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作者朝代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4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出自:《山村咏怀》作者是:邵雍。
原文:
《山村咏怀》
作者:邵雍朝代:宋朝体裁: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缕缕炊烟。
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
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山村咏怀》邵雍
《山村咏怀》
作者:邵雍朝代:宋朝体裁: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缕缕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作者的朝代是北宋时期。

《一去二三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山村咏怀》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邵雍写的。这首诗的原文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是:有一天作者跟朋友出去玩,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路过一个小村子,看见四五户人家,正做午饭,家家冒着炊烟。

大家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开了很多漂亮的花,大家来数数看这有多少朵,八枝 ,九枝,十枝。

扩展资料: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邵雍,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他年轻的时候也想做官,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感叹到,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于是开始了他的游历之路。

游历过程中碰到李之才,于是跟随他学习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闷老关性命的学问。 邵雍学起这些如有神助,最后获得了如同汪洋一般浩瀚博大的知识。

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毁码越久,他的德行就越来越为世人所称颂。同时,邵雍的智慧也在增长中,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

皇帝叫他当官他也不当,还把自己家改名字叫安乐窝。67岁时生病去世,后来宋哲宗赵煦赐予他谥号康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纤罩哪度百科—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塌隐腊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邵康节 (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团滑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携销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宋代哗陆,是理学家邵举芦握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正庆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邵雍,北宋

唐朝和宋朝的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题目是什么?作者是...
    答:” 我的补充 2009-09-09 13:28 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楼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诗名《山村咏怀》,一作《一去二三里》,也称《蒙学诗》: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北宋著名...
  •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作者朝代是
    答:《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作者的朝代是北宋时期。《一去二三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山村咏怀》是北宋时期的哲学家邵雍写的。这首诗的原文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是:有一天作者跟朋友出去玩,一口气走出二三里,...
  • 一望两三里 烟春四五家 是谁的诗
    答:2012-05-18 最佳答案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13 2 liulian819 采纳率:33% 擅长: 教育/科学 娱乐休闲 生活 文化/艺术 为您推荐: 南烟斋笔录小说全文 烟悦网 烟春 最贵的烟 黄金...
  •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
    答: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另外一个题目是《山村咏怀》,出自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5日),字尧夫,谥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主要描写的是春日乡间野外的美丽...
  •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谁?
    答:《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一去二三里》为什么不是古诗?
    答:偶然看到这首古诗,抛去古诗中的内容不说,古诗背后所蕴含的却是对于童年满满的回忆。那时的童真,那时的乐趣,那时对学习、对未来的渴望,并不是能够用多么华丽复杂的语言就能够表达,只能是说那时的一切都很真!一去二三里,已经并不是多么遥远的距离;烟村四五家,何处再去寻这种地方;亭台六七座,...
  • 一去两三里作者
    答: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 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
  •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谁?
    答: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作者 山村咏怀古诗作者是谁
    答:1、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诗名《山村咏怀》。2、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3、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 “一望二三里”和“一去二三里”两首诗有何准确的出处
    答:一去二三里出自宋朝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一望二三里出自元朝徐再思的《无题》。《山村咏怀》(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翻译:一路走去有二三里远,炊烟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鲜艳绽放。《无题》(元)徐再思 一望二三里,...