承认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两种合理观念斗争的必然结果,肯定了悲剧矛盾的必然性。但悲剧的根源不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质力量或阶级力量的矛盾冲突,而是两种伦理观念的冲突。第二,在黑格尔的悲剧矛盾冲突中,抹杀了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在理论上混淆了现实中美丑、善恶的斗争,因而看不到悲剧冲突本身是反映着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第三,黑格尔的悲剧观还具有一定的乐观主义因素,他强调悲剧通过双方的冲突,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悲剧所毁灭的是双方的片面性,肯定了双方的合理性。例如在《安提戈尼》中两种伦理力量互相冲突,在冲突中两者的片面性被扬弃,国法和家法本身都得到了肯定,这就是所谓“永恒正义”得到了正义。<br> 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批判了黑格尔的悲剧观,认为他不从生活出发,而从理念出发规定悲剧的本质,这实际上是宿命的观点,企图将悲剧的概念和命运的概念连接在一起。他认为命运的概念是和科学的概念相矛盾的,不可调和的。其次,他还认为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情,与艰苦斗争有联系,但又不能等同。例如“航海者同海作斗争,同惊涛骇浪和暗礁作斗争;他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难道这种生活必然是悲剧吗?有一只船遇着风暴给俺叫撞坏了,可是却有几百只船安全抵达港口。就假定斗争总是必要的吧,但斗争并不一定都是不幸的。结局圆满的斗争,不论他经过了怎样的艰难,并不都是艰难,并不都是痛苦。而是愉快,不是悲剧的,而只是戏剧性的。”再次,他还批判了黑格尔认为悲剧中死者都有罪过的思想。最后,他还反对黑格尔的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的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他说:“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这苦难或死亡即使不显现出任何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苦难和死亡反正都是可怕的。”但我们认为在生活中并不是任何苦难与死亡都是悲剧,正如生活中并不是任何可笑的事情都是喜剧一样。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悲剧理论,虽然强调了悲剧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却否认悲剧矛盾的必然性,这恰好暴露了他的旧唯物主义的缺陷。<br> 关于悲剧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科学的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对悲剧的本质作了深刻的说明。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剧本《济金跟》时曾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至今的悲剧性的冲突”。悲剧本质在于客观现实中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br> 在人类历史上,那些体现着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社会力量,与反动社会力量所进行的斗争,都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历史的进步从来都是艰难曲折的。新生力量的代表人物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在维护传统制度的旧势力面前,新生力量总是显得薄弱,加之对自身认识的不足,在善与恶的殊死较量中,往往是新生力量的失败和毁灭。“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正义受挫,革命失败,善良遭毁,英雄蒙难,愈能暴露现实存在的不合理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愈加充分显示出实践主体的合理要求和必然胜利的曙光。这样的悲剧作为一种崇高悲壮的美,必定使人在悲伤中深思警醒,在愤怒中激励斗志,在惊叹中鼓舞信念,在感奋中增添追求真理的勇气,悲惨的结局却能产生震撼激荡的特殊美感。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品质。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遭受到的挫折、失败和牺牲。在毁灭中表现正面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老舍曾说:“悲剧是描写在生死关头的矛盾和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 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正是“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就是正义的实践暂时被否定而终将被肯定,体现出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历史进步的艰巨性和最后胜利的必然性。因此,悲剧对象的本质是正面的、积极的,具有一种崇高的美。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新生力量新生事物总会在斗争、失败、再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悲剧的美学意义就在于通过悲伤痛苦唤起同情与怜悯之情,启人深思,激励斗志,奋发向上,增强信念,勇敢地为争取胜利而斗争。<br>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悲剧的矛盾虽然仍然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但是与旧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旧社会剥削阶级占了统治地位,特别是在他们日趋没落的时候,他们的阶级本性就是压制新生力量,与历史的必然要求相对立。这时的悲剧就不是暂时的局部的,而是普遍的必然的。这个矛盾,只有推翻了统治阶级之后才能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消灭了剥削阶级,有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从总的情况看历史的发展与必然要求是一致的。悲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也是暂时的,局部的。悲剧的矛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也是可以解决的。<br> 悲剧在毁灭的形式中肯定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是对丑恶事物的揭露。这种揭露和喜剧中对丑恶事物的揭露有不同的特点。喜剧中是撕掉“美”的外衣揭露丑的本质,引起人们的笑声;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在悲剧中丑恶的事物是作为美好事物的敌对力量。<br> 这悲中含有一份惊喜,一份震撼,一份壮烈,一份升华。我们在欣赏悲时,也和这生命、创造以至这拼搏精神一起,进到崇高壮美的境界。伤感是对价值、力量、性格、生命诸有被否定被毁灭的痛楚、困惑、惋惜和不平,是对在对抗中所表现的生机勃勃、英勇顽强的性格的景仰和敬畏。在悲恐哀号中,一种誓不低头的精神、前仆后继的精神、追根溯源的精神、慷慨激昂和庄严雄伟的精神便油然而生,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向上、向前、向完美。

  • 美学悲剧的内涵是什么意思
    答:美学悲剧是一种凄美的艺术形式,强调人生的悲剧性和无常性。它通过叙述一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人类存在的局限性。美学悲剧的内涵包括对人性的洞察和批判,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以及对人类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
  •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求解
    答: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
  • 什么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答:悲剧是通过两种社会势力、两种对立的意志、理想和实践准则之间的冲突来表现出来的.我们从悲剧文学史中可以看到,悲剧主角虽在斗争中遭受到失败或牺牲,却并不使人悲观失望,
  • 简述悲剧性的审美特征
    答:简述悲剧性的审美特征为:悲剧的美学特征 拓展知识:悲剧是一种古老且深意人们高爱的戏剧形式,它县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悲剧的美学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冲突和对抗: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常常面临内外部的冲突和对抗,这种冲突是...
  • 美学悲剧美学
    答:悲剧美学,作为美学理论中的璀璨明珠,聚焦于人类社会辩证运动的第二阶段,即主体对超越常规尺度的矛盾进行深刻洞察。它以“质”(否定性认知)、“量变”(矛盾对象的动态展开)和“度”(统一质量的衡量标准)为核心概念,为...
  • 浅析审美范畴——悲剧
    答:它们为我们揭示了悲剧背后的历史脉络和理论深度。总结,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远的影响,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欣赏悲剧的同时,我们也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理解并接纳生活的完整面貌。
  • 从美学角度如何理解"悲剧"?
    答:悲剧的解释是,“悲”是意思是伤心,哀痛,难过。“剧”有两种意思,1、厉害,猛烈;2、戏剧,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剧本编写 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悲剧的意思为:很伤心的戏剧。建议你可以去查阅一下新华字典。
  •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悲剧
    答:悲剧是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但并不是一切社会矛盾冲突都可以构成悲剧性冲突。悲剧表现一定历史阶段善恶两种社会力量不可调和的斗争。在这种斗争冲突中,恶的势力暂时压倒了善的力量。在善的毁灭中,使人们看到善的力量在...
  • 什么是悲剧性,运用美学知识分析俄狄浦斯王或安娜·卡列尼那
    答:(一)悲剧性产生于伟大的行动。一个胆小懦弱,不敢承担自己责任的人称不上悲剧性的人。堂吉诃德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单枪匹马要为人间扫除不平,他的失败堪称最伟大的悲剧;哈姆雷特是悲剧性人物,他没有选择苟且偷生,仅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